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尿是有泡沫(糖尿病的尿有泡沫是怎么回事)

卫生院张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尿里有泡沫,很严重么?别慌,不一定是肾病!

早上上厕所时,你低头一看,发现马桶里的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密密麻麻的泡沫,是不是瞬间心头一紧,担心自己得了糖尿病肾病?

先别慌!尿里出现泡沫,虽然可能与疾病有关,但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在作祟,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复杂,需要分情况来判断。

尿液出现泡沫的常见生理性原因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尿液表面张力发生变化,从而可能产生泡沫。比如,当你排尿过急、位置过高时,尿液强力冲击液面,空气与尿液混合,就容易形成泡沫。就像快速倒入杯子的啤酒,由于液体冲击产生大量泡沫一样。这种泡沫通常较大,且很快就会消散,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饮水过少、出汗过多等导致身体缺水时,尿液会浓缩,其中的各种代谢废物浓度相对升高,也容易引起泡沫尿。(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科医生张新宝)这种情况就好比原本稀释的糖水,水分减少后,变得浓稠,表面更容易产生泡沫。只要及时补充水分,泡沫尿的情况就会改善。

糖尿病肾病与泡沫尿的关联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会对肾脏的微小血管和肾小球造成损害,导致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异常。原本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会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而蛋白质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会降低尿液的表面张力,使得尿液在排出后容易产生细密、经久不散的泡沫。

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的尿液出现泡沫,且持续不消失,同时伴有下肢水肿、血压升高、肾功能指标异常等症状,就需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尿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其他可能导致泡沫尿的疾病

1.肾小球肾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炎症,会破坏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使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尿液,引发泡沫尿。患者除了泡沫尿外,还可能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2.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尿道、膀胱、肾盂等部位时,炎症会导致尿液成分改变,产生泡沫。通常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3.其他:如肝脏疾病导致肝功能异常,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质代谢出现问题,也可能引起蛋白尿,进而出现泡沫尿;一些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会产生异常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经过肾脏排泄时,也会导致尿液泡沫增多 。

发现泡沫尿,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尿液中出现泡沫,不要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回忆近期的生活习惯,是否存在饮水过少、憋尿、剧烈运动等情况。如果有,调整生活方式,增加饮水量,观察泡沫尿是否改善。

若调整生活方式后,泡沫尿依然持续存在,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水肿、尿频、尿急、尿痛、口渴多饮、乏力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检查,如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进一步的肾功能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之,尿里有泡沫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肾病,它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了解这些知识,正确对待泡沫尿,既不过分焦虑,也不忽视潜在的健康问题,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肾脏健康和整体身体健康。如果对尿液情况存在任何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才是明智的选择。

糖友注意!尿里有泡沫不一定是并发症,但这2种泡沫必须警惕

一、尿里突然冒泡沫,糖友第一反应竟是并发症?先别急着慌!

上周遇到一位糖友王大哥,他说:“我最近尿里泡沫多得吓人,是不是糖尿病肾病找上门了?”其实,这种焦虑在糖友圈里特别常见,不少人把“泡沫尿”直接和“肾病并发症”划等号。但真相可能让你意外——尿里有泡沫≠糖尿病并发症,甚至80%的泡沫都是“虚惊一场”!

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同样是泡沫尿,哪些是身体在“敲警钟”,哪些只是正常生理现象?糖友该如何快速判断,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二、这3种泡沫尿,其实是身体在“正常操作”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很多时候尿液起泡沫,和疾病压根没关系。

1. 尿液浓缩型泡沫:像“淡黄色雪碧”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喝水少了。比如夏天出汗多、发烧拉肚子,或者血糖控制差时多尿导致身体缺水,肾脏会自动“浓缩”尿液,让尿素氮等代谢废物浓度升高。这时候排尿就像摇晃过的雪碧,泡沫小而透明,尿色还会变黄,只要及时补水,泡沫很快就消失了。

2. 饮食运动型泡沫:一顿火锅后的“短暂客串”

前一天胡吃海塞了一顿高蛋白大餐(比如火锅涮羊肉、烧烤撸串),或者刚跑完5公里,尿液也可能出现泡沫。这是因为蛋白质代谢产生的物质临时“客串”尿液,形成了“一过性蛋白尿”,属于身体的正常调节,通常休息1-2天就恢复正常了。

3. 物理冲击型泡沫:姿势不对惹的祸

别急着怪身体!有时候排尿太急、站得太高,或者尿到马桶里冲击力太大,也会让尿液“起沫”。这种泡沫往往大小不一,像摔碎的肥皂泡,静置半分钟就自己消散了,典型例子就是小孩子憋尿后排尿,经常泡沫哗啦啦的,但都是正常现象。

三、糖友注意:这2种泡沫才是真正的“危险信号”

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当尿液泡沫出现以下特征时,可能是血糖失控或肾脏受损的信号:

1. 细密如啤酒沫,粘在马桶壁上不掉

如果泡沫小而密集,像刚打开的啤酒表面那层绵密泡沫,而且静置5分钟都不消散,甚至能粘在马桶壁上,这时候要高度警惕蛋白尿。对糖友来说,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损伤了肾脏滤过功能,导致蛋白质“漏”进尿液。

敲重点:早期肾病(微量蛋白尿阶段)泡沫可能不明显,等到泡沫典型时,肾脏损伤可能已进展到中晚期,还会伴随水肿、夜尿增多、血压升高等症状。

2. 泡沫大如肥皂泡,消失速度快但血糖飙高

还有一种情况是泡沫像吹泡泡用的肥皂水,个头大、透明,静置1-2分钟就慢慢破了。这种泡沫可能和尿糖升高有关——当血糖超过肾糖阈(通常10mmol/L以上),多余的葡萄糖会“溜”进尿液,增加尿液张力。虽然它本身不直接损伤肾脏,但却是血糖严重失控的“警报”,如果放任不管,下一步就可能引发肾脏病变。

四、糖友必看:3步自查 1个关键筛查,比看泡沫更靠谱

第一步:观察泡沫特征

• 正常泡沫:大小不一,几分钟内消失,尿色浅黄;

• 异常泡沫:细密持久如啤酒沫,或伴随尿色深、有异味。

第二步:结合身体症状

• 尿路感染:泡沫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发热;

• 血糖失控:泡沫伴随口干、多饮、体重下降。

第三步:最关键的一步——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

划重点!靠肉眼看泡沫根本无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最靠谱的方法是每年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检查,这是发现早期肾病的金标准。2型糖尿病确诊时、1型糖尿病病程超5年,都要开始筛查;已经发现蛋白尿的糖友,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五、结尾互动:你的尿液泡沫正常吗?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尿里起泡沫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其实,对糖友来说,管理好血糖、定期筛查,比纠结泡沫更重要。如果这篇文章帮你解开了困惑,别忘了转发给身边的糖友,让更多人少走弯路。

糖友排出泡沫尿,说明是糖尿病肾病?不一定,但需及时做这些检查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自己要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标,否则就有可能死于并发症,而在众多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中,糖尿病肾病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利用出现了障碍,人体的血糖值失控,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就会使肾脏发生病变,因为肾脏是人体产生尿液的地方,肾脏出现了问题之后排尿功能就会受影响。

那么,糖尿病人排出了泡沫尿之后就代表患了糖尿病肾病吗?

答案是不一定。

糖尿病患者排出泡沫尿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喝水,导致身体缺乏水分,尿液过度浓缩之后引起,也有可能是经过剧烈运动,身体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使身体缺水引起。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排尿的时候没有注意体位,再加上尿液里面的糖分比较多,导致尿液的张力变大而排出泡沫尿,患者可以在尿后观察一下泡沫的消散速度。

如果在短时间内消散就无需过度紧张,如果发现泡沫尿的量比较大,长时间无法消散,就要警惕是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了高血糖的损害,尿液里面的蛋白以及糖分含量过高,使泡沫量剧增,并且难以迅速消散。

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排出泡沫尿之后,最好是做个血糖测试,如果发现血糖值没有被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就要加强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按时、按量的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来调控血糖值。

如果血糖值仍然居高不下,泡沫尿的情况仍然存在,下一步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以下5种检查。

一、尿糖定性

尿糖定性试验属于尿常规之中的一个指标,它的检查方法非常简单。因为糖尿病肾病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所以通过尿糖定性检查就可以明确判断出患者的尿糖值,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白蛋白排泄率可以诊断出早期糖尿病肾病,还可以明确糖尿病分期,在检查的时候需要收集患者的24小时尿液,测定患者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如果尿白蛋白的排泄量超过30-299mg/24h,就要警惕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已经受到了高血糖的损害,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糖尿病肾病。

三、尿沉渣

尿沉渣可以检查到尿液里面的有形成分,通过尿沉渣检查可以断送泌尿系统疾病,也可以了解其中是否有过量的红、白细胞,如果发现白蛋白的含量增加,就有可能是患者的肾脏受到了损害,无法更好的过度身体里面的蛋白,使其进入尿液之中被排泄到体外。

四、尿素氮、肌酐

糖尿病患者检查尿素氮、肌酐两个方面,可以了解到肾脏功能以及人体的尿酸代谢情况。因为尿素氮就是人体里面尿素的含量,而尿素属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肌酸的代谢产物是肌酐,如果肾脏功能出现问题,肌酐以及尿素氮的值都会相应升高。

五、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肾脏的体积变大,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超过正常值就要警惕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就要警惕患者已经有患上尿毒症的可能性。

糖尿病患者若是发现自己排出了泡沫尿,下一步就要到医院接受以上五种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诊断出肾脏是否受到了损害,如果确诊患上了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要根据肾病的分期来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同样要做到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要加强饮食调养来控制好血糖以及血压,使肾脏受到的损害减轻,延缓病情的进展速度。

如果病情已经进入了终末期,患者就有必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如果有机会遇到合适的肾源,也可以通过肾脏移植来帮助中规中矩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