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高血压是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前兆吗)

健康加油站 0
文章目录:

健康知识第十二集:当高血压遇上了糖尿病

持续为您的健康加油!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饮食指南:避开5个致命雷区,吃对了少跑医院!

为什么说“吃错一口,药白吃三顿”?

当高血压遇上糖尿病,血管就像同时被“高压水枪”和“蜜糖”侵蚀——高血糖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则让血管长期承受冲击,二者叠加会使心梗、肾衰、眼底病变的风险暴增3倍!而饮食管理正是打破这个“死亡循环”的关键第一步。

雷区1:「重口味陷阱」——高盐高糖双暴击

错误操作:咸菜配粥、糖醋排骨、奶茶当水喝……

致命危害:

食盐超量(>5g/天)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飙升;

精制糖(如蔗糖、果糖)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同时诱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升高血压。

正确吃法:

✅ 用葱姜蒜、柠檬、花椒等天然香料代替盐,炒菜时加醋提味;

✅ 甜味来源换成低GI水果(苹果、蓝莓),或用赤藓糖醇、甜菊糖等代糖;

✅ 警惕“隐形盐糖”:酱油(10ml≈1.5g盐)、蜜饯、方便面调料包。

雷区2:「主食刺客」——精制碳水吃太多

错误操作:顿顿白米饭、馒头,早餐油条配豆浆

血糖血压双冲击:

精制碳水(小麦粉、白米)升糖指数(GI)超70,吃完2小时血糖直冲11.1mmol/L;

血糖骤升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压短期内升高20mmHg。

黄金替换法:

✅ 主食“1 1”原则:1/3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 1/3杂豆(红豆、鹰嘴豆) 1/3精制主食;

✅ 举例:午餐吃“二米饭”(大米 小米),搭配蒸南瓜代替部分主食;

✅ 注意:土豆、红薯算主食,吃了要减少米饭量。

雷区3:「脂肪迷局」——坏脂肪偷偷堵血管

危险信号:油炸食品、动物内脏、植脂末奶茶天天见

血管杀手组合:

饱和脂肪(肥肉、黄油)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加速动脉硬化;

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烘焙点心)同时升高血糖和血压,诱发炎症反应。

聪明吃脂肪:

✅ 优选Omega-3脂肪酸:每周2次深海鱼(三文鱼、秋刀鱼),或每天1小把核桃;

✅ 烹饪用油选橄榄油、菜籽油,避免反复油炸;

✅ 警惕“健康伪装者”:椰子油、棕榈油含大量饱和脂肪,别多吃!

雷区4:「纤维缺失」——肠道和血管都缺“清道夫”

常见误区:觉得蔬菜“占肚子”,不如多吃点肉

双重损失:

膳食纤维不足(<25g/天)会导致便秘,排便用力时血压可瞬间升高30mmHg;

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菌菇)能吸附肠道糖分和胆固醇,缺了它血糖血压更难控制。

纤维补给清单:

✅ 早餐:燕麦片 奇亚籽(10g奇亚籽≈5g纤维);

✅ 午餐:炒杂菌(平菇、香菇) 凉拌芹菜;

✅ 加餐:带皮苹果 一小把杏仁(带皮吃纤维更多)。

雷区5:「饮食混乱」——饥一顿饱一顿毁代谢

危险行为:熬夜后狂吃宵夜、空腹吃药后不及时吃饭

连锁反应:

暴饮暴食会导致血糖在3小时内从4.9mmol/L飙升至16.7mmol/L,同时血压骤升;

空腹吃药 延迟进餐,易引发低血糖,低血糖又会反跳性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时间管理法:

✅ 固定三餐时间:早餐7-8点,午餐12-13点,晚餐18-19点;

✅ 吃药与进餐配合:磺脲类降糖药需饭前30分钟吃,吃完15分钟内必须吃饭;

✅ 睡前加餐原则:血糖<5.6mmol/L时,可吃1片全麦面包 100ml低脂牛奶。

终极饮食公式:“321餐盘法”,照着吃就对了!

区域 食物类型 示例

1/2盘 非淀粉蔬菜 菠菜、西兰花、番茄

1/4盘 优质蛋白 鸡胸肉、豆腐、虾仁

1/4盘 全谷物主食 糙米饭、荞麦面

一拳 健康脂肪 10颗杏仁 5ml橄榄油

最后提醒:这3种“假健康”食物别踩坑!

1. 无糖饼干:淀粉含量高,升血糖速度不输白面包;

2. 咸味坚果:100g盐焗腰果含钠500mg,相当于1/4勺盐;

3. 果蔬汁:榨汁后纤维流失,喝1杯=吃3倍糖分,建议直接吃水果。

饮食管理 规律用药 定期监测(血压≥140/90mmHg或血糖≥7.0mmol/L需立即就医),才能真正降低并发症风险。转发给需要的人,让科学饮食成为健康的“保护伞”!

糖友必看!高血压VS低血压,哪个危害更大?

各位糖友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血压这事儿,到底是高一点可怕,还是低一点更危险?先用数据告诉你:每3个糖友里,就有2个同时被高血压“盯上”【1】!而“糖尿病 高血压”的组合,会让心脏病、中风的风险直接飙升好几倍【2】!今天咱们不绕弯子,详细聊聊高血压和低血压到底谁对糖友的威胁更大?看完这篇,心里就有底了!

一、高血压:糖友的"沉默杀手"

糖尿病与高血压堪称"连体婴儿",两者常常相伴发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概率可高达76%【3】。导致两者并发概率高的原因较为复杂,简单概括其中2个可能原因如下,一方面,胰岛素功能紊乱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另一方面,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功能,而肾功能越差,并发高血压的风险越高【4-5】。

同时高血压会对糖友的心脑眼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与非糖尿病个体相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更易发生器官结构异常和功能改变,包括心脏、大脑、眼睛,还有肾脏【6】,这些改变增加了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有高血压的糖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无高血压的2.21倍和3.03倍【2】。

大多数高血压通常无症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是体检或偶尔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但血管损害却在悄无声息中进行【7】。糖友又易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血压,这就导致高血压更不容易被发现【8】。

二、低血压:糖友的"急性危机"

与高血压的"隐匿侵蚀"不同,低血压对糖友的威胁更倾向于"急性发作",常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由于姿势突然改变造成的血压下降,例如从久坐久卧后起立)和餐后低血压。糖友易出现低血压主要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我们可以把自主神经看成血压的一个自动遥控器,正常情况下当血压下降时这个遥控器会自动按下升压键,快速将血压调回正常水平,但糖尿病会破坏这个遥控器,导致升压键失效,从而发生低血压【9-10】。体位性低血压,易发生头晕、乏力,甚至跌倒、晕厥,导致骨折及心脑血管事件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存【10】。

从以上高低对比不难看出,高血压对糖友的危害是广泛而持久的,涉及心、脑、肾、眼等多个靶器官,无疑是糖友的"头号敌人",所以糖友要控制好血压,谨防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同时也要警惕突发低血压可能造成的急性伤害。

三、糖友血压管理实战指南

基于血压不稳对糖友的危害之多,糖友要做好血压监测,同时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例如改变高盐饮食,控制体重和戒烟限酒等【11】。选对降糖药也是控制血压的关键环节,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人群,指南推荐具有心肾获益的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即列净类降糖药)能降低糖友的血压、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和心衰住院率,可作为有心血管相关风险人群的首选治疗,同时它也能显著降低肾脏相关疾病风险【11】。

以SGLT2抑制剂代表药物之一恒格列净为例,它是我国首个原研SGLT2i,不仅能有效降糖,还能降压减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选择之一【12-14】。恒格列净的降压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作用机制,它是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和钠离子的重复吸收发挥作用的,这个过程不但利尿,也可以增加尿钠和尿糖的排泄,减轻了多余的钠和葡萄糖对血管造成的压力,从而降低血压【15】。同时恒格列净还具有减重作用,已经有研究证实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所以恒格列净也可能通过减重间接达到降压的效果【13,16】。

高血压与低血压如同天平的两端,糖友需要在二者间找到微妙平衡。建议每位糖友建立"血压日记",定期与医生共商调整方案,选对降糖降压药。同时管控好血糖和血压,远离并发症威胁,享受健康生活。

1.Wang T,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15 Feb 26;14:28.

2.Zhang Y, et al. J Hypertens. 2018 Jan;36(1):93-100.

3.Bragg F,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1 Jan 23;7:100085.

4.郑天圣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42(5):814-817

5.李文涛等.中华全科医学. 2025,23(5):742-745

6.Climie RE, et al. Hypertension. 2019 Jun;73(6):1138-1149.

7.高血压联盟 (中国).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21(12):1123-1149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17(1):16-138.

9.张洁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4):269-271

10.张爱军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21):2494-2495

1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5,41(3):179-185

12.Lu J,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1;23(5):1111-1120

13.Weng J,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1, 23(8):1754-1764.

14.Juming Lu, et al.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2021,23(5):1111-1120

15.李楠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2):1432-1436.

1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4,32(7):603-700.

糖尿病人为何易患高血压?这份防压指南请查收

王大爷患糖尿病8年,最近体检发现血压也高了。医生严肃地告诉他:"您现在的健康就像走在薄冰上,随时可能出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显示,每2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会患上高血压!这对"难兄难弟"联手作乱,会让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成倍增加。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送上实用有效的防压攻略,助您远离健康危机!

一、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何总是"形影不离"?1. 血管长期泡在"糖水"里

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长期浸泡在高浓度的糖水中,血管壁会逐渐变硬、失去弹性。这种"糖水泡澡"效应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血压升高的直接推手。

2. 肾脏不堪重负

糖尿病肾病会让肾脏的排水排钠功能受损,身体就像一块吸满水的海绵,血容量增加直接导致血压升高。据统计,约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3. 肥胖引发的恶性循环

很多糖友都有典型的"苹果型"身材——腰围粗大。这种内脏脂肪会分泌大量有害物质,同时诱发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形成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二、触目惊心的数据:糖友高血压患病率超50%
  • 2型糖尿病患者:50%-70%会合并高血压
  • 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后高血压风险激增
  • 风险因素: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高血压来得越快
三、双重打击下的健康危机

当糖尿病遇上高血压,并发症风险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成倍增长:

并发症

风险增幅

典型症状

心梗/脑梗

3-5倍

胸痛、言语不清、肢体无力

尿毒症

6-8倍

水肿、乏力、皮肤瘙痒

视网膜病变

2-3倍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糖尿病足

4倍

足部溃疡、感染

真实案例警示:
62岁的张老师患糖尿病12年,一直没重视血压控制。去年突发大面积脑梗,现在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全天照顾。

四、糖友防压"七大黄金法则"1. 智慧饮食:"三低一高"原则
  • 低盐:改用低钠盐,远离腌制食品
  • 低糖:选择低GI水果如草莓、苹果
  • 低脂:用清蒸、凉拌替代油炸
  • 高纤维:多吃燕麦、木耳等膳食纤维

实用小贴士:
在外就餐时,可以要一碗清水,把菜肴涮一下再吃,能减少约30%的油盐摄入。

2. 科学运动:小改变带来大收益

✅ 推荐运动:

  • 快走(每日6000步)
  • 游泳
  • 骑自行车

❌ 避免运动:

  • 举重等需要憋气的运动
  • 剧烈竞技性运动
3. 精准减重:重点攻克腰围

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要警惕!研究显示,减重5%(约4-8斤)就能显著改善血压。

测量小技巧:
早晨空腹时测量,保持正常呼吸,在呼气末测量腰围最准确。

4. 优质睡眠:警惕夜间杀手

如果经常夜间打鼾、白天犯困,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会导致夜间血压骤升!建议进行专业睡眠监测。

5. 情绪管理:试试"478呼吸法"

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每天练习3次,能有效缓解压力。

6. 规范监测:家庭自测要点

✔ 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测量前静坐5分钟
✔ 每天固定时间测量
✔ 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7. 合理用药:一箭双雕的选择

ACEI/ARB类:降压同时保护肾脏
SGLT-2抑制剂:降糖护心双获益

五、糖友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Q:血压降到多少才算达标?
A:多数糖友应控制在<130/80mmHg,但老年人可适当放宽,具体要咨询医生。

Q:降压药会成瘾吗?可以自行停药吗?
A:降压药不会成瘾!擅自停药就像下雨天突然收伞,反而更危险。必须遵医嘱调整用药。

Q:有没有什么食物能辅助降压?
A:芹菜、菠菜、香蕉等富含钾的食物有助于血压控制,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要点总结: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住这个简单有效的健康公式:
✂️ 减重5% 每天一把绿叶菜 多走2000步 = 血压血糖双下降!

转发给身边的糖友,让我们携手战胜"甜蜜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