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五脏(糖尿病五脏六腑都坏还能活多久)

自我控糖小知识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与“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是中医的一种理论,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糖尿病与五脏六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糖尿病的并发症遍布五脏六腑,所以说糖尿病是“慢病之王”。一起看看糖尿病对五脏六腑都有哪些伤害以及五脏六腑与血糖的关系吧。

一、心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不“做功”,其他脏器都无法正常运转。

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人大多死于心脏疾患。因而,心脏是高血糖第一“猎杀”对象。

保护心脏,就从控制血糖做起,但不能只控制血糖,还必须同时关注血压、血脂等。

二、肺

糖尿病对肺脏没有特异性的并发症,但糖尿病人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病人如果合并糖尿病,很容易导致重症肺炎。2021年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统计表明,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病例大多有糖尿病。

三、脾

糖尿病初、中期多为气阴两虚,其病在脾。中医认为,调理好脾胃,血糖就会大大改善。

四、肝

肝脏在葡萄糖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肝脏能把过多的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当人体缺乏能量时候,肝脏又会把储存的糖原释放出来变成葡萄糖提供能量。

肝脏如此“可爱”,但糖尿病人肝脏代谢葡萄糖的能力会降低,对糖原的分解和合成都会降低。

五、肾

糖尿病对肾脏的伤害非常多见,其肾脏的并发症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隐匿,常需要化验尿才可知晓,但若不加以控制,最终将进展为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六、胆

胆即胆囊,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可能引起胆囊运动功能障碍,称为糖尿病性神经原性胆囊,最终可诱发急性炎症和胆道梗阻,严重者对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七、胃

糖尿病性胃轻瘫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功能障碍,系高血糖破坏自主神经引起。糖尿病对胃的伤害可以说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糖尿病对胃的并发症虽不至于致命,但严重损害生活质量。

八、大肠、小肠

血糖高会影响肠道神经,使胃肠蠕动减慢;高血糖的高渗透压也会导致肠道水分减少。以上共同作用导致大便干结,引起便秘。

九、三焦

三焦通百脉,三焦一通,百脉就通。我们看武打小说,经常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中医认为,打通三焦可缓解糖尿病病情,减轻糖尿病症状。

十、膀胱

糖尿病会引起膀胱炎,也就是我们说的泌尿道感染。

总结:糖尿病与五脏六腑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五脏通调,抓住糖尿病祸首

糖尿病是西医的病名,古代中医并无这一称谓,而多称其为消渴病,是指由体质因素加以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年高劳倦、外感邪毒或药石所伤等多种病因所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有甜味为典型症状的病证,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和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天不足-遗传因素:

身体从母体带出的心天不足,属阴虚体质最容易患糖尿病。

2. 情志失调-燥热伤肺:

长期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脏情志受损,形成肝气郁结、郁怒伤肝、思虑过重,以至于郁久化火上扬,灼发肺胃阴津。通常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

3. 饮食失节-胃燥津伤:

长期食用口味重的饮食,酒、辛辣物刺激,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通常表现为容易饥饿,大便秘结,口干想喝水,形体消瘦。

4. 劳欲过度-肾阴亏损:

房事纵欲过度导致肾精亏损,形成肾阴虚火,伤液灼津,最终肾虚肺燥胃热都出现,发为消渴。通常表现为尿频量多,颜色浑浊油腻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眼睛看东西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

消渴症状就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糖尿病引发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中肾为重中之重;缓解病症以补元气,调气血,清燥润肺为主。

东汉神医华佗传世的华佗延寿酒,国家的批复功效就是益脾肺、养肝肾。是针对五脏六腑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后,能从病理上深度调理脾肺肾,修复胰腺损伤,从调理脏腑入手达到血糖的逐步平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远离或推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

也有糖友说了,这个药酒配方里含蔗糖,我能喝吗?其实,药酒是药品,管理是很严格的,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你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想了解详情的读者可拨打免费健康热线400-155-2525进行咨询。

[责编:杜智易]

糖尿病与五脏六腑: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与三焦

“ 糖尿病,中医又称“消渴病”,病及五脏六腑。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

古人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五脏皆柔弱者,尤阴虚体质更易患糖尿病。

三焦不通 / 百病生

三焦为六腑之一,通行元气于周身,而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三焦包含上、中、下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从现代医学、微观的角度看,2型糖尿病的发病核心为胰岛素抵抗;从中医学、宏观的角度看,其核心则为三焦功能障碍。

病机 / 阴津亏损

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越虚则燥热越盛,燥热越盛则阴越虚,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之中,虽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肺 / 水之上源

肺为水之上源,向上输布津液至口、鼻、咽部。肺受燥热之邪所伤,津液不能正常向上输布,就会出现口渴多饮,并且总是饮不止渴、小便频发且量多。

胃 / 水谷之海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指胃具有将饮食初步消化为食糜的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指脾有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脾胃受燥热所伤,则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出现易饥、多饮、多食,尿糖增多。同时脾胃功能受损,进食的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就会出现消瘦、体重减轻、乏力。

肾 / 先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肾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灼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易饥多食,肾失濡养则尿量增多、尿糖增加。

糖尿病病变脏腑虽有在肺、在胃、在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致肺燥胃热肾虚,故“三多”之症常可相互并见。

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对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三焦通百脉,三焦一通,百脉就通。如同武林小白打通任督二脉一样,打通三焦可缓解糖尿病病情,减轻糖尿病症状,点按肺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对病情均有帮助作用。

作者介绍

王新宇

副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

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20年,精于中医辨证用药,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老年疾病、糖尿病和脾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