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果汁 糖尿病(果汁对糖尿病的影响)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可以喝果汁吗?掌握这4个小技巧一样能喝果汁

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吃到升糖指数过高的食物,导致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因而很多患者对果汁敬而远之。其实,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喝相应量的水果果汁,那该选择哪种果汁好呢。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果汁?

1、鲜榨的果汁

鲜榨果汁是把新鲜水果放在榨汁机中榨成的汁,营养价值高且新鲜,一般是自己家中制作的。根据自己口味选择低糖分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橙子或胡柚等,其中没有任何添加物质,制作时不能额外添加糖类。另外在榨汁过程中须对果汁和水果渣分离,难免导致一些营养物质丢失,如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等,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补充水分。因为鲜榨果汁在榨汁过程中易受到污染,其中没有任何添加剂,不易存放,需要随时榨随时喝。

2、果蔬饮料

果蔬饮料是用新鲜或冷藏的水果蔬菜制作而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E、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等能促进身体健康。另外也可以在果汁或果浆中加入米糊或牛奶,适合进食流质食物的糖尿病患者喝。

3、果汁饮料

果汁饮料是水果加工厂家用新鲜水果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制作而成的成品饮料,因为制作、运输和保存需求,势必会添加防腐剂。为能获得口感,需添加香精和糖类等,此类果汁饮料中膳食纤维丢失且含有大量糖分,若喝此类饮料的话会快速升高血糖,甚至诱发高血糖高渗综合症。糖尿病患者万万不能喝果汁饮料。

4、鲜榨果浆

鲜榨果浆是通过快速搅拌机,如破壁机或料理机把水果快速打碎获取的,因为直接把水果所有可吃的部分打碎饮用,几乎没有营养物质流失,这类果浆可根据自己口味制作,口感细腻且容易被吸收利用,其中没有任何添加剂,也不用加糖类,适合补充膳食纤维的糖尿病患者如食量大、需要减肥以及长期便秘的人群,但制作过程中易受到污染,没有防腐剂,也不容易存放,需随榨随喝。

温馨提示

只要糖尿病患者的牙口好且没有进食困难可直接吃水果,能防止营养物质流失,同时也利于控制水果摄入量,维持血糖平衡。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健康果汁?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低糖饮食,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糖尿病患者完全不能喝果汁,其实不是的哦,糖尿病患者只要注意果汁的选择,就可以喝果汁哦。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取,而果汁中所含的糖量很高,那么,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喝果汁吗?其实不然,只要注意选择果汁,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喝果汁的。

2.选用“低糖”水果榨汁

选来榨汁的水果含糖量决定了果汁的含糖量。一般“低糖”水果指每100克含糖量低于9克左右的水果。比如西瓜、橙子、柠檬、葡萄、桃、李、杏、草莓、樱桃、橄榄等,都属于低糖水果。糖友可以每日选用100克左右。有些水果每100克中含糖高于20克,比如柿子、哈密瓜、黄桃、红枣、红果等,就要少吃点了。

另外,建议大家选择“代水果”蔬菜榨汁。比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100克含糖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热量极少。即使多喝了点西红柿汁或黄瓜汁,您也不用担心血糖会升很高。

时令水果榨汁更健康。据了解,现在的反季节水果主要是通过特殊手段改变生长环境让植物的成熟季节提前而栽培出来的品种。比如,为了便于贮藏和运输,果农提前把还没有成熟的水果摘下来,再用乙烯将它们催熟销售。这样的水果,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3.番石榴汁

原料:番石榴1000克。

制法:将鲜番石榴洗净,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4.桑椹汁

配方:鲜桑椹50克。

制法:鲜桑椹洗净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一天一杯果汁,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大?专家:5类人别跟风吃

张医生刚走进诊室,就看到满脸愁容的李大爷。"医生啊,我糖尿病怎么会突然加重了呢?我饮食一直很注意的!"李大爷委屈地说道。

经过详细询问,张医生发现了"罪魁祸首"——李大爷每天早上都会喝一大杯"健康果汁",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半年多。"我听说喝果汁对身体好,特别是我这种年纪大的人,补充维生素嘛!"李大爷疑惑不解。

张医生叹了口气,拿出了最新的研究报告:"一项追踪十万人超过八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喝一杯果汁的人比不喝果汁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高出18%

这可不是小数字啊!"李大爷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了。果汁,这个被冠以"健康"光环的饮品,竟然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很多人可能和李大爷有同样的疑惑。水果明明那么健康,为什么做成果汁就不行了呢?答案藏在加工过程中。当水果被榨成汁,其中的膳食纤维大量流失,而糖分却全部保留

一杯250毫升的纯橙汁含糖量约23克,相当于近6颗方糖!液体形式的糖分吸收更快,对血糖的冲击更为猛烈。记得小时候,奶奶总说"吃果子不如吃果"。

现在看来,老人家的朴素认知竟然与现代医学研究不谋而合!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降低血糖波动幅度。

而果汁中缺少这道"减速带",糖分直奔血液,血糖噌噌往上窜,胰岛素不得不拼命工作。长此以往,胰岛素抵抗就成了难以避免的结局,这可是糖尿病的"前哨站"啊!

别以为这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去年,我接诊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体重超标近20公斤。聊天中得知,她每天下午都要喝一大杯"鲜榨果蔬汁",美其名曰"排毒减肥"。

我差点没笑出声!一杯含有苹果、香蕉和胡萝卜的混合果蔬汁,热量堪比一碗米饭。这不是排毒,这是在用糖分给身体增重啊!市面上那些打着"0糖"旗号的果汁也别太信。

我曾经测试过一款标榜"无添加糖"的蓝莓汁,结果每100毫升仍含有10.5克糖!这些都是水果中自带的"天然糖"。别被"天然"二字迷惑了双眼,糖就是糖,多了就是负担

有些聪明的朋友可能会问:"那自己在家鲜榨,保留果肉不就好了吗?"理论上确实比商业果汁好一些,但问题依然存在。

榨汁过程中,水果细胞壁被打破,糖分释放速度仍然快于直接食用水果。榨一杯果汁通常需要3-4个水果,您能一口气吃下4个苹果吗?显然不能,但喝下它们榨成的果汁却毫无压力。

哪些人更应该对果汁敬而远之呢?首当其冲的是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李大爷的例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第二类是正在减肥的朋友们。

果汁的热量炸弹效应足以摧毁你辛苦运动的成果。第三类是有高血脂问题的人,果糖代谢会增加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风险。

第四类是儿童,他们正处于味觉形成期,过甜的果汁会让他们更偏爱高糖食物。第五类是肾功能不全患者,果汁中的钾含量可能会给肾脏带来额外负担。

我有个患者王女士,坚持每天给8岁的儿子准备一杯"爱心果汁"。结果孩子不到10岁就出现了肥胖和脂肪肝。

当我告诉她果汁可能是"元凶"之一时,她震惊不已:"可我都是用有机水果做的啊!"有机不等于低糖,这是多少家长的认知盲区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遇到过不少把果汁当作"健康信仰"的人。有位陈先生,中年发福,却坚持认为自己很健康,因为他每天都喝各种鲜榨果蔬汁。

体检结果却显示他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当我建议他改为直接吃水果时,他竟然反驳说:"吃水果多麻烦啊,又要洗又要切,榨成汁多方便!"为了所谓的方便,把健康拱手相让,这买卖也太亏了

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水果虽好,但也需适量。对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就足够了,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加上半个橙子。直接吃新鲜水果远胜于喝果汁,既能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又不会造成血糖的剧烈波动。

如果您实在离不开果汁的滋味,我有几个小建议:一是稀释饮用,一份果汁加一份水;二是少量多次,一次别超过100毫升;三是餐后饮用,食物能减缓糖分吸收;四是选择低糖水果如青柠檬、蓝莓制作;五是保留果肉,增加膳食纤维含量。

生活中的健康陷阱往往披着"养生"的外衣。前段时间,我朋友小张参加了一个"排毒果汁营",连喝一周的特制果蔬汁。结果不但没排出什么"毒素",反而血糖一路飙升。

这种所谓的"果汁断食"完全是伪科学,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果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背后是强大的商业利益。那些鲜艳夺目的包装和天花乱坠的广告语,往往掩盖了产品中惊人的糖含量

商家热衷于宣传果汁的维生素含量,却对糖分只字不提。这种选择性信息披露,让消费者陷入了认知偏差的泥潭。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存在什么神奇的"健康饮品"。

与其迷信果汁的功效,不如回归饮食的本真——多样化、均衡化、原态化。水果原本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完美礼物,何必要把它大卸八块,只取其汁呢

我想送给大家八个字:宁吃水果,勿饮果汁。这不仅是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忠告,也是对所有追求健康的人的建议。健康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持之以恒的科学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 王立志,张晓华,《果汁饮料与2型糖尿病风险关系的荟萃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2):1594-1598

3. 李艳,《膳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29(3):228-231

4. 赵文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