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哪些东西不能吃(糖尿病要注意哪些饮食不能吃)
得了糖尿病,忌口是铁律?医生:不想并发症来临,需远离7种食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张阿姨今年刚满58岁,平时身体还算健朗,虽然偶尔觉得口干舌燥、疲劳乏力,但她一直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并没有太上心。直到一次健康体检,医生告诉她血糖偏高,建议进一步检查。果不其然,张阿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从医院回到家,张阿姨心情复杂。她听说糖尿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忌口”这两个字让她十分焦虑。她很想知道:得了糖尿病后,真的什么都不能吃了吗?
在她的观念里,既想控制糖尿病,又不希望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于是,她找到了张医生,想听听专业意见。
得了糖尿病,真的必须“忌口”吗?张医生耐心地告诉张阿姨:“糖尿病确实要求饮食控制,但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吃。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食物对血糖有较大影响,并且要学会均衡饮食。”
这个答案让张阿姨稍微松了口气,但张医生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有几类食物,你还是尽量少碰,否则不仅血糖难以控制,还可能引发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事情。张医生解释,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长期血糖居高不下,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损伤等可怕的并发症。因此,科学的饮食管理尤为重要。
接下来,张医生为张阿姨列出了糖尿病患者应尽量远离的7种食物,并且详细讲解了每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1. 含糖饮料:隐藏的“糖分炸弹”张医生首先强调的是含糖饮料。无论是碳酸饮料、果汁,还是市面上各种标榜“健康”的功能饮料,这些饮品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分,甚至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表明,频繁摄入含糖饮料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喝下一瓶可乐等于吃下10块方糖,你说这个血糖能不上升吗?”张医生一边解释,一边形象地比喻道。她建议张阿姨,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白开水、淡茶、无糖饮料作为日常的饮品。
接着,张医生提到了精制碳水化合物。像白米饭、白面条、白面包等精制谷物,虽然看起来是主食,但一进入体内,它们迅速分解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快速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研究指出,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高升糖指数(GI)是导致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
张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它们的消化速度较慢,血糖上升得更平稳。
糖尿病患者往往忽略了油炸食品的危害。张医生解释,油炸食品不仅含有大量脂肪,容易导致肥胖,还可能含有“隐形糖”。例如,炸鸡、薯条等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很多都加入了面粉或淀粉来增加口感,这些成分进入体内同样会转化为糖分。
“油炸食品不仅是血糖的敌人,还是心血管的‘隐形杀手’。”张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油炸食品,选择清蒸、炖煮等更健康的烹饪方式。
张阿姨很喜欢吃水果,但她没想到,有些水果的含糖量也很高。张医生特别指出,像葡萄、荔枝、榴莲、香蕉等水果,糖分含量远高于其他水果,容易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不过,张医生也不忘补充:“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而是要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比如苹果、梨、柚子等,并且要控制好摄入量。”
张医生继续说道:“糖果、蛋糕、奶油甜点等高糖食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大忌。”这些食物不仅糖分含量极高,还会让人上瘾,导致摄入过量,血糖飙升。
糖尿病患者如果偶尔想吃点甜食,可以选择无糖版的甜点或使用代糖,但同样需要严格控制量。
6. 高盐腌制食品:肾脏的“负担”除了糖分,张医生还特别提到高盐腌制食品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引发肾脏问题,而高盐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像咸菜、腊肉、腌鱼等腌制食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
最后,张医生提醒张阿姨,糖尿病患者还应远离含有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如肥肉、黄油、奶油等。这类食物会增加体内的“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硬化,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4倍。因此,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在讲解完现代医学的知识后,张医生还结合了中医的观点,提到“糖尿病”的中医概念——“消渴症”。中医讲究“饮食有节”,认为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是导致“消渴症”的重要原因。
张医生建议张阿姨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加入清热润燥的食材,如苦瓜、山药、莲子等,这些食材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通过这次就诊,张阿姨终于明白,糖尿病饮食不仅仅是“忌口”,而是要学会合理搭配,远离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同时保持营养均衡。张医生的最后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控制好饮食,不仅是为了控制血糖,更是为了预防并发症,延长健康寿命。”
糖尿病并不是无法控制的疾病,只要科学管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张阿姨下定决心,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按照张医生的建议,远离那些“危险食物”,让自己的健康生活得以延续。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确实是一个长期的挑战,但正如古语所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懂得“管住嘴”,才能真正掌握健康的钥匙。身体健康,始于每一次正确的选择。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糖友忌口清单,一定要收藏!
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
原则上讲,只要控制住量,糖尿病病友没有不能吃的东西。
但有7类食物升血糖能力强,或吃多了容易诱发并发症,糖友能不吃就不吃。
糖果、蛋糕、果汁、奶茶、甘蔗、糖醋里脊等
1.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尤其是添加了游离糖(游离糖是指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的糖分,比如葡萄糖、蔗糖、果糖等)的食物,能快速升高血糖,糖友要尽量远离。
大枣、甘蔗、荔枝、龙眼、榴莲等含糖量高的水果,糖友也要少吃。
糖醋里脊、糖醋鱼、糖醋排骨、鱼香茄条、鱼香肉丝、鱼香豆腐等,添加了糖的菜肴也要少吃。
面汤、大米稀饭、糯米饭等
2.高碳水食物
大米、白面等精细米面,经过精加工去除了能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膳食纤维,升糖能力强,如果做成面汤、稀饭等,升糖能力堪比糖水,糖友尽量不要吃。
粮食中带“糯”或“黏”字的粮食,如糯米、糯玉米、糯高粱、黏小米等,黏糊糊、糯唧唧的,支链淀粉含量高,容易升高血糖,糖友也要远离。
油饼、油条、薯条、炸花生米等
3.油炸类、油煎类食物
油炸类、油煎类食物不仅营养单一,热量高,升糖快,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还容易引发体内饱和脂肪酸堆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高温油炸产生的杂环胺等物质还可能致癌。
菜肴中带“煸”“水煮”“冒”的菜肴,如干煸豆角、干煸杏鲍菇、水煮鱼、水煮肉片、冒血旺、冒菜等,用油量很大,容易长胖,升高血糖,糖友也要少吃。
香肠、午餐肉、腊肉、果酱、腌菜等
4.深加工的食物
过度加工的“方便”食物,大多添加了让人上瘾的糖、盐和脂肪等物质。
而且大多去掉了很多对人体有用但味道不一定好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还大幅度增加了能量密度(比如花生夹心巧克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不止糖友,血糖正常的人也要少吃各种深加工食物。
肥肉、动物油脂、奶油糕点、酥皮点心等
4.含“坏脂肪”的食物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明确提到,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这些食物,不仅可能会伤害胰岛功能、升高血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三高人群要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尽量少吃畜肉,多吃鱼肉。
动物脑、肝、肾、肺、肠等动物内脏
6.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料,长期大量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容易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进而发展成为冠心病、脑血管病,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但也不用闻胆固醇色变,例如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也比较高,但每天吃1-2个鸡蛋是完全没问题的。而且研究发现,适量吃鸡蛋有助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建议糖友每天吃1个鸡蛋。
不过动物内脏,尤其是动物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非常高,三高人群要尽量远离。
白酒、啤酒、红酒、黄酒等
7.酒精饮料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等糖尿病指南明确表示:不推荐糖友饮酒。
长期过量饮酒,容易导致胰岛素受体受损,加重胰岛素抵抗,还容易损伤肝脏,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更危险的是,还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因此,不建议糖尿病病友饮酒,有饮酒习惯的糖友应当戒酒。
这份糖尿病饮食忌口清单,建议糖友牢记并收藏起来!
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吃错了……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说到幸福感,很多糖友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诉苦:“自从查出糖尿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整天清汤寡水的,哪来的幸福感?日子太苦咯……”
内分泌科专家表示,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只要吃得科学、合理,依然可以尽享美食!
糖尿病到底应该怎么吃?为了搞清楚糖友们都关心的问题,记者邀请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国芳为大家解答。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能吃,而且提倡吃,但是要会吃。
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植物化合物、矿物质等,既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消化、提供营养,同时也能够改善心情,帮助糖尿病患者抵御疾病。另外,水果中的糖分主要为果糖,相较于葡萄糖而言,果糖对血糖影响较小,适量吃水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但是,糖友们吃水果要谨慎挑选,可以选择柚子、猕猴桃、火龙果、草莓、蓝莓、西梅等升糖指数比较低的水果,香蕉、苹果、橙子也可以适量吃。除了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对糖友们来说也很重要。不吃主食、水果吃不停不可取,吃水果的时间可以放在餐前,餐前吃增强饱腹感,减少主食摄入量,对血糖控制友好;如果想餐后吃,可以在餐后2小时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不高,可以适量吃一些。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应该怎么选?
多选择粗纤维食物,少吃精细主食。
碳水化合物虽然容易使血糖升高,但它们也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应当适量摄入主食。在主食的选择上,像米饭、面条、包子、馒头这类精细主食,升血糖指数很快,不建议过多食用。日常饮食中,米饭可以搭配杂粮、粗粮作为主食来吃,想吃面条可以选择荞麦面、玉米面等代替白面,也可以选择薯类、豆类、燕麦等食物,血糖控制更佳。吃饭的顺序也应适当调整,可以先喝汤,再吃蛋白质、蔬菜一类食物,然后再吃碳水化合物,这样提前有了饱腹感,主食的量自然就减少了。
另外,部分糖友为了追求极端的饮食调整,想通过完全不吃主食来达到短期控制血糖的作用,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虽然能短期控制血糖,但后期一旦恢复主食,血糖和体重都很容易反弹。
“0糖”饮料到底能不能喝?
能喝,但是要少喝。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0糖”饮料,如某气森林、可乐等,是使用甜味剂代替了糖。糖友们偶尔喝一点过过嘴瘾还好,如果经常喝有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因为没有心理负担,一不小心就容易敞开喝。适应这种甜度后,会对甜味越来越不敏感,在吃其他含糖食物时也不会觉得甜,容易让糖分的总摄入量超标。同时喝这类饮料也容易上瘾,对白开水食之无味,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用过多的甜味剂也会影响代谢健康,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等。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酒?
不推荐,若遇到非喝不可的场合,需要严格限量。
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导致血糖降低,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诱发低血糖,威胁健康和生命。对于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则更加危险。一般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实在要喝应计算酒精的总能量。女性糖尿病患者,一天中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男性不超过25克。15克的酒精相当于350ml的啤酒,150ml的葡萄酒,或是45ml的蒸馏酒,每周喝酒不能超过2次。喝酒时需注意,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空腹饮酒。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零食?
浅尝辄止即可。
希望糖友们都养成一个好习惯,学会看零食包装袋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一些看似咸口、辣口的零食,很多都使用了白砂糖调味,比如猪肉脯、蟹肉棒、辣条、薯片等,学会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能避免这些“含糖刺客”。糖尿病患者其实可以适量吃些低热量、低糖的零食,但是要控制总摄入量。如果进食过多,导致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严重时可能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有些无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糖,但是食物的原材料可能本身就含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影响仍然很大。
陈国芳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其实“什么都可以吃”,只是需限制饮食,控制摄入总热量。毕竟只有血糖稳定了、正常了,才能够给糖友们带来长久且稳稳的幸福感。
通讯员 殷舒月 罗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