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喝小米粥吗(糖尿病能喝小米粥吗吃什么好)

澎湃新闻客户端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能喝小米粥吗?丨贤医健康说

患者A

天一冷,总想喝点粥,我看到网上说喝小米粥就很好,不仅能开胃和通肠道,还能降血糖呢!我糖尿病七八年了,现在每天都喝点小米粥,血糖控制得很好!

不行!不行!小米粥也

是粥,医生说糖尿病患

者不能喝粥,喝粥血糖

会很高的。你看我昨天

早上喝了粥,餐后血糖

高得要命!

患者B

小米粥,喝VS不喝

你怎么选择?

关于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小米粥存在两极分化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小米是粗粮,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经常喝小米粥可以帮助降血糖,而有一些人则认为小米粥是高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升高血糖,那么这小米粥,到底是升血糖的“元凶”,还是降血糖的“良药”呢?

小米是含有较高淀粉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小米粥在烹饪过程中,其中的淀粉会被分解成较简单的糖分,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并且粥的升糖速度及幅度跟我们的烹饪方式也非常相关,煮得越软烂、糊化程度越高,升糖速度及幅度就越高。然而,小米的特点在于它的黏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它在消化吸收过程中较为缓慢,不会像精制谷物那样迅速升高血糖。另外,小米粥中的膳食纤维可降低肠道中相关酶的活性,延缓食物在肠道的移动速度,从而延缓糖分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不是糖尿病患者不能喝小米粥,而是要科学合理地食用。在此提醒以下几点:

1

个体化饮食

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都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因此,建议想吃小米粥时,应该加强监测自己的血糖反应,通过监测餐前和餐后血糖水平,评估小米粥对个人血糖的具体影响。

2

合理搭配

喝小米粥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如鸡蛋、瘦肉、豆腐、绿色蔬菜、豆类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搭配食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小米粥的摄入量,还能通过食物的混合作用,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同时注意尽量保证谷物完整,无论是小米,还是其他杂粮杂豆,建议糖友们都直接烹饪完整的食材,因为完整的全谷类食物可以降低淀粉的糊化程度。

3

控制摄入量

通常推荐糖尿病患者吃干不吃稀,就是说尽量吃干米饭,少吃稀饭。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是可以适量吃小米粥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热量过剩,而且营养单一,不利于健康。一般来说,每餐一小碗(约200毫升)即可。但如果餐后血糖经常十几点的,最好别吃小米粥,可以选择将小米做成小米饭、小米煎饼或小米馒头等固态食物来食用,这样既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又可以降低升糖速度。

4

注意烹饪方式

如果确实喜爱吃小米,那么制作时,不要浸泡小米。建议蒸制成小米饭,推荐蒸制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这样的小米饭口感较硬,升糖指数会降低,同时建议蒸制好的小米饭也不要趁热马上食用,小米饭回生变硬后,升糖指数也有所降低。此外,血糖高的人如果特别想喝小米粥,建议少放点米,大火快煮的小米粥升糖速度慢。

总之,常喝小米粥不能单纯地认定为导致血糖上升或下降,其对血糖的影响因人而异。关键在于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适量食用,同时结合其他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维护血糖的稳定和身体健康。

原标题:《糖尿病患者能喝小米粥吗?丨贤医健康说》

阅读原文

来源:健康奉贤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小米到底升血糖还是降血糖?糖尿病能不能喝小米粥?建议了解下

王大爷最近确诊了糖尿病,心情很郁闷,为了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王大爷每天在坚持吃药的同时,还开始研究起了糖尿病患者的食谱。

王大爷在某篇文章中看到,小米粥可以帮助降低血糖,于是每天早上都坚持喝一碗小米粥。喝了半个多月后,王大爷又在别的文章中看到喝小米粥会导致血糖升高的信息,王大爷很疑惑,怎么一下有人说小米粥可以降低血糖,又有人说它会升高血糖,自己到底该听谁的?小米到底升血糖还是降血糖?

带着这些疑惑,在复诊的时候,王大爷去找了自己的主治医生,希望他能帮自己解惑。

医生表示,在正式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看一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

一、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日常生活中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肥胖

大家都知道,肥胖的人会比体型健康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肥胖的人脂肪会比较多,而脂肪对胰岛素有着很差的敏感性,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现在的降糖药,大部分都有降低体重的效果,但肥胖的人确诊糖尿病后,没有好好地控制体重,那么依旧会导致血糖升高。

2)压力过大

当生活中出现压力过大、精神焦虑的情况时,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导致人体升高。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整个人就变得非常的紧绷,要学着放宽心。

3)饮食不当

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甜的食物,会导致人变肥胖,人一胖脂肪就会变多,也有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建议糖尿病患者要清淡饮食,少吃高热量的食物。

小米是属于主食的一种,那么,小米到底能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呢?

二、小米到底升血糖还是降血糖?

小米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很高,有较多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并且小米还能帮助清热解毒,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所以深受我们中国人的喜爱,餐桌上经常都能看到它。

小米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得根据小米呈现出来的食物形态来决定:

1)小米粥

刚刚我们就说了,小米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大概占比有72%-79.5%,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淀粉,除此之外,还大概含有1.5%的还原糖,非淀粉多糖也占碳水化合物的20%到30%之间,从这个含量分配我们可以看出,小米中的糖分含量还是很高的。

当小米熬成粥以后,碳水化合物会很快地被肠道吸收,并且在肠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经常喝小米粥,人体内的葡萄糖持续升高,就有可能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天天喝小米粥。

2)小米饭

小米经过高温烹饪之后,水分几乎已经没有了,米粒也呈现出一种很干的形态,这时,小米里的糖分含量其实已经很高了。而且相对于粥而言,小米饭会更难被肠道吸收,所以,吃小米饭,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导致血糖升高的,反而有可能会帮助稳定血糖。因此,跟小米粥相比,更建议糖尿病患者们吃小米饭。

不过,中国人向来都是更喜欢喝粥的,早餐、生病的时候,都会想着熬粥喝,觉得粥更清淡也更有营养。既然小米粥有可能导致升高血糖,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一点都不能碰小米粥呢?

三、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小米粥

能喝!但是要知道怎么喝!糖尿病患者在喝小米粥时,要谨记以下三点:

1)不要加糖

白粥没有什么味道,喝起来就像水一样,所以有些人不喜欢喝白粥,也不喜欢喝咸粥,就喜欢在粥里放几勺白糖、红糖或蜂蜜,喝甜粥,但是甜粥会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喝小米粥的时候,千万不要加糖。

也不要有那种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放的糖少,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本身小米粥就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上糖就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了。非要在粥里加一些东西的话,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加一些蔬菜,或者是其他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2)要少喝

有些人每天早上都喜欢喝粥,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天天喝小米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喝小米粥的次数,一周喝一两次就可以了,每次喝也只能喝一小碗,可以跟其他早餐混搭着吃。

切记不要一喝起来就没停,直到饱了才放下碗筷,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摄入量,才能更好的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3)在血糖稳定时喝

血糖波动比较大时,不建议大家喝小米粥,不然反而有可能让血糖进一步的升高。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在血糖稳定时喝小米粥,并且还是要坚持刚刚说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少喝,并且不要放糖。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多吃小米饭,少喝小米粥。

除了小米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降低血糖呢?

四、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控制热量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每日饮食所摄入的热量,最好不要吃高热量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像炸鸡、汉堡、烧烤等食物,都是现在的人很喜欢的,基本上每周都要吃个好几次。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真的很想吃,也只能吃一点,大概尝个味道就可以了。

2)少量多餐

肥胖的人除了容易得糖尿病之外,还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糖尿病患者需要把自己的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宜过胖也不宜过瘦,除了多锻炼以外,可以通过少量多餐的方式来帮助控制自己的体重。

正餐的时候不要吃太饱,隔一段时间再吃一点,分多次吃。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能看到效果。

3)清淡饮食

糖尿病患者需要清淡饮食,做饭做菜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少油少盐,尤其是要少盐!吃盐吃多了,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容易导致高血压。动物内脏也要少吃,因为吃多了动物内脏,有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出现高血脂疾病。

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糖分高的水果要少吃,尽量选择糖分低的水果),蛋白质比较丰富的肉类也可以多吃一些。

4)不要喝酒

喝酒伤身,本来为了健康着想,就不应该多喝酒,何况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是迫不得已的情况,可以喝少量的酒,但是最好还是滴酒不沾。因为过量的酒精,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让血糖升高,所以记住,千万不能过量。

糖尿病的饮食禁忌很多,但医生不让大家吃这些东西,都是为了患者的身体考虑,所以糖尿病患者们也应该好好地管住嘴,不该吃的东西尽量不要吃,对身体负责,才是真正的负责。

总结:看完整篇,相信大家对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小米粥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其实不管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的人,对于任何食物都要遵循适量原则,就是不要吃太多,适量即可。

喝小米粥就像喝糖水,血糖从5.6升到25.6,糖尿病人不建议喝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案丨李医师科普驿站

编辑丨李医师科普驿站

每天早晨,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配上几样小菜,早已成为许多中国家庭餐桌上的经典搭配。小米粥口感绵软,易于消化,还被认为是养胃的“圣品”。

但近日,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真实案例却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位患者早晨空腹血糖5.6 mmol/L,喝了一碗小米粥后,血糖竟飙升至25.6 mmol/L。

如此巨大的变化让人不禁疑问:小米粥真的像喝糖水?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能喝?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健康误区?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探究竟。

很多人对于小米粥的印象,停留在“营养丰富、温和滋补”的层面。但事实上,这种看似“健康”的食物,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飙升的原因,与小米粥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

小米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熬煮成粥的过程中,淀粉被充分糊化,导致其升糖指数(GI值)显著提高。

升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重要指标,数值越高,食物进入体内后引发的血糖波动越剧烈。研究显示,小米粥的升糖指数可达到70以上,接近精白米饭,而远高于许多全谷物类食物。

血糖的快速升高,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危害不容忽视。当血糖水平大幅波动时,胰岛功能会受到更大的负担,长期如此会加速胰岛β细胞的衰退,导致血糖控制难度进一步增加。

更严重的是,长期血糖失控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肾功能受损、精神病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喝小米粥会出现如此夸张的血糖波动?这与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机制息息相关。小米粥在经过长时间熬煮后,淀粉分子结构被破坏,转化为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胰岛素能够迅速响应,将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限,血糖调节能力大大减弱。即便是一碗小小的粥,也可能引发剧烈的血糖波动。

除了升糖指数高,小米粥的营养成分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而这些成分在平稳血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蛋白质和脂肪则能够延长饱腹感,避免血糖快速下降引发的饥饿感。而纯粹的小米粥,恰恰缺乏这些有助于血糖稳态的成分。

可能有人会问,小米粥既然这么“危险”,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就要完全远离它?事实上,糖尿病饮食并非一刀切,而是需要讲究平衡与搭配。如果糖尿病患者实在喜欢小米粥,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降低其升糖风险:首先,尽量避免将小米粥熬得过于稀烂,减少淀粉糊化程度。

其次,可以加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例如燕麦片、奇亚籽或糙米,增加粥的营养密度;最后,在食用小米粥时搭配一些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鸡蛋、牛奶或豆腐,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小米粥并非“洪水猛兽”,但也不应被神化。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和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高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习惯在疾病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高达5亿。这样的数据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正在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预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方面,应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例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和坚果。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米饭、白面条、含糖饮料等;适度增加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平衡膳食结构。

此外,控制食物总量和进餐速度同样重要。即便是健康人群,也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饮食。

除了饮食,适量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另一关键措施。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更高效地利用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对于久坐人群,即便是在办公室里,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也有助于改善血糖代谢。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因素的人群,应格外关注血糖水平。通过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早期诊断和科学管理,是遏制糖尿病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

糖尿病患者喝小米粥后血糖飙升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饮食误区导致的结果。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日常饮食选择上,要关注食物的“表面健康属性”,更要了解其对身体的实际影响。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糖尿病的威胁,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

健康,不在于放弃某种食物,而在于学会选择与平衡。糖尿病患者不能简单地依赖“听说健康”的食物,而要从科学角度出发,真正理解每一口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小米粥虽不是人人皆宜,但只要方法得当,也能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培养更科学的饮食习惯,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