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期糖尿病w食谱(妊娠期糖尿病危害)

中国护理管理 0
文章目录:

妊娠合并糖尿病妈妈控制血糖,一份食谱轻松搞定

2021年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以及生育延迟的普遍化,高龄妊娠率不断上升,妊娠合并糖尿病正危害着母婴安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年龄的后移以及诊断标准的变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PGDM)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脂代谢异常、剖宫产、2型糖尿病、早产、感染性疾病。

血糖控制不佳的GDM孕妇可造成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巨大儿、胎肺成熟延迟、糖代谢障碍、红细胞增加及高胆红素血症、肥胖及心血管疾病。

2021年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以及生育延迟的普遍化,高龄妊娠率不断上升,妊娠合并糖尿病正危害着母婴安全!我们产科病房在临床工作中为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根据妊娠合并糖尿病食谱编制的原则,制作了一日参考食谱。

可以看出,在食物方面,食谱符合食物种类多样的要求。在营养素方面,食谱的营养素符合指南要求,供能比为蛋白质15%~20%、脂肪25%~35%、碳水化合物45%~60%。

为了更方便孕妇估算自己的饮食摄入量,我们利用手作为了食物摄入的估算工具,常见的手测量方式可描述为一拳头、一掌心、两手指、一手捧、两手抓、一小把,详情见图。

手测量食物交换份可描述为∶3份主食(75g生米)一拳头,1两米饭(50g熟重)一拳头,1个薯类(红薯/土豆200g)一拳头;1份瘦肉(50g)一掌心,半份瘦肉(25g)两手指;1份水果(200g 苹果)单手抓,1份叶菜(500g)两手抓;1份坚果(25g花生)一手捧,2份豆类(200g 豆腐)四指框。(以中等身材成年女性的手为标准,下图中的数值仅供粗略参考)。

这样的食谱既能够符合营养要求,又让进餐者在经济上可以承受,在采买、烹饪和计量方法上都具有实际意义。

对于依从性不好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反复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及指导,强调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在整个孕期取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保障了母婴安全。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何艳霞 吕杨

作者单位:武汉儿童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妊娠期糖妈”饮食小手册,收好了

终于怀孕啦~~~

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吃吃喝喝啦~~~

孕26周以后

天哪!妊娠糖尿病!

这怎么可能!

是不是不能吃甜食了?

是不是不能吃水果了?

是不是以后就是糖尿病人了?

是不是要打胰岛素?

宝宝以后是不是也会得糖尿病?

过度焦虑没必要

但请战略上藐视

战术上重视

准妈妈,血糖高低都不好

“妊娠期糖尿病其实是很常见的妊娠期疾病,它不是单纯地造成患者血糖升高,而是会让血糖忽高忽低。”张家口市第五医院妇产一科主任陈启梅介绍,孕前没有糖尿病,在孕24到孕28周之间查OGTT试验,即喝糖水前查一次血糖,然后在喝糖水后的第一个小时和第二个小时分别查两次血糖,正常值是5.1-10.0-8.5mmol/L,任何一个值只要大于等于就可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她表示,一但患病,不仅准妈妈自身会出现诸多不适,还会影响到即将出生的宝宝。高血糖会引起准妈妈的血管质量变差、胎盘过早老化以及羊水过多等问题,导致胎膜早破和早产,也会导致产程延长,难产、产伤和胎儿死亡率升高。

此外,畸形胎儿尤其是巨大儿的概率也会增加,进而增加分娩时难产的发生率,并易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者宫内窘迫,甚至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或脑成熟障碍,对新生儿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胎儿智力低下发生率增高,胎儿出生之后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孕期女性出现低血糖时,往往会出现饥饿、乏力、虚汗、烦躁,甚至无法正常说话、神经质与颤抖的症状,若是出现这些症状六个小时内没有得到控制,极易发生流产、胎停育等等。

即使未表现出这些明显的症状,长时间的低血糖状态也会让怀孕女性反应应得迟缓,并影响胎儿智力发育。

会吃会动,准妈妈控糖“秘技”

那么,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该怎么办才好?陈启梅表示,除少部分准妈妈需要使用胰岛素之外,“会吃会动”基本可以帮助很大一部分准妈妈控制好血糖。

会吃。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需要在总的食物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一日三餐变成一日六餐,每餐的时间最好可以固定。

例如早餐在上午7:00-8:00,上午加餐在9:30-10:00,午餐在11:30-12:30,下午加餐在15:00-15:30,晚餐在18:00左右,睡前加餐在22:00左右,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稍作调整,但是每餐的时间不能离得太近,并且每餐的进食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正餐的时候可以吃杂粮主食、优质蛋白质及适量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梨等可以少吃一些。加餐则可选择西红柿、黄瓜、苏打饼干和全麦面包,也可以加低脂牛奶或者脱脂牛奶。陈启梅强调,精米白面及熬得特别稠的食物尽量少吃。

会动。餐后的适量活动是帮助控制血糖的好帮手。正餐后休息5—10分钟,再进行餐后散步20分钟会帮助血糖保持稳定的水平,如果不便出门,可以餐后通过上肢屈伸运动及下肢骑自行车样运动来达到餐后运动的效果。

此外,游泳、孕妇体操、瑜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妊娠的特殊性,孕期运动必须结合自身的状况,选择既能取得治疗效果、又可保证母子安全的运动形式。

“糖妈妈”控糖要避开这些“坑”

陈启梅提醒,有三条最常见的控糖误区,期望“糖妈妈”们能正确认识并主动避开,在特殊时期保护好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误区一:单纯控制主食摄入=饮食治疗。很多人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有利于控制病情。其实这样易造成两种不良后果:一是能量摄入不足,无法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甚至由于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油脂、肉蛋类食物摄入过多,造成营养摄入失衡,不仅血糖控制不好,还会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等其他孕期并发症。

误区二:糖类摄入越低越好。首次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不少是“谈糖色变”的,各种含糖食品唯恐避之不及,酸奶必须无糖,水果一口不吃。实际上,白糖多数是蔗糖,它的血糖升成指数并不比精米精面中的淀粉高。“糖妈妈”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点儿糖都不能吃,在血糖控制理想的前提下也可以少量食用。

误区三:只吃粗粮不吃细粮。像粗粮等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升糖指数低,是因为它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但是,膳食纤维并非“多多益善”,若突然在短期内由低纤维膳食转变为高纤维膳食,可能造成一系列消化道不耐受反应,如胃肠胀气、腹痛腹泻等;而且过多摄入膳食纤维会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所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应当粗细兼顾,均衡搭配。

供稿:张家口市第五医院

编辑:黄攀连

校对:于潇枫

审核:叶冬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到底该怎么吃?

宝安日报2019年11月18日讯 本没有糖尿病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就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会影响胎儿发育,也会危害孕妇健康。

由于妊娠中后期体内维持妊娠的激素水平很高,抵消掉胰岛素的一部分作用,容易发生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情况。孕妇机体将代偿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如果分泌不足,就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另外,孕前肥胖、孕早期体重增加过多过快、长期缺乏运动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都可能导致妊娠糖尿病。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该怎么吃?怀孕后,孕妈为确保自己和胎宝宝的营养充足,“吃”成了孕妈妈的头等大事。但孕妈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话,到底该怎么吃呢?总体来说,孕期须严格进行饮食控制,特别是要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吃饭不要吃十分饱,七分饱就好,改一日三餐为一日多餐,要少食多餐;最好戒掉甜点和含糖饮料,适当吃水果(小西红柿、黄瓜是较好的水果);避免吃糖分高的水果(如荔枝、龙眼、桂圆、柿子、甘蔗等)及果干、蜜饯、糕点、糖果、果酱、甜的零食和饮料。

快速掌握的一日食谱

◆一把菜:两只手能够抓住的菜量(1把),相当于500克。

◆拳头米:相当于1只拳头大小的生米或生面,约50克的量。

◆二两米:2/3的大米 1/3的粗粮混煮,可有效降低血糖生成指数值。

◆手捧果:1只手掌捧起的水果,约200克。

◆巴掌肉:50克的蛋白质,相当于掌心大小,小指厚的一块瘦肉,或者相当于食、中两指长宽一致的瘦肉量。

◆拇指油:1个拇指节大小的油,相当于10克。

(记者黄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