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乌梅与糖尿病(乌梅对糖尿病人有好处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火出圈的“乌梅子酱”是什么?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我尝过你嘴角唇膏薄荷味道......”你被这首歌刷屏了吗?

不少人对歌词里的“乌梅子酱”很好奇,这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实中存在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王若伦主任药师指出,首先,“乌梅”是一种蜜饯,是用未成熟的梅子果实(即青梅)熏制而成,通体发黑,可以把它当作零食吃,也可以将其泡制成酸梅汤。但严格来说乌梅并不能做成梅子酱,只能做成“乌梅膏”。因此“乌梅子酱”是不存在的。

羊城晚报资料图(图文无关)

乌梅营养价值较高,有五大养生功效。虽然没有所谓的“乌梅子酱”,但现代医学认为乌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C、钙、磷、铁、钾等,还富含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枸橼酸等成分。

王若伦介绍,乌梅有这六大功效:

1.乌梅酸涩入大肠经,有涩肠止泻(痢)的作用。但不能在刚出现吐泻症状的时候就立即用乌梅,不然容易把邪气留在体内,难以排出。

2.乌梅味酸而涩,其性收敛,搭配五味子,有敛肺止咳的作用。可用于肺虚久咳。对于咽喉干哑、肺虚久咳少痰或者干咳无痰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乌梅味酸,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热消渴之症。

4.乌梅含有多种果酸,和木瓜搭配,能使得肝脾相合,滋养胃阴,可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所致的食欲不振、饥不欲食。

5.乌梅味极酸,入肝经,可收敛肝气,有改善酒后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的作用。

6.乌梅味酸,有和胃安蛔之效。比如《伤寒论》讲到的乌梅丸,乌梅搭配细辛、蜀椒、干姜、黄连等,可治疗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

药师提醒:这几类人群慎用乌梅

儿童(幼儿)——小孩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机能发育并不完善,乌梅这种酸性食物很容易腐蚀肠胃,乌梅中含有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

感冒患者——虽然乌梅可以止咳,但感冒期间也不要吃乌梅,因为植物酶会让感冒的症状变得较重,会让咳嗽变得加重。尤其是患有肠炎的人更要切忌食用乌梅。

实热积滞之人——乌梅偏于收敛,体内有实热者用乌梅易助热生火,加重病情。

药师提醒,乌梅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吃的时候一定要适量,乌梅除了以梅子为原料,同时还添加蔗糖、麦芽糖等其他的食材,所以糖分较高。糖尿病患者及其血糖不稳定的人群需要慎用。乌梅有一定的甜度,吃得太多不但损害牙齿,还容易引发体内上火的问题,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乌梅养生靓汤

酸梅汤

适用人群:热病口干的人群,尤其适合夏季饮用。

做法:乌梅3颗、山楂片3片、甘草6克、大罗汉果半颗、陈皮3克,煎煮45分钟至1小时。

功效:生津液、止烦渴、解暑热

乌梅陈皮茶

适宜人群:口干咽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群。

做法:将陈皮切成丝,与乌梅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开胃消食,燥湿健脾

转自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许咏怡 邓敏华

来源: 羊城晚报

酸甜可口的它,还能治胃炎胆囊炎

乌梅临床应用甚广,细研本品,可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又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近年来,用乌梅治疗胃炎、胆囊炎、糖尿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胃阴虚,肝气犯胃

初诊:

患者,女,42岁。患者3个月前曾感冒发热,病后形瘦乏力,食欲不佳,西医诊断为消化功能障碍,也曾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效果不明显。刻下症:面色少华,胃中时有灼热,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大便量少不爽,小便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无力。辨证属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木承土,运化失常;治以益气养胃,柔肝助运。方药: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乌梅10克、生麦芽12克、枸杞子12克、鸡内金12克、石斛9克、黄连5克、神曲9克。水煎服,5剂,每日1剂。

二诊:

服药后精神好转,饮食增加,食后胃中无灼热感,药已见效。前方加麦冬12克、白豆蔻6克,再进5剂,诸症悉平。

按:

本案立方用药,妙在方内加入乌梅一药。乌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止渴、安蛔止痛之功。近年来,笔者常用乌梅配合益气和胃、养阴生津、理气止痛药治疗消化功能不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纵观历代医家,对乌梅之用评价甚高,清代的叶天士善用乌梅治胃阴虚、肝郁脾虚之症。他认为:“凡醒胃、养胃及治胃病,必先制肝”。“治胃应重视养胃”,“乌梅味酸,且禀木气最全,花于冬而实于夏,得少阳生气而成”。故此可见,制肝、柔肝、养胃生津,乌梅均可称之为良药。本案例患病已久,消化功能障碍,方虽用参芪及消导之品,更妙在用乌梅味酸,以图酸甘化阴,共济养胃、调和中焦、柔肝助运,故效甚捷。

肝胆湿热

初诊:

患者,女,54岁。患者诉其患慢性胆囊炎3年,近来常有发作,治以疏肝理气,可有小效,但总未能彻底好。患者常感右上腹隐隐钝痛,口干喜饮,大便数日一解,小便黄。观其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综观脉证,实属湿热夹滞,壅结肝胆;治以清化湿热,利胆通腑。方药:茵陈20克、乌梅9克、生大黄9克(后下)、木香6克、佛手9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9克、元胡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水煎服,3剂,每日1剂。

二诊:

服药后病情稍安,仍上腹痛不休,思之再三,方内酌加乌梅10克,水煎服,5剂,每日1剂。药后腑气得通,小便转清,右上腹已解,嘱其以上方继服10剂,病未再复发。

按:

近代医学研究,乌梅有收缩胆囊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故本案二诊加乌梅一味,则取其利胆止痛作用,故获效。

文/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王金亮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糖尿病不是终生“判刑”!张仲景有一个大招:乌梅丸,调和寒热

其实张仲景有一个大招:乌梅丸,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效果惊艳,但被埋没了!

现在教科书《方剂学》上把它列入杀虫剂,实在是小看了它,也因此埋没了它。

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就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

在《伤寒论》中,厥阴病的病机算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人搞不清楚,厥阴方更是为人少用,但其实厥阴证,是许多疑难杂症的根本所在。

临床更多的情况是寒热共存、上热下寒、下热上寒、外寒里热、里寒外热等,大多是生理机能不足引起的寒热不调,杂病中此类情况甚多,如糖尿病、肾病等。

乌梅丸这个方剂的奇妙之处在于,有清上温下之功,调和寒热之能。

梅丸在《伤寒论》中的剂型是丸剂,也可作汤剂组方:

组成:乌梅、细辛、千姜、黄连、当归、制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功用】泄热润燥,缓通大便。

【主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方解】:乌梅酸温安蛔,涩肠止痢,为君药。花椒、细辛性味辛温,辛可伏蛔,温能祛寒,黄连、黄柏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热。

二药又是止痢要药,四种药物寒温并用,共为臣药。附子、干姜、桂枝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共为佐药。

梁某,女,54岁,2021 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多饮、多尿、便秘半年。患者于半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伴大便干结,在某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增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10~ 12mmol/L。

诊见:面色巷白,面容疲佬,消瘦体型,口千,小便频数,夜间尤甚,每晚要起床4~6次,大便秘结,3天1次.

舌淡、苔薄徵黄,脉滑。

中医诊断:消渴,证属脾肾亏盛,胃蕴燥热。

冶以:补益脾肾,养胃通便,方用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细辛、千姜、黄连、当归、制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服药4剂后,大便开始通畅,小便减为每晚了-次。再服9剂后,大便正常,小便每晚1~2 次,原方加减继用5剂,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 5 -7mmol/L。

患者完全符合厥阴病之病机。仅5剂药,患者就改善症状,血糖恢复正常,血糖高与胃热消谷、增加了血糖来路有关,用乌梅丸之黄连、黄柏清上热,食欲正常,故血糖降至正常。

但是并不是个人都能5剂病除,这个方子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在原方的基础上,依然要进行加减,大家切不可自行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