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病变(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病变五种症状)
健康课堂|糖尿病容易诱发神经病变?要小心这7种神经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是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因为神经受到损伤之后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身体机能还会导致患者内分泌出现问题。而糖尿病就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慢性病症状中引发神经系统病变概率较高的一种。
糖尿病都会引发哪些神经病变症状?
1、口眼歪斜
患上糖尿病之后,血糖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就会发现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刺激,面瘫就是常见的一种情况。这是糖尿病患者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后,面神经受到影响导致的,是因为血糖升高影响到了面部神经功能,从而引发面瘫导致患者口眼歪斜。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是糖尿病患者常有的问题,即便是按时服药,合理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患病一段时间之后,依然会有听力明显下降的问题存在,这主要就是血糖升高对听觉神经产生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并不是非常严重,患者虽然感觉到明显的听力下降,但并不会出现听力丧失的情况。
3、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视物模糊甚至失明是糖尿病对视网膜组织以及视神经造成损伤的表现,在早期,糖尿病患者就会有明显的视物模糊症状,此时是高血糖对视网膜组织造成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高血糖的问题就会损伤到局部视神经,患者就会出现眼压升高甚至失明的情况。
4、肢体麻木疼痛
肢体麻木疼痛是常尿病人常有的症状,主要也就是糖尿病导致的末梢神经炎引起的症状。末梢神经炎的症状会时常发作,影响着患者正常生活,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无法正确的感知肢体的触觉。
5、皮肤感觉异常
皮肤感觉异常是糖尿病人皮肤表面神经受损的表现会呈烧灼样或者是搔痒的异常症状。但是并没有外在因素会导致这些症状,反而在真正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患者没有正常的感觉,因此也就无法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常常也就让皮肤受伤。
6、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运动神经受损的表现,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血糖会对局部的运动神经造成损伤,如果没有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肢体的肌肉也就会逐步萎缩,并且还会有疼痛的表现。
7、自主神经受损症状
糖尿病自主神经受损也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常常会发现头面部大汗淋漓,除此之外还会有消化道异常的情况发生。自主神经受损的症状是全身性的,除了这些典型症状之外,还会导致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甚至是低血压症状。
糖尿病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大主要原因,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就应该提前做好保护神经营养神经的准备。因为即便是长期服药,糖尿病的危害始终是存在的,会潜移默化的对神经造成损伤和影响,只有早期进行预防,才可以避免这种危害。
糖尿病患者警惕神经病变
武晓泓 雷 雨
长期血糖异常,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糖友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心跳变快 静息时心跳增快、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耐力减低等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后果最严重,当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疲乏、水肿、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时,糖友需警惕这种可能。一般来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糖友,但不排除在糖尿病确诊时就已存在,需要格外重视。
便秘 便秘、上腹部饱胀感、胃部不适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甚至大便失禁。这是“肛门-直肠”功能紊乱所致,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青年男性Ⅰ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导致食管蠕动减少、食管远端压力异常等,造成吞咽困难、呃逆、胸部不适。
排尿无力 膀胱感觉减退、收缩力减弱是最主要的糖尿病膀胱病变,可出现膀胱内大量积尿却无尿意;其次是出现逼尿肌功能减弱,排尿无力,残余尿增多;晚期则出现排尿失禁、继发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这时需进行膀胱残余尿、尿流动力学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辅助诊断。
出汗异常 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出汗障碍最为常见。据统计,83%-94%的患者会出现出汗障碍,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最终出现溃疡。足部出汗减少或停止是最早表现之一。体温调节异常也较常见,患者常有发热情况,且体温可随外界温度波动而波动;皮肤温度出现过低或过高。
来源: 甘肃日报
50%的糖尿病人会出现神经病变,新专家共识介绍5类药物,为你说清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中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11%,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血糖升高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健康和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高血糖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除了可能带来的大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人值得警惕的慢性并发症。
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糖尿病神经病变。国外一项持续25年的队列研究中,通过临床诊断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45%,而如果用更敏感的神经传导测定法诊断时,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则升高到60%到75%。而我国的一项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多中心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生神经病变的患病率5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如何发生的?都有哪些症状?关于高血糖影响神经系统健康,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主要与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导致神经营养信号缺失,从而抑制神经轴突生殖,加速细胞凋亡,糖尿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会引起缺氧,从而造成神经元等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促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千万不要认为糖尿病多年后才会引起神经病变的并发症,临床实践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在糖尿病发病的前期就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当在确诊糖尿病后,每年都应该接受一次神经病变的筛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症状呢?通常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最开始影响下肢远端,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向上发展,形成典型的袜套样和手套样感觉,而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多数都会伴有各种各样的疼痛感,常见的为灼痛、电击样疼痛、锐痛,也可能是酸痛,瘙痒,冷痛和诱发性疼痛,糖尿病神经病变若影响到大神经,则可能会导致麻木,位置感觉异常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还有约一半左右的神经病变是无症状的,如果未及时识别,会增大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的风险,无症状者通常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或神经电生理检查做出诊断。除此之外,糖尿病还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累积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还可能出现泌汗功能障碍,无症状低血糖,瞳孔功能异常等等,同样也值得特别注意。
如何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积极控制血糖,当然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和重点。对于控制血糖,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
首先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在发现血糖升高之初,甚至是还没有发展为确诊的糖尿病时,就对血糖进行积极的控制调理,不论是对于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风险,都有明确的获益,而如果糖尿病问题很久了都不知道,甚至是病情较严重,同时还存在多种共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的患者,再去强化血糖控制对于预防神经病变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另一点在尽早的同时,在保证身体耐受和尽量控制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应该尽量严格的控制血糖,相关大型临床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初期进行强化血糖控制,能够大大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的发生几率。因此,如果能够在糖尿病初期,做到长期平稳的控制血糖水平严格达标,也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方面。
除此之外,生活调理,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合理饮食,积极加强运动锻炼,本来就是加强血糖控制的生活调理方式,而这两个方面如果做好了,同样也有助于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除此之外,肥胖,甘油三酯升高,吸烟,高血压等都与神经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性,因此,积极控制血脂血压,戒烟,控制体重等,也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专家共识给出5类药物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还是针对神经病变的病因进行了的相关治疗,除了控制血糖的降糖药以外,在我国新发布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中,介绍了5类针对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简单为大家汇总分享一下。
1、营养神经药物
大家耳熟能详的甲钴胺,就属于此类药物。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活性代谢产物,用药后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甲钴胺能够促进神经元内核和蛋白质的合成,对于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都有明确的促进作用,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在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临床上甲钴胺有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可以结合情况使用。
2、抗氧化应激药物
α-硫辛酸是常见的药物类型。硫辛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够抑制脂质氧化,增加相关血管的血流量从而增强神经营养,还能提高神经钠钾ATP酶的活性,也具有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的作用。对于改善神经病变症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样也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
3、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
代表药物是依帕司他,作为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能够抑制多元醇通路异常,改善代谢紊乱,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观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依帕司他单药长期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并延缓病程进展,尤其是对于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变轻微的患者。依帕司他还适合与硫辛酸、甲钴胺等药物联合应用,均优于单药治疗。
4、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前列地尔等前列腺素类似物药物就属于此类。这类药物能够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腺苷含量,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营养神经系统,改善神经病变症状的作用。除了前列地尔以外,能够口服的贝前列腺素钠,以及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等,都属于此类药物。
除了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类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还包括己酮可可碱,胰激肽原酶、巴曲酶等药物,就不一一赘述了。
5、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药物
乙酰左卡尼汀属于此类药物。这个药物由肉碱乙酰转移酶催化生成,可促进细胞能量合成,能够刺激脑内有氧代谢,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细胞兴奋毒性作用,通过减少突触的谷氨酸浓度,起到减轻痛觉过敏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疼痛,还可改善神经纤维再生和振动知觉,该药属于口服药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