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烂足(糖尿病烂足挂什么科)
糖尿病足溃烂严重,怎样才能避免截肢?这4步一定要做
出现了糖尿病足,往往是继发感染比较严重的一种,比如脚部溃烂比较严重,有的甚至会通过截肢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所以怎样避免截肢也成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话题。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表示,糖尿病足想要避免截肢,以下这4步要做好。
基础治疗阶段
基础治疗阶段,要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疏通下肢的大血管,抗感染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足部溃烂。
糖尿病足祛腐阶段
一般通过基础治疗阶段以后,就会有所好转,特别是在感染方面会有所控制,包括大循环、微循环,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糖尿病足的其他并发症也得到了控制。
但必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清创治疗来进行控制脚部的溃烂,阻止其他并发症形成,为彻底的治好糖尿病足创造良好的条件。
糖尿病足生肌阶段
糖尿病足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治疗以后,患者脚部的溃烂就会明显见好,包括循环系统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感染明显的减轻。下一步就要进行糖尿病足生肌阶段,可以运用各种生肌手段,来促进脚部组织的生长,使创面尽早的愈合,也可以通过植皮的手段来修复溃疡创面。
在整个的治疗过程当中,选择药物治疗相对很重要,而且也要通过饮食的调理来帮助治疗,达到的效果会更佳。
控制血糖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治疗,糖尿病足基本已经痊愈。但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因为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血糖控制的不好,对于足部的微循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时必须要控制血糖,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好,复发的概率相对很小。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会减少糖尿病足出现,要通过药物控制、饮食控制、锻炼控制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控制血糖,这样就能减少并发症出现。
通讯员 王竹君 钱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还会“烂脚”,若想远离糖尿病足,这3招日常就要做好
糖尿病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在临床上发病率也比较高。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外号呢?主要是因为单纯的糖尿病并不会直接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如果血糖长时间居高,就会使人体的眼睛、肾脏、四肢、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慢性的损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人的身体造成各种折磨。
糖尿病足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又被称为糖尿病足溃疡。出现糖尿病足之后,患者最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脚部溃烂、坏疽。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溃疡的情况不断加重就会导致溃疡面扩散的越来越大。患者不仅要承受剧烈的疼痛,而且还会影响到走路,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溃疡面进行清创处理,必要的话只有通过截肢才能控制住病情的恶化!
糖尿病足如此可怕,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预防。
一、控制好血糖
患了糖尿病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平稳的状态。只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才能使身体受到的损害减少,只要脚部可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获得氧气以及各种营养,就可以避免脚部组织坏死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发作。
二、注意护理脚部
患了糖尿病之后,尤其是要注意护理好自己的双脚。比如平时可以适当按摩双脚或者使用40℃左右的温水来泡脚,可以刺激脚部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增强,平时还可以使用润肤乳涂抹在脚部,让脚部的皮肤得到滋润,以免出现干裂的情况。平时还要注意要尽量避免使双脚受到外伤,如果发现双脚出现了坏疽或者溃疡的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三、穿合适的鞋子
患了糖尿病之后,尤其是要注意脚部的血液循环。患者平时应该尽量穿软底、宽松、透气的鞋子,这样才能保证脚部获得充足的血液以及养分,不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在炎热的夏天,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尽量避免穿拖鞋或者凉鞋,更不能打光脚在地上走路,以免脚部的温度过低,影响双脚的血液循环或者被尖锐的物体刺伤引起感染。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糖尿病患者平时还要严禁抽烟、喝酒。要知道抽烟、喝酒会导致有害物质刺激到人体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系统,血液里面的有害物质增加,血液变得过度粘稠之后,血管发生硬化、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神经末梢组织也会受到损害,导致双脚更加容易发生病变。
糖尿病足对于患者的危害不止是影响正常的行走,如果患者真的病情发展为需要截肢的程度,那么身体的其他部位肯定也受到了不少的损害,其他的并发症也会发生。
所以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以控制血糖为主要的目标,平时一定要管住嘴,要承受住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之类的食物的诱惑,只有做到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才可以帮助自己远离糖尿病足以及其他并发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快速问医生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脚容易“烂”?
来源:生命时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博士 朱小明
对健康人来说,脚受点小伤不是大问题,养养就好了,糖尿病患者却绝不能大意。对他们来说,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最致命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住院、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发病离不开三大罪魁: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皮肤软组织感染。
血少,足部缺营养。血液快速地“游走”才能为全身组织、器官带去充足的营养、氧气和抗感染细胞,保证机体健康。但动脉硬化等疾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下肢血管病变,比如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静脉堵塞等。这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尤其是下肢远端和足部。当下肢缺氧、缺营养时,便会出现疼痛、腿脚抽筋、皮肤发红、干燥、脚趾甲增厚、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溃疡或坏疽。
受伤,患者难发现。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占50%以上。它的症状千差万别,有些患者只感觉足部轻微刺痛,也有患者感觉到烧灼样、刀割样剧烈疼痛,但真正危险的是“什么都感觉不到”,当足部对压力、异物等感觉迟钝或麻木时,即使有外伤、烫伤等足部损伤,患者也不易被发觉,导致创口更加严重。
感染,让病情恶化。在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中,足部外伤的感染几率大大增加。但糖尿病神经病变使得感染的典型症状——红、热、痛等都可能被掩盖,对老年患者来说,足部老茧、擦伤、水泡、皮裂、足癣、甲沟炎等,还可助长感染的蔓延,比如部分患者足底的溃疡常长在老茧下面,导致脓液无法排出,病情快速恶化;如果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引发深部脓肿、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筋膜炎、坏疽等,预后不良。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老茧或皮肤渗出聚集性水泡,或老茧或脚趾下颜色发生改变,甚至有疼痛或红肿热等不适时,需警惕足部感染,尽早到医院就诊治疗。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