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糖尿病(3岁糖尿病能活多久)
血糖超6倍!3岁娃竟确诊糖尿病
说到糖尿病
大家一般想到的群体
应该都是中年人、老年人、肥胖人群
但最近在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一名只有3岁的孩子
因为持续犯困、干呕
被家长送到医院检查
检查的结果
却让家长和医生都非常惊讶
孩子的血糖数值
竟超过正常范围6倍!
孩子父母说,女儿小爱(化名)在几天前出现鼻塞、咳嗽的症状,吃药一周之后也没有好转,还一直想睡觉,经常恶心干呕。父母感觉不对劲,便赶紧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检测血糖时血糖仪“爆表”,数值比正常范围高出足足6倍多。考虑患儿伴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症状,当班医生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名首次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儿。
温丽华 儿科主任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患者来到以后,我们就给予了补液抢救,胰岛素控制血糖,预防脑水肿发并发症的发生。经过抢救,在小朋友酮症酸中毒纠正以后,我们请了内分泌的专科,进行了多学科的会诊。
血糖目前控制理想
发病前没有明显症状
好在经过医院治疗,小爱酸中毒缓解,血糖在两天左右的时间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家长说,孩子发病时,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因此根本没往糖尿病的方向去想。
谢翠松 内分泌科主任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现在采取的是出院以后胰岛素泵治疗,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然后我们会根据她的血糖情况,每天再细调治疗方案,胰岛素方案饮食也会做相应调整。如果小朋友很馋,想吃点甜东西的话,可以偶尔用木糖醇代替。
定期给孩子体检
排查基础疾病隐患
医生提醒,儿童糖尿病不易被发现,常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因此,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排除一些基础疾病隐患。平时也要多留意观察,如果孩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现象时,要及时到正规的儿童医院查明病因,避免危急重症发生。
2型糖尿病的发生很多时候还是与肥胖饮食相关。少吃油炸高糖的食物、少吃含糖饮料,也是我们平时应该要注意做到的。
记者丨黄顺钰、李贵峰
来源: 第一现场
3岁娃确诊糖尿病!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需警惕→
“3岁孩子
需要终身打胰岛素治疗”
......
这个消息让孩子爸妈泪崩
提到糖尿病
大家并不陌生
但很少有人会把它
与孩子联系在一起
是的!
儿童也会得糖尿病
近日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儿科与内分泌科联合
成功抢救了一名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3岁女孩
小爱(化名)今年3岁,趁着暑假,家人带她一起探望在深圳打工的父亲。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抵达深圳一周后,小爱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于附近医院就诊考虑为“支气管炎”,口服药物治疗一周后仍未见好转,小爱像蔫了的花一样 ,老想睡觉,经常恶心干呕,病情愈发严重。
担心不已的父母赶紧带孩子前往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就医。接诊医生详细了解患儿病史后,完善相关检查,检测血糖时血糖仪“爆表”,血糖数值显示38.76mmol/L,比正常范围高出足足6倍多。
考虑患儿伴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症状,医生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名首次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儿。
医生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高血糖急症,在未及时并充分诊治的情况下,是儿童1型糖尿病(T1DM)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好在经过医院治疗,小爱酸中毒缓解,血糖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
近年来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
在逐年上升
据媒体报道
深圳市儿童医院每年收治的
新发糖尿病患儿有近百例
并且
每年都会有10多个糖尿病孩子
因为酮症酸中毒送进ICU
医生表示,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现在,不少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能吃是福,尤其是青少年发育期更应该多补。实际上,这样往往会给孩子身体造成很大负担。
儿童糖尿病,分为2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为80%~90%。
这类患儿由于缺乏胰岛素,血糖很高,发病较急。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患儿可能因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1型糖尿病孩子,需要终身打胰岛素治疗。
注意:1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环境改变、肥胖、自身免疫及围产期(如母亲年龄、新生儿黄疸)等因素有关。
2型糖尿病
这类患儿,大多是胃口很好的“肥仔”。
孩子们大吃大喝的时候,肠胃吸收的糖太多,胰岛素就得玩命似的干活,最终它不堪重负,导致血糖升高,发生2型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的2型糖尿病也在迅速增长。
注意:2型糖尿病,一般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孩子超重或肥胖,同时家族亲属有糖尿病患者,或者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一定要高度注意。
儿童糖尿病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
小孩近期吃的明显增多,可体重不增或下降,年长的孩子还可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等。多饮和多尿是多数儿童糖尿病早期的症状,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饮和多尿不易被察觉,学龄期儿童可因遗尿或夜尿增多就诊。
约有40%的患儿首次就诊即表现有糖尿病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除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外还有恶心、呕吐、呼吸深大、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症状。
医生提醒
●不想让孩子变成“小糖人”,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吃甜食、油炸等垃圾食品,少喝最好不喝含糖饮料;
●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
●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孩子免疫力;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可排除一些基础疾病隐患。
来源:深圳大件事、深圳市儿童医院、都市现场、健康广东
才3岁就确诊糖尿病!这些坏习惯不改,你家可能也会出“小糖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案丨健康科普王医生
编辑丨健康科普王医生
小明才3岁,却已经被诊断出1型糖尿病。这个消息让全家人措手不及。
孩子这么小就患上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真的是遗传基因作祟,还是生活中潜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这个曾经被认为只困扰成年人的疾病,如今正悄然向儿童群体蔓延。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惊人的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近30%。
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小明一样的孩子和他们焦虑不安的父母。
很多人可能会问,孩子这么小,怎么会得糖尿病呢?难道是基因遗传?
儿童糖尿病的发生确实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别是1型糖尿病。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1型糖尿病,孩子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3-6倍。
这就像是一个潜伏的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
可是,仅仅把责任推给基因,未免太过简单。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悄悄地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常见的坏习惯可能会让你家孩子成为下一个“小糖人”。
甜食当零食,糖分超标准很多家长喜欢用糖果、巧克力、饼干等甜食来哄孩子。殊不知,这些看似美味的“小甜心”,实际上可能是糖尿病的“催化剂”。
过多摄入精制糖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长期如此,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儿童的身体系统还在发育中,更容易受到高糖环境的影响。
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指出,经常食用高糖食品的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同龄人高出40%。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不是吗?
应该如何控制孩子的糖分摄入呢?
可以尝试用新鲜水果替代甜食。水果中的天然糖分不仅能满足孩子对甜味的需求,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培养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也是降低糖分摄入的有效方法。
现代社会,电子设备的普及让很多孩子变成了“小沙发土豆”。长时间坐着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代谢能力下降。久坐还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到剧烈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趣的户外活动,如跳绳、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运动计划,比如每天放学后一起散步30分钟,或者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玩耍。让运动成为全家人的共同爱好,不仅能预防糖尿病,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忽视了睡眠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熬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都可能增加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激素分泌,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调节能力减弱。
一项针对儿童的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充足的儿童高出60%。
为了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家长可以:
- 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
-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房间安静、温度适宜、光线柔和。
- 限制孩子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干扰睡眠。
- 建立睡前放松仪式,如读书、听轻音乐等,帮助孩子进入睡眠状态。
均衡的饮食对预防儿童糖尿病至关重要。可惜的是,很多家庭的饮食结构都存在问题。
过多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同时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这种饮食模式会增加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儿童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蛋白质的来源应该多样化,包括瘦肉、鱼、蛋、豆类等。全谷物应该成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家长们可以尝试:
- 每餐都有蔬菜,颜色越丰富越好。
- 用全麦面包、糙米替代精制面粉制品。
- 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多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
- 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选购和烹饪中,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
很多孩子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压力会刺激人体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血糖的代谢。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可能会受到影响,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学会管理压力:
-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
- 教导孩子一些简单的减压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 安排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
- 适度的运动也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喜欢的体育活动。
除了上述生活习惯因素,环境污染也可能增加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内分泌干扰物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代谢健康。
一项发表在《BMJ》上的研究显示,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中的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而某些塑料制品中的双酚A等内分泌干扰物,也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环境污染,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影响:
- 尽量选择空气质量好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户外活动。
- 减少使用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塑料制品,特别是在接触食物时。
- 多食用有机食品,减少农药残留的摄入。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居环境。
预防胜于治疗。虽然某些类型的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目前还无法完全预防,但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他们多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尽量减少有害环境因素的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铺就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
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也许,就是你今天做出的一个小小决定,让你的孩子远离了成为“小糖人”的命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1]欧丽娜,陆春斌,罗桂情,等.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OL].右江医学,1-11[2024-08-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126.r.20240801.155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