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啤酒能喝吗(糖尿病啤酒能喝多少)
干啤,糖尿病人可以喝吗?不得不饮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3点
经常有人有这样的疑惑:“糖尿病到底能不能喝酒,经常看到有人喝干啤,也听说糖尿病人喝干啤没啥事,怎么喝都行,这是真的吗?”
有时候由于特殊情况聚会或者谈客户,在国内免不了的就是喝酒。对于普通人还好一些,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讲喝酒会难免让人有些担心。有些人也是听了被人的建议,会选择喝一些干啤。那么糖尿病人喝干啤是否可以呢?不得已要喝酒的时候怎么喝酒才能尽可能的安全伤害小呢?
1. 糖尿病可以喝干啤吗?
干啤和普通的啤酒在制作工艺和成分上会有一定的饿差别,干啤的主要特点是发酵度高,含极少的残糖成分。它符合现代人对啤酒的新潮追求,低热低糖,喝后不会使人轻易发胖。干啤酒源于葡萄酒,普通啤酒有一定糖分残留,干啤使用特殊酵母使糖继续发酵,把糖降到一定浓度之下。理论上说糖尿病人可以饮用干啤,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还是什么啤酒都不饮为好。毕竟干啤也只是做到了尽可能的低糖,并不是无糖。喝多了还是会引起血糖升高的,只不过比其他啤酒温和一些罢了。
2. 糖尿病人喝酒需要注意什么?
①喝酒之前吃点东西:空腹饮酒不仅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对胃黏膜有很大的伤害。胃主要吸收水和酒精,在喝酒之前吃两口主食(对于糖尿病病人最好是杂粮的)就会将危害降低一些。
②慢点喝酒:无论是糖尿病人还是正常人,喝酒都不要一口闷,慢点喝酒能减少酒精作用,避免醉的太快。饮酒快,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不易喝醉。如果一杯又一杯的直接干掉,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饮酒量。
③坚决不喝高度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控制饮酒量的同时也控制一下酒精度数。高浓度的酒对血糖是有影响的,可以抑制肝糖输出,空腹大量饮酒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而醉酒会掩盖低血糖的症状,使病人发生危险。酒精可产生大量的能量,也可以影响血糖,因此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另外,糖尿病患者长期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甚至还会加重糖尿病症状。长期饮酒也会导致营养不良,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消耗增多,也不利于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因过量饮酒引起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并非罕见,因此一定要重视起来,不可掉以轻心,存有侥幸心理。
当不得不饮酒的时候,建议选择少量干啤即可,并且注意以上3点饮酒建议。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喝酒会有哪些影响?4大危害不可轻视
酒是很多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如应酬、亲朋好友相聚上,这些场合都免不了要喝酒,而很多人应该知道如果经常喝酒会给自己对身体带来伤害,特别是糖尿病的糖尿病人,在平时如果经常喝酒容易导致一些副作用的发生。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专科主任医师赵玲在此前接受采访表示,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不建议喝酒的,比如在平时喝一些啤酒,啤酒当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喝了之后会引起血糖波动。还有大部分糖尿病人合并有高尿酸血症,喝了啤酒之后会对尿酸造成影响,所以糖尿病人为了健康着想一定要戒酒,不管是啤酒还是白酒最好是远离。
糖尿病人喝酒会带来哪些副作用?
一、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
由于酒精在进入身体后是会通过肝脏分解的,而对于正常的人来说,适当的喝酒并不会给肝脏带来太大伤害,但是由于糖尿病人的肝脏解毒能力比较弱,如果在平时经常喝酒就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肝损伤,进而容易引起糖尿病肝病。
二、导致血糖不能稳定
由于酒精本身是一种高热量食物,如果糖尿病人没有控制的饮用就容易导致身体热量过多而让血糖不稳定,另外如果是经常空腹喝酒也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由于酒精在进入身体后会抑制肝脏分解糖原,就会让血糖一度下降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在低血糖过于严重的时候就会让身体分解大量酮体堆积在身体内,进而出现酮症酸中毒严重,会让患者出现昏迷。而且一次低血糖的发生比高血糖更严重,它会让身体的一系列器官受到伤害,更加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
三、刺激胰腺
有一些糖尿病对身体胰岛素分泌会出现障碍,如果长期的喝酒就会在酒精刺激下促进胰腺分泌,就很容易导致胰腺炎的出现。
四、会引发糖尿病肾病
由于糖尿病人会因为长时间的高血糖让肾脏更容易受到伤害,而长期喝酒会让酒精进入到肾脏,由于酒精进入身体是需要肾脏进行排泄的,如果长期喝酒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如果糖尿病人肾脏不是很好,这些酒精没办法及时排泄出体外,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肾脏发生病变而引发糖尿病肾病。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知道在平时要避免喝酒,才能够避免血糖出现波动或者让酒精给身体带来伤害,而如果自己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喝酒就要特别的注意,要尽量选择一些热量比较低的酒,可以选择红酒,另外尽量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容易导致低血糖,在喝酒前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食物,避免酒精造成低血糖,让低血糖给身体带来伤害。
糖尿病与喝酒有关?医生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这6种酒最好少喝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有时候,糖尿病不是因为你吃了太多糖,而是你和这个世界的节奏脱了钩。不是每个血糖高的人都爱甜食,也不是每个爱喝酒的人都意识到酒精和胰岛素之间的那点“过节”。
喝酒这件事,看起来像是生活里的小乐趣,实际上却可能是代谢系统的绊脚石。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是喝多喝少的问题,是喝什么、什么时候喝、身体能不能承受的问题。
人不是机器,代谢也不是一条直线。很多人不知道,酒精并不是单纯的热量来源,它会直接干扰肝脏的糖原释放。这个过程对糖尿病人来说,格外敏感。
正常人喝酒,肝脏还能慢慢调节血糖,但一旦胰岛素功能失调,酒精就像一把锯子,在本来就脆弱的血糖曲线上胡乱切割。有时候不是饭后血糖飙升,而是半夜突然低血糖,醒不过来的人也不少。
我们很多关于酒精和糖尿病的理解,其实是滞后的。现代医学早就发现,酒精对葡萄糖代谢的干扰,从进化角度来说,可能是一个“错位”。人类祖先在演化过程中,从来没有面对过每天都能喝上烈酒的生活。
酒精脱氢酶的活性,在不同人群中天差地别。有些人天生代谢慢,喝一点就脸红心跳;有些人不红,但并不代表肝脏没压力。尤其是亚洲人,酒精代谢能力普遍偏低,这意味着,我们对酒精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西方人群。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一杯啤酒,有人喝完没事,有人却血糖震荡。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本就不擅长“缓冲”。酒精进入后,胰岛素敏感性可能短暂提升,看起来像是“血糖下降”,但这是假象。
等肝脏的葡萄糖储备消耗完了,真正的危险才开始。这种不稳定,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极大。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本来就高,再加上酒精,风险叠加不是线性,而是乘法。
很多人觉得,少喝点红酒没关系。确实,有研究提到多酚类物质可能对血管有益,但这个“有益”的前提是,不存在胰岛素抵抗、肝功能损伤、代谢紊乱这些基础问题。糖尿病人几乎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更别说市面上的红酒,糖分含量参差不齐,一不小心就喝进了“隐形糖”。干型葡萄酒也不是百分百安全,酒精浓度低不代表代谢压力小。
啤酒是另一个“陷阱”。很多人把它当水喝,因为觉得“度数低”。但啤酒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惊人,不少品牌每瓶都相当于半碗米饭。糖尿病人喝啤酒,像是在用液体形式吃主食,升糖速度更快。
更要命的是,啤酒容易连喝,聚餐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这种“连续摄入”让胰岛素根本来不及应对,血糖波动就像过山车。
白酒的问题更直接。高浓度酒精进入血液,直接冲击肝脏和胰腺。很多糖尿病人本身就有脂肪肝,为了“助兴”喝上一两杯白酒,结果就是肝脏功能雪上加霜。
白酒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也非常强,糖尿病人本就容易出现神经病变,酒精再一刺激,手麻脚麻的症状加重,恢复起来要多花好几个月。
不要忽视调制鸡尾酒。看起来花里胡哨,其实糖分爆表。很多人喝了一杯“莫吉托”,心里还想着“薄荷应该很健康”。结果一杯下肚,摄入的糖分比一罐可乐还多。
糖尿病人对这种“甜味 酒精”的组合特别敏感,不仅血糖升得快,还容易造成甜味成瘾,让人更想吃甜食,陷入恶性循环。
还有一种被误会很深的——黄酒。不少人觉得它“传统”、“滋补”,但实际上,黄酒的糖分比一般白酒还高。
而且不少黄酒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额外的糖或者蜜,越是“口感柔和”的,糖含量越高。糖尿病人喝黄酒,表面上很温和,身体里面却像在点燃一颗小型炸弹。
果酒也是一个“甜蜜陷阱”。很多人喝果酒是为了“口感好”,但这个“好”来自大量添加的果糖。
果糖在肝脏的代谢路径和葡萄糖不同,但积累久了,容易让肝脏产生内源性脂肪酸,加重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本来就和脂肪代谢紊乱关系密切,果酒等于在这个系统里添火加油。
有一点很关键,很多糖尿病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稳定程度。觉得“血糖控制得挺好”,就放松了警惕,偶尔喝几口试试水。
问题在于,血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每天都在变,受饮食、情绪、睡眠、运动影响。酒精这种“变量放大器”,一旦加入,会让原本平稳的系统迅速失控。
有趣的是,《美国糖尿病杂志》曾经提到,酒精对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更大。因为女性体内的酒精脱氢酶活性比男性低,代谢速度慢,停留时间长,风险更高。
但我们生活中,很多女性糖尿病人并不自知,还在照着“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喝红酒。这个“适量”是建立在复杂代谢条件下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复制。
酒精对肠道菌群也有影响。最新的研究开始关注酒精对微生态的破坏。糖尿病人的肠道菌群本来就不稳定,喝酒会打乱这个本来就脆弱的平衡。
一旦益生菌数量下降,肠漏、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这些问题都会出现,血糖管理就更难了。肠道微生态看不见,但它掌握着免疫、代谢、激素三个关键系统的开关。
你可能还没注意到,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不仅调节睡眠,也影响胰岛素的昼夜节律。
喝酒导致睡眠紊乱,不仅是睡不着的问题,而是破坏了整个代谢系统的节拍。糖尿病人白天血糖高,晚上低,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节律紊乱,酒精是背后推手之一。
还有一点必须说,酒精会削弱药物的作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这些常见降糖药,在酒精存在的环境下,代谢路径会改变。
部分药物还可能与酒精发生反应,增加低血糖风险。特别是空腹喝酒,糖尿病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血糖掉到危险值,甚至陷入昏迷。
不是说糖尿病人从此和杯子绝缘,而是喝之前得清楚代价。不是所有的酒都能喝,也不是所有的身体状况都适合喝。健康不是靠意志力维持的,是靠对身体机制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你知道酒精会让体内的胰岛素信号像失控的电报一样乱跳,可能你就不会在聚餐时轻易举杯。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个共识:糖尿病与酒精,是一场能不碰就不碰的较量。不是戒不戒得了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身体不是实验场,这些年累积的代谢压力,不应该用一杯酒去赌。
别拿自己的胰岛功能开玩笑。你可能扛得住一时的放纵,但你扛不住慢性的消耗。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23843-7,2020年,第1190页。
2.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第15卷第5期,文章标题《糖尿病患者饮酒行为及其代谢影响分析》,作者:李建华等。
3.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年第42卷第3期,文章标题《酒精摄入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作者:王晓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