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渐消瘦怎么办(糖尿病日渐消瘦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越来越瘦,6个小方法,恢复体重
糖尿病,体重断崖式下降,中医教你2个方法成功增重!
在大家印象中,糖尿病人一般比较胖,临床多年,我也见过不少瘦糖人,给大家举个例子:
之前门诊上有位糖尿病患者,一米七五的个头,只有110斤,不仅存在多食消瘦、消化不良的现象,而且还经常便秘,口干口苦口臭。
经过辩证发现,患者长期情志抑郁,肝火比较旺盛,肝气犯脾,脾胃受到热邪侵袭,机体的津液被不断耗损,所以出现了吃得多、容易饿、不断消瘦、口苦口臭、便秘等症状,吃完饭之后呢,还总是感觉腹胀。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就以养阴生津、清肝健脾和胃为主。
根据患者情况拟了一方:玉竹、麦冬、生地、石斛、大黄、黄芪、当归、白芍、陈皮、神曲、白术、茯苓、黄芪、党参;因为患者嫌中药难熬,便给他制成了颗粒剂,方便携带服用。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体重长了七八斤,而且多食易饥、口苦口臭、便秘等表现都明显改善,上周过来复诊的时候,身上不适的症状基本上都消失了,给他调整了下药方,叮嘱他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来巩固疗效。
在临床上瘦糖人是很常见的,糖尿病人不断消瘦,一方面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不利于并发症的防治,一方面还会导致糖尿病人身体越来越疲乏。
那么糖尿病人发现自己越来越瘦,到底该怎么降糖增重呢?不妨从这两大方面开始调整。
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方法
很多瘦糖人都是因为长期管住嘴、迈开腿,过度控制饮食,只吃素,结果越来越瘦,尤其是还有很多糖尿病人擅自减少饭量,比如不吃主食、或者一天吃两顿饭等等,这些方法都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而降糖难度却会逐渐增加。
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人千万别忽视了提升脏腑机能的重要性。中医认为糖尿病人,普遍脾胃功能差,不管是脾胃积热、还是脾胃虚寒,都会造成气血亏虚,身体消瘦;脾主肌肉,糖尿病人一旦脾气亏虚,肌肉也会萎缩乏力。这类患者,就应该把脾胃功能的提升给重视起来,可以考虑中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文中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切勿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糖尿病导致越来越瘦怎么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医生告诉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刚被确诊为糖尿病,虽然饮食和生活习惯没有太大改变,但身体却一天比一天瘦,体重持续下降,甚至瘦到亲戚朋友都认不出。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类似困惑:为什么糖尿病会让人变瘦?这正常吗?是不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问题,帮你找到答案。
糖尿病患者变瘦的根本原因,是身体的“燃料系统”出了问题。我们吃进食物后,主要靠胰岛素——这个“钥匙”把血糖送进细胞,用来提供能量。但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这把“钥匙”要么不够用(胰岛素分泌不足),要么打不开“门”(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无法被细胞利用。
换句话说,就算你吃再多,细胞还是“饿着”,身体只好转向燃烧脂肪和肌肉来获取能量。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甚至肌肉流失的原因。
简单比喻:想象你家有一辆车,油箱里明明加满了油(血糖),但发动机却坏了(胰岛素作用异常),车子跑不动,家里只好把家具、地板拆下来烧火取暖(分解脂肪和肌肉)。
当糖尿病控制不好时,体内的血糖会高得吓人,但因为胰岛素不足,细胞仍然得不到能量。这时,身体会启动“紧急模式”,大量分解脂肪来产生酮体(另一种燃料)。然而,过多的酮体会让血液变酸,形成一种危险的状态——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DKA)。
在这种状态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消瘦、乏力、恶心甚至昏迷。这种情况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发生。
糖尿病还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进一步加速体重下降。例如:
胃轻瘫:高血糖会损伤支配胃部的神经,导致胃排空功能受损,患者吃得很少,吸收更差。
肾病:糖尿病肾病会导致大量蛋白质流失,患者不仅瘦,还可能出现浮肿。
感染:长期高血糖会削弱免疫系统,导致身体反复感染,进一步消耗体力。
这些并发症就像“雪上加霜”,让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下降变得更难控制。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初期,因为血糖得到控制,体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好转性体重下降”其实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那些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下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帮助血糖更稳定。
但如果你是以下情况,就需要警惕了:
体重下降太快:1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比如60公斤的人,一个月瘦了3公斤以上),可能是病情恶化的信号。
伴随其他症状:比如极度疲劳、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或反复感染。
原本偏瘦但还在瘦:对于本来就体型瘦弱的患者,进一步消瘦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增加并发症风险。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尽快就医,排查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胃轻瘫或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越瘦越病”?解决办法来了!1.控制血糖是第一步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稳定是最重要的目标。只有血糖控制好了,细胞才能正常利用能量,避免身体过度分解脂肪和肌肉。
2.补充足够的营养,别让身体“负债”饮食建议:遵循“低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比如多吃全谷物、蔬菜、瘦肉、鸡蛋等。
药物管理:按时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血糖忽高忽低。
糖尿病患者消瘦,往往是营养跟不上。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
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修复肌肉和维持免疫力的关键,比如鱼肉、鸡肉、豆腐等。
小餐多吃:胃轻瘫患者可以少量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避免加重消化负担。
营养补充剂:如果食欲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蛋白粉或特殊医学配方食品。
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体重下降的重要原因,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例如:
4.运动也能“养”肌肉胃轻瘫: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来改善。
糖尿病肾病: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及时调整降糖药物方案。
感染: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足部护理,避免伤口感染。
虽然运动可以消耗热量,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度的力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训练)可以帮助维持或增强肌肉量,防止过度消瘦。记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位32岁的男性患者小李。他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体重从65公斤掉到了不到50公斤。他每天吃很多,但总是觉得饿,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检查发现,他的血糖长期失控,并且已经出现了轻度的酮症酸中毒。
在详细调整了他的饮食和胰岛素治疗方案后,我建议他每天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两个月后,小李的体重回升到了58公斤,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糖尿病导致的体重下降并非不可逆,只要找到原因,采取科学的治疗和调养,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健康体重。记住,糖尿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病,关键在于管理好自己的血糖、营养和生活方式。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为糖尿病消瘦问题困扰,不妨到医院找医生聊聊,说不定一个小小的调整,就能让身体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糖尿病管理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糖尿病的代谢机制和治疗策略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 糖尿病营养与运动管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