糖尿病逆转案例(糖尿病逆转案例24例)
50岁发现糖尿病前期,一年后成功逆转,他的5点经验值得参考
本文审稿:李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
很多人对于糖尿病的认知就是“一旦拥有,终身相伴”。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逆转糖尿病的案例。
2022年3月,中铁三局集团中心医院内科医生孟光刊文介绍了一位临床患者成功逆转糖尿病前期的病例。这是一位50岁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经过一年时间便成功逆转,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了正常值。不仅没有进入糖尿病期,而且恢复了身体的健康。究竟是经过了怎么样的努力才让疾病得到了逆转呢?他的5点经验值得学习!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经验一:控制好日常饮食
根据《2020年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糖尿病前期要注意合理膳食,要利用低热量饮食控制糖尿病前期的病情发展,在保持低热量饮食四周以后,就可以使我们胰岛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粗粮,少吃细粮。粗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能够降血脂,降血糖,防止便秘。同时也应注意粗粮和细粮的摄入要保持一定比例,保持一个均衡的营养状态。单纯地只吃粗粮,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糖尿病早期阶段,要注意减少零食的摄入。尽管有些无糖食品糖尿病人可以摄入,但是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到体内同样可以转变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零食之中的其他成分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来说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所以为自身健康考虑,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少吃零食。
有少数糖尿病人认为,一日三餐之中,少吃主食就可以控制糖分的摄入从而降低血糖,而对于一些副食品却保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很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过多副食品的摄入还容易产生高血脂,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高。
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来说,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维生素,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各种肉类交替食用,保证营养均衡,牛肉,鸡肉,鱼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经验二:坚持锻炼科学减重
科学研究发现,由于肥胖引起糖尿病的患者若在一年之内体重降低20公斤,80%的这类患者的二型糖尿病很可能可以得到逆转;降低10公斤左右,60%的这类患者的二型糖尿病也有逆转的机会。所以说,控制体重,坚持锻炼,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4月1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学与代谢系教授Roy Taylor教授在“2022年度英国糖尿病专业会议”上又公布了新的研究成果。这项新研究表明,即使是体重较轻的患者也有望逆转2型糖尿病。这项研究一经公布就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引起关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020年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中同样指出,要进行恰当的运动锻炼。指南要求我们每周大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锻炼。长期的坚持会让我们很大一部分糖尿病前期的病友逆转为正常人,即便不能逆转的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能够推迟进入糖尿病的时间。
糖尿病前期病人可以进行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要尽量避免进行剧烈和对抗性的运动,采取从轻度到中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即运动时身体容易出汗的活动。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导致低血糖。从短时间轻体力活动开始随体质的增强而逐步增加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
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降低体重以减少胰岛素抵抗,而且可以加速血糖消耗,锻炼自身心肺功能,增强自身耐氧能力,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益处。
经验三:定期监测关注疾病变化
《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指南》中明确指出糖尿病早期患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的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而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早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所以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到医院检查一次。
糖尿病早期最初诊断之后,患者需要做各种身体检查,严格监控各项身体指标。主要如下几种:
1. 血液相关的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 肾功能检查,包括尿酸。由于二型糖尿病患者很多都合并高尿酸血症,甚至合并痛风,因此,要实时监测尿酸这项指标。同时要请医生计算肾小球的过滤率。通过血的肌酐,加上年龄,性别这样的参数,通过公式就能计算出来。
3. 尿的检查。要检查尿常规,尿的微量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发现肾脏的损害。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4. B超检查。相关的检查包括:腹部B超,检查肝肾的形态有无变化,腹部有无其他疾病;同时要检查血管的B超,包括颈动脉的超声和下肢血管的超声。
5. 心电图的检查,胸片的检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检查,以及非常重要的眼底的检查。如果身体没有查出任何异常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每年定期检查一次。如果发现相关问题,要遵从医嘱定期进行复查并按照医嘱去治疗。
糖尿病早期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三个月就要检查一次。其他并发症的检查,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检查频率也要增加。
经验四:遵医嘱用药干预
一般来讲,如果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3~6个月之后我们仍然不能把体重和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的药物干预。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经过临床试验证明也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包括二甲双胍、GLP-1的激动剂、吡格列酮、奥利司他等药物。但对于此类药物的应用,要遵从医嘱,不能私自服用。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控制摄入的总热量,保持营养均衡,保持运动,加强血糖的监测,不能太过依赖药物控制疾病发生。
经验五:戒烟限酒健康生活
吸烟会影响血糖,众所周知,香烟中含有尼古丁,这种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会分泌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属于升糖激素,所以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
再者而言,吸烟会影响血管的内皮,内皮功能受损以后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脑梗塞、脑溢血。而如果患者下肢血管、外周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糖尿病足,半夜疼痛。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虽然戒烟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早期患者来讲极为痛苦,但为自身健康考虑,若想早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应该下定决心及时止损,早日戒掉吸烟这一恶习。
而饮酒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也并不友好,酒精也会对身体产生种种不利影响,影响病情的控制。
(科普中国)
间歇式断食逆转2型糖尿病 湖南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国际知名媒体竞相采访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红网时刻新闻12月20日讯(记者陈珉颖)12月14日,包括英国每日邮报(DailyMail), 美国今日科学(Science Daily)在内的全球十余家国际媒体和相关领域杂志、期刊竞相发布题为“Intermittent fasting reverse type 2 diabetes”(间歇式断食能逆转2型糖尿病)的报道,与全球科学家分享最近刊登于美国内分泌协会旗下“内分泌与代谢临床杂志”的研究成果。而主持这项研究的是来自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主任刘东波。
英国每日邮报相关报道截图。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5.37亿人,其中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人,患病率已经高达11.6%。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主任刘东波。
刘东波教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医药博士毕业,自留学归来后,最早提出了2型糖尿病可逆转的观点,并首创了“中药医学营养干预”逆转糖尿病的理论,在间歇式断食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干预、行为干预、膳食干预和医学营养干预,重塑糖脂代谢时空网络,改善血糖调控能力,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到不依赖或少依赖药物,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生活状态,最终实现糖尿病逆转或缓解。经过临床实践,中药医学营养干预逆转糖尿病有效率达到70%以上。
美国今日科学相关报道截图。
在接受美国Endocrine Society记者针对中药医学营养干预2型糖尿病临床管理的主题采访时,刘东波表示,2型糖尿病并不是一种永久性的终身疾病,患者可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逆转糖尿病。在刘东波团队杨潇博士的研究当中,随访3个月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营养干预使47.1%参与者的糖尿病达到逆转。随访1年后,中药医学营养干预组中94%的参与者仍然保持糖尿病逆转状态。即使在没有积极的药物治疗或持续中药医学营养干预的情况下,至少1年时间内空腹血糖小于5.6mmol/L。
“这些发现将对全球5.37亿2型糖尿病病友产生重大影响”,刘东波说。
英国每日邮报(Dailymail)将本次研究称之为糖尿病逆转里程碑式的研究,它挑战了传统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糖尿病缓解只能在糖尿病病程较短(0-6年)的患者中实现。而在本试验获得糖尿病缓解的研究参与者中,65%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6年(6-11年)。
根据研究参与者反馈,在遵循中药医学营养干预期间,饮食是以中国日常食用的大米等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食物为主,与传统的代餐不同,且每天进食的时间也与普通的一日三餐一致,容易接受与坚持。坚持这项研究是在真实世界条件下进行,干预是由受过训练的初级保健护士而不是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这使它成为一种更实用和可行的方式来管理2型糖尿病。这些发现对于提高人们的意识和鼓舞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在问到未来规划时,刘教授对美国Healio/Endocrine Today记者说:“这些参与者已经随访了1年,并正在进行5年或更长时间的随访,去探索中药医学营养疗法饮食的稳定性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推进一项有更多参与者和更广泛领域的临床试验,以获得更系统的科学数据。”
本文来自【红网-时刻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他19岁患上1型糖尿病,却奇迹般地逆转了,医生都惊呆了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中国肥胖问题的死磕侠,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编辑字数397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2013年11月,19岁的李磊(化名),开始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口渴难耐、小便频次升高、皮肤瘙痒、体重减轻等等。
2周之后,他去医院检测,发现空腹血糖为218 mg / dL(正常值约为70 — 100 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2%(正常值4%~6%)。
最终确诊为1型糖尿病,医生随即就让他尝试外源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并且吃传统的糖尿病饮食,即每天6餐,每天含有240g碳水化合物。
坚持了20天之后,他的血糖始终在68到267 mg / dL之间波动,与此同时,他的不适感并没有改善。
2014年1月,检测显示C肽水平为0.6 ng / mL(血中C肽的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贮备功能)。
2013年12月21日,他开始接受医生的建议,践行原始生酮饮食法,所吃的食物主要为猪肉、牛肉、动物器官肉、鸡蛋等等,还有少量蔬菜,另外,每天服用维生素D5,000 IU,并且杜绝所有乳制品。
不吃任何种子类植物油及甜食,随后,血糖水平开始逐渐恢复正常,即便是餐后也没有见到大幅度升高的情况。
患者血糖越来越平稳,
医生在严密监测其血糖变化后,开始大胆让李磊停止使用外源胰岛素,第10周的时候,重新监测了C肽水平,结果升高到了2.2 ng / mL,随后再测糖化血红蛋白为5.5%。
患者C肽水平前后变化,
这是首次通过原始生酮饮食来控制,甚至逆转1型糖尿病的病例,胰岛素停药与C肽水平的显著增加同时发生,表明胰腺“制造”胰岛素在恢复。
虽然是个案,却对很多医生有极大的震撼和启发作用,因为传统观念里,1型糖尿病根本不存在逆转可能……
1型糖尿病,为什么还可能恢复?1型糖尿病常见于10-14岁孩子,但实际上,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被诊断出最年长者达94岁。
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跟自身免疫系统、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有些关系,致病过程是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即β细胞,受到了攻击和伤害。
最终的结果就是,胰腺失去了生产胰岛素的能力,也因此,传统观念认为,1型糖尿病患者终生必须要靠外源胰岛素和其他药物来活下去,想要逆转根本不存在可能性。
但实际上,如前所述,还是存在希望的,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糖尿病、肥胖与新陈代谢研究所所长Andrew F. Stewart曾说过:
Andrew F. Stewart本人
事实证明,所有糖尿病都会导致胰岛素产生的β细胞数量不足,但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确实残留有β细胞。
It turns out that all types of diabetesresult in an inadequate number of insulin-producing beta Cells, and most peoplewith diabetes, whether it’s type 1 or type 2, do have residualbeta cells.
换句话来说:残留的β细胞,有可以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再生。
Residual beta cells can be regenerated inpeople with bo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β细胞以每年约1%的速度再生,虽然速度不是很快,有时候有些β细胞几乎快死了,但并没有全部死掉,当免疫系统停止攻击它们时,它们又开始恢复功能。
Now, beta cells only regenerate at a rate of about 1 percent per year, so it’s not very fast. Is it possible that sometimes there are beta cells that are almost dead, but they’re not all dead, and when the body stops attacking them, they start functioning again.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在小鼠试验中,已经收到过积极回馈。
2017年,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这样一个研究,受试小鼠是10-16周的雄性小鼠。
研究人员首先“杀死”了其中一些小鼠的β细胞(胰岛素制造细胞),来模拟1型糖尿病。
接下来,就给这些小鼠每周进行4天的低卡路里、低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模拟禁食饮食”(FMD)。
常见的模拟禁食方法
其中,第1天维持标准卡路里的50%,第2-4天为10%,4天结束后,再度开启传统饮食10天,然后再次循环,这样共计循环3次。
结果惊喜地发现:这样吃,居然促进了胰岛细胞再生,并且恢复了胰腺功能。
研究人员Longo教授说:“模拟禁食和正常饮食的周期性循环,可以将不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重新编程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通过激活胰腺细胞的再生,我们能够挽救晚期 1 型和 2 型糖尿病的小鼠”。
胰腺结构,
这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模拟禁食饮食如果可以逆转小鼠的1型糖尿病,那么,人类呢?
很遗憾,研究活人胰腺再生的试验目前还没有,研究人员对健康人和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进行了体外试验。
践行模拟进食法后,血清样本中的生长因子和酮体含量非常高,而葡萄糖含量较低。
研究人员将培养的胰岛取出,并浸泡在血清样本中,最终发现:β细胞重编程标记物出现了重大变化。
这意味着,靠饮食方式逆转1型糖尿病存在希望,也存在可能……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靠饮食,去成功“掌控”了1型糖尿病,甚至实现长寿。
他患上1型糖尿病,如今86岁Bernstein在12岁的年纪里,就被诊断出患有1型糖尿病,此后一直坚持传统治疗方式,即传统的糖尿病饮食和外源胰岛素,加上其他药物。
Bernstein本人,
31岁的时候,由于各种并发症,比如情绪波动过大、外周血管疾病、视力恶化、慢性肾病等等,病情一度恶化,医生判定他仅剩不到5年生命。
在陷入无比困顿的境遇下,他仍旧没有放弃,在血糖仪的帮助下,他意识到,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能够引起血糖的极大飙高。
于是,他开始逐渐减少各种高碳水化合物,削减甚至不吃添加糖、小麦、大麦、大米、大部分水果等,奶制品里只吃黄油、奶酪、无糖酸奶。
并且开创了6-6-12规则,即每天吃的(净)碳水化合物不超过24克 ,早餐6克,午餐6克,晚餐12克。
Bernstein和他的书,
坚持1年后,对外源胰岛素的需求量大大降低,身体指标都在回转,连医生判定不可逆转的黄斑囊样水肿也在好转。
到目前为止,Bernstein已经86岁,每天的外源胰岛素用量非常少,22个单位,每天测5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4—5%,并且在用自己的方法帮助更多人。相关阅读→近20年,儿童糖尿病暴涨,和这些原因关系巨大…
类似的案例其实有很多,比如Facebook上的TypeOneGrit小组中,很多1型糖尿病的孩子们,通过低碳饮食,让HbA1c水平大都稳定在4.6%到4.8%之间。
图片来自Facebook的TypeOneGrit小组
当然,相关研究也屡见不鲜,2018年,一项涉及到316位1型糖尿病患者或1型糖尿病儿童的父母的研究发布,受试者每天消耗大约30克碳水化合物。
结果发现:出色的血糖控制非常棒,很少发生降血糖事件,平均HbA1c为5.67%,当然,也出现了酮酸中毒4例,占比2%。
2005年,来自瑞典的医生,公布了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受试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被要求消耗70-90克碳水化合物。
结果发现:HbA1c水平显着改善,外源胰岛素剂量减少,全天血糖水平稳定得多。
受试者低碳饮食后血糖平均变化
说了这么多,那么,如果想要像这些案例和研究中的人一样,该怎么做才好呢?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型糖尿病低碳饮食建议众所周知,任何形式的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控制血糖,那么,该怎么做才好呢?
→减少高碳水化合物,降低其对血糖的刺激
吃了大量米面糖等高碳水化合物后,他们会在体内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飙升。
如果你像是传统饮食模式一样,少吃多餐,一天吃个5-6餐,每餐都含有高碳水化合物,那么,血糖就会经常飙高。
HbA1c水平总是居高不下的后果就是,随时面临着较高并发症的风险,比如损害血管、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诱发肾脏疾病、引起视力问题、导致神经问题等等。
所以,想要更好管控血糖,第一件事情是控制饮食中的高碳水化合物。
→多吃蛋白质和优质脂肪
蛋白质和脂肪对血糖的刺激很少,同时,含有大量的营养素。
蛋白质建议选择诸如猪肉、牛肉、鸡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肉等等,而脂肪则建议选择橄榄油、椰子油、猪油等等,并不建议选择工业类种子油。相关阅读→抛弃动物油,改吃植物油|营养学的大惨案
→注意对维生素D的补充
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这意味着它可以帮助预防和逆转,通常引起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问题。
维生素D缺乏的婴幼儿,在以后的生命中,患有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险会增高。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很多,比如鸡蛋、动物肝脏、蘑菇等等,但是,更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
→消除可能诱发或加剧1型糖尿病风险的食物
小麦和牛奶,会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引起强烈的免疫系统反应,食用牛奶也被反复证明,会增加1型糖尿病风险。相关阅读→每天1斤奶,害了多少人?|为什么顶级营养专家不喝牛奶?
文章开始的案例中,李磊在1型糖尿病症状出现前的一段时间里,就曾大量摄入了含有牛乳蛋白的肌肉增强蛋白。
→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量
2017年4月,《临床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使用的模型为非肥胖糖尿病小鼠。
给这些小鼠喂食富含omega-3的食物3个月,采集血液并测量这些小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
结果发现:omega-3有效降低了细胞炎症,改善葡萄糖代谢,而且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这些老鼠存在β细胞再生的迹象。
富含omega-3的食物有鲑鱼、鲭鱼、鲱鱼、鳟鱼、三文鱼等,还有奇亚籽、亚麻籽、核桃等,建议每周吃2次鱼哦。
→有一定风险,所以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
1型糖尿病,身体不能制造胰岛素,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所以在践行低碳饮食的时候,有低血糖症或者酮酸中毒风险,所以,如果要尝试,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关键的瘦龙说1型糖尿病由于胰腺丧失了制造胰岛素的能力,被认为是不可逆的,并且终生需要与胰岛素相伴。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面临各种并发症的困扰,比如情绪波动大、外周血管疾病、视力恶化、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等,其中,糖尿病肾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但是,奇迹无处不有,就比如今天文章中提到的故事和研究,在1型糖尿病早期,确实存在逆转可能,而且不是靠药物,只是简简单单的饮食调整。
即便不能逆转,也能通过饮食调整,来达到比以往更好地管控目的,现年86岁的Bernstein,就是一个传奇的例子。
未来,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和案例出现,最后,想要强调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想要通过低碳这类饮食方式调节的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执行,切勿自行尝试,因为可能有同酸中毒的风险。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很多疾病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说常见的关节炎、红斑狼疮、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甚至抑郁等很多奇怪的疾病,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饮食不合理,长期的慢性压力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会错误的攻击我们的各种器官,导致很多问题。
关注@瘦龙健康,教你如何健康吃瘦自己,健康饮食。
#减肥##减脂##轻断食##生酮饮食##健康养生#
健康减肥、减脂、瘦身点击下方,直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