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换药(糖尿病换药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患者,自己换药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患者,最初脚发生溃破,许多人选择自己在家换药,虽然作为医生,我是反对的,但是许多人还是这样做,理由很多,比如可以省钱、没有时间、行动不方便、自己换换药就好了、没有那么厉害等等,确实,有一些通过自己换药,确实好了,也有一些人,延误了治疗,导致了截趾或截肢。
既然那么多人想在家自己换药,那说点注意事项吧
一.选择哪种消毒剂呢?
常见的有紫药水,红药水,75%酒精、碘酒、碘伏、双氧水,下面详述各个药物的特点:
①红药水:又名红汞,为2%汞溴红水溶液。消毒原理是汞离子解离后,通过与细胞的蛋白质结合,起到杀菌作用。它杀菌力不大且易污染环境或引起对汞和溴的过敏,现已淘汰。
②紫药水:又名龙胆紫或甲紫溶液,为2%龙胆紫的乙醇溶液,呈紫色。
紫药水是一种常用的皮肤、黏膜消毒剂。该药无刺激性,涂抹伤口不会造成疼痛不适。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对革兰阳性菌和念珠菌的灭活作用较强,并且有较强的收敛作用,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皮肤及黏膜的创伤和感染,还包括湿疹、癣症、鹅口疮、口腔溃疡、舌炎等,亦可用于小面积的烧伤。
由于紫药水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弱,因而对深部感染伤口作用较差。同时它的收敛性较强,对浅表皮肤擦伤来说,有利于其结痂;但对深部伤口,由于结痂过快会影响伤口内渗出物的排出,伤口内细菌容易残留,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故不能用于较深的创口、化脓性伤口及大面积烧伤、烫伤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紫药水有极强的致癌性。因此,为保证安全,现已不建议使用紫药水了。
但是紫药水含2%的甲紫,杀菌力不大,但对念珠菌有特效。所以,对于手癣或脚癣引起的继发性感染有比较好的疗效。此外,紫药水还有很好的收敛创面的作用,如果伤口总是不停有液体渗出,不妨涂抹一些。
③医用乙醇(75%酒精)
乙醇的消毒原理是吸收细菌蛋白质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乙醇用作皮肤消毒效果很好,临床上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或在碘酒消毒后作为脱碘剂使用,以防止碘酊刺激皮肤。
乙醇直接接触皮下组织会导致其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甚至发生液化、坏死,影响切口愈合。另外,乙醇的刺激性很大,直接接触伤口会引起明显的疼痛。
因此,乙醇一般不用于伤口的消毒,只用于皮肤完好的部位消毒。割伤、擦伤、烫伤、烧伤、感染等有皮肤缺损的伤口,不宜使用乙醇消毒。
④碘酊
就是我们俗称的碘酒,它是由碘、碘化钾溶解于乙醇而制成的。碘酒的浓度一般为2%~5%。
碘酊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等。临床应用中,一般用于注射部位或手术区域皮肤消毒,也可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皮肤病。
在日常生活中,外涂碘酒可以治疗甲沟炎、灰指甲、毛囊炎、小疖疮等。由于碘酒有较强的刺激性、腐蚀性,所以用于皮肤消毒后,应以乙醇擦拭脱碘。
可见,碘酒常用于皮肤完好部位的消毒,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更不应用于伤口内消毒,否则会引起剧痛和红肿。新生儿和幼儿皮肤娇嫩,也不宜用碘酒消毒。另外,对碘过敏者禁用。
⑤碘伏
又叫聚维酮碘溶液,是聚维酮和碘的络合物的水溶液,常用浓度为1%~2%。
与碘酒不同,碘伏是一种水溶性的消毒剂。它刺激性小,可用于皮肤、黏膜破损伤口的消毒,如小的刀割伤,皮肤的擦伤、挫伤,甚至烧伤、冻伤等。
与碘酒、乙醇相比,伤口处涂抹碘伏引起的疼痛刺激感轻微,易于被病人所接受。而且碘伏对于大多数细菌包括霉菌都有杀灭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广泛。
碘伏通常用于消毒手术区域皮肤,以及穿刺部位皮肤;也用于手术医生术前洗手,手术器械浸泡消毒等;还用于阴道冲洗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更可用于外涂治疗皮肤霉菌感染等。
由于碘伏消毒用途广泛,效果可靠,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替代红药水、紫药水、乙醇、碘酒等消毒液。
⑥双氧水
就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医疗上常用的双氧水浓度为3%。
双氧水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或杀灭伤口内的厌氧菌,如破伤风等。其原理是,当它与组织接触后,能立即产生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氧离子,从而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
另外,双氧水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其释放的氧离子能使伤口的细小血管收缩,渗出的纤维蛋白凝固,降低局部组织的渗透性,对伤口的止血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除此之外,双氧水在与组织接触时,还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能破坏伤口局部的内毒素和外毒素。临床工作中,医生常会在伤口用双氧水冲洗后,外加生理盐水冲洗,这样就能减少毒素的吸收。
双氧水由于有上述三个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多数情况下用于伤口的清创,如新鲜的刀割伤、弹道伤,或陈旧的感染化脓伤口。
值得一提的是,双氧水用于伤口清创会引发剧烈的疼痛。因此,需要用双氧水处理伤口时,要有一名助手协助固定病人,以保证顺利清理伤口。
但是,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不深,无大量脓性分泌物,切忌应用双氧水,它会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
总结:
1.若只是皮肤擦伤,通常伤口表面有少量渗血,但伤口一般不超过皮肤全层,这时可以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覆盖即可;或用红药水涂抹伤口,保持伤口外露即可,不宜用乙醇、碘酒涂抹伤口。
2.如果伤口深达皮下组织,可疑厌氧菌感染,可先用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再依次用生理盐水和碘伏冲洗,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忌用乙醇和碘酒涂抹伤口。
3.对于烧伤或烫伤的伤口,如果只是出现皮肤红斑,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主要保持局部清洁即可。如果出现水泡,可用乙醇或碘伏小心消毒皮肤后,用消毒过的针将水泡刺穿,放出水泡液后,再用碘伏消毒一次,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对于更严重的烧伤,应送医院就诊。
4.糖尿病足病患者,创面消毒,基本选择碘伏,如果创面较深,才应用双氧水。
二.涂什么药膏?
各医院、诊所,包括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药膏很多,有消毒的、长肉等等,个人推荐磺胺嘧啶银乳膏,经济实惠,自己把创面清理消毒后,取少量涂在创面上,薄薄的一层即可。
三.用什么敷料?
新型敷料很多,效果不错,对于患者自己来说,不建议自己选择,若想应用可咨询专业医生。今天说的是自己在家换药的事,所以如果您自己在家换药,那就选择无菌纱布就行了。
预祝各位糖尿病足患者早日康复!
糖尿病足病,换药很步骤很重要
某男,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先后于9个月、4个月前就诊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足病等。经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配合局部清创换药治疗,病情好转。当然前提是该患者创面供血较好,可以满足肉芽生长;如果创面属肢体最远端,供给肢体最远端的动脉闭塞,比如足趾动脉闭塞,治愈几率就很低。目前的介入技术,仍无法探及足趾动脉,无法扩张趾动脉以恢复足趾供血,当然截趾率就比较高。
据介绍,足部慢性创面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往往是挛缩或增生的,特别是受力部位,大部分糖足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加上局部组织挛缩,或外部受力压迫血管,就会造成创面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并增加创面渗出;创面内是肉芽组织,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久不愈合,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风险。因此,创面敷料的选择及包扎时的松紧都要适宜,从而给肉芽生长留有空间,尤其是窦道放引流条时,敷料的湿度及松紧度也要适宜。要完成这些操作,临床大夫的专业经验和特色医疗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
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二病区主治医师张富国指出,糖尿病足换药,一定要分清糖尿病足的类型。已经坏疽或动脉闭塞(如趾动脉闭塞)的情况截趾风险非常高,大多数患者很难接受,但目前足趾血管重建难度较大,创面供血要能满足肉芽生长,这是专业诊疗的基础。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第1步:如果是无菌性小创伤,简单清洗伤口后换药包扎即可;如果创伤比较严重,首先要清理创口,将已经溃烂的组织剥离。
第2步:湿敷创面,使用比较温和的药物简单贴敷于创面。
第3步:将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外敷于伤口处且覆盖消毒纱布。
此外,如果创面出现脓肿应当尽快切开脓肿进行引流,冲洗创面,必要时也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使用药物前应当征询医生的意见。
最后,换药的频率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决定,应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太糖二病区张富国医师强调,糖尿病足创面换药有两大目的:一是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感染;二是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有利于愈合、生长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在换药时,要特别观察伤口的变化,及时对不利于健康组织生长的组织进行有效清除,以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新生肉芽的生长。在伤口清理之后,需要敷制药物,其操作要点是:保证创面和药物的充分接触,并留有肉芽生长空间,避免形成用药盲区。
糖尿病足只换药行不行?想知道真相的看过来!
说说糖尿病足!
1. 典型糖尿病足神经病变,鞠主任表示别担心能治。北京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的鞠上主任擅长糖尿病足保肢。
2. 这就是糖尿病足,它好不了,如果不管它,单纯换药是不行的。关节变形了,压力改变了,老是压着,这样换药不行了,得做小手术了。
3. 得住几天院,而且得休息,不能走路了,每天踩着会越踩越坏,根本好不了。必须得卧床几天,尽量不踩它。把坏的、硬的挖掉,然后拍片子,看看骨头怎么样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