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蛋白(糖尿病尿蛋白3+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为啥都害怕尿里有蛋白?医生:糖尿病肾病,了解一下

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其实是非常多的,已经成为了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早在2011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3.66亿。

此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地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经非常多了,患病率甚至已经达到了11.6%。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但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糖尿病嗤之以鼻呢?

其实,最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由于血糖的升高对微血管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了。

在很多国家需要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很多都是因为糖尿病肾病所导致的。

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最终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如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中发现了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那么它们的肾脏功能将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才能存活。

但是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判断的?具体分成哪些阶段呢?

今天@康复Therapy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一、糖尿病肾病。

上面已经说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因为微血管损伤所导致的,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会发生肾脏的问题。

不过确切的机制目前仍然没有结论,但很多学者都在做相关的研究。

但毫无疑问,跟高血糖相关的生化代谢异常,损伤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炎症有相关性。

这些物质通过很多途径,都会加剧肾脏微血管的损伤。

长期以往,肾脏微血管就出现了问题,很多本不应该通过肾脏滤出的物质都进入到了尿液当中。

比如蛋白质就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在尿液中发现了蛋白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就表示肾小球已经有了结构改变。

通常,把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作为衡量肾脏病变的指标。

但具体说来,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5个阶段。

二、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首先说一下,总共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一和第二阶段表现为临床前期,而从第3个阶段开始,都为临床诊断。

  • 1、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患者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通常没有明显的改变。
  • 2、在运动之后会有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表示肾小球已经有结构改变了。
  • 3、即使是没有运动,也会有蛋白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持续微量蛋白尿。这个时候肾脏的改变越来越大,肾小球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不过只要积极干预治疗,也可以阻止或者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

  • 4、临床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开始进行性下降,很多患者都会表现为严重的水肿,对利尿剂的反应越来越差,而且肾小管的功能障碍很早就出现了。
  • 5、尿毒症期。这是糖尿病肾病最终的阶段,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而且会有持续蛋白尿。蛋白都通过尿液流失了,所以血液中的蛋白越来越低,逐渐出现水肿和高血压,通常会伴发视网膜病变。

以上5个阶段就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了,一般根据尿中蛋白的含量来衡量肾脏病变的阶段。

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的临床证据,通常可以对糖尿病肾病进行筛选,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

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歇性蛋白尿,只要能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肾脏损伤,都应该考虑是否是糖尿病肾病。

最后想跟大家说,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很多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的。

不过真的出现了糖尿病肾病,也应该积极的治疗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以及纠正代谢紊乱。

必要的时候也应该通过药物治疗来调节自己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哪怕是终末期,也可以通过透析来解决自己的肾脏问题,所以这并不是绝症,这种疾病是有应对措施的,不要对自己太绝望。

但是在此之前还是应该积极的控制血糖,不让自己的肾脏受到损伤。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肾脏病##糖尿病#

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哪个更重要?糖尿病前期都会发展为糖尿病吗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亿人!医生:12类高危人群,应定期测血糖

糖尿病,不控制行不行?医生:对血糖置之不理,不怕并发症吗

辟谣丨确诊「糖尿病」就要喝「糖」?医生:没骗人,是诊断金标准

护肾先锋丨当糖尿病病友出现蛋白尿.......

开栏语

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为了唤起民众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王立新教授带领团队特开设此专栏,目的在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慢性肾脏病及预防并发症。护肾先锋,与您相伴!

60岁的梁叔患有糖尿病10年,一向重视综合管理,饮食,运动,药物多管齐下,血糖控制良好,未有任何不适,定期复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完全正常。3月之前,梁叔发现尿中大量泡沫,而且久久不散,初期未予重视,近一月逐渐出现了双下肢水肿。经人引荐就诊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内科,系统检查后发现梁叔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都控制良好,眼科会诊也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他尿蛋白明显增高,血中白蛋白明显降低,肾功能完全正常,临床诊断了肾病综合征。进一步肾穿刺活检提示为膜性肾病,是一种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没有任何关系。经过6个月的系统规范治疗,梁叔蛋白尿转阴,临床已经完全治愈。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病友出现蛋白尿,哪些是糖尿病肾病?哪些是非糖尿病肾病?还会有哪些情况?

01

第一种情况:糖尿病肾病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4%,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患者中约30%~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因此临床糖尿病肾病非常常见。糖尿病患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后,即可在临床中考虑糖尿病肾病:

(1) 3~6个月内重复检测3次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至少2次 ≥ 30 mg/g;

(2) 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60 mL/min/1.73 m² 并持续3个月以上。

02

第二种情况:原发性肾病(非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肾病,伴以下情况应考虑到可非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①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②肾小球滤过率(GFR)快速下降;

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肾病综合征;

④顽固性高血压;

⑤活动性肾沉渣异常,比如说有血尿;

⑥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⑦使用普利类降压药(ACEI)或沙坦类降压药(ARB)治疗后2-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0%。

以上建议行肾活检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后给予特异性治疗。

03

第三种情况:糖尿病肾病+原发性肾病

临床中有一种情况,患者既有糖尿病肾病改变,又存在非糖尿病肾病改变,虽然不多见,但也时有发生,需要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肾穿刺活检是诊断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共存的金标准。

Q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哪些需要尽早肾活检?

①有肾损害,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②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

③存在大量肾性血尿;

④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

⑤短期内出现表现大量蛋白尿。

A

Q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如何治疗?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而原发性肾病为免疫性疾病,由于发病机理不同,治疗是完全不同的。糖尿病肾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具体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戒烟、限酒、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事件及死亡风险。由于列净类药物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很多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可以明显延缓肾脏病进展的风险。原发性肾病的治疗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可能临床完全治愈。

A

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国家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肾病诊疗中心。专科致力于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肾脏疾病,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早中晚期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心。

科室拥有病床25张,透析室23张,医护人员共40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5名,包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科室同时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性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科室在学术带头人杨霓芝教授、专科带头人刘旭生教授及科主任王立新教授的带领下,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积极开展中医专科建设,将中医药和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结合,突显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提高了整体疗效水平。

科室日常医疗工作由病房、血液透析室、腹膜透析室、慢病管理、门诊等组成,下设免疫性肾病、代谢性肾病、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专业方向,主攻病种为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等免疫性肾病,年出院患者1000人次以上,年透析台次1.4万以上,腹透置管近500人,维持随访300余人。经过十余年的临证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一些疑难肾脏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建立起良好口碑。

仁爱、敬业、务实、进取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的座右铭,我们继续秉承广东省中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个患者提供优质的技术与人文服务。

供稿:芳村医院肾病科 王立新

执行编辑:李蕴淇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糖尿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吗?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小王最近总觉得身体不太对劲。上厕所时,他注意到尿泡沫特别多,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作为一个有十多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他知道自己不能掉以轻心。带着忐忑的心情,小王来到了我的诊室。"医生,我最近尿泡沫很多,是不是肾出问题了?"小王一坐下就急切地问道。

我是这家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的主治医师,也是小王多年来的主管医生。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病人,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焦虑。

"别着急,小王。我们先做个全面检查,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我安慰他道,"尿泡沫增多确实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但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结果显示小王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5g,远超正常值(正常<150mg/24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都明显升高。

"小王,根据检查结果,你确实出现了大量蛋白尿。考虑到你的糖尿病病史,很可能是糖尿病肾病。但是,我们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性。"我认真地对他说。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 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看到小王紧张的神色,我决定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糖尿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就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吗?

答案是:不一定。虽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的常见原因,但并非唯一可能。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全面考虑,谨慎诊断。

以下几种情况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1. 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2. 继发性肾脏疾病:如高血压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 急性感染或应激状态:如泌尿系统感染、发热等。

4.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5. 运动后:剧烈运动可导致一过性蛋白尿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我们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何确诊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有糖尿病病史(通常≥5年)2. 持续性蛋白尿(≥3个月)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必须,但存在时增加诊断可能性)4. 排除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

在小王的案例中,我们还需要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评估、超声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其他肾脏异常。

"小王,虽然你目前的情况很可能是糖尿病肾病,但我们还需要做一些额外的检查来确诊。"我耐心地解释道,"同时,我建议你近期复查一下眼底,看看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小王点点头,神色稍显凝重。"医生,如果真的是糖尿病肾病,那...我还有救吗?"

我理解小王的担忧。糖尿病肾病确实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但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延缓疾病进展的。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与预防

"小王,糖尿病肾病是可以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积极管理。"我坚定地说,"即使已经出现大量蛋白尿,我们也有办法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糖控制:这是基础,也是关键。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缓肾病的进展。

2. 血压管理:控制血压在130/80 mmHg以下,可以减少肾脏负担。3. 降低尿蛋白: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4. 调脂治疗:控制血脂,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5.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6. 针对性治疗:根据病情进展采取相应措施,如贫血治疗、钙磷代谢管理等。

"除了这些治疗措施,预防也同样重要。"我强调道,"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我们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肾脏问题。"

听到这里,小王似乎放松了一些。"医生,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我给出了以下建议:1. 严格控制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定期监测血糖。2. 控制血压:每天测量并记录血压,必要时加用降压药。

3. 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g/kg理想体重。4. 限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5. 戒烟限酒:这对保护肾脏功能非常重要。

6. 规律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7. 定期复查: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

"记住,小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你的耐心和毅力。"我语重心长地说,"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医生的思考: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肾病?

送走小王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如此容易发生肾病呢?根据最新研究,糖尿病导致肾病的机制主要包括:

1. 高糖毒性:长期高血糖会直接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2. 血流动力学改变:糖尿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会增加肾脏负担。

3. 氧化应激:高血糖状态下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肾脏组织。4. 炎症反应:慢性低度炎症参与肾脏损伤过程。

5. 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蛋白质糖基化等都会影响肾脏功能。6.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深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科学认知转化为患者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建议。

结语:携手共进,战胜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像小王这样的患者,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下降,更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这需要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和长期合作。同时,我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我们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最后,我想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说:不要因为并发症的出现而感到沮丧。只要我们携手共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科学的治疗方案,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拥抱美好的生活!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