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糖尿病肾病(中医糖尿病肾病处方大全)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医更有优势,用药讲究,想恢复并不难
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就有糖尿病,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很容易发展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糖尿病肾病无法控制,患者的血糖过高,细菌会在膀胱的尿液中繁殖,有导致膀胱炎的可能。
除此之外,大家也都知道肾小球有过滤尿液的作用,而糖尿病肾病会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功能受损,那么人体类的废物也就没有办法排出去了,长此以往,便会发展成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自然是源于糖尿病,公元前四到五世纪的《黄帝内经》对糖尿病已有记载,叫“消渴”。肾为络脉聚集之所,而“久病入络”,消渴病久治不愈,伤阴耗气,痰热郁瘀互结,阻于络脉,形成微型症瘕。以肢体水肿表现为主,则认为是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遂发为水肿。
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面,和西医相比,中医是更有优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常见症状,这是气阴不足之象,患者会出现夜尿次数增多、腰膝酸软等症状,糖尿病肾病前期,中药治疗以补脾益肾治疗为主;中期,中医认为此时为阴阳俱损、脾肾阳虚、水湿潴留,会出现贫血、高血压、浮肿等症状,这时应在补脾益肾的基础上应加重温阳利水、固护肝肾。
总的来说,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时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在控制血糖等的同时,合理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法,可消除及缓解湿热之邪,抑制肾脏免疫性炎症反应,对于减少蛋白尿,促进肾脏病变的修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治疗中注重活血化瘀,特别是久病患者,强调久病必活络。
如今也有一些中成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有一些的效果。如四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金匮肾气丸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等。
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养血,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金樱子、芡实、山茱萸强肾固精;车前子除湿邪浊毒;地龙、水蛭活血化瘀,改善肾脏循环。
你会选择中医治疗吗?可以在评论说说。
补气升陷、泄浊和胃兼以活血利水、化湿止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一例
关注我,了解更多靠谱的健康知识!
李某某,女,62岁,北京人,糖尿病肾病。
主因口渴疲乏1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1年来诊。患者发现糖尿病10年,发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1年,既往还有皮肤黑色素瘤病史。现症见: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短不足以息,伴周身瘙痒、双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目前已应用胰岛素,日用量59单位,血糖仍控制不满意,生活不能自理。遂求中医诊治。诊见面色残黄,肌肤甲错,遍身抓痕,爪甲色淡,舌质淡暗,苔腻,脉象沉细,化验血肌酐3.9mg/dl,尿素氮52 mg/dl,血色素7.2g/dl。
中医辨证为肾元虚衰,浊毒内停,胃气失和,气血受损,宗气虚陷,血瘀水停。
给予补气升陷、泄浊和胃,兼以活血利水、化湿止痒中药汤剂,送服保肾散。服药30日后,心悸、气短、瘙痒等症状明显好转,仍述恶心,时有呕吐。继续在原方上加减给药,服药2个月后恶心明显减轻,精神状态良好,生活已能自理。复查血肌酐1.7 mg/dl,尿素氮28 mg/dl,血色素100g/dl。效不更方。半年后,血色素升至11.2g/dl。停中药汤剂,继续服用保肾散(大黄粉等),每日12 g,分三次温水冲服。坚持服用两年,病情稳定。每日用胰岛素32单位,血糖控制良好。其后,停用中药。停药3年后随访,病情持续稳定。
[按语]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疾病不断进展的最终结局。由于现代医学缺少有效治疗手段,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病情进一步发展,逐渐进展到肾衰尿毒症。所以早期治疗当重视化瘀散结治法;晚期则应时时以保肾元,护胃气为念,应重视泄浊解毒治法。应用中药汤剂,配合保肾散,或中药灌肠,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更可改善肾功能指标,延缓肾功能不全的病情进展。即使是晚期肾衰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也可以减少透析次数,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花费。
从中医角度来说,这几个因素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糖尿病,但糖尿病肾病听到的不多,主要是因为大部人对糖尿病肾病了解甚少。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是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
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致:
一、因病致虚,久病及肾
中医认为,消渴(糖尿病)日久,阴虚火旺,阴损及阳,脾肾受损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也就是说,糖尿病多由五脏虚损,精血亏虚,加之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或情志失调所致。
而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不断发展而致,久病必然及肾,从而出现肾虚。脾肾亏虚,不能固摄精微物质,从而出现尿蛋白。
二、因药致虚
一方面,糖尿病初期中医辨证不当,盲目使用清热泻火药,或过度使用滋阴药,导致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而加重病情,发展成糖尿病肾病。
另一方面,现代化学药物的使用可损伤脾肾。如α-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二甲双胍(格华止)(尽量避免使用商品名,以免招惹麻烦)、DPP-4类等药物若大量长期使用,患者往往会产生纳差、腹胀等脾虚的表现;磺脲类降糖药使用到一定的时限后就会失效;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后出现畏寒、水肿等阳虚的表现;长期血液透析的病人会出现皮下出血等气不摄血的表现。
三、因虚生水,浊毒内生
由于脾肾亏虚,气化不及,水湿泛滥,充斥于肌肤,于是产生水肿。也就是说,脾肾虚损是糖尿病肾病水肿产生的主要病机。
而水湿困阻,生痰成饮,日久化热,不能排出体外,则形成浊毒,表现出水肿、尿少、大便不通,甚至呕吐、烦躁等关格的症候。
四、瘀血阻络
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位主要在肾小球,属于中医络病的范畴。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较长,久病入络。“久病则瘀”,即因病致瘀。
另外,脾虚、阳虚、气虚或气阴两虚均可致血行无力,从而出现血瘀,即因虚致瘀,故血瘀阻络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之一。
而现代医学所说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血小板集聚功能增强、 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失衡、血液粘度增高、肾小球硬化等均属于中医瘀血阻络的表现。
#家庭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糖尿病肾病##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