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嘴麻(糖尿病嘴麻舌头麻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多年,多数是气阴两虚,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来了解一下
我国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不低,该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个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界越来越富裕之后多起来的。
先看看西医怎么认识和治疗,只想了解中医部分的朋友可以下拉忽略!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代谢疾病,跟遗传有关,糖尿病主要是胰岛功能出现了异常,胰岛是干啥的呢?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又是干啥的呢?胰岛素就是降血糖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体内血糖降不到正常范围了,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能被有效利用,所以要人为的干预。咋办呢?
一型糖尿病只能体外补充胰岛素了,因为自己不能产生了!
二型糖尿病可以自己产生胰岛素,但不能有效利用,所以研制出了好几种增强利用的口服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PP-4酶抑制剂等)大家只要知道是增强胰岛素的利用既可以!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是降血糖,要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但是每天按时吃药,严重时还要每天挨至少一针是比较痛苦的,如果降糖药应用过量,还存在低血糖的风险,大家注意!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容易造成人体晕厥,大脑缺氧等严重问题,所以降糖药都是逐渐加量的。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人体长期泡在高渗糖水中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神经,血管都会出问题,神经会出现损伤,表现出现麻木、疼痛等,血管会出现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是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高发因素。有的严重还会出现烂脚丫(溃烂)严重甚至需要截肢,看到这了,大家知道为何医生总是强调要规律用降糖药了吧!
糖尿病人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日久容易溃烂
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
怎么预防并发症?怎么减少并发症?这里交给大家两个中医方法,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解决糖尿病麻木的问题,糖尿病麻木中医是什么认识的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中医认为麻木跟气血经络不通关系密切,经络受阻,气血不通,导致出现麻木,常见的阻滞经络导致淤堵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导致的经络不通会出现胀痛,刺痛,疼痛夜间加重,看舌苔,舌质紫暗,瘀斑,嘴唇也是紫暗的,这种疼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像针扎一样,这种需要活血祛瘀止痛,打搅可以了解一下血府逐瘀汤颗粒,之前有介绍过,大家可在自行查一下。
2、痰瘀阻滞,这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主要是麻木的表现!
一句话形容就是平时就麻木,四肢末梢明显,干活是更严重!这种也有办法,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大家打开链接了解一下。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 文章
这两味是主药,其他表现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
接下来说一下今天的正题,糖尿病后期出现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问题!
最近接连有朋友找我咨询糖尿病的问题,一个是10多年病情,另一个是30多年的病情,二者症状不尽相同,但表现出的都是一派热像:
燥热,睡不着觉,口渴,口干,口苦,颜面潮红,喜欢喝凉水,睡觉出汗,小便黄,总没力气,乏,容易发脾气,舌头很红。
以上的表现是糖尿病后期,出现了一种阴虚内热的状态,糖尿病我们中医叫消渴,因为糖尿病的人饿得快,消化快,总感觉口渴,所以中医称之为消渴。
怎么产生的呢?中医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者后天饮食没有节制,出现了脾胃受损,脾胃是管消化和代谢的,脾胃为中焦,是人体转化运输的轴,胃为水谷之海,食物经过胃的腐熟,消化,还要运送到脾,脾对水谷转运和吸收,化生水谷精微和气血,脾能升清,把水谷精微和气血送到脏腑、头面等部位去发挥作用,胃降浊把糟粕垃圾送到大小肠再排出体外。
脾胃是人体的轴,有生化和转输作用
脾胃损伤会产生一种脾虚湿盛的状态,这个时候是舌胖大,苔白腻,人比较能吃,大便稀的,大家会有疑问,怎么讲到脾虚湿盛了,不是阴虚内热吗?不要急,脾虚湿盛是糖尿病的前中期情况。
如果失治误治,湿在体内待久了就像沼气池一样,会发酵,发酵产生热量,生成湿热,湿热比较缠绵,不容易好,会逐渐伤及阴液,阴液受损太严重,就出现阴虚内热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盗汗、乏力、燥热等阴虚内热的表现。
要怎么办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养阴清热,清虚热、除湿热、止汗的方子,叫做当归六黄汤,看一下组成,我们来分析下它的作用。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
(为啥叫当归六黄汤?因是由为一个当归,加上留个带黄字的重要组成。)
这个方子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它分类一下。
第一组:生地、熟地、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可以入肝肾来滋阴养血,阴血充盛水能制火,三个共同组成了君药。
我们看,这里面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熟地滋补肾精,当归养血活血,三者都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两寒一热,寒热并用,而清热力量更胜温热,这样就能清热不伤阳,肝肾同源,肝血和肾阴属于都属于偏凉润的物质,肝肾同补,滋阴降火,虚火不光要用凉药清火,还得把火潜下来,肝阳上扰动加重了火热,滋补肝肾还可以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熟地黄滋补作用强于生地黄
生地黄凉血作用更强
第二组:黄芩、黄连、黄柏
汗为心之液,盗汗属于阴虚火旺,心属火,肾属于水,由于水火不能共济,心火太过旺盛,热迫使津液外泄导致,所以用黄连清心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均属于苦寒之品,苦能坚阴,就是把阴液留在体内的意思。黄芩入上焦,又能清上焦火,黄柏入下焦,能泻下焦热,这三者配合能把人体整个三焦的火都给压下去了。三者是臣药。
黄芩入上焦,清肺火去湿热,还能安胎
黄连入中焦,可以清心火,胃火,还能泻中焦湿热
黄柏入下焦,能清肝肾之火,还能去下焦湿热
最后交上了一味黄芪,黄芪味甘,甘具有补的作用,能够补中焦,补脾胃之气,(参见:补中益气汤)黄芪还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用于卫表气虚的自汗盗汗,(参见:牡蛎散),糖尿病后期,阴虚内热,卫气不固,不仅自汗,还盗汗,这时候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表气一强盛,汗自然就少了。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个当归六黄汤的介绍了,既可以滋阴清热, 去除阴虚燥热,口眼干燥,口苦尿黄等热盛的问题,还可以固表止汗,解决阴虚内热出现的自汗盗汗问题,大家学会没有呢?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出现,减少并发症危害。
糖尿病脚麻木怎么办?医生:6点要注意,预防是关键
糖尿病脚麻木是糖尿病足的表现之一,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治疗费用最多的并发症之一,大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足的并发症,也就是说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人是会出现糖尿病足的,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而且很多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仅仅要了解糖尿病脚麻木怎么调理,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更关键,下面我从这两方面跟大家聊一聊。- 糖尿病患者脚麻木是糖尿病足及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之一,其实就是脚部的感觉神经异常了,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跟各种“通路”“炎症因子”有关,但是具体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够明确。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关键因素,就是说血糖控制不好,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就容易出现糖尿病脚麻木。
- 这种神经异常往往是对称的,左右脚都有,脚上的感觉像穿了袜子一样,严重情况下走起路来可能感觉不到自己的脚,到这个程度时往往建议坐轮椅更适合,走路很容易摔倒。
- 如果已经出现了脚麻木,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血糖。这种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最好是选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每天监测血糖,至少是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情况。另外,我需要给大家普及一个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是反映您近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的,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这个值就会比较高,正常在4%-6%。一定要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保证这个数值在7%以下。
-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采用甲钴胺、贝前列素钠等,可以改善患者脚麻木的症状。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因为看了科普文就擅自去买药服用,用这些药物是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的,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中医治疗在糖尿病脚麻木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针灸的办法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进而缓解脚麻木的情况。有研究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有麻木症状的脚上配合1-2个穴位针灸,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2.5%。
- 除了上述的治疗,饮食控制也很重要。之所以会出现糖尿病足,其实大部分情况是患者自身没有“管住嘴”,饮食控制不当,血糖的控制也好不了。尽可能定时、定量、定餐进食,不要毫无规律可循,食物选择上要以低糖、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同时要富含维生素和适当的脂肪量。
- 已经出现麻木症状的患者,足部感觉灵敏度要差很多,所以足部护理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泡脚时对水温的控制,尽可能在35℃左右,患者自身手部感觉正常时可自己调好水温,如果手部感觉异常则需要家人协助,千万不要在不确定水温的情况下泡脚。在冬天可以穿软一点的袜子保证双脚温暖,如果脚部皮肤干燥,可以涂上润滑油避免摩擦。
- 有脚麻木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还会出现疼痛、感染甚至溃烂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相应的止痛、抗感染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截肢哦。
- 前面说到高血糖是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关键因素,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每天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每天监测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以下,餐后血糖控制11.2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 饮食上以低糖食物为主,像包子、馒头虽然不是直接的葡萄糖,但是可以很快转化为葡萄糖,尽可能少吃。富含食用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大豆等,可以适当多吃,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哦。
- 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肥胖患者,但是要避免运动量过大或者剧烈运动,最好是餐后半小时后运动,以免引发低血糖。而且要选用舒适的运动鞋,以免足底部摩擦过大反而加重足部损伤。
- 戒烟戒酒,因为烟酒对血管尤其是微血管损伤很大,是诱发血管神经病变的不利因素。
- 注意关注足部变化,比如有无皮疹、感染、破溃,皮肤颜色有无异常,足部有无疼痛、麻木等感觉,如果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评估是否出现了糖尿病足的并发症。
我是@肿瘤医生橙橙妈,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医学相关知识,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健康科普排位赛# #真相来了#
手指发麻要警惕糖尿病
手麻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人不重视,认为手发麻没什么大不了,麻过一阵儿就好了。其实,经常性手麻背后可能隐藏着庞然大物,千万别不当回事儿,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那么手发麻背后隐藏着什么?
颈椎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可能因为长期久坐不愿活动、颈部姿势异常,尤其是电脑手机应用时间过长,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生增生或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突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会出现了手指发麻。当然,颈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觉异常以外,还伴随其他症状,如胸闷胸痛或活动障碍等。
如果出现突发的一侧手麻,还伴随同侧面部或下肢的麻木,则需要高度警惕中风。中风除了肢体麻木外,还可以出现言语含糊不清、肢体无力、抬起困难、口角歪斜等症状。当然中风也可以单纯表现为肢体的麻木。如果突发的手麻,怀疑中风时,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的检查,了解有无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般维持较高水平,长久以往,对人体血管、神经会造成极大伤害,可产生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会有手脚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检查血糖,明确诊断。
当患者出现手臂、手指发麻症状时,很可能已经患病了,这时候绝不是什么前兆的问题,不应该消极等待、心存侥幸,在这三种常见疾病里,哪怕是大家所认为最轻的颈椎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一旦患者持续存在手麻症状,应该及时前往地方医院进行诊断,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主任医师 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