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不能吃猪油(糖尿病能不能吃苹果)
糖尿病最怕的油不是猪油,而是这两种,很多糖友每天吃却不知道
“糖尿病不能吃猪油”是许多人的固有认知,但近年研究发现,真正威胁血糖和血管的“隐形杀手”竟是两种更常见的油!
很多糖友每天摄入却浑然不知,长期食用可能加速并发症。
今天,梅子医生带你揭开真相,教你科学避坑。
一、猪油被冤枉了?科学用油要看关键指标
过去认为猪油饱和脂肪高、升胆固醇。其实根据最新研究来说
优点:饱和脂肪稳定性高,高温烹饪不易氧化,且含维生素D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0%以上),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
风险:过量摄入仍会升高“坏胆固醇”(LDL),建议糖友每月<2-3次,每次≤10克,更适合替代部分精炼植物油。
关键点:猪油本身不直接升糖,但需警惕“猪油拌饭”“猪油糕点”等高碳水组合,这类搭配才是升糖炸弹!
所以对糖友而言,适量猪油(每日≤10克)并非禁忌,真正危险的是以下两种油。
二、糖尿病最怕的两种油,你可能天天在吃
1. 反式脂肪酸:血管的“慢性毒药”
藏身之处:植脂末、人造奶油、廉价糕点、速溶咖啡伴侣、反复油炸食品。
危害:
✓直接升高“坏胆固醇”(LDL),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
✓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更难控制;
✓WHO统计:每年超50万人因反式脂肪酸死于心血管疾病。
2. 高温氧化的植物油:厨房里的“定时炸弹”
常见场景: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高温爆炒、油炸;一桶油反复使用多次。
危害:
✓高温下产生大量醛类致癌物和自由基,损伤胰岛细胞;
✓氧化后的油脂促进慢性炎症,加剧胰岛素抵抗;
✓研究证实:长期摄入氧化油脂,糖尿病肾病风险升高2倍。
三、糖友科学用油的3大黄金法则
1. 坚决杜绝反式脂肪酸
✓购买食品看配料表,避开“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植脂末”等字眼;
✓少吃烘焙点心、奶茶、油炸快餐。
2. 低温烹调,选对油品
✅凉拌/蒸煮:首选橄榄油、亚麻籽油(富含Omega-3);
✅快炒:选山茶油、花生油(烟点高,稳定性好);
✅避免大豆油、玉米油高温烹饪。
3. 控量比选油更重要
✅每日总油量≤25克(约2.5瓷勺),合并高血脂者≤20克;
✅家中备小油壶,定量使用,避免“隐形用油”(如外卖、浓汤)。
四、梅子推荐:糖友厨房必备“三剑客”
1. 特级初榨橄榄油(凉拌/低温烹调)
2. 高油酸菜籽油(适合快炒,单不饱和脂肪酸达80%)
3. 亚麻籽油(补充Omega-3,抗炎护血管)
- 为什么这三种油适合糖友?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菜籽油)和Omega-3(亚麻籽油)均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抗炎护血管:糖尿病易伴随慢性炎症,这三种油的抗氧化成分(多酚、ALA)可降低炎症因子(如CRP)。
稳定血糖:健康的脂肪代谢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平稳,避免波动。
结语
控油不等于“滴油不沾”,而是科学选择、精准避坑。
转发给身边的糖友,远离“害人油”,用好“护身油”,让每一滴油都为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糖友可定期检查血脂四项(尤其关注LDL和氧化LDL指标),及时调整饮食策略。关注梅子医生,下期揭秘《糖尿病最该吃的5种“超级食物”,血糖稳、并发症少》!
(本文参考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WHO《反式脂肪酸替代指南》、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糖尿病人常吃猪油是好是坏?科学饮食控糖为要,中西医结合管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一勺猪油胜五副药”,这句广为流传的民间说法,长期以来在坊间被奉为养生秘语。
一些人坚信,猪油不仅能强身健体,甚至对多种慢性病具有“药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传统饮食回归”的浪潮,猪油的营养价值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声音警告:高脂饮食、动物油摄入过量,可能正是引发现代慢性疾病的元凶之一,尤其对糖尿病人而言,猪油究竟是补品还是毒药?
糖尿病,作为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危害广泛,防治难度较大。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1.4亿,且呈年轻化趋势。
饮食结构的变化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猪油正处在争议的核心。
从营养角度看,猪油富含饱和脂肪酸、少量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
有研究指出,适量摄入猪油能增加能量摄入,提高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但高饱和脂肪摄入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联,则被国际广泛证实。
例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年刊文指出,长期摄入饱和脂肪可导致胰岛素信号通路功能障碍,加剧糖尿病进展。
从西医角度分析,糖尿病的核心病理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会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激活肝脏脂代谢异常,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最终诱发或恶化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2023年发布的饮食指南中明确建议:糖尿病患者应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鼓励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替代动物油。
而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则源远流长,属“消渴”范畴,认为其病机以阴虚燥热、五脏失调为本,饮食不节为诱因。
《黄帝内经》有云:“膏粱厚味,足以生病。”中医认为猪油属温热、滋腻之品,易助湿生痰,脾虚者慎用,痰湿内盛者忌之。
“湿热中阻”、“痰瘀互结”是糖尿病后期常见的病理表现,而猪油的“腻滞”属性正与此相悖。
值得注意的是,猪油虽含维生素D和胆固醇,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但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39%~45%,高于牛油和黄油。
在糖尿病患者中,过量摄入猪油会显著增强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例如,《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2021年研究指出:高脂膳食与糖尿病患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速度密切相关,而中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2020)更显示,长期高动物脂饮食者,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出25%以上。
尽管如此,中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融合仍存在巨大优势。
中药如黄连、苦瓜、葛根等具备良好降糖作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肝糖输出;针灸、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可辅助改善代谢状态。
而西医通过胰岛素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精准控糖,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调理脏腑,西医强调病理机制,靶向干预,两者结合可实现更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但中西医结合亦需注意其局限。部分中药可能与西药存在代谢路径冲突,增加肝肾负担;而西药单一指标干预,忽视患者整体状态,易引发代偿性障碍。
因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体质、病程、并发症状等,灵活选择治疗方案,真正做到“医人而非治病”。
在糖尿病的日常预防方面,控制饮食结构是底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总膳食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饱和脂肪摄入不超过10%,尽量以植物油替代动物油。
此外,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体检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心理健康管理也是关键,慢性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影响糖代谢,诱发高血糖状态。
从医生的临床视角来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均衡、低脂”为原则。猪油并非完全禁忌,但必须严格控制摄入量,并结合个体代谢状况评估风险。
对于体质虚寒、消瘦者,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适量补脂可视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但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质量植物油应是首选脂肪来源。
总结来看,“一勺猪油胜五副药”的说法并不具备科学依据,更多是饮食文化背景下的经验性表达。
在现代医疗背景下,糖尿病管理必须基于循证医学,精准评估饮食对代谢的长期影响。
猪油的营养价值不能否认,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其潜在危害远大于获益。
科学饮食、个性化治疗、跨学科管理,才是糖尿病长期有效控制的核心路径。
参考资料与权威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回顾: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糖尿病人常吃猪油是好是坏?一文科普
内容资料来源:
1. 赵明, 王沫茜, & 李恒. (2018). 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杂志, 22(1), 1-9.
2. 陈曦, & 黄煜. (2017). 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杂志, 46(2), 89-93.
3. 林慧, & 肖阳. (2019). 中国成年人糖尿病病因及其预防对策. 中华医学杂志, 99(8), 602-606.
猪油作为日常的食用油之一,不少家庭的厨房都能见到它的踪影,在部分地区还十分盛行猪油拌粉、猪油拌饭的吃法,受到一众食客的好评。然而,关于猪油一直以来都是褒贬参半,甚至还一度盛传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
家住湖北武汉的张霞是一名猪油的狂热爱好者,虽然家里人总是反复叮嘱猪油不健康,但是她却怎么都不听,认为猪油做出来的饭菜比其他食用油都要醇厚许多,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2017年4月,女儿从外地赶往回家,一进家门便看见张霞正在用一勺猪油拌饭吃,女儿急忙上前制止,并厉声说道:“我不是早跟你说了猪油不能吃吗,怎么就是说不听呢!”
女儿的话并未让张霞有所反应,只是表面应付几句了事。见状,女儿说出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张霞去医院做体检。不料张霞反应格外激烈,说道:“我好端端的一个人做什么检查,医院那种地方只要你敢去没病的人也要说出病来。”
两人当即争吵起来,张霞不甘示弱,无奈下女儿只得现行离开,出门前还悄悄处理了那些猪油。女儿走后,张霞也拿出了自己藏了一部分的猪油,心里庆幸还好保住了一部分。
吃过午饭后,张霞躺在沙发上刷视频。突然一阵恶心,胃里翻江倒海,尝试呕吐却无果,一整个下午人都是昏昏沉沉的。隔天一早,张霞还有些头晕,但相比前夜症状已经好了许多。
打开冰箱看了一眼,张霞决定做个猪油拌粉。香喷喷的面条放在面前,张霞却并没有多么高兴,反而是阵阵恶心,尝试吃了几口后便慌忙丢下碗筷跑去厕所呕吐。
这天夜里,张霞一脸疲惫的来到房间,刚躺下没多久,张霞就觉得口渴异常,起身喝了好几口水以后仍然不能缓解,一晚上便在喝水和去厕所之间来回奔忙。
几天后,张霞主动给女儿打去电话,提到自己要去医院。女儿一听就知道事情不对劲,赶紧放下手里的活陪母亲一块去了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别的毛病没有,唯独血糖,竟然高达15.2mmol/L,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
闻言,张霞率先发言,问道:“怎么可能是糖尿病呢,我不喜欢吃甜食,家里也没人得这病,你们不会是搞错了吧。”医生随即对她解释道,糖尿病不一定是甜食引起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糖尿病的形成通常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其背后的诱因相当复杂,涉及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首先,基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那些有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个体,其自身患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活动,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同时忽视身体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脂肪堆积,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随后,女儿想到了母亲爱吃的猪油,追问道:“我妈喜欢吃猪油,这是不是她得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医生听了以后,点了点头,补充道:“不排除这个可能,这样我给你开几盒二甲双胍,你按照要求服用,至于你爱吃的猪油建议还是要适量控制,以免血糖发展不可控。”
二人拿完药离开了医院。回家后,张霞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眼睁睁看着女儿把翻找出来的猪油全部处理掉,自己则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呆呆的坐着。等到都收拾的差不多以后,女儿拍了拍手,说道:“你以后可不准再吃猪油了,咱们得听医生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霞果然没再使用猪油,每顿饭吃的心里都是空落落的,没有半点满足感。好几天才排便一次,每次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也只能排出几个小疙瘩,有时候因为用力过猛还会导致痔疮发作,发生便血。
为了改善排便,张霞尝试了泻药,可因为没把控好剂量,差点没把人给拉虚脱了。这时,她听人说便秘跟油脂摄入不足有关系,于是便慢慢的恢复了吃猪油的习惯,果然排便一下子通畅起来,而血糖也没有多余的波动。
一次次尝试下来,张霞对猪油的使用逐渐大胆。直到女儿打来电话,叮嘱她别忘记三天后的复查,这才让她心头一惊,赶紧把家里的猪油给处理了。
到医院做完血糖检测后,张霞神色一直不安,很快血糖检测值有了结果,显示为16.0mmol/L。“这血糖怎么不降反升了?是不是你们开的药有问题。”女儿率先开口。
医生查看报告后,也皱起了眉头,转而问起张霞:“你近期都做了什么,我给你开的药都按时吃了吗,有没有吃什么不该吃的食物,比如猪油?”最后一句话让张霞的表情开始有些不自然,忙答道:“没...没有啊...我都按你说的做了...”
女儿很快就知道了不对劲,一脸无奈的说道:“你怎么就是不愿意把这猪油给换了呢!这下好了,血糖成了这样,在发展下去还不一定惹出多大的麻烦呢!”
医生看着女儿的指责,心里却有不一样的答案,忙宽慰道:“其实这猪油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适量的范围内并不会导致问题,真正的诱因其实是这三个不恰当的食用方法。”
1. 大量使用猪油进行油炸食品
猪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尽管它含有丰富的油酸,但是过多的饱和脂肪在食用后容易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恶化。当用大量猪油来炸制食物时,这些食物的吸油量会相对增加,不仅能量高,还可能进一步让血糖升高。
此外,油炸食品中的高温也可能破坏猪油中的部分健康脂肪,生成对身体有害的氧化产物和游离基,这对血糖控制及整体健康均不利。
2. 与高糖食物搭配使用
猪油本身虽然不含碳水化合物,不直接影响血糖值,但如果将其与高糖食物如甜面包、糖果、糕点等搭配食用,可能会对血糖产生间接影响。猪油的高脂肪含量会延缓胃排空,导致这些高糖食物中的糖分更慢地释入血液,造成血糖长时间居高不下。此外,高脂与高糖的组合还会加重胰岛负担,进一步恶化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特别不利。
3. 作为主要的烹饪油使用
在传统饮食中,猪油常被用作菜肴的主要烹饪油。然而,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人群,应减少猪油的使用频率,并探索更多健康的替代品。比如可以用橄榄油、葵花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来替代猪油。
这些油脂不仅能提供必需的脂肪酸,还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胆固醇,辅助控制血糖。若坚持使用猪油,也应注意适量,避免因摄入过多饱和脂肪而影响身体的糖脂代谢。
总结来说,虽然猪油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广受欢迎,但不适宜的食用方法,如过量油炸、与高糖食品搭配及作为唯一烹饪油使用,都可能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加大。对于注重健康的现代人来说,平衡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确的使用猪油,配合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维护身体健康和有效管理血糖的重要环节。在享受猪油带来的美味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其对健康的可能影响,做到合理膳食,科学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