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图(糖尿病足图片真实)
路医生说丨可怕的“糖尿病足”,到底是什么鬼?该怎么预防?
相信,只要见过一次“糖尿病足”,你这辈子都不会忘掉它的样子,甚至你连它的“气味”都会记忆犹新。是的,作为最棘手难治也是最痛苦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溃(溃疡)”可以说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最不想见到的并发症。
你或许还不知道,在所有非外伤性的下肢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到了一半以上,而后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糖尿病足溃疡。
那么,这个可怕的“糖尿病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可怕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真相来了#—糖尿病的真相#
1、什么是“糖尿病足”
实际上,糖尿病足,就是指糖尿病患者的脚,因为长期的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脚部发生溃疡、感染、坏死,甚至更深层组织的损害。
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一个脚上的溃疡么?有那么可怕么?
当然,因为这可不是一般的溃疡。
实际上,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主要的危害,就是它会慢慢的破坏我们全身的末梢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这个破坏的速度非常缓慢,慢到让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轻敌”的忽略掉这东西的可怕。
一般的,如果血糖得不到好的控制,糖尿病就会慢慢的破坏患者末梢的血管和神经。日积月累的损害,会让四肢,尤其是下肢远端的血管大部分都闭塞住,神经功能也逐渐丧失。
脚部神经功能的丧失,让糖尿病患者对挤压、破擦、疼痛、温度都不再敏感,所以足部特别容易受到更多的损伤而不自知。加上脚部血管功能的丧失,让脚部的抵抗力更差,修复更难。
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即便没有任何外伤,也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脚上破了个口,还有点红肿疼痛。
尽管这就已经很危险了,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会察觉,他们还以为只是简单的破损,消毒包扎就能好。直到,这个破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发生了感染流脓和腐臭,他们才会意识到发生了糖尿病足溃疡,问题严重了赶紧去医院,但是大多为时已晚。
2、“糖尿病足”都有啥特殊的表现
实际上,糖尿病足溃疡和一般的皮肤破损,是有本质区别的,即便是在刚开始的时候。
正如前文所说,糖尿病主要“攻击”的,是我们的末梢血管和神经,所以糖尿病足患者主要的特异性表现也是在这两个方面。
(1)血管被破坏的表现
因为末梢动脉血管几乎被破坏殆尽,所以糖尿病足患者的脚是有明显特征的。比如:他们的皮肤营养状态都很差,可以明显感觉出皮肤干燥没有弹性,有大片的深色色素沉着,很难看。而且往往血管被破坏的越厉害,脚和腿上的颜色就越深,范围也越大。
正常人脚背上有个动脉是可以摸到明显跳动的,我们叫足背动脉搏动,但是糖尿病足的患者,你去摸嘛,那个动脉你几乎是摸不到它的跳动的。
一旦脚部皮肤软组织出现破损,病情就会很快进展恶化,出现红肿渗出等感染症状,甚至是远端脚趾头发黑坏死。
(2)神经破坏的表现
糖尿病足患者的脚部感觉是麻木的,触觉有明显的减退,用手摸上去木木的。很多患者还会因为合并有血管损伤,而感觉到脚部或脚趾头有明显的烧灼感、蚂蚁爬的感觉,以及刺痛感。走路的时候,脚部无法明显感知地面的平坦起伏,而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当然,由于糖尿病足的图片实在太过“震撼”,我这里就不插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找一找。
3、高危人群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1)控制血糖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血糖控制,其他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很多朋友总觉得血糖高点没事儿。实际上,并不是没事儿,只是高血糖破坏我们的血管和神经的速度比较慢而已。
(2)高危人群必须避免做的事情
吸烟!必须戒烟,没有商量!
尽量避免光脚不穿鞋的行走。
尽量避免不要使用任何足部加热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热毯、热水瓶、暖宝宝等。即便是泡脚也要千万小心,水温一定要事先确定好温度,毕竟糖尿病人的末梢神经并不是特别敏感。
(3)每日检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日检查自己的脚应该视为和刷牙一样的日常必备程序。是的,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检查自己的脚部,尤其是脚部某些突起部位、脚趾头、脚趾头缝以及脚底受力区等。
不只是检查这些高危部位有没有破损,还要看这些地方有没有发红、有没有肿胀,有没有出现小水泡、血泡等。对于脚底等看着不方便的地方,可以找个镜子看,或者让家人帮忙检查。
(4)仔细小心的修剪趾甲
趾甲不要留长,也不要剪的太短。扣着往里剪指甲,很容易搞出甲沟炎。普通人甲沟炎都很麻烦,更别说糖尿病患者了。
(5)购买合适的鞋子和鞋垫
糖尿病人得鞋子,一定要精心挑选,毕竟他们的脚非常脆弱。
鞋子一定不能紧,紧就意味着更多的摩擦和压力。所以,一定要亲自反复的挑选,直到非常合脚才行。
随着医学和科学打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专门定制的鞋子和鞋垫了。相关公司会根据患者足部受力情况,量身定制专门的鞋子和鞋垫,以确保万无一失。为避广告之嫌,这里我就不介绍厂家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正规三甲医院咨询。
(6)所有高危人群,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排查
只要糖尿病患者脚部的皮肤颜色和感觉有异常,就一定要前往正规三甲医院做相关的排查,尽早的发现异常,尽早的治疗干预。
你的脚距离糖尿病足有多远?看图就知道了!
糖尿病足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糖友往往纠结于这些问题:我这是糖尿病足病吗?我这是自己处理,还是去医院处理呢?
如果这些问题反复纠结于心中,而不付诸行动,往往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悲惨结局。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个人临床资料,以期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哪些脚部症状需要治疗。
十种脚病,需预防足溃疡的发生
◆胼胝
◆趾甲改变
◆皮肤干燥
无渗液,若瘢痕周围皮肤红肿,亦需医院处理
◆皮肤瘢痕
◆足部畸形
三种糖尿病足病,可自行处理(前提您得会消毒)
糖尿病足病水疱(针对压力不大的,或面积小的,可以在家试穿,放出液体,注意消毒;若穿刺后,液体复现,或压力比以前增大,需来医院专科处理)。
必须就医的糖尿病足病
◆皮肤有瘢痕的(易形成痂下溃疡)
◆胼胝(易胼胝下溃疡,甚周围皮肤感染)
◆烫伤
◆水疱
◆甲沟炎
◆皮肤感染
◆伤口久不愈合者
◆缺血
如果您的脚部有异常,对照以上图片决定是否治疗,是否需要就医治疗。
作者:邹小蜂,太和县中医院糖尿病科
一旦双脚出现三种改变,十有八九是糖尿病足,拖久了会变成大病
看着仍然在监护室里昏迷的女儿,刘先生的心里五味杂陈。
4天前,生死时速的惊险一幕,仍在刘先生的脑海中闪过。
生孩子这件事有多可怕,恐怕刘先生在妻子孕期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过。刘先生前前后后在网上也学习了不少关于怀孕期间如何护理的知识,包括见红、破水这些。
产检那天,医生和刘先生说,妻子的腿部有一些肿胀,不像是孕期的水肿,建议检查一下各项指标激素。
刘先生赶忙带着妻子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妻子居然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妻子在婆婆的劝告下,决定先把孩子生下来,后续再慢慢控制饮食。
孩子的脸变成了青紫色,医生还开了病危通知书临产那天,刘先生特意和公司请了假,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陪护着。焦灼的刘先生在产房外来回踱着步,眼神时不时的望向产房里的妻子,凌晨23时20分,产房里的小护士探出头来,招呼刘先生过去。
“快把这个签了,孕妇'肩难产',孩子的情况不妙,血常规、血生化多项指标超标,出现了窒息、休克的情况,现在脸已经变成了青紫色了,需要赶紧送去抢救!”
拿着护士递过来的病危通知书,刘先生差点瘫倒在地,一旁的护士赶忙提醒道:“快,时间就是生命!”
看着被插上了气管插管,刚刚出生的女儿被推往ICU,刘先生心疼不已。
凌晨3点45分,在确定孩子没有先天性的疾病之后,医院经过家属的同意对孩子进行了亚低温治疗手术,并密切监测血生化、凝血功能以及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情况。
凌晨4点30分,孩子的心电监护显示:心率90-148次/分,呼吸50次/分,血氧饱和度95%-98%,抢救成功。
虽然抢救成功,但是孩子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出现了脑颅血肿、新生儿产瘤和巨大儿的症状,直至现在还处在昏迷状态,且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主任医生解释道:出现这些症状,与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有很大的关联。准妈妈的血糖水平升高,而高血糖会影响胎盘的血氧供应,供氧减少,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在孕36周后,胎儿对氧的需求量增加,过多的糖分会导致胎儿过度发育,从而形成巨大胎儿。
糖尿病足是每个糖友的“噩梦”!出现3个症状就该警惕像刘先生的妻子这样,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不在少数,但真正重视的人却少之又少,其实,在患上糖尿病之前,身体会给你一些提示。而糖尿病足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一种,那么糖尿病足出现的时候,又会有哪些症状呢?
间歇性跛行:动脉缺血导致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下肢血液的供应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日常的活动和行走。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因为下肢血管闭塞,从而会导致小腿疼痛。
足部皮肤变成紫红色:在糖尿病足出现的早期,因为下肢血液循环变差,血管会出现扩张,血流此时会出现减缓的症状,血液的淤积会导致下肢的皮肤出现紫红色。
关节变形:随着糖尿病的不断发展,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会引起神经病变,进一步导致足部的神经系统也跟着发生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肌肉和骨骼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出现关节变形等。
糖尿病足的发生,往往意味着患者血糖控制的失败,同时也表明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进一步发展了。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病,只有通过严格的控制血糖,从药物和饮食方面一起入手,才能有效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无法治愈,但是可以控制,它最大的危害就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并发症。除了糖尿病足,糖尿病的并发症还有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所以,最根本的方式还是要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防治:预防>治疗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因为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吃出来的。所以糖尿病的预防,首先要建立起一种合理膳食的意识,饮食中,要多吃一些富含高纤维的蔬菜、豆类、全谷物等。同时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烹饪的方式多选择蒸、煮、凉拌等,减少油炸和爆炒。
饮食之外,要加强体育锻炼,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症状,则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疾病。
#39健康超能团# #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 预防糖尿病要知道的那些事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11.14
[2] 糖尿病足症状多 预防应分三步走.人民网,2016.6.9
[3] 糖尿病足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18.1.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