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三岁糖尿病(三岁糖尿病女孩皮肤化脓感染高热厌食期糖尿病治疗仪)

育学园 0
文章目录:

“这孩子要终生治疗!”3岁就患糖尿病,只因这一种「饮水」习惯

说起糖尿病,我们总习惯性地认为:这应该是那些“挺着啤酒肚”或者“老年人”才得的病。

但在近20年间,糖尿病逐渐年轻化,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猛增了4倍!

其中「把饮料当水喝的习惯」是不少“小糖人”屡教不改的问题↓↓↓

这个3岁男孩,生来就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所有人都对他十分溺爱。

在吃这方面,小男孩想吃方便面就给方便面吃,想喝饮料就给饮料喝,几乎从不喝水。直到孩子身体越来越消瘦,家长才发现不对劲慌忙带到医院来。

医生说:“这孩子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饮食造成的。”如今把饮料当水喝的他要一天打4针的抗胰岛素,且终身都需要接受这样的治疗!

所以家长们一定警惕这种“喝”出来的糖尿病!毕竟市面上几乎所有饮料都含糖......

有的饮料看似口味清淡,其实含有咖啡因,并不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喝; 还有的饮料酸甜可口,味似果汁,其实内含酒精,对孩子的大脑可能造成损害

今天就来好好盘一盘儿童饮料黑白名单,赶紧对照内容规避一下吧!

这种饮料

一口都不能喝

要避免让孩子喝含酒精饮料,如:葡萄酒、果酒、米酒(米露)、鸡尾酒。

孩子的肝脏功能和代谢功能不完善,对酒精中乙醇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较差,容易引起中毒,严重会影响大脑发育,甚至致死。

如果不慎喝了酒或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减少胃肠对酒精的吸收,可以给孩子喝些牛奶或者是多喝些水。如出现频繁呕吐、皮肤泛红的现象,建议及时就医。

小结|

以下饮料,一口都别让孩子喝。

5岁前,这些饮料

不推荐孩子喝

5 岁之前是孩子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根据《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提示,以下 4种饮料不推荐孩子饮用。

1、含咖啡因的饮料

一般含咖啡因的饮料,5岁以下不建议喝。

常见的能量饮料x牛,里面添加咖啡因成分,成年人每天最多只能喝一瓶,14岁以下儿童则完全不适宜喝。

​又已知1罐x牛饮料的咖啡因含量:约为50mg,上海市消保委抽样调查显示,知名奶茶含咖啡因,最高的一杯咖啡因含量= 8罐x牛!

除了奶茶,咖啡及可乐中均含咖啡因,很容易引起孩子大脑兴奋,影响睡眠质量,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还有各种功能性饮料同样不适合孩子,有研究显示,一旦过量摄入功能饮料,有可能引发青少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发生,导致青少年血压升高,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

2、调味牛奶或含乳饮料

名字里有“奶”的饮品,并不一定是真的奶。

乳饮料的本质是饮料,不是奶。仔细看配料表就会发现,排在第一位的不是牛奶,而是水!后面紧跟着白砂糖,可想而知糖分也很高。

x仔牛奶、x哈哈、香蕉x奶,都是含有大量糖的乳饮料,只有蛋白质含量≥2.9mg/100g才敢说自己是真奶。

3、非乳饮料植物奶

为了保证儿童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奶,不建议用植物饮料代替乳制品。除非有医嘱,或有特殊饮食需求。

植物奶在营养上不等同于牛奶,多数还被添加了糖分,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4、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指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主要原因就是糖的摄入量超标。

高糖的摄入容易引发龋齿、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症、骨质疏松等疾病。

所以大家在购买饮品时,要多注意成分表中的蔗糖、白砂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葡萄糖、蜂蜜等,有这些成分的,尽量不选。

对各种新兴的代糖饮料也不能掉以轻心。

市面上大部分的代糖饮料所添加的代糖是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安赛蜜、* 糖醇等。

经常饮用代糖饮料会影响孩子的味蕾,频繁接触和熟悉高甜物质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小结|

以下饮料,5岁前不建议喝;

5岁后,偶尔喝、少量喝、解馋喝,无大碍;

不建议养成习惯经常喝,会影响身体健康。

权威推荐的好饮料

其实很简单

孩子喝什么最好?

四大权威机构: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美国儿童牙科学会、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共同发布了《幼儿期健康饮料共识指南》(Healthy Beverage Consumption in Early Childhood),指出了最推荐孩子喝的饮料。

总的来说,健康的饮料如下:

0~6个月

除母乳外,不需要额外喝水、喝饮料。

6~12个月

除了母乳、奶粉以外,可以增加少量的饮用水。

12~24个月

可以喝全脂牛奶、酸奶,以及少量的纯果汁。

纯果汁可以是市面销售的100%纯果汁,或者自己家里榨的水果汁。

2~5岁

可以喝脱脂或低脂牛奶,也可以喝果汁。

各种口味的饮料太诱人,孩子偶尔喝几口,问题不大,爸爸妈妈也不必太担心。

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做长远考虑,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真的非常重要。

给孩子挑饮料的时候,记住下面几点,轻松收获健康:

▷ 牛奶、酸奶,营养丰富,推荐。

▷ 含糖饮料、含咖啡因的饮料,不喝或少喝。

▷ 想喝点甜的,纯果汁更健康。

赶紧转发给你家里老人吧,以后别乱给孩子买饮料了哦~

血糖超6倍!3岁娃竟确诊糖尿病

说到糖尿病

大家一般想到的群体

应该都是中年人、老年人、肥胖人群

但最近在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一名只有3岁的孩子

因为持续犯困、干呕

被家长送到医院检查

检查的结果

却让家长和医生都非常惊讶

孩子的血糖数值

竟超过正常范围6倍!

孩子父母说,女儿小爱(化名)在几天前出现鼻塞、咳嗽的症状,吃药一周之后也没有好转,还一直想睡觉,经常恶心干呕。父母感觉不对劲,便赶紧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检测血糖时血糖仪“爆表”,数值比正常范围高出足足6倍多。考虑患儿伴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症状,当班医生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名首次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儿。

温丽华 儿科主任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患者来到以后,我们就给予了补液抢救,胰岛素控制血糖,预防脑水肿发并发症的发生。经过抢救,在小朋友酮症酸中毒纠正以后,我们请了内分泌的专科,进行了多学科的会诊。

血糖目前控制理想

发病前没有明显症状

好在经过医院治疗,小爱酸中毒缓解,血糖在两天左右的时间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家长说,孩子发病时,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因此根本没往糖尿病的方向去想。

谢翠松 内分泌科主任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现在采取的是出院以后胰岛素泵治疗,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然后我们会根据她的血糖情况,每天再细调治疗方案,胰岛素方案饮食也会做相应调整。如果小朋友很馋,想吃点甜东西的话,可以偶尔用木糖醇代替。

定期给孩子体检

排查基础疾病隐患

医生提醒,儿童糖尿病不易被发现,常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因此,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排除一些基础疾病隐患。平时也要多留意观察,如果孩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现象时,要及时到正规的儿童医院查明病因,避免危急重症发生。

2型糖尿病的发生很多时候还是与肥胖饮食相关。少吃油炸高糖的食物、少吃含糖饮料,也是我们平时应该要注意做到的。

记者丨黄顺钰、李贵峰

来源: 第一现场

3岁娃会得糖尿病,竟是因为吃奶粉?!孩子有这些症状要当心了

你知道吗?

三四岁的幼儿也会得糖尿病!

不过与成人不同,

儿童患上的主要是1型糖尿病。

△图自百度百科网页截图

目前,我国青少年中,

每10万人有1到2人患有这种病,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足球场上飞奔的孩子竟是“糖宝宝”

7月15日,江苏首个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社区举行夏令营活动,场上那些踢着足球、满场飞奔的孩子其实都是糖尿病患者。

也许有人奇怪,踢足球运动量这么大,患儿不会出现低血糖吗?答案是:只要控制好时间,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糖尿病患儿也是可以踢球的;而且,适当运动有助于降糖。

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梅教授表示,在孩子们运动前后,医生都会为他们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制定出他的运动处方,包括快走、慢跑、游泳、打球,“能够促进外周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除了运动,合理饮食很重要。不少糖尿病患儿一离开医院,血糖就控制不好,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吃。今年23岁的小彭,10岁时查出患有糖尿病,她说,以前凭经验控制饮食,血糖波动大,严重时还出现并发症,“查出酸中毒,要不停地去医院。”

现在,省人民医院成立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社区,将家长、医生、护士、营养师拉进微信平台,免费一对一指导,膳食方案个性定制,“营养师会制定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是多少,还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体重,制定出合理的食谱。”专家说。

吃奶粉太早或是诱因

目前,我国80%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青少年,10到14岁发病率最高。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近4倍

专家说,儿童糖尿病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在欧洲等儿童糖尿病高发国家的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儿中,很多都存在过早使用牛乳喂养情况,可能是诱发原因之一

“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启动了人肌体的免疫应答,导致了针对胰岛霉的特异性损伤,比如病毒,比如很早的就是牛乳喂养,”张梅教授告诉记者:“所以我们提倡尽可能母乳喂养。”

医生提醒,如果孩子吃得多、但消瘦,还经常口渴、小便增多,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家庭,可以带孩子检测是否携带易感基因,尽早干预。

编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