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糖尿病(肝病合并糖尿病)
什么是肝源性糖尿病?为什么多肝不好的人,通常血糖也很高?
人到中年,身子像旧机器,哪儿松了点、锈了点,很快就能感受到。最近门诊上碰到好几个病人,肝功能不好,血糖也跟着飙上去了。有人纳闷:我又不是老吃甜的,咋血糖还这么高?其实,问题就藏在肝脏这个“沉默的老实人”身上。
肝脏在身体里不像胃有声音,不像关节有响动,它没啥“存在感”。但它一旦出问题,血糖就可能跟着“闹情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肝源性糖尿病。
说白了,这种糖尿病不是从胰腺“发家”的,而是肝脏“惹的祸”。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肝脏一旦积劳成疾,身体里的“糖分账本”就会失控,血糖就像水管破了口,怎么堵也堵不住。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吃得多、胖得快、胰岛素不够用。其实不全是。门诊上有些病人又不胖,饭量也一般,结果肝功能一查,“脂肪肝”“肝硬化”一串冒出来,血糖也早就过了线。
这类病人有个共性:肝功能不正常,血糖又高,胰岛素用着也不灵。医生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的2型糖尿病,这是肝脏在“倒账”——身体里储存糖、放糖、控糖的“总管家”失职了。
要说肝脏,它是个大忙人——白天合成糖,晚上分解糖,像个账房先生,把一天的收入支出记得明明白白。但一旦它出问题,比如被脂肪“包围”、被病毒“折腾”、被酒精“泡坏”,它的“算盘”就打不准了。
正常的肝脏能把吃进去的糖分“存起来”,等饿的时候慢慢释放。可肝脏一出毛病,它不是乱存,就是乱撒糖。身体明明不缺糖,它偏偏“撒手放糖”,血糖一高就是几个小时下不来。
特别是脂肪肝,就像肝脏里塞了层厚厚的油纸,糖分进不去,胰岛素也进不来,胰岛素就像拿着钥匙却开不了门,糖只能在血液里“打转转”,血糖越转越高。
肝硬化更麻烦,它让肝脏“缩水变硬”,功能大打折扣。糖代谢这事儿,就像让一位八十岁老爷爷去搬砖,心有余而力不足。糖分扔回血液,胰岛素也不听使唤,整套系统就崩了。
很多人以为,控制糖就是少吃甜、少吃饭。但肝源性糖尿病不是这么简单。它的“元凶”是肝脏,肝要是不好,再怎么节食也难管住血糖。这就是为啥很多肝病患者,血糖控制特别吃力。
还有人一看血糖高,就赶紧吃降糖药。可要知道,有些降糖药是靠肝脏代谢的,肝功能不好的人一用,反而容易出问题。就像让一个已经病倒的工人去搬重物,非但干不了活,还容易出事故。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判断自己是不是“肝源性糖尿病”?有一些线索可以参考:比如以前血糖正常,突然升高,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脂肪肝、肝区不适;或者胰岛素用了不少,血糖还是降不下来。
这时候,不能光盯着血糖看,得回头查一查肝功能、肝脏影像,看看“幕后黑手”是不是肝脏出了问题。很多时候,一查吓一跳——原来不是糖的问题,是肝先坏了。
不少人一听肝不好,就开始“进补”、“护肝片”上桌,其实大可不必。关键是调整生活方式,别再给肝脏添乱。肝是个“怕热闹”的器官,越清静它越好。
饮食方面,要清淡、均衡。少油、少糖、少酒是底线。特别是酒,哪怕一小口,对肝脏都是“火上浇油”。脂肪肝的人,别拿无糖饮料当挡箭牌,太多添加剂照样伤肝。
运动方面,动作不求猛,但要规律。每天三十分钟快走、慢跑、太极、广场舞都可以。动起来,肝脏才有“动力”代谢脂肪,血糖也不会“卡壳”。
心理上也要放松,不焦虑、不熬夜、不生闷气。肝是“情绪的晴雨表”,心里堵得慌,肝脏就“火气上头”,糖代谢也会紊乱。
还有一点要记住:不要迷信“保肝药”“排毒茶”,很多所谓“养肝”的东西,反而增加肝脏负担。肝脏修复靠的是时间和生活方式,不是速成药。
很多中老年人有个误区:一看到血糖高就吓坏了,天天扎手指、猛控饮食,结果越控越低,整天头晕眼花。其实肝源性糖尿病不适合“一刀切”的控制法,需要个性化管理,不能盲从。
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查血糖和肝功能,听医生建议,科学安排饮食和运动,逐步调整,不急不躁。就像养一盆花,不能猛浇水,也不能断水断光,要慢慢调理,才能长久。
肝脏是“身体的大仓库”,血糖是每天的“粮票账单”。仓库坏了,账单自然乱套。要想血糖平稳,必须先把仓库修好。这才是从根上解决问题。
说到底,肝源性糖尿病不是“糖”的问题,而是“肝”的信号。它提醒我们,是时候换一种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了。别等肝脏“罢工”了,才想起它的重要。
照顾好肝脏,就是给血糖多一层保障。养肝护糖,双管齐下,身体才稳如老树根,扎得深,站得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晓云, 胡大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16(05):321-325.
[2]刘建军, 王文君. 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管理策略[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43(09):711-715.
[3]张丽, 陈志刚.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机制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4,32(04):245-249.
糖尿病与肝脏健康:糖友不容忽视的4个肝脏受损信号
如果你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视线模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等问题
欢迎来到上海同仁医院找邹大进教授咨询!!!
糖尿病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肝脏不仅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还参与血糖的调节。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肝脏功能受损,甚至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严重问题。以下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的几个肝脏受损信号,以及如何科学保护肝脏健康。
一、糖尿病与肝脏受损的关联糖尿病患者肝脏受损的风险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包括:
- 代谢紊乱:高血糖会刺激肝脏合成过多甘油三酯,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 胰岛素抵抗: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胰岛素的代谢,进一步加重血糖控制的难度。
- 药物代谢负担:部分降糖药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可能加重肝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肝脏健康问题:
- 皮肤和巩膜发黄: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黄疸,提示肝脏受损。
- 持续乏力:肝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表现为全身乏力。
- 消化不良:包括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可能是胆汁分泌减少或肝脏代谢功能异常所致。
- 皮肤暗沉:毒素堆积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暗沉,甚至出现蜘蛛痣。
- 定期检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指标。
- 饮食管理: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 合理用药:选择对肝脏负担较小的降糖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饮酒。
糖尿病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肝脏功能的保护。通过定期检查、科学饮食和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肝脏受损问题,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记住,保护肝脏不仅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长期健康的关键。
贾伟平院士看诊经验告诉你:糖尿病血糖高不可怕,怕的是肝肾损伤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最新统计,我国已有超过1.4亿糖尿病患者,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而在这些患者中,很多人只关注血糖指标,却忽视了一个更大的威胁——肝肾功能的逐渐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报告》指出,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肝肾损伤占比高达42.7%。这一数字远高于十年前的28.3%,显示出问题的日益严重。
中国糖尿病学会在2025年初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强调,超过65%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异常,但仅有23%的患者意识到这一风险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这种认知差距正是导致许多患者"小病拖成大病"的根本原因。
贾伟平院士,这位在糖尿病领域耕耘近40年的专家,通过数万例临床案例发现:在糖尿病的管理中,血糖控制只是第一步,保护肝肾功能才是长期健康的关键。据其团队研究,控制良好的血糖能降低78.6%的急性并发症风险,但若不重视肝肾保护,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53.2%。
为什么说肝肾损伤比高血糖更可怕?这要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说起。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就像是血管里流淌的"糖浆",会对全身的血管内皮造成慢性损伤。如果把我们的血管比作自来水管,高血糖就像管道里不断流过的带砂砾的水,时间一长,管道内壁就会被磨损。
肝脏和肾脏是人体内部的两大"净化工厂",它们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来维持功能。当微血管病变发生时,这两个器官的血液供应受损,功能逐渐下降。根据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的一项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平均每年下降约3.5ml/min,是正常人的2.7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肝肾功能的下降往往是悄无声息的。贾院士的临床数据显示,82.3%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前,肾功能已经下降了超过40%。这就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症状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危险隐藏在水下。
高血糖对肝脏的损伤同样不容忽视。脂肪肝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肝脏问题,发生率高达73.8%。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更容易积累脂肪,形成"糖脂肝"。
这些脂肪不仅占据肝脏空间还会引发慢性炎症,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就像一台发动机,如果不断往里面加错误的燃油,最终会导致引擎损坏。
当肝肾功能同时受损时,患者面临的是一场"双重打击"。肾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毒素,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产生更多副作用。贾院士团队2024年的研究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普通患者高2.6倍!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自己的肝肾功能呢?贾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三点核心建议:
定期检测肝肾功能是发现早期损伤的关键。数据显示,每季度进行一次肝肾功能检查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比一年检查一次的患者低31.5%。
建议每位糖尿病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每3个月检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就像我们定期给汽车做保养一样,及时发现小问题,避免大修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对保护肝肾功能至关重要。低盐低蛋白饮食已被证实可有效减轻肾脏负担。研究表明,将钠盐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克以下,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8g/kg体重
可使肾功能下降速度减慢45.7%。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天至少25克)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第三,合理运动是保护肝肾功能的"良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150分钟,可使肝脏脂肪含量平均降低17.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减慢23.6%。
贾院士特别强调,运动强度应个体化,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为宜。对于老年患者或已有并发症的患者,可选择太极、气功等低强度运动,效果同样显著。
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的降糖药物对肝肾的影响各不相同。二甲双胍需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磺脲类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受损者应谨慎使用。盲目换药或停药的行为可能造成病情波动,加重肝肾负担。
贾院士常对患者说:"控制血糖就像修路,保护肝肾就像修桥,两者缺一不可。"87.5%的长期存活且生活质量良好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仅关注血糖,更重视肝肾功能的保护。
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贾院士团队总结了3217例长期随访的糖尿病患者数据,发现那些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其10年生存率比普通管理组高出17.8个百分点,生活质量评分高出23.5分。
亲爱的糖友们,请记住:糖尿病管理不仅是看血糖数字,更要关注肝肾健康!定期检查、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才是真正的"三管齐下"。有了健康的肝肾功能,即使血糖偶尔波动,也能为身体提供强大的保护盾牌!
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而是一种可以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与疾病和平共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正如贾院士常说的那句话:"管理好糖尿病,人生依然可以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国糖尿病学会
2. 糖尿病肝肾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第39卷第4期
3. 代谢性疾病与器官损伤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