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14属于几级(糖尿病14.3是个啥概念)

红姐辣评 0
文章目录:

2024年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变了!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

糖尿病这事儿,咱可得好好了解一下。这不,昨天(11 月 14 日)可是第 18 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呢!

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变化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2024)上,有个重要消息传来。2025 年要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说了,如果没有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这些典型糖尿病症状,就算随机血糖超过了 11.1mmol/L,也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啦!以前可不是这样哦,要是随机血糖≥11.1mmol/L,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可能是糖尿病,还得改天再查一次呢。

这里说的随机血糖,就是你啥时候测的血糖都行,不管饭前饭后还是其他时间。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得小于 11.1mmol/L 哦。它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更容易测,能及时发现高血糖。不过,虽然没典型症状时随机血糖高不再当诊断标准了,但还是得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多多监测血糖哟!

餐后 1 小时血糖也得留意

还有呢,大家要注意餐后 1 小时血糖。就是从你开始吃饭算,1 小时后的血糖,正常应该<8.6mmol/L。今年 3 月发布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负荷后 1 小时血糖诊断中度高血糖和 2 型糖尿病的立场声明》提到,要是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 1 小时血糖≥11.6 mmol/L,那可能就是 2 型糖尿病啦,但得复查确认一下。这个标准现在还没正式进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不过可以参考参考。

糖尿病的现状与危害

全球糖尿病患者可不少呢!据路透社报道,最近研究发现有超过 8 亿成年人患糖尿病,几乎是之前估计数字的两倍。咱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糖尿病患者近 1.22 亿,排在全球首位,这可是个大负担呀!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要是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二是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像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会让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的风险增加。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那咋预防糖尿病呢?一般人要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得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和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还要做好早期筛查。提倡 40 岁开始每年检测 1 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 1 次空腹血糖或餐后 2 小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7.8mmol/L 时,就得去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啦。

要是得了糖尿病,也别太担心,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很重要哦!要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得定期去医疗机构就诊,听医生的话用药,要是服药后有不良反应或要调整用药,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和医生团队一起定个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做慢性并发症筛查,像足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等都得查一查。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心态也有助于稳定血糖,要是病情有变化,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心态也得调整好。遇到困难了,可以和家人、朋友或病友说说,找找理解和支持。

总之,糖尿病虽然麻烦,但只要咱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管理,还是能和它 “和平相处”,享受健康幸福生活的!

2024年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变了!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

糖尿病诊断标准有了新变化!

昨天(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也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2024)召开的日子,在这次会议上,带来了一个最新消息!

那就是:

2025年即将正式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如果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即使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也不一定是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

而以前,如果你的随机血糖≥11.1mmol/L,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可能是糖尿病,需要改天再查一次。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

那么,什么是随机血糖呢?

简单来说,随机血糖就是你任何时候测的血糖,不管是饭前、饭后还是其他时间。

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应该小于11.1mmol/L。

相比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随机血糖更容易获取,可以及时发现高血糖。

虽然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时随机血糖高,不再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但也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密切监测血糖。

另外,大家要注意餐后1小时血糖。这个值指的是从你开始吃饭算起,1小时后的血糖,正常情况下应该<8.6mmol/L。

2024年3月发布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负荷后1小时血糖诊断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立场声明》提出:如果你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1小时血糖≥11.6 mmol/L,那可能就是2型糖尿病了,但需要复查确认。

这个标准目前还没正式纳入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不过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算一算自己得几分?这张“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请收好 | 知识卡片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医脉通内分泌科推出“知识卡片”这一栏目,旨在将一些临床上疾病相关的知识点,用简单、易于保存的表格形式进行整理,以供临床医生利用零碎的时间温故学习,以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滕卫平教授,现任主任委员赵家军教授、前任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等诸多专家共同完成的第6次针对糖尿病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298亿(其中男性7040万,女性5940万),此外,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35.2%。那么,如何识别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以便给予尽早干预呢?

利用“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识别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推荐采用“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对糖尿病风险评估,该评分表的制定源自2007至2008年全国14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适用人群:20-74岁群体

评分解读:评分值的范围为0-51分,总分≥25分者属于高风险人群,应进行OGTT检查。

表1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参考资料:

[1]Zhou XH, Qiao Q,. Ji LN, et al. Non-Laboratory-Based Risk Assessment Algorithm for Un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Developed on a Nation-Wide Diabetes Survey[J]. Diabetes Care,2013,36:3944-3952.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