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糖尿病(欧洲糖尿病发病率)
喜欢油腻+甜食+不运动?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近40年增3倍
据日本SanKeiBiz网站报道,肥胖问题正成为全球一个公共热点健康问题。随着以城市为中心的主要人口聚集区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由高卡路里食品、运动不足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也在明显增多。虽然专家对此发出警告称“这将带来医疗费用猛增等巨大负面影响,但似乎看不到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对策。”
认识不够导致平衡失调的人越来越多
印度全国人口总数约13.24亿,其中约1/3属于素食主义者。因为全国都很流行瑜伽运动,印度往往给人以健康大国的形象。但实际上,印度还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糖尿病大国。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7290万人,在全世界排名第二。根据一项预测显示,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到2045年印度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1.3430亿,成为全球头号糖尿病大国。
阿诺普·米斯拉是印度医疗研究机构“全国糖尿病·肥胖·胆固醇联合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诺普·米斯拉表示:“即便是素食主义者,也喜欢吃放了很多油和糖的食物。因缺少认识而导致平衡失调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印度人的生活习惯是晚上十点以后才吃晚饭,吃了之后马上就上床睡觉。另外,酷热的天气、严重的大气污染也是阻碍大家运动的重要原因。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市中心的那些糖果铺里,被厚厚的糖浆包裹的点心琳琅满目。但最近,这些糖果铺的销量直线下滑,他们开始卖一些少糖的点心。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糕点店里,一些顾客正在选购。图据共同社
这些糖果铺的老板对销量的下滑表示严重不满:“与其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倒不如放下手机好好运动锻炼。”
经济增长伴随着肉食化的加速
在菲律宾,除了肉类,汉堡包、带甜味的意大利面、碳酸饮料等西式饮食习惯正在席卷很多太平洋岛国,尤其是菲律宾。除了早中晚一日三餐之外,菲律宾的传统文化里还非常流行加餐,这也加速了肥胖症患者的大量出现。
根据菲律宾卫生部的统计显示,现在糖尿病正在成为该国第六大死因。菲律宾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警告说:“如果不转移到低盐、少糖的健康饮食习惯上的话,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以超过6%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菲律宾国内加速“肉食化”趋势。另外,随着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加速普及,深夜也很容易得到食物和饮料,导致国民的饮食控制变得相当困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马来西亚20-79岁国民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16.7%,在亚洲主要国家里算相当严峻的一个国家。另外,该国肥胖病患者的数量也相当令人震惊。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家甜甜圈店主表示:“这个国家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很多甜甜圈都使用了大量的巧克力和白砂糖,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口感。跟口感相比,大家都不在乎体重甚至是健康。”
全球糖尿病人过去40年增加了3倍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预测,至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致死病因。报告还警告,糖尿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
在世卫组织划分的西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估计达到1.31亿;东南亚地区其次,为9600万。上述两个地区糖尿病人群比例分别占8.4%和8.6%。东地中海地区糖尿病人群占比最高,达到13.7%;西北欧地区比例最低,其中女性为低于4%,男性为大约5%。
欧洲地区糖尿病患者为6400万人,比例为7.3%;美洲地区为6200万人,比例为8.3%。
报告还警告,糖尿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全球用于应对糖尿病的年成本超过8270亿美元;至2030年,预计全球经济将因糖尿病损失高达1.7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大约一半。
欧洲人酷爱面包,但是糖尿病发病率却很低?2个原因或是答案
说到欧洲人的饮食习惯,“面包”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松软的法棍、香浓的黑麦面包,还是五谷杂粮面包,面包几乎贯穿了他们的一日三餐。
但问题来了——按理说,面包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为什么欧洲的糖尿病发病率却相对较低?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欧洲人吃面包,但糖尿病发病率却低?数据告诉你真相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血糖调节障碍有关。全球数据显示,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9%。
欧洲: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糖尿病患病率普遍在5%-7%之间。
从数据上看,欧洲的糖尿病发病率确实显著低于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但欧洲人明明吃了那么多面包,为什么反而“糖尿病风险”较低?
秘密1:欧洲的“面包”,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很多人一提到面包,就会想到松软、甜腻的白面包或果酱夹心面包。但实际上,欧洲人日常吃的面包,与以全谷物面包为主,升糖指数低
欧洲的传统饮食中,全谷物面包占了很大的比例。全谷物面包由未经过度加工的谷物制成,保留了谷物的胚芽、麸皮等部分,富含膳食纤维和复杂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数低:全谷物面包的升糖指数(GI)约为50-60,而普通白面包的GI高达70以上。低GI食物能够缓慢释放葡萄糖,避免餐后血糖快速升高。
增加饱腹感:膳食纤维还能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延长饱腹感,减少过度进食的可能性。
添加糖分少,避免“隐形糖”摄入
和许多亚洲国家的甜面包不同,欧洲的传统面包几乎不添加糖分,甚至味道偏咸或微酸。少糖的饮食习惯大大降低了隐形糖的摄入量,这对血糖管理至关重要。
对比:一个普通的甜面包可能含有10-15克糖,而一片传统的黑麦面包糖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黑麦面包、裸麦面包成主流
在北欧和中欧地区,黑麦面包、裸麦面包是日常主食。这些面包颜色深、质地紧密,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不仅对血糖友好,还能帮助调节脂质代谢。
除了吃面包的方式,欧洲人的整体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糖尿病发病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饮食结构更加均衡
欧洲的饮食习惯强调
“多样化”和“适量”,面包只是众多食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搭配高纤维蔬菜:欧洲人习惯在吃面包时搭配大量的蔬菜,比如生菜、番茄、黄瓜等,这些蔬菜的膳食纤维能够进一步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优质蛋白质摄入:奶酪、鸡蛋、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与面包一起食用时,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
重视早餐的营养
早餐是欧洲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他们通常会选择全谷物面包搭配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如鸡蛋、牛油果、坚果等。这种组合不仅营养均衡,还能为身体提供持续的能量,避免血糖过快波动。
更高的运动量
欧洲人的日常活动量普遍较高,步行、骑行是主要出行方式。很多欧洲城市设计了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人们习惯用步行代替短途开车。
运动促进胰岛素敏感性:规律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帮助机体更好地调节血糖水平。
选择全谷物主食,减少精制碳水
在饮食中尽量选择全谷物制品,比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这些食物不仅升糖指数低,还能提供更多膳食纤维,对血糖控制有益。
贴士:购买面包时,优先选择标签上标注“全麦”或“全谷物”的产品,避免选择含糖量高的甜面包。
控制糖分摄入,警惕“隐形糖”
减少添加糖的摄入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一步。日常饮食中,注意避免果酱、甜饮料、甜点等高糖食品。
建议:可以用天然的坚果、牛油果等代替果酱,用无糖酸奶代替含糖乳制品。
坚持适量运动
无论是饭后散步、骑自行车还是规律的健身运动,保持一定的日常活动量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推荐: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瑜伽。
误区1:所有面包都会升高血糖
并不是所有面包都会快速升高血糖。全谷物面包、黑麦面包等低GI面包对血糖的影响较小,而过度加工的白面包和甜面包则需要限制。
误区2:吃主食等于增加糖尿病风险
主食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主食种类和控制摄入量。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需要减少,而全谷物主食则是更健康的选择。
误区3: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面包
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面包,关键在于选择低GI的面包,并搭配蛋白质和纤维丰富的食物,以平稳血糖。
欧洲人酷爱面包,但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却为“糖尿病防控”树立了榜样。通过选择全谷物低GI面包、搭配均衡的营养以及保持规律运动,他们成功将面包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对于我们来说,学习这些健康习惯,不仅能改善血糖管理,还能整体提升生活质量。从今天开始,科学选择主食,向健康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王丽, 张伟. 《膳食结构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研究》. 中国公共健康, 2020.
李明. 《全谷物食品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营养学报, 2019.
刘佳. 《欧洲饮食习惯与健康结果的比较分析》. 国际医学杂志, 2021.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欧洲人酷爱面包,但是糖尿病发病率却很低?2个原因或是答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说到欧洲人,对面包的热爱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不论是法国的法棍,德国的黑麦面包,还是意大利的佛卡夏,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包文化。走在巴黎的街头,随处可见人们手里拿着长长的法棍,悠闲地散步。意大利的餐桌上,面包不仅是重要的佐餐品,甚至还能用来蘸着橄榄油和香料来吃。而这些面包大多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按理说,欧洲人摄入这么多碳水,糖尿病的发病率应该很高才对,但事实却让人大吃一惊:欧洲的糖尿病发病率并不高,尤其是与其他同样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地区相比,欧洲人的糖尿病发病率显得格外低。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诊室里的那个患者——小林。
小林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典型的“996”工作模式,长时间对着电脑,运动量几乎为零。最近,他总是觉得口干舌燥,尤其是吃完饭后,整个人都像被抽空了一样,疲惫不堪。朋友们跟他开玩笑说:“你该不会是糖尿病吧?”小林一听,心里也有些发慌,于是决定来医院做个检查。
经过一些例行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血糖值明显偏高,糖化血红蛋白也超出了正常范围。结合他最近的症状,毫无疑问,小林已经患上了2型糖尿病。这个结果让他有些难以接受:“我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得糖尿病了?平时我也不怎么吃甜的,真是想不通。”
他还特别提到:“欧洲人天天吃面包,怎么发病率还低呢?”这句话让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其实,糖尿病并不仅仅是因为吃甜,欧洲人糖尿病发病率低的原因,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接下来,我就借着小林的故事,跟大家聊聊欧洲人酷爱面包却糖尿病发病率低的原因。
首先要说的是,很多人对“面包”这个词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了。我们常说的面包,其实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欧洲的面包种类繁多,它们的成分和制作工艺差异很大。像法国的法棍,虽然外表简单,但制作工艺可是非常讲究的。传统的法棍使用的是天然酵母发酵,发酵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这种长时间的发酵过程,不仅让面包的味道更加丰富,还降低了面粉中的升糖指数(GI值)。升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GI值越高,食物越容易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而经过充分发酵的法棍,升糖指数要比一般的白面包低得多。
再来看德国的黑麦面包,这种面包被称为“欧洲最健康的面包”,它富含膳食纤维,质地坚硬,口感粗糙。黑麦面包的升糖指数非常低,而且膳食纤维还能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帮助稳定血糖水平。相比之下,我们平时吃的白面包、奶油面包,往往是使用精制面粉和大量的糖、油制作而成,升糖指数高,还缺乏足够的纤维,吃了之后血糖很容易飙升。
小林平时的饮食习惯跟这些欧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每次加班点外卖,基本都是高油高糖的食物,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喝各种含糖饮料,零食也不少。这样的饮食结构很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大,胰岛素负担加重,久而久之,糖尿病也就悄然而至。
当然,单靠面包的工艺和成分解释欧洲人糖尿病发病率低,显然还不够。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欧洲人整体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他们非常注重用餐的仪式感,吃饭时不会像我们一样狼吞虎咽,而是细嚼慢咽,慢慢享受食物的美味。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还能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感知饱腹感,从而避免过量进食。研究表明,吃得越快,体重越容易增加,血糖波动也越大。
另外,欧洲人热衷于各种户外活动,他们的运动习惯也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以荷兰为例,那里几乎是“自行车王国”,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骑车都是他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即便是在城市中,步行和骑车也是非常普遍的出行方式。相比之下,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大城市里,很多人依赖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日常的体力活动量远不如欧洲人。
小林的生活方式则是典型的现代都市“久坐族”:上班坐着,开会坐着,回家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运动频率几乎为零。长期缺乏运动,加上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这些都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运动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还能促进代谢,避免脂肪堆积。而小林的生活方式,恰恰是糖尿病的温床。
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欧洲人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另一部分原因,可能还与他们的基因和文化有关。
有研究显示,不同种族和地区的人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有所不同。欧洲人的身体在面对碳水化合物时,可能比亚洲人更容易调节血糖水平,这一点在遗传学上有一定的依据。虽然基因并不是决定糖尿病发病率的唯一因素,但它确实为欧洲人提供了一定的“先天优势”。
此外,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欧洲人对待饮食的态度非常讲究,他们更注重食物的质量,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他们相信“吃饭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这种饮食文化让他们在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中,仍然能够保持对健康的关注。而在许多亚洲国家,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吃饭更多的是为了“填饱肚子”,很少有人会停下来思考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健康。
确诊糖尿病后,我给小林制定了详细的健康管理计划。首先,我建议他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我还建议他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或骑自行车。虽然这些调整看起来琐碎,但它们能有效帮助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的负担。
小林刚开始还有些担心:“我每天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运动啊?”我告诉他:“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可能会发展得更快。”事实证明,只要稍微改变一些生活习惯,糖尿病的管理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几个月后,小林的血糖控制得不错,体重也减轻了几公斤,他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
欧洲人酷爱面包,但他们的糖尿病发病率却并不高,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欧洲的面包多经过长时间发酵,升糖指数较低,膳食纤维含量高,能够帮助稳定血糖。此外,欧洲人注重饮食的质量和用餐的仪式感,生活节奏相对缓慢,热衷于运动,这些都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而我们,面对同样的食物,往往忽视了其中的细节。糖尿病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因为吃了多少糖或碳水化合物,而是因为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如果我们能像欧洲人一样,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希望小林的故事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愿意做出改变。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