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糖尿病可吃六味地)
糖尿病人吃六味地黄丸,真的管用?很多人把身体吃垮了,还不自知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古方当中地位非常高的一个方子,它也有中成药,基本上药店随处可见。很多糖尿病人呢,其实也都知道这个方子,自己买来服用。但对于这种做法呢,我其实非常反对,我经常强调糖尿病人千万不能乱用药,因为中医呢,强调辨证论治,尤其是糖尿病,病因非常复杂,如果糖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还没什么了解,并不清楚自己的证型就乱用药,很容易出现药不对症的问题,不适症状呢,越来越严重。
我之前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就是感觉自己腰腿酸疼,而且整体打不起精神,还感觉身上没劲儿,所以觉得自己应该是肾气亏虚,就买了六味地黄丸服用,结果用了半个月之后,发现不适症状越来越明显,而且还出现了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问题,双脚冰凉,偶尔还有刺痛的现象,他这才感觉不对劲。
这位患者呢,他就是典型的乱服药、用错药了,他呢,舌淡苔白,边有瘀斑,脉沉细,他是阳虚兼血瘀,应该温阳化瘀,而六味地黄丸呢,主要是滋阴的,更适合阴虚的糖尿病人,而这位患者误用了滋阴的药,药不对症,所以不适症状才会越来越严重。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我用到了另一个方子,就是附子理中汤。方子里呢,用到了附子,温阳散寒,干姜温补脾胃,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甘草健脾、调和药性,提升脾胃功能,还能改善双脚冰凉的现象。那么在此基础上呢,我还加入了菟丝子、杜仲等药材,补肝肾,强筋骨,更好地改善腰腿酸疼的问题,再加入鸡血藤、牛膝、续断、川芎等等,通利下肢,改善双脚刺痛的现象。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身体的不适症状才逐渐消失,他也知道了乱用药的后果。那么除了不能乱用药,我还给了他一个建议,就是白天啊,在比较温暖的时候,去户外运动20分钟,或者晒晒太阳,一方面呢,能帮助下肢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还能改善下肢冰凉、刺痛的问题。
中药啊,尤其是中成药,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自己乱用。
北大研究发现:一味六味地黄丸,对付5种糖尿病并发症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有些人血糖刚控制住,视力就开始模糊;有些人脚还没麻完,肾就出问题了。血糖像是压住了的火苗,可并发症却像野草一样疯长。很多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不是血糖高这件事,而是接下来的那些“连环反应”。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吃甜食多了?其实真正让人头疼的,是它牵一发动全身,眼睛、肾脏、神经、血管、心脏,一个都不放过。糖尿病不是一场“高血糖”的战斗,它更像是身体系统之间的一场内战。
最近北大的一个研究引起了不少关注。他们发现,传统的一味中药——六味地黄丸,有可能在多种糖尿病并发症上起到调节作用。这不是说它是“灵丹妙药”,而是提醒我们:很多老方子,不一定过时。
那六味地黄丸,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跟糖尿病并发症之间,又扯上了什么关系?
糖尿病并发症,到底是怎么来的?很多人以为血糖降下来了,病就算稳住了。但真正让我们警惕的,是高血糖背后那些慢慢积累的损伤。
高血糖会让血管内皮变得脆弱,微血管循环出问题,结果就是眼底出血、肾功能下降、神经传导紊乱。你会发现,手脚麻了,走路没劲儿,眼前总飘着小黑点,耳朵还嗡嗡响。
这些症状,不是巧合,而是高血糖带来的“慢性毒性”反应。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损伤,这些词听起来陌生,但它们在你身体里天天上演。
六味地黄丸,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先不讲它的成分。你只需这是一味被用了一千多年的经典方子,原本是调肾阴虚的。但在现代研究中,它被发现对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都有一定作用。
北大团队的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比如它能减少肾小球基底膜的厚度,改善肾脏微循环;还能调节神经再生因子表达,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积极影响。
这不是说它能治病,而是它可能在“调节”身体状态上,有它的特殊作用。换句话说,它可能是身体里的一位“调解员”,不是主角,但能让各路系统稍微和谐一点。
五种常见并发症,它可能都插得上手北大的研究团队主要关注了五个方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
比如在糖尿病肾病模型中,六味地黄丸减少了尿蛋白的排出,还降低了肾脏组织的炎症因子表达。这说明它可能在“护肾”这件事上,有一定的“后勤”作用。
在视网膜病变的实验中,它降低了视网膜氧化应激水平,也就是说,眼睛里面的“火气”没那么大了。这对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而在神经损伤方面,它让神经纤维的再生速度加快了一点点。虽然这个过程不快,但比什么都不做强。
心肌损伤方面也有研究,它可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减缓心肌纤维化的速度。这就像是在一辆快要刹不住车的车上,装了个缓冲垫。
最后是免疫功能。糖尿病会让人的免疫系统变得紊乱,容易感染、恢复慢。六味地黄丸被发现可以平衡免疫细胞的比例,降低炎症反应,这对防止并发症扩散有帮助。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但部分人可能受益这里必须提醒一句: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吃。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是你听说了它好,就能随便上手。特别是体内有湿热、脾虚明显的人,吃了反而可能不舒服。
但对那些体质偏阴虚、容易口干、夜尿多、腰膝酸软的人群来说,可能确实有一定帮助。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照搬。
面对糖尿病并发症,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补,而是科学补、合理补。六味地黄丸只是一个方向,它提醒我们,调理身体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今天吃完明天就好。
降血糖重要,调身体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能把血糖控制得很精准,但对并发症的防控,不能只靠降糖药。就像一个城市,光靠一个交警指挥不够,还得修路、装监控、加红绿灯。
中医和现代医学,其实可以不是对立面,而是互补。一个擅长精准打击,一个擅长系统调理。在糖尿病这种复杂疾病面前,多一个角度,或许就多一份保障。
现代人越来越容易疲劳、口干、睡不好?其实这跟“肾气”也有关系。中医讲肾主藏精,调节全身的代谢、水液、内分泌。糖尿病虽然是现代病,但它背后的很多机制,跟中医几千年前说的“肾虚”,并不冲突。
不妨换个角度理解:糖尿病并发症,是内环境失衡的结果。调节内环境,不只是靠药物,生活方式、饮食、情绪管理,全都不能忽视。
说了这么多,不如回到最基础的。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情绪稳定,这些才是每天都能做的“治疗”。
你可以不吃六味地黄丸,但你不能不睡好觉、不动、不喝水、不吃菜。这些小事,才是真正能决定你未来十年健康的关键。
糖尿病就是个“生活病”。它不是天灾,而是我们一点点“养”出来的。如果能用生活方式来“反养”它,并发症自然就不会找上门。
六味地黄丸只是一个研究的起点,它背后真正提醒我们的是——身体不是靠一味药补出来的,而是靠每天的细水长流养出来的。
别只盯着血糖仪上的数字,眼睛看到的、腰腿感受到的、心里想的,其实都在告诉你身体的真实状况。
你到底是“肾虚”还是“过劳”?是“气血不足”还是“情志失调”?这些问题,可能比你以为的更重要。
糖尿病并发症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那就别指望一夜之间解决。但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好好吃饭、睡觉、动一动,未来的你,可能就不用再为这些并发症发愁了。
参考文献:
李凤岐,孙建东.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315-319.
王鹏飞,赵玉兰.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21,27(2):94-97.
陈立新,李晓.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0,37(6):52-56.
六味地黄丸可以用来调理糖尿病吗?
王医生先给大家更正有关六味地黄丸的2点常见误区:第一,六味地黄丸不是保健品,它是药品;第二,六味地黄丸是可以治疗调理肾虚,但它只适合肾阴虚患者,肾阳虚的患者服用它,反而会适得其反。
肾阴虚患者常表现为手脚心易发热,脸部发红发热,夜里盗汗,舌质偏红;而肾阳虚患者的表现症状常为脸色发白,怕冷乏力,严重者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问题。
因此,对症才能用药,对于六味地黄丸调理糖尿病,也是一样的道理。
糖尿病在中医里,称为消渴症,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因为人体的五脏柔弱而导致体质阴虚,糖尿病患者一般肺胃燥热、肾阴亏虚,所以在治疗调理方面可以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作为补阴名方,对于阴虚证的糖尿病患者,是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如果患者是肝胃郁热证或阴阳两虚证或气阴两虚兼瘀证,那六味地黄丸就不适用了,所以,对于六味地黄丸是否可以用来调理糖尿病这个问题,同上述的肾虚例子一样,辨证才是首要。
另外,是药三分毒,如果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出现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大家不可私自服用药物,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发生意外。我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强医生,如果您感觉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