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吃番薯吗(糖尿病可以吃番茄炖牛肉吗)
糖尿病能吃红薯吗?吃了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
得了糖尿病,很多东西都不敢吃,怕影响病情,也不知道问谁。
这个不敢吃,那个害怕吃的,既吃不到美味,又担忧病情。也许这是很多糖友遇到的难题了。长此以往,吃的食物也少了,血糖反而蹭蹭上升。
最近,有诺友咨询:糖尿病能吃红薯吗?吃了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糖?
首先我们看食物,红薯的升糖指数GI是77.0,GL是13.3,属于高GI,中GL食物。
对于属于高GI的食物,能适量吃一点,是因为红薯的营养对于糖尿病有益处,但因为属于高GI食物,营养师不推荐血糖波动大的糖尿人食用,处于高血糖及濒临值的朋友也不建议吃。
但推荐想要预防糖尿病及常年血糖控制稳定的朋友,可以用红薯替代部分主食。
再说一说预防糖尿病为什么要吃红薯,因为红薯确实是个优质的保健食物。
01 红薯中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不少人将其当作美容养颜的食品。
02 饮食中最具有抗癌作用的营养物质是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叶酸,而在红薯中三者含量都比较丰富。
03红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这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钾有助于人体细胞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血压和心脏功能。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抗脂质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叶酸和维生素B6有助于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
04红薯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酵素破坏的纤维素和果胶,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肠胃蠕动,从而起到通便和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
05 作为β胡萝卜素的最佳食物来源,红薯有助于人体制造足够的白血球来抗击感冒病毒侵入导致的感染。
因为红薯富含好的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这些营养糖尿病人也需要,但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替代摄取。
膳食纤维帮助促进排便,红薯中的β-胡萝卜素营养有助于保护视力,对于预防便秘及视网膜病变都是是极力推荐的。但如果是血糖波动大的糖友的话,建议从其他食物摄取这类营养素。
但因为红薯的升糖指数处于高区,因此营养师不会推荐血糖波动的糖尿病朋友,主食类会更推荐莲子,藜麦,玉米这类,毕竟,玉米GI55,GL11.9,相比红薯低很多了。但是注意是新鲜玉米颗粒,不是玉米粉加工类产品了。
膳食纤维的营养推荐糖尿病人选用其他的食物等量替代,比如菠菜,西兰花绿叶蔬菜这一些食物同样富含膳食纤维,而且GI小于55,GL小于10,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可以放心食用。注意烹饪方式,少加点调料。
推荐糖友都用这个GI/GL工具选择食物,遇到有疑问的食物可以自行判断下。
健康人用红薯替代部分米饭,可以一定程度预防高血糖趋势及糖尿病发生。
而血糖高的糖尿病人群不建议吃高GI食物,并不是因为高GI的食物不营养,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这个时候,应该选择低GI,低GL的食物,均衡饮食搭配,将血糖控制平稳,是当务之急。
倘若是血糖控制平稳的人群,如果想吃红薯,可以尝试将红薯加入主食,但是注意少量加入,并且坚持多测血糖。其实相比大米的GI87.0,GL66.6来说,红薯的GI还是比大米低的,因此,也不要过分的对食物恐惧。
坚持用血糖仪按时测量血糖情况记录好,调整饮食结构,力争一步步将血糖先达到平稳,再一步步降下来,加油。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饮食禁忌多,红薯还能不能吃?一文说清楚
本来品尽人间美味是件幸福事,可是对于王大妈一家来说,自从上次体检回来之后,就变了。王大妈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美食家”,很多食物经过王大妈的一顿折腾,准能变成美味。王大妈之前还帮邻居“治”好了小孙女挑食的毛病,后来邻居家的小孙女最喜欢邀请王大妈去家里做客。王大妈人也很热心,每次好吃的食物做多了些,也会拿给社区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可这些其乐融融的景象在王大妈体检回来后,就变了。
仔细一问,王大妈和老伴都被查出了糖尿病,自己的还要更严重一些,这回不仅要吃药治疗,还要控制饮食呢。王大妈的苦痛好像也关联到社区很多朋友,热心肠的朋友们开始陆续告知王大妈糖尿病要注意的事项,一会有人说不能吃甜的食物,一会又有人说不能吃细粮,还要控制肉含量.......大家七嘴八舌,弄得王大妈也很焦虑。
不过,王大妈也的确不再像以前一样,饮食上也做了很多改变。听了朋友的话,不吃粗粮,王大妈本来就是北方人,更偏爱红薯,经常把红薯当成饭来吃,有的时候蒸得多了,还是和平时一样带到社区里,大家一起吃。这天,正好被小李碰到,小李赶忙告诉王大妈,红薯也最好别吃了,网上说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红薯,不然血糖也容易蹭蹭上涨。
听了这话,王大妈很苦恼,自言自语地说:“我最后可能不会病死,而是为了抗病饿死!”虽说话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王大妈心中的疑惑算是种下了。第二天,她去医院复查血糖时,问了医生后,才得知真相。
原来糖尿病人虽说要控制血糖,有些食物不能碰,但对于碳水化合物来说,就不是绝对的,只要控制好碳水的选取种类,并且控制每次的食用量,对身体也没有太大的伤害。像红薯这类食物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学物,但它里面也含有少量葡萄糖和蔗糖,这也是红薯吃起来还有一丝甜味的原因了。
红薯的含水量也不少,碳水含量在15%左右,因此红薯的热量不算高。我们平时吃的米饭碳水含量在26%,热量也要比红薯高。所以像王大妈一样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红薯的,但要注意控制红薯的食用量。
除此之外,虽然医生断言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红薯的,但也不是无条件地随意吃,最好遵循下面的小建议:
1. 最好蒸着吃
虽说红薯的碳水含量低,但它也毕竟是碳水化合物,吃完红薯之后血糖可能会出现波动上升,因此,吃红薯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蒸着吃,在蒸的过程中,还能吸收一些水分,会降低一点碳水含量和热量,口感也很香甜软糯,适宜人们食用。
2. 不建议煮红薯粥
有的人会认为红薯粥会更促进消化,身体负担较小,但红薯粥整个都是碳水化合物,再加上易于消化,血糖更容易跟着升高。
3. 不建议吃烤红薯
虽说很多人都青睐烤红薯,特别是天气寒冷,拿着一块烤红薯,想想都很美味。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烤红薯外表诱人,吃进身体就要升糖了。主要是因为红薯在烤制的过程中,水分都被烤干了,就相当于变相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浓度,会增加到30%,热量也跟着上涨。而且这时候被烤过的红薯体积变小,又很诱人,很容易就被美食诱惑,一不留神就吃多了,血糖升高跑不了。
4. 单吃红薯营养不均
红薯进入身体确实会有饱腹感,但只吃红薯很容易出现营养不均衡的情况,搭配着蔬菜、肉类食物一起吃,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也能减慢消化速度,同时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
5. 红薯最好放凉吃
我们的吃饭习惯就总爱趁热吃,认为热的食物更有利于肠胃吸收。但是为了降糖,吃红薯建议放凉吃,这样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王大妈听了医生的耐心忠告后,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也很庆幸自己之前吃红薯的方法还挺正确,蒸着吃,还要控制好食用量,带着满满的收获,王大妈回家了。回到家后,第一时间就赶紧跑去社区科普了.......
参考资料
[1] 《糖尿病能吃红薯吗?吃了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光明网.2020-02-20
[2] 《糖尿病的10个饮食误区 你错了几个?》.北京青年报.2020-11-20 10:06
得了糖尿病不能吃红薯?建议:若想血糖平稳,这5样真不建议多吃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很多人一查出糖尿病,立马就把红薯从餐桌上剔除了,觉得甜的东西都不能碰。但真相并非这么简单。
红薯能不能吃,关键看怎么吃、吃多少。而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该注意的,其实是那几种“吃了容易让血糖乱跑”的食物。
红薯的确带点甜味,但它的升糖速度,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快。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吃完之后能让肠胃慢慢吸收糖分,升高血糖的速度比较缓。相比白米饭、白面条,红薯的“升糖指数”反而更低一些,适量吃,对糖尿病人来说不算禁忌。
问题出在“吃法”上。很多人喜欢把红薯煮烂或烤焦,一顿吃两三个,这就容易让血糖飙升。特别是有些人饭后再加个烤红薯当点心,这样叠加摄入糖分,对血糖的平稳肯定有影响。
红薯不是“坏东西”,关键在于控制量,别和主食一起吃太多。适量、单独、不过量,是糖尿病人吃红薯的基本原则。
除了红薯这类备受争议的食物,其实日常生活中真正影响血糖的,是一些看起来“无害”,但背后“藏糖”的食物。
第一是精制主食。像白米饭、白面条、馒头这类精加工主食,吃下去几分钟就能让血糖升得飞快。它们缺少膳食纤维,胃一消化,糖就跑出来了。
吃这类食物多了,哪怕不加糖,也照样会让血糖飙升。
第二是各种糕点点心。别看一块小蛋糕、一片酥饼没什么分量,但里面的糖和油非常多。更麻烦的是,这类食物吃着容易上瘾,一吃就控制不住,血糖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喂高了”。
第三是甜饮料。这类东西升糖速度快得惊人,一瓶饮料下肚,血糖可能一下子翻倍。不管是含糖汽水、果汁,还是标着“低糖”“无糖”的饮品,只要含有果葡糖浆,就对血糖管理不利。
第四是各种油炸小吃。像炸鸡、炸年糕、炸麻花,吃起来香,但油脂含量高,也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久而久之让血糖控制更困难。
第五是水果干。这种东西表面看起来是水果,实则比糖还“猛”。水分没了,糖分就被浓缩了。一小把葡萄干的糖分,相当于吃了三四串葡萄,很多人吃着吃着就吃多了。
这些食物虽然日常常见,但对于想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最好能少吃或不吃。真正控制好血糖,关键不在于吃得有多少,而在于吃得是否合理。
现在糖尿病的人群越来越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吃得太精、动得太少”。
很多人一日三餐不是外卖就是快餐,食物精细、脂肪高,糖分多。饭后又懒得动,血糖一高,身体就出问题了。
糖尿病的本质,是身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或者胰岛素分泌跟不上需求。初期可能只有空腹血糖高,没啥特别症状,但慢慢发展下去,眼睛、肾脏、血管都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饮食过于油腻、脾胃失调,或者经常情绪波动大,久而久之伤了气血,也会让身体代谢失衡,血糖容易波动。
想让血糖更稳,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日常细节:
吃饭慢一点。吃得太快,容易一下子摄入太多,身体来不及反应,血糖就先上去了。细嚼慢咽,让消化系统有时间慢慢吸收。
主食换一换。用糙米、燕麦、小米、杂粮代替部分白米饭,能让血糖上升速度放慢一些。还可以适当混入豆类,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血糖平稳。
每顿别吃太饱。七分饱最适合,胃有余地,身体才能更好调节血糖。吃到刚刚觉得不饿就可以了,别非得撑得打嗝才停。
饭后别立刻坐着。可以慢走二十分钟,有助于促进血糖回落。尤其是晚饭后别窝在沙发上刷手机,这种习惯对血糖最不好。
定时定量吃。不要一顿暴吃、一顿不吃,三餐规律,血糖才能保持稳定。加餐也讲究,比如饿的时候吃点坚果或无糖酸奶,而不是拿面包点心来垫肚子。
咱们中老年人往往舍不得吃贵的,但控制糖尿病真不一定要靠贵药,合理吃、规律动、好心情,就是最好的“养生法”。
糖尿病不等于“啥都不能吃”。关键是掌握好量、选对食物、配合运动。
红薯能不能吃,不如说吃得对不对。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藏糖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的食物。
血糖要稳靠长期坚持,每天养一点好习惯,日子过得也不会太累。能预防的,就别拖着去治疗。咱们的健康,是一点一滴养出来的。
个体体质差异大,以上观点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孙晓春. 糖尿病患者膳食控制与生活干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23,61(6):85-87.
[2] 黄慧. 不同饮食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16(3):190-193.
[3] 刘宏伟.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及其疗效评价[J]. 中国基层医学, 2023,30(10):100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