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饮料会得糖尿病吗(喝饮料会得糖尿病还是尿毒症)
饮料当水喝,26岁小伙患上糖尿病
图片来源VCG
医生提醒:高糖饮食影响身体健康,应尽量不喝饮料
“我还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糖尿病!”最近,26岁的王先生因身体不适前往浏阳市中医医院就诊,听到医生的诊断后,他目瞪口呆。医生告诉他,他的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和他每天把饮料当水喝的高糖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浏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姜艳提醒,许多人都知道过量吃糖容易引发龋齿,但并不知道过多的糖分摄入还会导致高血糖、高尿酸,甚至可能会引发痛风、糖尿病等疾病。
案例
喜欢吃高糖食物26岁小伙患上糖尿病
今年26岁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年轻就患上了糖尿病。最近,王先生经常感觉口干,每天要喝不少饮料,而且时常要上厕所,到医院就诊后,竟被确诊为糖尿病。
“这不是中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么?我怎么会得糖尿病?”王先生对此感到很疑惑。姜艳解释,由于王先生一家的饮食习惯偏油腻,爱吃肉类,因此王先生从小便属于肥胖人群,目前有111公斤,而且他还不爱喝水,平时喜欢喝可乐、果汁、奶茶等高糖分饮料,经常把饮料当水喝。加上王先生的母亲也是糖尿病患者,遗传因素加上不当的饮食习惯是他患病的主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先生的体重现在已经下降了10斤,血糖也控制较好,不过后续他还需要进行长时间运动、饮食控制治疗。
姜艳介绍,过多人工添加糖的摄入是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年轻化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正常一日三餐就已经为人体提供了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再喝含糖饮料增加的糖分基本上是多余的。经常饮用各种含糖量高的珍珠奶茶、果汁、碳酸饮料等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饮用较频繁的话,多余的糖和能量可在人体内蓄积,逐渐转变成脂肪,导致肥胖,而肥胖又容易导致糖尿病。
提醒
爱吃油炸喝奶茶糖尿病、痛风盯上年轻人
除了糖尿病,高糖饮食还容易导致痛风。“由于现代人饮食习惯不佳,糖尿病和痛风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了。”姜艳提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两类“富贵病”越来越年轻化。姜艳告诉记者,她接诊的痛风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仅9岁。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姜艳介绍,痛风患者的年轻化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高糖饮料、碳酸饮料中的主要成分是白砂糖,这些含糖饮料进入体内后会代谢成果糖,进而转化为合成嘌呤的物质,使尿酸增多,还会增加循环胰岛素水平,减少尿酸排泄。此外,医生认为含糖量较低的油炸类食物也会产生危害,这是由于油炸类食物会使人摄入过多热量,在体内代谢不掉,最终会转化成糖类物质。
大部分少年儿童偏好甜食,比如糖果、巧克力、冰激凌等,如家长未适当约束,肥胖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肥胖儿童患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比体型正常的儿童要高得多。此外,一些营养价值高的深海鱼、海产品、牛肉、羊肉等,也都是高嘌呤食物,长期摄入过多,会因无法完全排出体外导致高尿酸血症。因此,姜艳建议市民尤其是肥胖人群日常饮食应低碳少糖,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要少吃含嘌呤高的海鲜和肉类。
相关新闻
8岁男童烧伤治疗效果不佳竟是龋齿作祟
2周前,8岁的浩浩因腿部不慎被热水烫伤住进了医院,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令医生和家长头疼的并不是浩浩不配合治疗,而是浩浩不能正常进食,没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影响了他的伤口恢复。
经过询问,医生得知浩浩是因为牙痛吃不下食物,只能吃一些粥类流食,为此,医生建议浩浩家长先带他去口腔科就诊。
“有六七颗龋齿,需要进行几次治疗。”浏阳市中医医院口腔科主任宣望东介绍,他通过询问得知浩浩平时就喜欢吃糖、饮料、巧克力等高糖零食,这是导致浩浩患上龋齿的主因。食物中的糖是引发龋齿的最大危险因素,而在人工添加糖中,蔗糖导致龋齿的风险最高。这是由于糖的分解会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从而产生龋齿。吃完含糖食物后,人们口腔内会有泛酸的感觉,这是因为没有及时刷牙,糖留在口腔内与细菌发酵后带来了味觉感受。
所幸经过初步治疗后浩浩的牙痛症状有了很大缓解,能够正常进食了,目前正在烧伤科继续进行治疗。
“从接诊的情况来看,儿童的龋齿问题是威胁我市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宣望东介绍,每个月医院口腔科会接诊儿童龋齿患者100人次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五六岁的儿童。值得警惕的是,龋齿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进食,导致营养跟不上,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长相。“患上龋齿后,牙齿里面容易塞东西,如不及时治疗处理,牙齿缺损处越烂越大,导致咬合异常,牙内不齐,就会形成龅牙。”宣望东介绍,很多到医院做牙齿矫正的成年患者都是由于儿童时期患龋齿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的。
健康贴士
日常饮食应控制糖分摄入
在预防糖尿病和痛风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糖分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在正文中明确提出“控糖”——每天糖分的摄入量应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大型超市,通过查看货架上各类饮料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发现绝大多数饮料都含糖,其中甚至有每瓶含糖量超过50克的。而在城区一所学校周边,几百米的范围内,光是奶茶店就有十几家,可见甜饮料是现阶段人们糖摄入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样才算正常摄入糖呢?一块方糖大约为4.5克,25克是不到6块方糖的量,也就是说,不管是直接食用糖,还是食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糖,一天最多控制吃6块方糖大小。“对于饮料、奶茶这类高糖饮品,我们建议最好是不喝。”姜艳说。
来源:浏阳网
喝饮料 真的会得糖尿病吗?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近日,我国糖尿病30年调查报告在国际医学期刊《糖尿病杂志》发布。报告显示,1990年至2021年,我国糖尿病总体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糖尿病死亡率显著下降。
01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1990年至2021年,我国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糖尿病总体发病率达到十万分之244.57。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总人数超过1.1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8至2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0%,30至39岁为6.5%,40至49岁则高达11.1%。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5%,治疗率为32.2%,治疗者控制率为49.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分析,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30年中呈上升趋势,归因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生存期的延长,久坐及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多等因素。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是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则与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的改善和医疗保健水平的进步有关。
目前,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数量庞大,预示着未来发病率可能将持续上升。
从糖尿病类型来看,2型糖尿病是我国糖尿病的主要负担。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成年期,肥胖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02
长期大量喝饮料
确实有风险
近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房接收了一位23岁的姑娘,入院时她有口干、多饮、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化验检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在问诊时得知,小姑娘嫌弃白水没滋没味,常年喝饮料,一天至少三四瓶。无独有偶,此前医院也收治过一个年轻患者,也是个小姑娘,在家突然昏迷,送到医院后一查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她也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喝一两杯奶茶。
饮料喝多了真的会得糖尿病吗?该院内分泌与代谢病房侯桂梅主任介绍,“喝饮料”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吃糖”,毕竟饮料中对健康风险最大的也就是糖了。而“吃糖”和“糖尿病”是最容易被误解为“紧密相关”的两件事。
其实,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者相对不足,导致身体无法利用摄入的葡萄糖而表现出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
实际上,当人们喝完饮料后,血糖上升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影响因素包括摄入糖分量、身体新陈代谢、内分泌调节等。
所以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不仅仅是糖分摄入这一个,即便各种饮料的含糖量一个赛一个高,也不能得出“喝饮料导致糖尿病”的结论。
但是,饮料大多数含糖量惊人,一个健康人,如果长时期地过量吃糖,会让胰腺处于超负荷分泌胰岛素的运转中,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造成肥胖,这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喝饮料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喝饮料,确实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03
早发现、早治疗
尤为重要
糖尿病早期一般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但可能会有餐前的饥饿感、轻微的口渴感,或者轻微的乏力感,出现这些症状的人群往往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所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合理饮食:
控制总热量,保证营养丰富,少盐少糖,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一天的主食250克至400克,少吃精加工食物,比如面包、糕点。尽量不食用稀饭、粥类、淀粉勾芡过的汤类。多吃绿叶蔬菜,每人每日可达500克以上。每日一个鸡蛋、一盒牛奶、100克瘦肉。减少盐的摄入,每日盐的摄入量少于6克。在烹饪的方法上尽量选择蒸、煮、炖、凉拌,不推荐油炸、煎、红烧。尽量不喝含糖饮料、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等。
坚持运动:
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操、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保证每周至少5次,每次大于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超重及肥胖者要减重。长期坐办公室的人,要减少长时间静坐,最好每半个小时活动一下。
定期监测:
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已确诊糖尿病,应定期进行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眼底及心脑血管风险评估等相关检查,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来源:大连日报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专家:过量饮用饮料 青少年痛风、2型糖尿病升高
中新网广州3月30日电 (蔡敏婕)青少年日常饮用饮料已成为常态。“专家解读青少年饮料与健康”活动30日在广州举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在活动上表示,儿童青少年全天添加糖(主要来自饮料和零食)摄入量应少于膳食总能量摄入的10%,最好少于5%,关注青少年膳食营养问题迫在眉睫。
日常生活中,常见青少年手捧汽水、奶茶之类饮料,尤其夏天更是饮用量很大,有的一天数瓶,几乎成瘾,而这些饮料大多含糖。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饮食选择琳琅满目,时有青少年因饮食不当送院救治的新闻出现。
“1瓶500毫升的饮料约含糖50克,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未成年人的每日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蒋卓勤称。
“大家可能都知道糖与肥胖的关系,酒与痛风的关系,但说到饮料和痛风的关系,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黄闰月分析称,临床上高尿酸血症和蛋白尿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出现高尿酸的青少年,如没有出现尿蛋白和关节疼痛的症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坚持多运动、多出汗,劳逸结合来进行调养。
“肥胖是青少年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2%,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增多和中心性肥胖都增加了患病风险。”面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生李晨钟建议,肥胖的孩子应减少热量摄入,以增强抵抗力,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能够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均衡营养是青少年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基础。蒋卓勤介绍,中国膳食新版指南中特别提到,青少年的一日三餐应包括适量的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豆类坚果,以及充足的奶制品。
“要每天吃早餐,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早餐应包括谷薯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三餐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蒋卓勤表示,拒绝一切的饮料,如牛奶、果汁等,这是不理智也不可取的,他建议家长也应为孩子尽量选择无咖啡因、无化学合成色素、不含激素、少添加剂的饮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