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汗甜(糖尿病汗甜吗)
糖尿病异常出汗,什么原因?医生一文为您详细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就是糖尿病的症状,但其实糖尿病所引发的症状会有多种多样,原因是糖尿病对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都会带来损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例如对眼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对肾会引起糖尿病肾病,对血管会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循环障碍,对神经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以如果发生了这些并发症,也会导致相应症状出现。
人体的汗腺可分为大、小两种,大汗腺主要在于腋窝、乳头和阴部,小汗腺则分布于全身皮肤。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功能的正常维持需要微血管供血滋养,而前面已经说过糖尿病会导致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神经病变,这时交感神经功能就容易出现紊乱,所以有些糖尿病患者会不自觉出现多汗,特别在睡觉时,有时醒来后会发现上衣湿透。
虽然糖尿病本身会引起上身出汗的症状,但在临床上也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加以鉴别的,所以还需要警惕以下疾病的可能。
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与糖尿病都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时也会同时出现。由于基础代谢旺盛,甲亢常见的症状有多食、多汗、易激动、消瘦等,部分症状与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非常相似,所以也常常会被糖尿病患者忽略,这是需要先排除的,可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2.结核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糖尿病由于会对身体免疫力造成损害,所以感染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也并不少见。结核的症状之一就是盗汗,患者在睡觉时会不自觉的出汗,其他症状还有午后潮热、消瘦等,有些人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核毒性症状或者仅有其中一种症状,所以这个也是需要警惕的,可以去做一下结核抗体、PPD试验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查加以排查。
最后,无论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身出汗,都是需要尽快地查明原因,尽早对症治疗的,因为有糖尿病这个基础疾病存在,可能会导致其并发症或者其他疾病的迅速进展,到那时治疗难度就会非常的大了。
#健康乐享官# #南方健康超能团# @头条健康 @南方健康
更多关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防治的健康知识,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获取药师方健的科普干货:
糖尿病人出这6种汗,不要忽视,可能预示糖尿病并发症
八月,正赶上三伏天,这可是一年中太阳最毒的时候,虽说已经立秋,但秋老虎可不是闹着玩的。走在街上,微风袭来,都感觉风中带火,这种天气,稍微动一动,汗就止不住地流。
高温天气下,出点汗也在所难免,但对糖友来说,要警惕异常出汗,身体一旦出现以下 6 种情况,最好及时上医院检查。
01 冒冷汗和半夜惊醒出汗什么是“冷汗”?通常指畏寒、肢冷而出的汗。
大热天的,糖友如果冒冷汗,同时伴有饥饿感、心悸、头晕、乏力、焦虑不安等症状,很可能是出现低血糖。
夜间睡觉,室内温度适宜,平时不出汗,但某次半夜惊醒,出一身汗,同时也有心悸、头晕等症状,大概率是夜间低血糖。
糖友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测血糖,确定是低血糖后,需立即补充糖分,口服 15-20g 糖类食品,最好是葡萄糖片、蜂蜜、白糖水等。如果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寻求医生帮助,找出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02 汗脚变干,未必好事我们的脚上有很多的皮脂腺体,正常情况下也会出汗。所谓的汗脚,就是更容易出汗的脚,穿上鞋袜,就能跟蒸桑拿似的。
糖友本是汗脚,现在却变得少汗,甚至脚干不出汗,出现干裂,就要格外小心,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上述情况,增加糖尿病足的风险。
糖友睡前可以温水洗脚,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后,涂抹润肤霜等,保持皮肤湿润,防治皲裂后细菌或真菌侵入感染。
建议糖友多加观察脚部情况,预防出现伤口、红肿等情况,如出现异常伤口,要及时就医处理。
03 低热盗汗,警惕肺结核什么是“盗汗”?就是平时不出汗,入睡后,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泄出来,醒来后,汗泄就立马止住。
盗汗常因身体虚弱所导致,如果糖友出现盗汗的情况,特别是还伴有午后低热、乏力、咳嗽、胸痛等症状时,可能与“肺结核”有关。糖友抵抗力相对较差,更易感染,血糖管理不善时,感染风险更高,而感染又会影响血糖控制。
糖友多次出现低热盗汗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根据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04 半边出汗,警惕中风糖友出现一边身体出汗明显,对侧无汗或少汗,比如半边脸出汗比另半边明显增多,出汗异常,需要警惕脑卒中,也就是中风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脑卒中有一些征兆,如眩晕、讲话或理解困难、饮水呛咳、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面部和身体偏瘫或一侧麻木等。
糖友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如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就医治疗。
05 汗液有异味正常情况下,人体排出的汗液是没啥异味的,汗流浃背,衣服不及时换洗,才会有汗臭味。
对糖友而言,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肾脏功能受损,影响尿液中的代谢废物排泄,汗液就可能出现异味。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有侥幸心理,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造成病情加重。糖友控好血糖很重要,日常勤加学习控糖知识,注意饮食、保持好心态等,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
06 多汗,出汗异常怕热、多汗,即使天气凉爽时,汗也止不住的流,同时有心慌手抖、腹泻、突眼、颈部变粗、短期体重明显减轻等情况,需格外重视,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
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容易并发甲状腺及其他腺体的免疫紊乱。糖友如出现上述问题,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
糖友出汗异常,千万要上心,切莫因为天气炎热而放松警惕。健康道路千万条,防范第一条。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疾病治疗时机,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到底是阳虚还是阴虚?
糖尿病人爱出汗的现象非常普遍,我遇到很多糖尿病患者,动不动就出汗,尤其是夏天,更是汗多到影响心情。
中医里,出汗多叫“汗证”,白天出汗叫“自汗”,晚上睡觉出汗叫“盗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看“自汗”。中医认为,汗的形成,需要阳和阴,也就是热和水,有热加临到水上,水气蒸发透过毛孔,最终形成了汗。如果阴虚了,人体津液不足,那阳气稍微一动,阴虚阳亢了,汗就会出来。
而“盗汗”是阴液不足。一到夜晚,阳气几乎不发挥作用,如果人阴虚,那还是会出汗,阳气有固摄作用,负责把津液封存在体内,如果阳气的固摄作用减弱了,那汗液自然会不断排出。
因此,多汗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是气阴两虚。但事实上,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湿热上注所致,结合一则医案来看看。
一位糖尿病患者,体型较胖,只要一活动就满头大汗,就算吃个饭也是大汗淋漓。他平时爱喝酒,爱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口干、口苦、口臭等症状,大便粘滞,白天总发困。
刻诊:舌体肥大,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濡,空腹血糖10.9,尿糖( )。
开方:黄芪、山药、甘草、黄连、花粉、枸杞子、鸡内金、金银花、菊花、生滑石、益母草。
服药一段时间后,出汗减少,口干、口苦等均有改善;稍微改方,续服一段时间,诸证悉除,空腹血糖5.3,尿糖(-),脉舌正常。
从脉舌来看,患者湿气较重。中医讲“湿邪郁久化热”,正是因为体内湿气不断,才会出汗。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爱喝酒,时间久了,湿热内蕴,就会疲劳乏力。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清热利湿为主,配合敛汗收涩、健脾渗湿来调理。
方中黄芪、山药、花粉、枸杞子益气滋阴;黄连、金银花、菊花、滑石清热利湿;益母草活血消肿;黄芪、山药健脾胃,促运化,敛脾精,止漏浊,有助于消除尿糖。
最后提醒大家,本来就天气炎热,如果吃太多的生湿食物,会让体内湿热蕴结,动不动就满头大汗。现在还没有出伏,是健脾祛湿最好的时间段,身体底子打好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