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车厘子吗(糖尿病可以吃车厘子和草莓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实现“车厘子”自由?吃车厘子这8件事要知道

近来关于车厘子的话题颇受大众关注。今年春节你家有选购车厘子吗?关于车厘子怎么吃、怎么存放等,今天一篇说清楚!

1.车厘子是樱桃吗?

是的

车厘子就是一种大樱桃,它只是一种比较优秀的樱桃品种,和我们平时吃的樱桃属于一种水果。虽然两者在口感和外形上有差别,但总体营养价值相差不大,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

2.吃车厘子能补血?

没那么神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谷传玲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车厘子的铁含量只有0.36毫克/100克,中国的普通樱桃铁含量(0.4毫克/100克)都比它高。它的铁含量只有猪牛羊瘦肉的1/10左右,更何况跟猪牛羊瘦肉相比,它所含的铁主要是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很低。

3.吃车厘子太多大便会发黑?

是的

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3年在健康热点科普号刊文介绍,车厘子含有花色苷成分,这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为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越是颜色红润的车厘子花色苷含量就越高,含量高就会呈现红色甚至黑色。不过,这种成分人体不能吸收代谢,只能直接排出来。

车厘子中花青素的含量是草莓的15~50倍。所以如果一次吃了太多车厘子,摄入过花色苷,就会导致便便呈黑色或者小便呈红色。不过没有毒,对健康也没有危害,只要不吃了,等花色苷代谢掉了,就会恢复正常。

4.不小心吃了核会氰化物中毒?

很难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峰在“阮光峰营养师”刊文介绍,樱桃核仁导致的氰化物中毒的案例却几乎没听说过,主要还是因为含量差异很大。

氢氰酸导致人的中毒剂量大约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一个樱桃的核仁只有几克,换算成氢氰酸最多也不到几个毫克。可以看出,樱桃核中即使有氰苷也是很少,而且吃进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变成氢氰酸。

5.车厘子吃多了会拉肚子?

有可能

阮光峰介绍,车厘子很甜,其中的糖分自然不少,总含糖量约为12.8克/100克,其中约5.3克为果糖。

如果吃太多了车厘子,必然会摄入过多果糖,糖分过多、果糖过多,会引起口腔和咽喉不适,可能会出现:口角起泡、溃疡、喉咙痛等问题,有果糖不耐受的人群还可能会出现拉肚子等消化系统不适反应。

而且,现在气温低,车厘子的温度也很凉,胃肠道敏感的人群,也会有拉肚子的可能。

6.车厘子吃多少好?

最多半斤

阮光峰提醒,车厘子好吃,但也不能多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尤其临近春节,走亲访友比较频繁,大快朵颐的同时也要注意适量。

如果只吃车厘子,最多半斤,考虑食物多样化,可以一次吃个100~150克。

7.糖尿病可以吃车厘子吗?

10颗左右

车厘子虽然吃起来甜,但它的血糖指数大概只有22,属于水果中低血糖反应的食物,再加上车厘子有不错的膳食纤维,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血糖反应,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少量食用。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血糖达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总量,选择合适时间进食水果。建议,糖尿病人群可以选择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小于10克的水果,如蓝莓、橙子、柚子、草莓、樱桃等,或如番茄、黄瓜等可作为水果食用的蔬菜,“对于车厘子这种水果,每次可以少量进食10颗左右。”

8.如何保存车厘子?

冷藏最好

为了囤年货,很多人会一次买很多车厘子,但如果保存不当腐败变质就太可惜了。

薛庆鑫表示,低温可以抑制车厘子的呼吸作用,研究表明车厘子的贮藏温度应该保持在-1~1℃左右,-1℃以下则容易对车厘子造成冷害或冻害,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车厘子的贮藏温度以-1~0℃为宜。所以,买来的车厘子还是直接放进冰箱冷藏保存比较好。

转自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

来源: 工人日报

名医春节“健康锦囊”⑤:糖尿病人能碰无糖饮料、车厘子吗?

今年冬天,很多人有了“车厘子自由”,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能敞开吃车厘子吗?能喝流行的无糖饮料吗?春节期间容易踩到哪些“坑”?南都健康联盟“Young生站” 名医春节“健康锦囊”第5期,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晨钟,为糖尿病患者讲解假期生活中的“甜蜜陷阱”。

南都:今年车厘子价格降了,糖尿病人能吃车厘子吗?

李晨钟:车厘子就是我们讲的樱桃,它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良好稳定的话,是可以吃车厘子的,但是要注意两点:第一,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用,不建议在饭后马上食用;第二,每天的食用量不超过200克,超过这个量血糖可能就会有所波动了。

南都:近年来,无糖饮料越来越流行了,糖尿病人可以喝无糖饮料吗?

李晨钟:对于号称无糖的碳酸饮料,因为含有较多的碳酸盐,对糖尿病人的骨骼是不利的,所以不建议糖尿病人饮用,一定要饮用的话,也要限制饮用量。

此外,还有一些宣称使用了代糖的无糖饮料,理论上讲热量很低,对胰岛素的刺激作用也少、可以适量饮用,但可能有其他的各种添加剂,它们对糖尿病人健康是否有利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安全起见,糖尿病人还是尽量食用鲜榨的饮品更合适。

南都:春节假期,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李晨钟:第一,要适当地控制饮食,要避免高糖、高盐、高热量以及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第二,不能够随意的停药,或者是减少药物的剂量。第三要保持规律的运动,保持每天30-60分钟,每周5次的运动。最后一点,不要忘了在春节期间还要定期的检查血糖,如果有特别不舒服,也要及时就医。

南都:假期吃喝的东西多,有哪些是糖尿病人容易踩到的“陷阱”?

李晨钟: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不建议吃甜食,包括糖果、饼干、甜点等等,也不建议吃白粥或者其他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要特别提出的是,有些食物吃起来并不特别甜,但含糖量非常高,比如火龙果、猕猴桃这些水果,它们比常见的橙子、草莓、西瓜含糖量要高。

南都:春节假期,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人会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李晨钟:每年过节期间,包括春节、中秋、元宵,我们都会遇到三种糖尿病人,因为病情加重而来住院。一种是“隐性的”糖尿病人,一次性进食了大量的含糖食物,比如月饼、元宵、粽子或者其他的糖果饼干,导致血糖急剧升高,甚至引起昏迷。这些病人平常血糖往往不太高,甚至没有明显的症状,就被忽略了,所以发病后可能不能及时被识别。

第二种是已经确认的糖尿病人,过节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用药,或者用药剂量减少,导致血糖急剧波动,这个严重的时候也会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人一定不要随意减量或者停药

第三种是,糖尿病人在假期外出踏青、旅游,运动过度,又没有及时地补充饮食,导致低血糖,甚至有出现低血糖昏迷而进行抢救的。所以,假期期间不要过度运动,要量力而行。

南都:症状不太明显的病人,要怎样提防发病?

李晨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还有就是乏力。但是在我们中国,有50%的糖尿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可能还没有去看病、确诊。

所以,如果你出现了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或者消瘦、全身没力,往往提示你的病情在急剧恶化,即使没有确诊过,有条件的话要及时来医院查一下血糖,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南都:在疫情期间,糖尿病人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

李晨钟: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更容易感染新冠,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病情会更重,死亡率会更高,所以,糖尿病人更要更加积极地防疫,没有必要就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扎堆,同时,要及时地、积极地控制血糖,规律地运动,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因为对抗病毒目前主要还是靠我们的抵抗力。如果出现了发烧或者是类似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陈成效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实习生尹嘉怡 通讯员游华玲

视频:南都记者陈灿荣 实习生张淳

这些是近期最大的谣言!很多人第一条就中招……

人体有最佳睡眠时间表?多吃黑木耳能抗癌?“化疗杀人”已被实践证明?这些谣言你信了多少?

一、人体真有最佳睡眠时间表?

传闻

网文《人体真有“最佳睡眠”时间表,若能够坚持做下去,养生效果或许翻倍!》中称,如果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医生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午时宜小睡,正午只要闭眼睡着3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有很多懂得养生的人,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在6点之前早早起床。

真相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葵表示,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一个主动而复杂的生理过程,睡眠与清醒的产生、维持、中断是人自身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社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到底要在什么时间睡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好,不可能一刀切地都要在子时前睡着,午睡也不是必选项,但一旦选了就需要持之以恒,以半小时以内为宜,晚睡的人就别强求早起了。

总之,人体需要规律的、足够的睡眠,这件事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但怎么睡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二、饿不死就不要吃这4种蔬菜?

传闻

近日,一篇《饿不死就不要吃4种蔬菜,都是一级“致癌物”!快告诉家里人!》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

文中称:不法商家为了娃娃菜卖相好看,将它浸泡在甲醛中,而这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新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光感物质”,会导致咽喉水肿,甚至会引发咽喉癌,最好还是吃干木耳;一些已经过季的蒜薹,一般会经过甲醛的处理,然后放入冷库中冷藏;有的黄瓜放一晚上,不知不觉就变大了,这样的黄瓜多半是因为打了很多“激素膨化剂”,所以这样的黄瓜是不可以吃的。

真相

中国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这个谣言是个大杂烩,把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夸大危害博眼球,大众不必过于忧心。

他指出,甲醛的确有保鲜的作用,但是用甲醛浸泡蔬菜是一种违法行为,而蔬菜如果真的使用甲醛保鲜,一下子就能被闻出来的,大家如果还是不放心,在食用蔬菜前,可以多洗几遍。

新鲜木耳中的“光感物质”其实是卟啉类物质,这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诱发日光性皮炎,而非导致癌症,但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就是要有摄入,其次就是长久日晒,另外本身就是卟啉代谢异常体质。对普通人来说,只要不直接生吃,之后又不去太阳下暴晒,是不会有问题的。

而黄瓜中的所谓“激素膨化剂”,其实是一种叫做“氯吡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我国都有登记使用。研究发现,推荐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实和土壤里的残留量都很少,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三、女士车内喷香水男士点火抽烟

车当场爆炸?

传闻

网传一段面包车爆燃的视频,有人配文称“面包车里面一位女士在驾驶室内喷香水,旁边一位男士正点火抽烟,当场引起爆炸燃烧起火将两人活活烧死,奉劝女士们千万不要在车内喷香水哦!”

图片来源网络

真相

经查证,此消息系误传,该视频实情为3月19日陕西咸阳市礼泉县一运送煤气罐的车辆发生爆炸,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四、多吃黑木耳能抗癌?

传闻

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发现,我国东北地区的三种黑木耳都含有能代谢出抗肿瘤、抗衰老产物的基因,也就是俗称的抗癌基因,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旗下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上。

真相

在生物学中,“含有某基因”只能代表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某种活性。至于在实际生长中这种基因是否表达出该产物、表达量有多高、要吃多少才能有效、在有效的剂量下是否会有毒副作用,也都未可知。

所以,这项研究只是指出了黑木耳中“可能存在的功效成分”,研究人员还未证实黑木耳能在真实人体环境下杀死癌细胞或者抑制癌症转移。

五、车厘子一次不能吃超过20颗?

传闻

据媒体报道,重庆一女子5天吃了6斤车厘子,结果一夜“血便”20多次,做了大便潜血和电解质水平检查,均未发现问题。

此后,医生认为是过食车厘子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并表示吃车厘子一次最好别超过20颗,否则有“铁中毒”或“氰化物中毒”的风险。

真相

车厘子中确实含有铁,但每100克的车厘子中铁含量只有0.3-0.4毫克,成年人每天的铁摄入量在10毫克左右,而“最高摄入限量”是45毫克。

也就是说,需要至少吃10公斤的车厘子才会有“铁中毒”的风险。而车厘子中含有的氰苷存在于种子中,绝大多数人吃车厘子的时候都不会吃核,自然也就不会摄入。

即便是把核也一起吞下,人体的消化能力也不足以破坏核的硬壳来把氰苷释放出来。

六、喝油排毒还能减肥?

传闻

网传“喝油排毒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等各种疾病,还能减肥”。

真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撰文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大口喝油、大碗吃油,对健康有好处。

最近我国科学家在《Gut》(肠道)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证明,吃太多的脂肪会使肠道的有害菌群增加,有益菌群减少。

在实际生活当中,吃高脂肪的食物多了,难免就会带来更多的卡路里,更少的膳食纤维,那就更加不利于防肥、防病、防肠癌。

七、微信免费时代即将结束?

传闻

3月下旬,微信群中流传一条“微信要收费每月25元”的信息。

信息称:“快转重要消息,微信免费即将结束,据经济之声报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腾迅(编者注,原文如此,下同)公司谈判,如何监管腾迅的OTT业务以及如何向OTT业务收费,明天下午6点以后开微信要先付25元钱……”

该信息还表示,只要把这个消息传给10个人,证明自己是经常使用微信的用户,系统就会升级更新,“否则你将被删除,如果传送超过18个人,你的图标会变成蓝色,代表你可以继续免费使用微信,否则明晚6点以后,要先付25元才能打开微信,每月25元,看到后快传,传给我也可以”。

真相

这是一条老谣言了,早在2013年3月25日,“腾讯微信团队”就已通过微博发布辟谣信息:

“近期微信和微博上流传‘微信要收费25元,转发可以继续免费使用’,此消息纯属谣言,微信不会对用户收费,大家千万要擦亮眼睛哦,不要轻信虚假信息。

八、骑电动车必须要驾照,考证要335元?

传闻

近日,有关“骑电动车必须要驾照”的消息在网络热传,传闻称“4月15号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后,骑电动车必须去驾校考驾照,违规有可能面临2000元罚款!”“管理部门出台了‘最严禁行’,这个改变包括电动车必须考驾照这一项目。电动车驾考费用总共是335元,其中包括100元培训费和225元的考试费”。

真相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确实于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但《规范》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整车质量、电机功率、脚踏骑行功能等进行了强制规定,其中并没有涉及“电动车考驾照”的相关内容。

九、化疗杀人已经被实践证明?

传闻

一篇《化疗杀人已被实践证明》的文章引起网民关注,文章称:“现在,化疗杀人已成为医疗界同仁的基本常识。很多西医院的医护人员家属患癌,他们只做手术拒绝化疗者比比皆是,而广大老百姓还蒙在鼓里,医生不愿意放弃是因为回扣多。”

真相

对于“化疗杀人”一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赵志正回应称,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三板斧”,尤其放疗和化疗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方式,对于目前很多癌症患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救命方案。

他指出,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毋庸置疑,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自身也有伤害,但患者不应该只看到不良反应,而忽视治疗效果。即使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化疗仍是很常见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难以治愈的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有效率高达60%以上。

十、菠菜与牛奶同吃会引起痢疾?

传闻

网传“菠菜不宜与牛奶等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同食,否则会引起痢疾 ”。

真相

菠菜和牛奶一起吃出现痢疾,很可能是所吃的菠菜和(或)牛奶受到痢疾杆菌的污染,与菠菜牛奶同食本身并无关。

乘坐扶梯时,你会"左行右立"吗?上海地铁已经叫停了!

警惕!别看你"长得不显胖",但内脏脂肪可能已超标

您的这份爱,我们都记住了!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求真”栏目

记者:孝金波

监制:周年钧

编辑:陈子夏、徐祥达、李永锡

实习:雷雯雯

你信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