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苏打饼(糖尿病苏打饼干一天能吃多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不能吃3物,不然血糖将一路“升高”,对健康有危害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在饮食方面要比其他人更加注意才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不适合糖尿病病人吃的食品。

第一种,花生。花生的热量很高,其实不光是花生,瓜子也是。而热量越高的食物就会使得体重增加的越快,从而导致血压的升高,对血糖的控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花生瓜子之类的食物要少吃,尤其是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更需要忌口这些食物。

第二种,苏打饼。血糖高的人是都不适合吃苏打饼的,因为苏打饼里面的盐分含量普遍超标,而盐含量超标自然也意味着钠元素的含量超标了,如果摄入过多的钠含量是导致血压升高的最主要原因,也很容易导致血糖身高发生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光是苏打饼,苏打类的食物都是少吃为好。

第三种,土豆。土豆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一种蔬菜,而土豆的淀粉含量是很高的,也就意味着含糖量很高,大量摄入的话也是会导致血糖升高的,但是这种因为淀粉导致的血糖升高都是暂时性的,如果及时发现并且控制的话,很快就会下降的,如果不注意饮食,长期以往的话就会发展成糖尿病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假装健康适合糖友的粗粮饼干,原来是大坑

糖友们都知道糖尿病主食要多选粗杂粮,有助于我们餐后血糖的稳定,所以你会发现超市或者是糖尿病专营店里出现了很多健康的旗号的粗粮饼干,高纤维饼干。

今天庄庄老师就来到一家大型超市一起看看这些粗粮饼干是否真的那么健康,我们来找几款粗粮饼干吧,Let’s go!

第一款:五谷杂粮饼干

第一款:五谷杂粮饼干

五谷杂粮饼干!我们首先看看它的配料表,第一位是小麦粉,第二位是麦芽糖醇(属于代糖),五谷杂粮是排在植物油后面的说明添加的量特别少。我们看看它的营养成分表,能量1809KJ=430KCAL ,相当于125克大米,能做出来一大碗米饭。

这个五谷杂粮饼的产品类型写着:酥性饼干,说明这饼干脂肪含量非常高:100克饼干20.6克脂肪。这是因为粗粮的口感比较粗糙,为了让粗粮饼干口感更好,更酥脆,所以通常杂粮饼干多会加比较高的脂肪。学习了吧!

第二款:糖醇杂粮酥饼干

第二款:糖醇杂粮酥饼干

通过上述图片可以看到这款糖醇杂粮酥饼干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跟第一款相比,配料表差不多,只是能量和脂肪更多了!能量2004KJ=477KCAL ,相当于140克大米,相当于一碗半米饭的热量。脂肪达到25.8%。所以这饼干也是属于糖脂混合物,你嘴馋的话吃上一两口,尝一下鲜,问题不大,但是敞开了吃,血糖也会敞开了往上蹭。

庄庄老师还找了其他几款,配料表和营养成分也是差不多!

第三款纤麸饼干

第三款纤麸饼干

这款纤麸饼干也差不多,配料表:小麦粉、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然后才是小麦麸、淀粉、鲜鸡蛋、燕麦片、乳粉和盐。100克饼干能量也达到了2035KJ,碳水化合物达到了55.5%,脂肪达到了23.2%,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纤麸饼干的优点就是膳食纤维的量比较高100克饼干有10.6克膳食纤维,糖友每天要补充25克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改善肠道健康。

这款是粗粮曲奇

这款是粗粮曲奇

这款粗粮曲奇,配料表:小麦粉,麦芽糖醇液,食用植物油,燕麦粉>4%,……100曲奇中能量2062KJ,碳水化合物达到了64.6%,脂肪达到了21.5%,跟上述其他粗粮饼干一样,尝鲜一两块可以,不建议糖友过多食用。

看似非常健康的藜麦奇亚籽苏打饼干

这一款看着非常健康的藜麦奇亚籽苏打饼干,配料表也是小麦粉和植物油在前面,藜麦和奇亚籽也是少得差不多见不着了:藜麦粉添加2%,奇亚籽添加量2%。100克这个苏打饼能量竟然高达2266KJ,碳水化合物含量58.4%,脂肪含量高达30.5%,这不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么”?[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吃瓜群众]作为对比[吃瓜群众]庄庄老师找了几款普通,我们也了解下它们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第一款香葱味梳打饼干

这是一款普通的香葱味梳打饼干,配料表跟上面几款差不多:能量1980KJ,碳水化合物含量63.5%,脂肪含量20%。

第二款有糖的普通饼干

就算是有糖的饼干,我们看他的白砂糖在配料表中是排在第二位,100克该饼干的能量2100KJ,碳水化合物23.1%,脂肪含量23.3%。整体下来也跟打着健康旗号的杂粮饼干没多大差距。

​[玫瑰][玫瑰][玫瑰]敲重点[玫瑰][玫瑰][玫瑰]

总结:对比下来你会发现,庄庄这次在超市发现打着健康旗号的杂粮饼干和普通饼干,无论从能量方面还是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含量都差距不大,升糖水平估计不低,但是这些代糖/无糖饼干比有糖饼干还是相对更适合糖友一些。当然庄庄相信以现在食品技术的发展肯定还有存在一些适合糖友的,能量和脂肪含量相对低的杂粮饼干,只是还没进驻我今天调查的超市,糖友们,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你认为比较适合糖友的健康杂粮饼干哦!

啊?你跟庄庄老师说你想吃这些饼干,没问题呀,吃一两块解解馋问题还是不大的!记住不要刚吃完饭马上吃哦,各位糖友咱们加餐吃!

糖尿病“帮凶”已找到,排在榜首的不是甜食,而是人人喜欢的食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你可能一直以为糖尿病的“头号敌人”是甜食。蛋糕、奶茶、冰淇淋……这些东西确实不无辜。但真正被科学研究揪出来的“帮凶”,居然不是这些,而是精制淀粉。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那一口米饭,那一碗白面,那一块热腾腾的馒头。

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哗众取宠。这不是说米饭不能吃,而是说它早就因为过度精加工,跟古人吃的粮食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你以为你在吃祖传饮食,实际上是在吃现代工业产物。胰岛素一边分泌一边哭,血糖一边升一边慌。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糖就安全了。但身体不会区分你吃的是糖块还是白米饭,它只看最终进入血液的葡萄糖浓度。一碗米饭进去,血糖升得比有些甜品还快。更别说那些白吐司、方便面、饼干、苏打饼,看似“无糖”,但身体里转得飞快。

这就是“进化错位”的问题。人类的基因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采集狩猎阶段,适合吃点粗粮野菜、偶尔来点肉。

可现在呢?每天三顿主食,精细到连纤维都被打磨得干干净净。血糖就像坐电梯一样蹿上去,再慢悠悠降下来,一天好几轮,胰岛素工作量爆表。

讲真,糖尿病的核心问题不是吃糖,而是胰岛素抵抗。长期摄入高升糖指数食物,胰岛素就像“喊破喉咙也没人回应”的配角。

细胞变得麻木,血糖降不下来,胰岛素越分泌越多,最后连胰腺都累瘫了。这不是“糖尿病前期”,这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你可能会说,我吃米饭配菜,怎么就不一样了?问题就在于精制淀粉吸收太快,就像往火里倒汽油。只要火苗还在,下一秒就可能炸锅。现代饮食结构的问题,不是热量多,而是失衡。蛋白质不够,脂肪怕吃,蔬菜太少,全靠主食撑饱。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追踪了三十多年,发现长期摄入高升糖负荷主食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出近一倍。而摄入全谷物的人,风险明显降低。不是碳水水火不容,而是碳水的“质”变了

我们祖先吃的是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升糖慢,饱腹感强。现在我们吃的是“光头主食”,营养被榨干,只剩下易吸收的淀粉。肠道菌群也遭殃,越吃越饿,还越吃越胖。糖尿病不是一天吃出来的,而是几十年饮食习惯默默铺垫的结果。

还有一个细节被很多人忽视了:吃饭太快。咀嚼不充分,消化系统措手不及,胰岛素来不及调度,血糖飙升的速度更快。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变得像机器一样吃饭,但身体不是程序,它需要时间来应对。

真正危险的不是甜食本身,而是看不见的血糖波动。每天反复的高峰和低谷,会让身体进入慢性炎症状态。时间一久,胰岛素疲劳,脂肪肝、心血管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都可能接踵而来。糖尿病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饮食误区:无糖≠低升糖。市面上不少打着“健康”标签的无糖食品,虽然不加蔗糖,但淀粉含量爆表。就算是粗粮饼干、糙米粥,如果加工过度,也会丧失原本的营养优势。

饮食不仅仅是吃进去什么,更是身体怎么处理它。一个人吃米饭没事,另一个人就血糖飙升。这跟基因、肌肉量、肠道菌群、甚至睡眠质量都有关系。糖尿病防控,真的不是“少吃点糖”那么简单。

还有一种被低估的“糖尿病帮凶”是情绪性进食。压力大、焦虑、失眠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偏向碳水,尤其是精制淀粉。这不是嘴馋,是大脑自我安慰的本能反应。问题是,短暂舒服,长期伤害。

高碳水饮食还会让人上瘾。血糖快速升高会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感觉愉悦。但这种快感很短暂,血糖一降,又饿了,又想吃。形成恶性循环。越吃越馋,越馋越吃,像个无底洞。

真正可怕的是,这些精制淀粉已经潜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早餐的白面包,中午的米饭、粉条,晚上的方便面、米粉,几乎无处不在。你觉得你吃得很“家常”,其实每天都在给胰岛素制造新麻烦。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隐藏的糖”才是慢性病增长的主要推手。而精制淀粉,就是最大的隐藏糖。它不像蔗糖那么明显,却在体内转化得又快又彻底,对胰岛功能的消耗甚至更剧烈。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饮食选择问题,而是一个公共健康议题。我们的饮食文化正在被工业化吞噬。超市里的主食越来越白,越来越软,越来越“好入口”,但其中的营养密度却越来越低。

很多年轻人早早出现糖调节异常,还一脸无所谓。以为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等到真正确诊时,肾功能已经开始出问题了。不是所有的痛都能感知,但身体的损耗一直在发生。

主食不是敌人,但精制主食需要被重新认识。不是让大家戒掉米饭,而是要知道什么才是对身体友好的吃法。多一点粗粮、杂豆,少一点“白得发亮”的主食,是对胰岛的基本尊重。

吃饭顺序也不是迷信。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再吃主食,可以有效减缓血糖上升速度。这不是“养生玄学”,是被日本东京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等多所研究机构反复验证的临床事实。

糖尿病的预防,从来都不是等血糖高了再管,而是现在就要做出改变。不是改变全部生活方式,而是从那一碗饭开始,从那个“少装一勺米”开始。

我们不是非要吃得清汤寡水,而是要吃得聪明。不是不吃碳水,而是选对碳水,懂得节制。身体不是不能犯错,而是不能每天都犯同一个错。

真正的自律,不是拼命克制,而是清醒选择。不是不吃,而是知道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吃多少。对糖尿病来说,这是最有力量的预防方式。

糖尿病帮凶已经不是秘密,只是我们不愿意面对它的普遍性。不是哪个零食的锅,而是我们对“饭”的误解太深,太久。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饮食专家,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精制淀粉才是那个最被低估的敌人。看似平常无害,实际上长期损耗着我们的代谢系统。

结尾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现实:你怎么吃,身体就怎么回应你。你每天吃的那一口饭,决定了你未来的血糖曲线。不是危言耸听,是科学早就告诉我们的真相。

参考文献:

1. 《现代内科学》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P512-518

2.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第15卷第2期,《高升糖指数饮食和2型糖尿病风险关联研究》

3. 《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24年第4期,《精制主食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