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出血偏方(糖尿病眼底出血多久失明)
眼底出血、黄斑出血、视网膜病变,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眼底出血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属于微血管病变,眼底出血导致的视力障碍会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试想一下昨天我们还能正常看东西呢,今天突然变成盲人了,那会怎么样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后天失明的主要病种,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的治疗。
眼底出血的视网膜
初诊基础情况:李 x x 男 33岁 身高173 ,体重96kg
主诉:双眼眼底出血,右眼较重,视力下降明显
问诊:怕热,多饮多食,口干渴,喜欢睡觉,大便干燥,小便黄,右脚跟偶有疼痛,行走一段时间缓解。
望诊:体型健硕 ,有淡淡黑眼圈,舌淡红,苔薄黄 ,有裂纹
脉诊:患者远在合肥,外地患者只记录脉率 90/分
其他情况: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 电脑前工作,每天15小时对着电脑。
诊断:糖尿病眼底出血
辨证:气阴两虚 血热妄行
立法:补气养阴清热 活血止血明目
已故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创立著名的生蒲黄汤
方药:生蒲黄汤加减
生蒲黄 旱莲草 丹参 丹皮 荆芥炭 郁金 生地 川芎 决明子 麻子仁 白蒺藜 党参 黄精 等
二诊,患者自述眼前黑影消失很多,视力有所恢复,口干渴、大便干燥也有所缓解,患者非常高兴,既已得效,效不更方,上方微调出入。
三诊,眼前黑影90%消除,视力基本不受影响,大便顺畅,舌苔黄消除,继续前方出入治疗。
四诊,患者自述视力已经恢复,眼前黑影几无所见,嘱其注意保证睡眠,饮食辛辣之物少进以善后。此例患者治疗2个多月,能很快收到满意的效果,一是患者年轻体壮,二是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糖尿病要每年检查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最影响视力的,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分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可以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非增值期,黄斑水肿、出血、渗出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增值期,眼底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诱发玻璃体积血,同时血管破裂造成的瘢痕收缩会牵拉视网膜,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其他表现:视网膜水肿引起光散射患者可以出现闪光感;玻璃体积血、混浊可出现眼前黑影飘动,也就是玻璃体混浊,又叫飞蚊症。
美丽明亮的眼睛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
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是后天致盲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治疗和积极治疗是取得效果的关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无眼部自觉症状,一发病就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糖尿病朋友必须要做眼底检查,可以提前发现眼底病,从而及早的预防和控制。
扩展阅读:
1、疼痛炸裂,濒临绝望,1年瘦了30斤;重症糖尿病神经炎的中医治疗;
2、尿蛋白、糖尿病肾病,世界医学的难题;糖肾3期中药治愈案例分析;
3、糖尿病,血糖高,如何科学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治疗,短短30天就有改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后天失明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非常隐匿,只有发生了视力障碍或者眼底出血的时候才能发现,这时候往往眼底病已经很严重了。
眼底出血会反反复复地发生
今天我们就讲一例糖尿病眼底出血合并神经炎的治疗案例,来提示糖尿病眼底出血是可以治愈的。
基础情况:濮 x x 男 42岁 身高172 体重76kg
主诉:
1、眼底出血,视物模糊,玻璃体混浊,激光光凝术后,患者害怕失明。
2、双下肢麻木疼痛,疼痛如蚂蚁叮咬;
问诊:乏力易累,怕风怕冷,精神倦怠,下肢无力,神经炎疼痛如蚂蚁叮咬,纳呆腹胀,口干不欲饮,大便偏干,2日一行。
望诊:舌体大,舌淡苔薄白,微微罩黄
诊断: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炎
辩证:脾胃气虚 气不摄血
立法:补气健脾,止血明目
处方:七味白术散加味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藿香 葛根 黄芪 山药 木香 鸡内金 生蒲黄 大小蓟 菊花 蔓荆子 等
复诊,腿麻症状减轻,蚂蚁叮咬感减轻,患者胃口、精神好了很多,腿比之前有劲,视物模糊改善不大,上方加川芎、白芷;
三诊,视物模糊有所改善,下肢麻木和疼痛消除较多,怕风怕冷,上方合玉屏风;
四诊,眼前黑影消除50%以上,视物模糊感基本消除,身上的蚂蚁叮咬感几乎感觉不到了,麻木还有点,仍以前方出入;
五诊,眼前黑影更多,视力基本恢复,视物模糊也不在提及,白天基本感觉不到蚂蚁叮咬的感觉了,晚上偶有有那么两下,饮食二便都比较正常。
六诊,患者断断续续大约治疗了一年,眼前黑影彻底消除,神经痛和麻木也不翼而飞,饮食、精神、力气更胜往昔,此患者追踪8年神经炎和眼底病没有复发。
案例解析:糖尿病的基础体质是气阴两虚或者阴虚火旺,但是气虚证也很常见,所以本案例的眼底出血治疗就不能滋阴止血了,而需要补气健脾,止血明目。本方主方为七味白术散,是四君子汤加藿香、葛根、木香,增加了健脾生津、芳香和胃的作用,非常适用于糖尿病气虚证,因为脾胃气虚较重,所以加入山药、黄芪、鸡内金等健脾补气开胃;因为眼底出血加生蒲黄、大小蓟止血活血;因为视物模糊加菊花、蔓荆子等明目同时引药上行之用。
人体血管总长度超过10万公里,其中99.99%是微血管(毛细血管)
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个病理基础叫微循环障碍,说通俗点就是眼底视网膜的血管和神经缺血和缺氧,导致血管异常增生,最后破裂出血。
为什么眼底会出血?
眼底出血是视网膜的一种自救措施,视网膜是耗血耗氧的大户,当缺血和缺氧以后,为了自救,分泌一些激素和因子,比如促血管生成素、生长激素等多种促进小血管生长发育的激素,促进眼底长出新生血管,试图去挽救自己缺氧缺氧的状态,但是这种自救只能帮倒忙,而这种新生血管很脆弱和不稳定,这就是导致眼底出血的元凶。
停水了,水龙头开多大也不会有水
人体大循环和微循环的关系就像供水公司的总阀和家里的水龙头,当总阀坏了没水了,家里换多少个水龙头也没有用,所以眼底病的治疗离不开改善大循环和微循环。
眼底出血为什么会反复发生?
很多眼底出血的病人做了光凝止血手术,第一次手术没多久再次眼底出血,再进行第二次手术,没多久再次出血,于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没完没了的出血和手术。
反复出血是因为眼底缺血缺氧,新生的小血管不断增加导致的,只要缺血缺氧的环境不改变,眼底出血就会反反复复,最后失明。
总阀门坏了,我们去修理水龙头,你就是修100次也不会修好,所以要想摆脱眼底出血反反复复的噩梦,就要改善大循环和微循环。
黑暗提示:眼底出血如果不治疗或者拖延,会反复出血,反复手术,甚至视网膜脱落,最终失明。因此发现糖尿病眼底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只要早期治疗,多数可以彻底治愈。
眼底病只有早期治疗,才能永远看到光明的太阳
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导致失明,危害巨大,中医中药早期治疗不但有整体治疗全身症状同步改善的优点,还能改善大循环和微循环,从根本上去除眼底缺血缺氧的危险,从而最终消除眼底血管异常增生和眼底出血,所以眼底出血了,不妨试试中医。
视网膜静脉堵塞,导致眼底出血,是三个中医药方分享给您!
视网膜静脉堵塞,导致眼底出血,是三个中医药方分享给您!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眼底疾病,其发生是由于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在眼底疾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称视网膜静脉阻塞为“络瘀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眼部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视网膜血管受阻,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最终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根据临床实践,中医将病因总结为:
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肝脏功能,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在脉络中,最终导致出血现象。
(2)肝肾阴虚,导致水涵木不足,肝阳过盛,导致气血逆行,血液无法顺着经脉流动而外溢。
(3)饮食过量肥甘厚味,导致体内湿痰生成,痰凝气滞,血液循环受阻,导致血液无法顺畅流经经络,最终导致血液外溢。
总的来说,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脉络被阻塞,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最终导致眼部出现溢血。阻塞造成了血液淤积,离开正常经络的血液也发生淤积,因此血液淤积是这种疾病突出的发病机制,治疗的重点在于消除淤积。
根据上述分析,有三种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以下是我与大家分享的内容:
1.症状包括视力急剧下降,可能伴随眼部肿胀和头痛,胸胁部有胀痛感,或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和嗳气;舌头呈红色并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搏可能弦或涩。
分析情绪不稳定,导致肝气郁结,久而久之引发火热内生,血液受迫过度循环,导致出血现象;神经系统受影响,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出血;全身症状和舌脉表现均符合气滞血瘀的特征。
治疗方法:调理气血,消除郁结,促使淤血得以消散,停止出血。
方剂:血府逐瘀汤,适用于体质偏阴虚、阳气过盛的患者。
2.症状包括突然出现视力下降,伴随头晕耳鸣,面部发热潮红,头部感到沉重而脚部感到轻飘,夜间失眠多梦,情绪烦躁易怒,同时腰膝感到酸软;舌头呈现红色且少有舌苔,脉搏弦而细。
分析:肝肾阴虚导致阴阳失衡,肝阳过盛,导致血液不畅而溢出血管,使神明受阻,从而出现眼底出血和视物模糊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头晕耳鸣、面部潮红等全身不适症状,舌脉也表现出阴虚阳盛的特征。
疗法:增强阴性能量,调理阳气。
方剂:根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进行镇肝熄风汤的加减处理。
3.症状表现为眼部症状持续或持续时间较长,眼底出现明显水肿和渗出,可能伴有黄斑囊样水肿;同时伴有肥胖体型,头重眩晕,胸闷脘胀等症状;舌苔厚腻或舌面出现瘀点,脉搏感觉弦紧或滑。
分析如下:痰湿和热气堵塞在上部,导致眼部血脉不畅通,血液凝结在脉络中,甚至溢出到眼部造成出血;同时出现眼底水肿、渗出以及头重眩晕、胸闷脘胀等症状,舌苔和脉搏也表明了体内存在痰湿的情况。
治疗方法:清除体内热气和湿气,消除淤血并促进经络畅通。
药方:结合《医宗金鉴》中的桃红四物汤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进行适当的调整。
友情提醒:上述药方是基础方,中医强调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伍加减。因此,在不清楚自身病因和体质的情况下,请勿擅自购买药物,避免盲目使用。#眼科医生##眼科##日常医学科普##中医##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