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面包能吃吗(糖尿病人可以吃面包?)
【健康】糖尿病人也能吃面包?如何选择?
你知道吗,很多面包长得不一样,它们的升糖指数也非常不一样。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些常见的面包,解释一下哪些面包升糖快,哪些面包升糖慢。了解这些面包的升糖指数(GI)和升糖负荷(GL)后,推荐大家一些健康又美味不升糖的三明治食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GI和GL
首先,先来了解两个指标,血糖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值(GL)。
GI是指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值,代表由食物而产生的血糖上升的速度和能力。而GL是用食物的GI值乘以百克或每食用份中所含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量。
食物的GI值是相对固定的,但GL值随着食用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两个指标联合起来会更全面的帮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从而提高控糖和减脂效率。
但是毕竟“千人千糖”,所以GI和GL这两个指数只供参考,不能完全反映我们真实的血糖飙升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面包其实是很神奇的食物,面包的外观形状各式各样,但是仔细阅读配料表会发现,配料表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对血糖的影响却是天差地别。此处选取四种常见的面包简要分析。白面包(大部分的市售面包)是面粉、水和工业酵母(市售干酵母)做成的;全麦面包是全麦面粉、水和酵母;酸面包(Sourdough)是水、面粉和天然发酵;可颂(Croissant)加了黄油用于起酥,呈现出层层酥脆的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4种面包的升糖指数截然不同,但是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相较来看,白面包的升糖指数是最高的,大约在100-110之间,它的营养组成基本上全是碳水化合物,而且大部分市售的白面包加入了大量的添加糖;全麦面包的升糖指数大约是70,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市售的全麦面包的配料表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小麦粉,仅仅加入极少量的全麦面粉,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麦面包;酸面包的升糖指数在55-65之间;可颂虽然加入了黄油作为优质脂肪,但是它的升糖指数也在70左右。由此看来,酸面包的升糖是最低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何为酸面包?
酸面包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使用的是天然酵母。天然酵母的代表就是百姓常说的“老面”,它在面包发酵的过程当中会“吃掉”面粉里面的一部分糖分,所以升糖自然会更缓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找对方法都能吃!
其实吃白面包和可颂也是没问题的,只要你营养均衡搭配,同样可以做出升糖友好的三明治。比如用两片面包,中间夹一块牛肉或鸡蛋(作为蛋白质摄入),再放上一点蔬菜,最好的比例是2:1:1。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面包虽好,但糖尿病患者请不要碰这4种面包,什么面包糖分含量高
“我是不是不能再吃面包了?张大哥站在社区医院体检中心门口,一边排着队,一边抛出心中的疑问。
他五十七岁,刚被查出血糖偏高,每天早餐习惯来一片吐司配牛奶。医生建议他减少精制碳水,他想不通,面包看起来没那么甜,怎么就成了不能碰的东西。
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在心里问过。面包在现代饮食里几乎是默认的主食替代品,吃起来方便,也不会带来立刻的饱胀感。
看包装上写着“无蔗糖添加”“全麦高纤维”,不少人就觉得可以放心吃,甚至有人把面包当成“控糖早餐”。
问题是,很多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比米饭还高。有的面包一片下去,血糖提升速度比喝半罐可乐还快。
而真正看似健康的“全麦”标签,有时候只是加了一点点麦麸,主料依旧是高精度小麦粉。这种面包的含糖量高、升糖速度快,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不可忽视的隐性风险。
先看一个被很多人误解的面包种类:奶香小吐司。超市常见,包装看起来干净,热量标识清楚,给人一种“轻负担”的错觉。
但每100克奶香吐司中,平均含糖量超过12克,且绝大多数是添加蔗糖或葡萄糖浆。糖分在进入体内后快速被分解吸收,极易引起血糖波动。
而这种波动,会加快胰岛β细胞的凋亡速度,对糖尿病人群构成双重打击。
一项来自中国营养学会的研究数据显示,摄入100克这类面包的2小时后血糖曲线接近食用100克米饭后的水平,甚至在部分样本中超过后者。这类“看似清淡”的面包,实际是升糖“快手”。
另一类更需要警惕的,是水果夹心或果酱面包。这类面包中的果酱并非由真正水果压榨而成,而是用高果糖玉米糖浆与人工香精调制的稠状物。
果糖虽不会直接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然而长时间大量摄入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致使内脏脂肪堆积,最终引发胰岛素抵抗。
许多糖尿病患者即使严格控制热量摄入,血糖依然波动较大,这类食品就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美国加州大学在一项代谢病调查中指出,日常摄入高果糖类产品的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均比不摄入者高出0.3%,看似差别不大,但对于临床控制目标来说,是关键节点。
再看常被当成“健康代餐”的高纤面包。很多这类产品在营销时主打“低糖”“多纤维”,但仔细看配料表,往往排名第一的仍是精制面粉。
而所谓的高纤维,往往是加了5%以下的植物粉或可溶性膳食纤维粉。在真实食品分析实验中,这类“高纤”面包的升糖指数依旧偏高,对糖尿病人并没有实际保护作用。
更麻烦的是,一些代餐型高纤面包中添加了聚山梨酯等人工乳化剂,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稳定,对长期血糖管理带来潜在隐患。
很多人还会提起甜甜圈、酥皮面包、丹麦面包这一类明显的“甜品型面包”。
此面包的含糖量高得惊人,脂肪含量亦严重超标,其中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颇为巨大。
这种组合于体内代谢之际,不但会使血糖升高,而且会对胰岛素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在对六个城市的面包类食品抽检中发现,甜甜圈类产品中平均每100克脂肪含量超过20克,糖分超过15克,是标准餐点热量的1.5倍。
除了这几类明确的高糖高脂面包,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即便是无糖全麦面包,若储存过久、加工失当,亦可能出现升糖值异常的状况。
比如回炉加热、微波高温、反复冷藏再加热,这些操作可能导致面包中的淀粉发生回生反应,结构改变后被消化酶更容易分解,使原本较慢的升糖速度突然加快。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对比新鲜烘焙的全麦面包与微波炉加热90秒的同款面包,后者在相同摄入量下的血糖曲线前30分钟上升速度快了19%。
这种微妙的差距,在糖尿病控制中可能导致药效判断偏差,或者血糖峰值不可预测。
还有人把面包跟“全麦粉”“杂粮粉”划等号,以为颜色深就是升糖慢。其实颜色并不等于升糖速度。
真正低升糖的全麦粉是指未经高度提纯、保留胚乳和麦麸结构的粉末。
但很多市售“全麦”是精制粉中加入焦糖色或少量麦麸制成,颜色深只是染色剂的效果,不具备完整的血糖调节功能。
在真实饮食中,有些人吃完面包会出现“快速饱腹又快速饥饿”的体验。
此过程被称为“血糖回落性饥饿”,乃摄入高升糖食物后,血糖骤升、胰岛素大量分泌、血糖迅速下降而引发的伪饥饿状态。
糖尿病患者如果频繁处于这种状态,不但容易出现低血糖风险,还可能诱发进食障碍,打乱原有饮食计划,对胰岛功能是重压。
从营养结构看,面包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占比通常在55%-65%之间。
在没有额外蛋白质、脂肪或膳食纤维搭配的情况下,这部分碳水会在20分钟内快速吸收入血,引起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如果选择吃面包,必须考虑与蛋类、豆类、坚果或乳制品的联合摄入,通过延缓胃排空和刺激肠促胰素分泌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一项发表于《英国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在早餐中加入蛋白质食物(例如鸡蛋、豆腐、奶酪)的人群。
其摄入相同碳水化合物时的2小时后血糖上升幅度平均下降了12%-18%。
这个策略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早餐后血糖峰值,意义重大。单独吃面包则是“碳水爆发”,几乎无缓冲机制。
很多面包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麦芽糊精”作为增稠剂或风味调节剂。
这个成分虽不标明为糖,但血糖指数极高,可高达110,比纯葡萄糖还高。
糖尿病人一旦忽视这些“隐性糖分”,以为没加白砂糖就是“低糖”,其实在餐后监测中依然会看到血糖迅速上升。
包装面包还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陷阱——单份热量。一片面包可能包装为一份,但营养表上却标记每100克为单位。
很多人误以为一袋只有100千卡,但实际上那片面包可能有180克,总热量已经超标,还附带高钠、高糖。即使是所谓“控糖配方”,只要摄入总量不控,依然构成代谢风险。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胡潘,蔡嘉洛,张月娟,等.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J].临床误诊误治,2025,38(08):52-57 79.
来源:老王健康Talk
声明:本条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醒:面包虽好,但糖尿病患者请不要碰这4种面包,早了解早预防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最近查出来血糖偏高,医生说要注意饮食,我陪他去买早点的时候,他说吃点面包应该没事,不像米饭那样升糖快,但我总觉得面包不太靠谱,真的可以随便吃吗?”
这句话来自一个刚接触糖尿病饮食限制的年轻人,他还没意识到,很多市售面包的升糖速度其实比白米饭还快,特别是一些看上去“健康”的面包,实际上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重大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面包在现代人的日常饮食里,尤其是早餐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
它方便、快捷,口感也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很多人甚至将面包当做一种健康的食物,认为只要是面包,就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面包可能并不如看起来那样简单。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时,必须特别注意糖类的摄入,而某些面包中的糖分、淀粉以及添加剂,可能会加速血糖波动,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许多人或许未曾察觉,超市中的面包虽琳琅满目,然而并非所有面包皆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市面上有些面包含有高糖、高脂肪和过多的精致淀粉,这些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适宜的,事实上,一些看似健康的面包类型,比如全麦面包,可能也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要注意的是夹心面包,这种面包通常有多种口味的夹心,像是巧克力酱、果酱、奶油等,很多人认为夹心面包口感丰富,偶尔吃一两次也没关系,然而,夹心面包的糖分往往极高。
无论是果酱、奶油,还是巧克力,里面都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糖分进入血液后会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素的负担。
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本就受损,过多的糖分摄入会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的稳定,长期摄入这样的食物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加剧,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
研究表明,夹心面包的糖分含量往往为普通白面包的两倍有余,鉴于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规避夹心面包的摄入。
伪全麦面包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的一类面包,全麦面包通常被认为是健康食品,因为它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降低血糖波动。
然而,市场上很多所谓的全麦面包,并不是真正的全麦面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许多面包厂家使用的是“伪全麦面包”,即将精制白面粉与少量全麦粉混合制作而成。
这种面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富含全麦成分,但实际上大部分成分还是精制面粉,其升糖指数很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容易迅速升高。
伪全麦面包的含糖量和血糖影响几乎和普通白面包相当,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警惕,选择真正的全麦面包,或者更好地选择其他低糖、高纤维的食物。
水果装饰类面包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的类型,这类面包表面通常装饰着新鲜水果,看起来既美观又富有营养,很多人可能认为水果是健康的,面包也很清新自然,因此在购买时并不特别关注其糖分含量。
事实上,虽然水果本身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它们的糖分含量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香蕉、葡萄、芒果等水果,糖分含量较高。
将这些水果装饰在面包上,不仅增加了面包的热量,也会让血糖波动加剧,糖尿病患者如果摄入这类面包,水果的天然糖分会迅速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急剧上升。
而且,面包本身已经含有一定量的淀粉,食用后这些糖分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的分泌压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装饰类面包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尤其是长期食用时,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奶油肉松加工类面包则是另一种需要注意的面包类型,这类面包通常含有大量的奶油、肉松等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
奶油和肉松虽然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但它们也含有大量的热量和饱和脂肪,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这种面包,不仅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增加心脏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尤其是奶油中的反式脂肪,它不仅对血糖的波动有影响,还可能导致脂肪肝、动脉硬化等问题。
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和糖尿病的关系密切,过量摄入饱和脂肪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奶油肉松等加工面包,选择低脂、低糖的食品。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面包时,不能只看外观和口感,更应关注面包的成分和其对血糖的影响,许多面包看起来富含营养,但背后却隐藏着大量糖分和高脂肪,长期食用会加剧糖尿病的症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面包时,可以选择全麦面包、低糖无添加的天然面包,或者其他低GI(升糖指数)的食品,这样不仅能满足口感需求,也能帮助稳定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乃控制血糖的关键所在,除了不摄入上述高糖面包外,患者还需注重饮食结构均衡,避免单一的高糖、高脂食物。
选择富含纤维的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等,能够帮助减少糖分的摄入,稳定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了解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合理安排三餐,适量运动,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管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