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颜色(糖尿病是什么颜色)

环球时报 0
文章目录:

每6人里有1人患糖尿病 这些皮肤状况看出你的血糖水平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一个高血糖的人,全身器官就像“泡”在糖水里:血管、心脑、眼睛、免疫……都在一点点被侵蚀。

2025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发布了最新版糖尿病流行的“中国图谱”:2023年全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2.33亿,占全球糖尿病人口的四分之一。

糖尿病患者数量激增至2.33亿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2.33亿,相当于每6个人里就有1个患病者。与2005年相比,糖尿病患者数量激增了163%。

性别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流行率始终高于女性;吸烟、肥胖以及社会文化和生物学因素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地域分布中,北京以28.45%的患病率位居榜首,天津和上海分别以25.78%和22.04%位列第二和第三;浙江、福建、新疆也位居前列。

总体来说,华北地区糖尿病流行率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流行率相对较低。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北方地区传统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体力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达地区快餐业快速发展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血糖高,皮肤就能看出来

专家介绍,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健康状况往往能直观反映身体内部环境,尤其是血糖异常。

  • 褶皱处皮肤颜色变黑

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颜色加深,表面变得粗糙,类似天鹅绒的触感。

这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黑棘皮病,是糖尿病前期或已确诊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皮肤表现。

  • 出现皮赘

皮肤上出现的小肉球或息肉状增生物,多见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区域,通常是良性的。专家表示,高血糖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很容易出现这类皮肤问题。

  • 皮肤极度干燥、发痒

高血糖会破坏皮肤的保湿屏障,导致皮肤失去水分,变得干燥。干燥的皮肤容易引发瘙痒,秋冬季或气候干燥的环境中更为明显。

  • 足部感觉减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足部皮肤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溃疡形成和感染。

高血糖会损害足部神经和血管,使足部易受伤害且难以愈合。

  • 无痛性水泡

这些水泡通常出现在手、足等部位,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这是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皮肤营养障碍所致。

  • 手指/脚趾皮肤变硬变厚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手指和脚趾末端的皮肤角质层异常增厚,形成茧状改变,可影响触觉敏感度。

  • 皮肤感染

皮肤热、肿、痛;皮肤上有皮疹、发痒,有时还有小水疱、干燥鳞屑,或是产生看着像干酪一样的白色分泌物。

  • 眼睑黄色斑块

睑黄瘤多见于高脂血症患者,但高血糖也是其重要诱因之一。这种斑块通常呈现出淡黄色或棕黄色,质地柔软,边界清晰。

  • 胫骨前褐色斑

通常出现在小腿前侧的皮肤上。这些褐色斑点是由于局部微血管病变和色素沉着所致,可能单独出现或成群分布。

  • 暴发性微红黄色小肿块

看起来就像丘疹一样,很快会变成淡黄色。一般出现在臀部、大腿、肘弯处或膝盖后部,软软的,会发痒。

  • 黄色、红色或棕色斑块

一开始像丘疹,随着时间推移,会变成肿胀坚硬的皮肤斑块,医学上叫作“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 红色或肉色凸起肿块

皮肤出现肉色、红色、粉红色或蓝紫色的肿块和斑块,医学上叫“环状肉芽肿”。

专家建议,当皮肤出现这些异常,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糖尿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吃好每顿饭,让血糖别越界

控糖,不仅要降低血糖水平,还要注意保持血糖稳定。专家表示,控制总碳水摄入量、巧妙搭配膳食,有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 控制碳水

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鱼肉蛋奶,保证食物多样性。其中,全谷类食物为200~300克,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 粗细搭配

少吃精制碳水食物,用1/3粗粮代替每餐的精米白面,添加豆类和高纤维蔬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鱼、蛋等食物,有助延缓血糖升高。

  • 蒸煮为主

尽量少红烧、卤制、烧烤、煎炸、盐焗、糖拌、勾芡等,应以蒸煮为主,少吃炒饭、拌面等过度烹调的主食,否则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 巧用调味

白面包、米饭、面条中,尽量不要加入橄榄油、花生油、黄油等,可使用肉桂、醋、姜等有助降低血糖的调味品。

  • 多嚼几下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隔四五个小时吃一餐,每次进食不宜过快,吃到七八分饱为宜。每口饭至少嚼20下,老人最好咀嚼25次以上,更有助消化。

  • 饮品适量

最好不要喝含糖或甜味剂的饮料,可用白开水或茶水代替。大量饮酒容易热量超标,还会使血糖升高,消耗体内的胰岛素,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

另外,所有人对血糖水平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身体健康者:坚持每年体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有危险因素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腹型肥胖、高血压病史等危险因素者,建议尽早就医筛查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结果正常者每3年复查1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每年复查1次。

(来源:生命时报)

尿液变色是疾病前兆?关于尿液的8种颜色,一文说清!

尿液是人体每天代谢的“垃圾”

殊不知它也是健康的“晴雨表”

尿液颜色的改变反映了身体信息

里面可大有学问!

正常的尿液是怎样的?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日均排尿量大概是1500~2000毫升,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呈淡黄色,其色素主要来自尿黄素及少量的尿胆素和尿红质,这些物质都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

尿液颜色异常

预示着哪些疾病?

最健康的尿液是什么样的?

不同的颜色象征着哪些疾病?

1、透明/无色

尿液呈现透明无色的状态,有可能是饮水过多,需要适当减少,避免出现水中毒。

如果在服用利尿类药物,考虑是否药物服用过多,扰乱了人体正常的排尿机制。

2.透明/浅黄色

正常尿液颜色。

3.黄色

如果尿液颜色深,尿量小,则表示饮水量不足,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身体缺水。

服用维生素B等营养补剂后,可能会出现尿液发黄的情况,这种黄色比缺水导致的黄会更为明亮一些。出现这种亮黄色的尿液并不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健康隐患,但也需要注意是否摄入维生素补剂的量超过了建议量。

4.红色/粉色

如果是红色尿液,如果吃了大量甜菜、红心火龙果、胡萝卜、覆盆子等本身色素充足的食物,尿液的颜色就有可能微微发粉、发红。

服用药物,也会影响到尿液的颜色。像是利福平、甲硝唑、柔红霉素、华法林、依帕司他等药物,也会导致我们的尿液变红、变粉。服用利福平时,不仅尿液会变色,人体的唾液、汗液也变成橘红色。

如果以上两种条件都不符合,可能就是血尿。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脏疾病以及肿瘤都有可能导致血尿。

5.酱油色/棕褐色/黑色

如果尿液的颜色看起来像酱油,那么有可能是甲硝唑、呋喃妥因、番泻叶、美索巴莫、山梨糖醇,苯酚衍生物甲酚等药物导致,此外,如果在注射铁剂,也会因为铁元素排泄时形成的化合物而导致尿液变色。

但如果并没有服用药物,那么则需要考虑身体出现了问题。这种深色的尿液,常见于陈旧性血尿、严重的肾脏疾病、血管内溶血、酚中毒、黑色素瘤等患者,无论是哪种原因,都需要尽快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6.蓝绿色

服用亚甲基蓝、氨苯蝶啶、美蓝等药物时,尿液就会因为药物影响而变成蓝绿色。此外,如果感染了绿脓杆菌、霍乱、斑疹伤寒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液变色。

7.紫色

紫色尿液通常见于尿路感染患者,通常是因为患者使用导尿管后出现了感染所致,所以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紫色尿袋综合征。

8.白色

如果尿液呈现白色混浊状,可能是有泌尿系统感染或者前列腺炎等疾病。如果尿液看起来类似牛奶的形态,则可能是丝虫病或者肾周淋巴管梗阻所致。

总的来说

尿液变色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三大类:

食物、药物以及疾病

如果是摄入了特定食物所致,等到食物消化完全,尿液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如果尿液变色是因为服用药物所致的良性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就会自行消失。

但如果并没有服药或者吃药的同时存在着其他可能导致尿液变色的因素,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注意:除了尿液的颜色,还要关注尿液当中的泡沫。如果这个泡沫不是由于排尿过急或者饮水过少引起的,那么它就有可能是尿蛋白或尿糖升高引起。

尿中的泡沫

是早期发现糖尿病

或高血压肾病的线索

大家排完尿记得低头看一眼哦!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尿液健康?

✔ 多饮水、勤排尿

由于每个人饮水量不同,所以排尿次数也有所差别。但总体而言,人一天排尿量1000~2000毫升才算正常,以1500ml为宜。排尿超过2500ml算多尿,要适度减少饮水量;而排尿少于400ml就算少尿,这时候就要多喝水,尿液颜色才不会黄黄的。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大量喝水时会产生较多的尿液冲洗尿道,可以减少更多的废物和细菌。有尿意时要及时排出,不要憋尿,保持泌尿环境卫生。

✔ 排尿也要讲究卫生

为防止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女性在小便后擦拭时要由前向后;男性要经常更换内裤,保持下体干净卫生,避免潮湿环境。

编辑 / 陈心蕙(实习)

来源/ 新闻坊

1.再难也要圆百姓“安居梦”,黄浦“两旧”改造取得新突破!

2.“10分”便捷丨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送进门,助老人走出生活困境

糖尿病最好不要吃带这三个字的食物,最应该吃的是这种颜色的蔬菜

糖尿病人饮食讲究比较多,不过,只要掌握了要领,控制饮食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哦。比如,带下面三个字的食物,糖尿病人最好都不要吃。

一、带“糯”字的

带“糯”字的食物如糯米、糯玉米等,它们是“主食中的王者”,升糖指数极高。这样的食物吃起来软软的,非常可口,但升糖太快了,和喝葡萄糖差不多。

我们在端午节、元宵节吃的粽子、汤圆等都是糯米做的,糖尿病人对这些食物最好是“退避三舍”,因为咱的血糖经不起它们的折腾啊,一旦被挑高,就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降下来。

二、带“糖”字的

带“糖”字的食物如糖醋里脊、糖醋排骨等等,看似是一种菜品,实际上是额外添加了很多糖的。正是因为额外添加了糖,这些食物的卖相很好,很多糖尿病人都不自觉的想吃它们,但换来的都是血糖遭殃。

糖尿病人在家自己做饭时,一定不要额外添加糖,或者勾芡淀粉(因为淀粉也是糖),但在外吃饭就要多留心了。很多厨师为了饭菜吃起来更可口,往往会额外添加糖。所以糖友们在外吃饭时务必多留心,凡是带“糖”字的,或吃起来甜的菜都尽量少碰。

三、带“炸”字的

带“炸”字的食物如炸鸡、炸丸子、炸油条等,顾名思义也知道这些食物是从油锅里“跌爬滚打”出来的,满身的油脂是这些食物的“标配”。虽然油脂升糖不如碳水化合物那么直接而快速,但油脂中的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是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的,甚至可以称之为胰岛β的“杀手”。何况,油脂食物吃的太多也会直接升高血脂,加重动脉硬化的过程。

说了这么多糖尿病人不能吃的,那糖尿病人可以吃什么呢?对于糖友来说,最佳的食物就是蔬菜。

我们常见的蔬菜可以分为下面的四类:

一、根茎类

胡萝卜、白萝卜、西葫芦、蒜苔、豆角等都可以称为根茎类蔬菜,这类蔬菜糖尿病人都可以随便吃吗?当然不是。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只要选择绿颜色的根茎类蔬菜就行了。

二、叶菜类

菠菜、油菜、油麦菜、生菜等这些叶菜是糖尿病人的最佳蔬菜,一天吃到500克以上都没有问题,叶菜热量非常低,对血糖影响也最小。

三、果菜类

西红柿和黄瓜是果菜类的代表,这两种蔬菜还可以当水果吃哦。

四、菌菇类

我们把菌菇类也归类在蔬菜的行列,菌菇类营养价值非常高,糖尿病人应该经常吃菌菇类蔬菜。

可见,绿颜色的菜就是糖尿病人最佳食物,特别是叶菜类,简直就是控糖的“万能钥匙”,每餐只要叶菜吃够了,不愁血糖不稳定。

糖友们,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你都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