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眼底病变(糖尿病的眼底病变肾也会有病变)
忽视糖尿病眼病,男子双眼视网膜脱离险失明!专家提醒:糖友务必重视眼底检查
极目新闻通讯员 裴霓裳
一年前发现眼底异常却未重视,44岁的“糖友”蒋先生(化姓)双眼视力急剧恶化,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
44岁的蒋先生患糖尿病已10年,一年前,他开始感觉双眼有黑影遮挡,视力下降并伴有视物变形,虽然当时检查已发现眼底异常,但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今年6月中旬,蒋先生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被建议手术治疗。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湖北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该院眼底病专科主治医师韩梦瑶博士接诊检查发现,蒋先生双眼裸眼视力仅剩0.02。更为严重的是,散瞳检查显示,其右眼后极部可见环形增殖膜牵拉视网膜,左眼上方视网膜血管弓处也可见增殖膜牵拉,已导致视网膜脱离并累及负责中心视力的黄斑区。结合其10年糖尿病史,以及半年糖尿病足、半年糖尿病肾病病史,蒋先生最终被确诊为双眼2型糖尿病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患者视网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玻璃体腔内可见由新生血管破裂导致明显积血混浊。”韩梦瑶博士介绍。考虑到蒋先生的复杂病情,眼底病专科会诊后制定了分步治疗方案:首先需通过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抑制新生血管活动、控制出血风险,随后才能进行关键的玻璃体切除手术复位视网膜。
6月13日,韩梦瑶博士为蒋先生施行了右眼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术,有效控制了新生血管。6月16日,由该院眼底病专科副主任医师张睿主刀,成功为其右眼实施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待右眼病情稳定后,蒋先生又于6月20日接受了左眼抗VEGF注射术,并于6月23日完成了左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6月27日出院时,蒋先生的眼部病情平稳,情况良好。
眼内注药准备中
“长期以来,许多糖尿病患者更关注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肾脏等并发症,而对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往往轻视甚至忽视。”韩梦瑶博士指出,健康的视网膜血管如同完好的水管,能为视网膜输送充足的氧气和养分。而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小血管在长期高糖环境下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渗漏和出血,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可引发视物模糊、黑影等症状,甚至导致失明。她强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可能并发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问题,最终可致失明。
韩梦瑶博士特别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越高。她呼吁,糖友们务必充分认识到高血糖对视力的巨大危害,做到早期接受专业的眼底检查、坚持定期随访、及时干预治疗,切莫因疏忽大意而延误病情,错过挽救视力的黄金时机。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眼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尿病眼底病变,这两点一定要做到
糖尿病眼底病变这两点一定要做到。
北京公立三甲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樊岚岚。
糖尿病眼底病变得知道,糖尿病眼底病变一旦到了三期,往后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要是到了四期,通常就得做剥切手术了。在此之前一定要弄清楚眼底出血的严重程度,这就需要拍眼底照片来判断。另外控制血糖也特别关键,只要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隐秘的视力杀手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 张琳琳、张世茂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 刘德亮
你可能不知道
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
会遭遇这个“沉默的视力窃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
它早期不痛不痒
却可能悄悄夺走你的光明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持续攀升。据IDF第11版《全球糖尿病地图》统计,2024年全球成人(20至79岁)患有糖尿病为5.89亿,占全球该年龄段人口11.1%,其中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仍居首位,达1.48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患病风险与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呈正相关。
该病由长期高血糖及其伴随代谢异常(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所致,主要病理特征为视网膜微血管损伤,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玻璃体积血,重症可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作为当前成人致盲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造成患者视功能不可逆损伤,更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该病如同隐匿的“视力杀手”,悄然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健康。
超过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将发展成“糖网”。
初诊糖尿病患者中21%已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
病程≥15年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达 75%。
糖网可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不会感受到视力的下降。
随着病程进展,眼底检查可能发现微血管瘤、出血等异常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目睛干涩,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或眼前视野缺损、眼前漂浮黑点等症状。
尤其在增殖期,脆弱的新生血管极易破裂,导致出血和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属“消渴目病”范畴。基本病机是“气虚、瘀血阻滞”,其中瘀血是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也是消渴目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治疗护理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如何应对糖网?
预防和早期发现是关键。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使患者失明风险下降94.4%,有效缓解消渴目病进展。
Ⅲ期以上重症消渴目病患者需眼科手术等进一步治疗,Ⅰ-Ⅲ期患者采用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积极干预: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防控的核心管理策略
强化血糖、血压及血脂的协同管控。糖尿病患者需严格实施血糖动态监测并维持达标,同时控制血压、血脂,可明显降低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风险。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筛查需遵循标准化流程
所有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均需接受眼底摄片检查,此后每年规范复查。需特别注意的是,T1DM患者在病程满5年后应启动年度监测,而T2DM患者应在初诊时即纳入视网膜病变筛查体系,依据糖尿病类型实施差异化随访管理。
03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并降低糖网的风险。
04 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可以封闭异常血管,减少出血的风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恢复视力。
05 中医护理
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方剂“青谷重日方”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消渴目病视物模糊、目睛干涩症状。中药眼部雾化技术是传统外治法中“熏”“敷”法的继承与发扬,它通过氧气流量将中药雾化后直接作用于眼部,以温经通络散瘀、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使药物分子持久作用眼底从而改善症状与延缓病情进展。配眼部穴位按摩,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点揉按压手法对眼周局部穴位刺激以促进眼部经络运行、调和营卫以达到明目之效,改善血液循环、眼睛干涩和视物模糊等症状。
穴位按摩方法: 仰卧位,双手拇指指腹点揉睛明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每穴每秒按压1次,治疗时长4至5分钟,点揉时指腹紧贴皮肤,力度轻柔并渗透。加强局部刺激,疏通经络、开窍明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影响。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自身的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视力受损的风险。
让我们共同努力
打败隐形杀手
保护视力
拥有更阳光更美好的“睛彩”生活
【科室简介】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