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红茶(糖尿病人可以喝的茶有哪些)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研究称日饮三杯红茶助防糖尿病

喝茶对身体有益早已不是秘密。美国弗雷明汉州立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三杯红茶有助降低血糖,预防II型糖尿病,而且,红茶里加牛奶也不会影响它的控糖效果。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环境下分析了热水冲泡红茶后提取的抗氧化物多酚,发现它能有效阻止液化淀粉酶、葡萄糖苷酶等酶类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在《前沿营养学》上发表报告说,这些消化酶与血糖水平有关,它们的作用受到抑制,从而血糖水平降低。(新华社微特稿)(乔颖)

糖尿病患者适合喝哪些茶?

糖尿病患者适合喝很多茶,如传统的六大茶: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这些茶叶材料天然,也没有添加剂成分,几乎是0热0糖,糖尿病患者即便喝了没有太大改善效果,也不会对血糖有太大影响。当然除了六大茶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花果茶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玫瑰花茶、茉莉花茶、胎菊茶等等,花果茶大部分有利尿清热的效果,泡茶的时候花果舒展,视觉感也很好,有助让我们感受到饮茶的美好,疏肝解郁的效果很好。还有很多朋友会选择苦荞茶、苦丁茶、大麦茶、普洱茶等谷物类茶,这些茶也是不错选择。总之,天然材料的茶叶糖友喝了都是OK的,大部分茶叶都能清肝利胆,舒缓压力,提神醒脑,对糖友没有害处。

不过要注意的是避开“茶饮料”,也就是很多风味茶饮,在便利店、超市经常打着健康茶饮料字样,但实际上内容就是甜饮料的饮品。比如XX绿茶、XX红茶、XX茉莉花茶等等,虽然带有茶字,但其实它们可能就是添加了一些带有茶香味的添加剂,然后用水、蔗糖等成分兑成的。这样的茶饮料其实也就是一种甜饮料,糖友如果喝了的话,等于直接摄入了精制糖,必然会让血糖飙升。当然如果想购买包装,加工类的茶饮品,最好看一下食品营养标签,一般来说添加了精制糖,后面会写明“蔗糖、葡萄糖、白砂糖、麦芽糖”等成分,如果有这些字样的话,糖友最好就不要购买为宜了。

个人推荐糖友可以选择多喝绿茶,绿茶是茶叶中唯一一种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叶,其他茶类可能属于半发酵甚至全发酵茶,如红茶黑茶属于80%以上发酵的茶叶,白茶、青茶也发酵了20~40%。未发酵代表着茶叶中保留了更多天然成分,如叶绿素、叶黄素、膳食纤维,还有茶叶中最有名的成分 - 茶多酚,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成分,抗氧化能力极强,它有助抵抗自由基,预防细胞炎症。有不少实验都证明了茶多酚对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益,例如每天喝茶5杯(100ml一杯)左右,能有效降低心梗、脑梗猝死的几率,有助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症,常喝茶的人群比完全不喝茶的人群患有更少的肥胖、超重或心脑血管疾病。对于糖友来说,如果常喝绿茶,可能有助预防更多并发症的发作,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不仅是绿茶,上文提到的茶糖友都能选择。特别是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友出现“三多一少症”,在传统医学上属于一种消渴症状,大部分茶叶能生津利尿,起到解渴,缓解血压升高的效果,对糖友来说能调节不适感,辅助平稳血糖。当然,虽然茶叶有一些辅助平稳血糖的效果,但也并不能把喝茶作为降糖的主力,它们可能起到的只是很微弱的效果,改善血糖还得从日常饮食、运动习惯、生活习惯包括合理服药来共同改善。

红茶是血糖“杀手”?医生忠告:若想血糖正常,这3种茶不要贪嘴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很多人习惯了一天喝上几杯茶。对于血糖管理者来说,选择什么茶饮用至关重要。红茶虽然香气浓郁,但其对血糖的影响却鲜为人知。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意识到,日常饮用的某些茶类可能正悄悄影响着他们的血糖水平。

饮茶本是养生之道,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血糖上升的推手。除了药物控制外,饮食管理是稳定血糖的重要环节。近期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与其饮茶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三种常见茶饮,成为了血糖管理中的"隐形杀手"。

红茶位列这三种不宜过量饮用的茶类之首。红茶经过完全发酵工艺,含有大量茶黄素和茶红素,这些物质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水平波动。糖尿病患者饮用红茶时尤需谨慎,每日不宜超过两杯。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习惯在红茶中加糖或奶,更增加了血糖负担。

糖尿病患者习惯性饮用红茶的危害不容小觑。一项追踪调查显示,长期大量饮用红茶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其他患者。红茶中的咖啡因成分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进而促使肝糖原分解,血糖水平随之升高。特别是空腹饮用红茶,血糖上升速度更快。

花茶是第二种需要警惕的茶饮。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花茶香气馥郁,备受喜爱。然而花茶中常含有刺激性芳香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工作,使得血糖控制难度增加。实验数据表明,连续饮用花茶一周后,部分受试者的空腹血糖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各类添加物。市面上不少花茶产品为增强口感,添加了蜂蜜或糖分,这无疑是血糖管理的"定时炸弹"。一些传统配方中还添加了干果或蜜饯,更是大大增加了糖分摄入。消费者在购买花茶时应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免隐形糖分的摄入。

奶茶作为第三种不宜多饮的茶类,其危害更为直接。现代奶茶含有大量精制糖和奶精,一杯普通奶茶的糖分含量可能相当于5-6块方糖。糖尿病患者饮用后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增加并发症风险。即便是所谓的"无糖奶茶",其中的淀粉和奶精同样会转化为葡萄糖,影响血糖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上不少茶饮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号,实则添加了大量隐形糖分。即使标榜"低糖"或"代糖"的奶茶产品,其复合碳水化合物同样会转化为葡萄糖,影响血糖水平。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不被商家营销所迷惑。

茶饮虽然不宜过量,但并非所有茶都对血糖有负面影响。绿茶因其富含茶多酚和儿茶素,具有抗氧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适量饮用绿茶可辅助调节血糖,增强胰岛细胞功能。但需注意的是,绿茶中同样含有咖啡因,过量饮用仍会对血糖产生不良影响。

乌龙茶作为半发酵茶,兼具红茶和绿茶的特点,其独特的茶多酚成分有助于减缓糖分吸收。临床观察发现,长期适量饮用乌龙茶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稳定性明显优于不喝茶或大量饮用红茶的患者。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乌龙茶不宜空腹饮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普洱茶因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含有丰富的降脂减肥活性物质。研究表明,普洱茶中的特殊成分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的快速上升。但普洱茶性温,热性体质者应适量饮用。

除了选择合适的茶类,饮茶方式同样重要。血糖管理者应避免空腹饮茶,最好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饮用。这样可减少茶中咖啡因对空腹血糖的刺激作用。茶水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损伤胃黏膜,影响药物吸收

冲泡浓度也是影响血糖的关键因素。浓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会增加肾上腺素分泌,进而影响血糖稳定。建议血糖管理者选择淡茶,既能满足口感需求,又不会对血糖造成显著波动。

饮茶时间的选择同样需要考虑。早晨血糖水平通常较高,此时不宜饮用红茶等刺激性较强的茶类。下午三四点是血糖相对稳定的时段,此时适量饮茶有助于提神醒脑,同时不会显著影响血糖水平。

茶饮搭配同样需要智慧。很多人习惯茶配点心,这对血糖管理者来说是潜在危险。如果确实需要搭配食物,建议选择低糖高纤的食品,如无糖全麦饼干、坚果等,避免甜点和精制淀粉类食品。

茶饮虽然重要,但不能替代正规药物治疗。一些患者过分迷信茶饮的功效,甚至减少或停用降糖药物,这种做法极其危险。茶饮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才是血糖管理的核心策略。

针对不同体质和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茶饮选择也需个性化。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对茶饮中的刺激性成分更为敏感,宜选择温和的茶类。Ⅱ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适量选择有助于脂肪代谢的乌龙茶或普洱茶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饮茶习惯。可以通过记录饮茶前后的血糖变化,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茶饮方案。不要盲目跟风或迷信某种茶的"神奇功效",科学理性才是健康之道。

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代谢功能已有所下降,对茶中咖啡因的敏感性较高。建议老年人选择低咖啡因茶饮,如陈年普洱或经过脱咖啡因处理的茶叶,避免影响睡眠质量和血糖稳定

红茶、花茶和奶茶这三种茶饮对血糖管理者来说确实需要谨慎对待。并非完全禁止,而是需要控制饮用量和方式。健康的饮茶习惯应建立在了解自身情况和茶饮特性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享受茶文化的美好,又不影响血糖的稳定。

血糖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饮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和平相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吴明霞,陈立新.不同茶类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218-224.

2. 李建华,王小燕.茶多酚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2):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