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人民网科普 0
文章目录:

或增加胎儿畸形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会带来哪些危害?

一些产妇在怀孕前没有发现患有糖尿病,也没有糖尿病症状,但在产检时却被发现患上妊娠期糖尿病,那么这一疾病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与女性在怀孕期间的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怀孕后人体会释放很多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等,均是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因素,此外,人体脂肪细胞中的一些细胞因子也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如瘦素、脂联素等,这些怀孕带来的胰岛素抵抗的因素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维持正常血糖需要的胰岛素量增加,如果胰岛细胞的功能不足以分泌这么多的胰岛素,来满足这些抵抗因素和正常代谢需要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糖代谢异常,就发生了妊娠期糖尿病。

亚洲人本身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再加上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怀孕以后没有控制好饮食,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对怀孕后正常血糖水平的维持都具有负面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早孕期的高血糖有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增加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后果的概率。此外,还会影响胎儿发育,严重的妊娠期糖尿病不仅有可能使胎宝宝生长发育受限,体重过低,还可能导致巨型胎宝宝,也就是巨大儿的出现。糖尿病孕妈妈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产生胎盘早剥、宫内缺氧等问题的风险增加,过大胎儿分娩时产钳助产、损伤的机会增加。新生儿远期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专家简介:

邹丽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学会早产与早产儿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联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擅长: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的管理以及孕产妇心理保健。重点从事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糖尿病及产后出血方面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邹丽颖

(责编:赵鹏、姚欣雨)

妊娠期糖尿病之——危害篇

前几天说到:小张得了妊娠期糖尿病急得不得了,小李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生完孩子就好了。真是那样吗?

其实不然,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不仅影响宝妈,最可怕的是宝宝的一生都可能笼罩在它的阴霾之下!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说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吓唬大家,而是因为只有正确的认识这种疾病,才能更正确的对待它,才能更好地避免它的危害!

中医常讲“胎生疾病”

指父母的体质,尤其是母亲的体质与胎儿“胎生疾病”及成年后重大疾病的发生有重大联系。

西医提出的“成人疾病的胎源说”

道理是类似的,即父母给予的遗传基因是构成一个人的基础,有优劣之分,而宫腔内环境在胚胎发育成“人”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小宝宝在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宝妈的肚子里、长期浸泡在“糖水”里,当他成人后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比其他人高多啦,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引起宝宝畸形……

所以说,宝妈的代谢平衡、内环境的稳定,对于宝宝的发育、以至今后的人生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对宫内的小宝宝而言:

1.怀孕时血糖高,会毒害到他,导致他停止发育、流产,有些小胚胎比较顽强地活下来了,但还面临畸形的风险;

2.孕期持续的高糖通过胎盘传递给小宝宝,因胰岛素个头比较大,宝妈的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传递给小宝宝,小宝宝为了达到自己的血糖平衡,就会不停的自己分泌胰岛素,把妈妈给的糖转化为脂肪、蛋白质等储存起来,小宝宝的体重就不受控制地增加,这就是巨大儿,生的时候就费劲了,还容易被妈妈的产道卡住出不来,把宝宝给憋坏了,这才是最令人着急的事儿呢!

3.另外,由于小宝宝的胰腺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大量分泌胰岛素,胰腺功能受损伤,长大后容易发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

4.再有宝妈的高血糖也容易损伤胎盘血管,导致胎盘的血运减少,这样就不能给小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反而使小宝宝长得慢、长得小!

对于母亲呢?

1.如果母亲孕期血糖高,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导致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

2.因为高血糖导致血管损伤,弹性差,当心脏泵血时,血管不能很好的缓冲压力而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3.因为小宝宝太大,生的时候不仅把小宝宝挤出产道时很费劲,而且还容易引起宝妈产道的撕裂伤、大小便失禁、子宫脱垂……

4.由于羊水多,宝宝大,妈妈的子宫被撑得过大生完孩子不能很好地回缩,就像被过度拉伸的弹簧弹不回去一样,子宫里开放的血管不能被有效关闭,将导致要命的产后大出血。

对于出生后的小宝宝:

当宝宝出生后,脐带一断,妈妈提供的大量的糖也就中断了,这时宝宝自己分泌的胰岛素却不能及时地“减速”或“刹车”,这将会引起宝宝低血糖,发现不及时会要了宝宝的命!

还有,由于在妈妈肚子里长时间泡在“糖水”里,宝宝的肺发育要比同龄的晚成熟两周,出生后肺不能充分扩张、喘气费劲、缺氧,甚至有些宝宝还要被紧急送到儿科,要靠呼吸机活着!

总之,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对妈妈、对宝宝,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些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希望所有的宝妈都能认识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欢迎关注后面的解决策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妇产科 王晓丽)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将来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刘女士,28岁,怀孕6个半月。自怀孕后,刘女士胃口好,吃的多,为了孩子的营养,她没有想过节食;同时,她经常觉得口渴,喝水多,上厕所也多,她误以为这是子宫压迫膀胱造成的正常现象,没有放在心上。让刘女士担心的是,她在怀孕前偏胖,但是,在怀孕之后体重反而下降,她猜想是不是因为怀孕太辛苦,准备在产检时咨询医生。

刘女士在第五次产检时,告知医生自己体重减轻,医生仔细询问刘女士的生活状况,刘女士在怀孕前体重就有94kg,怀孕后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同时,刘女士的父亲也患有糖尿病,有家族史,医生怀疑刘女士妊可能有妊娠期糖尿病。由于产检当天刘女士已经吃过饭,医生嘱咐她次日需空腹到医院做检查。

次日,刘女士按照医嘱,空腹后来到医院,做了尿糖测定、空腹血糖测定。尿糖测定结果显示,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了10.2mmol/L,高于正常值;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刘女生查出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后,她不解又害怕,很多人对妊娠期糖尿病不够了解,今天我们就以刘女士为例子,来科普一下它。

一、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的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

二、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临床症状?

一般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大部分部分孕妇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孕妇可能会有皮肤针刺、眼睛不适等症状。

三、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有什么不良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很大,若孕妇达到妊娠期糖尿病达到了D、F、R级,须结束妊娠。幸运的是刘女士妊娠期糖尿病并没有那么严重,她没有器质性病变,血糖控制的较好,因此在医生的密切监护和本人的积极配合治疗下,她可以继续妊娠。医生详细讲清了可能有以下风险:对于刘女士本身,若未能很好控制血糖,她容易发生感染,也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刘女士流产和早产的可能性也高于健康孕妇;对于胎儿,胚胎可能会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其他胎儿,最严重者会导致胎儿死亡;即使完成分娩,刘女士的孩子在新生儿阶段,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的可能性也高于其他健康孕妇所产新生儿。

四、面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该怎么做?

第一:健康生活,积极预防。

孕妇都应该关注自身血糖,特别是刘女士父亲有糖尿病,在孕前体重较高,属于肥胖人群,有两项高危因素,属于高危人群,在怀孕初就应该开始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可以有效避免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要注意的还有,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不要过多进食、进补,孕妇过于肥胖反而可能会威胁健康。孕妇也应该适当锻炼,可以做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用锻炼去消耗过多的热量,保持在孕期不增长过多的体重。

刘女士父亲有糖尿病,在孕前体重较高,属于肥胖人群,有两项高危因素,在怀孕初就应该开始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可以有效避免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第二:正视疾病,积极治疗。

我们要正确面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但我们不需要害怕它,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治愈。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中需要有严格的饮食控制,每日摄入的食物要既能提供孕妇所需热量和营养,保证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又要避免摄入食物过少导致孕妇餐后高血糖、饥饿性酮症。

孕妇餐后1小时血糖值控制在7.8mmol/L以下较好,怀孕1-12周糖尿病孕妇需要热量与未怀孕时相同(2100~2400大卡,如从事重体力劳动须增加至2700大卡)。怀孕13周及以后,每周热量增加3%~8%,但要注意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孕妇饥饿性酮症。

刘女士平时爱吃肉、油炸食品、火锅等食物,爱喝奶茶,不爱吃蔬菜,医生建议她制定专门的食谱:食物种类多样,淀粉摄入以谷类为主,多吃谷薯类粗粮;蛋白质摄入以鱼、蛋、肉为主,多吃豆类和豆制品,多喝牛奶,多吃乳制品,需要注意的是,刘女士喜欢的奶茶通常情况下含奶量较少,含糖量较多,不建议喝;维生素已多吃蔬果、水果为主,多吃动物内脏为主,如果缺乏维生素,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充剂;尽量少摄入脂肪;还要注意做饭的方法,做饭时少盐少油,每人每天食盐低于6g,油25-30g,做饭的方法以蒸、煮为主,少吃糖,不吃油炸食品,不抽烟,不喝酒,少吃多餐。

多数像刘女士这样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治疗,都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是胰岛素,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较小。目前不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妊娠期糖尿病用药须谨慎,没有统一标准,医生会根据孕妇实际情况确定的剂量,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

五、妊娠期糖尿病将来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妊娠期糖尿病一般不会发展成糖尿病,只有少数孕妇在产后血糖再次增高,由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

大部分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很快就会产生变化,抗胰岛素物质会迅速减少,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分娩后即可停用胰岛素。小部分孕妇激素变化较慢,需要胰岛素,此时胰岛素用量减少为产前的1/3~1/2,一般治疗1~2周后胰岛素用量就可以恢复到孕前水平,产后6~12周血糖恢复孕前水平,这些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就没有发展未糖尿病,不过,即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有过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高于普通人,且下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的复发率高达33%~69%。

少部分孕妇在产后胰岛功能受损,血糖恢复不到孕前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部分孕妇是由于产后生活方式不健康,大量食用高热量食物,并且运动量少,使得体重上升,血糖得不到控制,发生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有极少数产妇是在孕期胰岛功能受到损害,产后分泌胰岛素较少或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这时就会由妊娠期糖尿病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这类女性只能依靠药物控制血糖,可能没有任何的办法能够将其彻底治愈。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可能会出现出现血糖长期的控制不理想,最终要通过打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另外,还存在孕前就患有糖尿病而不自知的女性,在怀孕后被查出血糖异常,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恢复即使到孕前水平,仍然会被确诊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应在产后6~12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血糖仍然异常,则产妇可能为产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或妊娠期糖尿病已发展为糖尿病,需要按医嘱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六、怎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

首先,产后要调整饮食,减少热量的摄入。按照传统,产妇习惯在“坐月子”期间大量进补,实际上,产妇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正常进食即可,食物应富有蛋白质、铁、维生素、水分,食物热量高于孕前500大卡为宜,可根据产妇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其次,产后也要进行适当运动。生产12~24小时后,产妇可以下床走动,活动一下;24小时后可以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简单的锻炼,最好不要用器械,在床上仰卧活动四肢即可,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仰卧起坐之类的运动,锻炼腹部、臀部肌肉,最开始每次15分钟,每天2次,根据时间的推移及产妇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产褥期(产后6~8周)过后,就可以恢复孕前的运动量;若有减重需要,建议在产后6个月再增加锻炼强度。

最后,要长期监控血糖。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若产后血糖没有恢复正常,可按照糖尿病人自我检测血糖的方式监控血糖,需要购买一个正规的血糖仪,每天测4次血糖,可在三餐前(或餐后2小时)、睡前的时间点进行测量,等血糖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量次数,最少每天测量一次,直到血糖恢复正常。

总结

孕育生命的孕妇都是天使,我们要小心呵护她,尽量避免对健康不利因素,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希望每一个母亲都能健健康康的迎来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