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的代糖(糖尿病吃代糖会升糖吗)

肾病医生滕福斌 0
文章目录:

滕福斌:糖友想吃甜又怕升糖?3类“代糖”放心吃,选错反伤脾

先搞懂:为啥有的代糖越吃越饿?

中医讲“甜入脾”,但“人工甜”和“天然甜”不一样:

像糖精、阿斯巴甜这类人工代糖,味道齁甜却没啥营养,吃了会让脾胃“空欢喜”——嘴巴尝到甜,身体却没收到真正的能量,反而会刺激食欲,让人更想吃东西,越吃越饿,血糖还容易乱。

而天然代糖大多来自植物,自带一点“甘味”,既能调味,还能帮脾胃“运化”,比如甘草、罗汉果,中医早就用它们给消渴症患者调味了。

3 类适合糖友的“天然代糖”,中医推荐这样吃

1、“健脾不生湿”的植物代糖:润着吃不刺激

这类代糖自带水分,味道清甜不腻,还能滋阴润燥,适合口干舌燥、总觉得嘴里发苦的糖友。

罗汉果:半个罗汉果煮水,甜味够浓,还带点清润感。中医说它“清肺润肠”,煮水喝能缓解糖友常见的“口干多饮”,泡出来的水加在银耳汤、杂粮粥里,甜丝丝的还不升糖。

甜叶菊:1-2片叶子泡一壶水,甜度是白糖的300倍,但几乎零热量。它性子平和,不寒不燥,煮茶、做豆浆时放一点,解腻又回甘,尤其适合怕苦的糖友。

甘草(少量):3-5片甘草煮水,甜味带着点药香,能“补脾益气”。适合脾胃弱、吃啥都没味儿的糖友,煮粥时放几片,既能调味,又能帮着护脾胃,但别多吃,吃多了可能有点胀。

提醒:这类代糖泡水别太浓!甜过头反而会让嘴里更干,每天换着喝更舒服~

2、“补而不腻”的天然甜味食材:能当零食能调味

不是单纯的“糖”,而是本身带甜味的食材,既能解馋,又能当食物吃,中医说它们“甜得有营养”。

椰枣(1颗):天然高甜度,含天然果糖和膳食纤维,升糖指数比白糖低。饿了吃半颗,或煮粥时放1颗(掰碎),甜味自然,还能补点气血,适合下午加餐解饿又解甜馋。

葡萄干(5颗):选无添加的,洗干净吃几颗,甜味带着果香,还含钾元素,能帮糖友补充点微量元素。但别多吃,5颗就够,吃多了糖分还是会累积。

南瓜泥(少量):蒸软的南瓜压成泥,代替部分糖加到馒头、饼里,自带甜味和纤维,中医说南瓜“温脾暖胃”,吃着舒服,还能增加饱腹感。

3、“温和不刺激” 的人工代糖:选这2种更安全

如果实在想吃工业代糖,中医建议避开“性寒、伤脾”的,选这两种相对温和的:

赤藓糖醇:从玉米或甘蔗中提取,甜度和白糖差不多,几乎不被身体吸收,升糖指数为0。冲豆浆、拌酸奶时放一勺,甜味自然,不反酸,对脾胃刺激小。

麦芽糖醇:由麦芽糖加工而来,甜度稍低,带点淡淡的麦芽香,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做烘焙(比如无糖饼干)时用它,口感比其他代糖更接近白糖,适合偶尔做点心解馋。

避雷提醒:别选“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中医认为这些代糖“味烈性寒”,吃多了容易让脾胃虚寒,出现腹胀、腹泻,反而影响消化和血糖稳定。

糖友吃代糖的3个“中医原则”,越吃越稳

“甜不过量”:代糖再安全,也别顿顿吃、天天吃。中医说“过甜伤脾”,哪怕是天然代糖,吃多了会让脾胃“变懒”,消化功能下降,反而容易腹胀、血糖波动。

“搭配护脾食物”:吃代糖时配点健脾的,比如喝甜叶菊茶时加1片生姜,吃赤藓糖醇拌酸奶时加1勺奇亚籽,让甜味和“脾的运化”搭着来,减少对脾胃的负担。

“先尝原味,再添甜”:慢慢习惯清淡口味,比如喝杂粮粥先试试原味,实在觉得没味再少加点代糖。中医说“淡食养脾”,味觉敏感了,一点点甜就够解馋啦~

最后说句大实话:代糖只是“调味工具”,不能靠它敞开吃甜食!比如无糖蛋糕、无糖奶茶,虽然用了代糖,但里面的面粉、奶油还是会升血糖。真正的控糖甜味,应该来自天然食材本身的甜,比如蒸山药的绵甜、煮南瓜的清甜,吃着舒服,脾胃也喜欢~

#控糖##糖尿病##滕福斌##代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代糖吗?

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问起,是否可以食用代糖?

代糖是甜味剂,加入可使食品含有甜味,是通过刺激舌头味蕾达到有甜味的感觉。它并不是像葡萄糖、蔗糖、乳糖等那样的天然糖类。含有热量极低,大约只有正常的1/10,一般来说适量摄入不会导致血糖升高和肥胖的。

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综合征症候群,如果还吃大量天然糖,容易加重高血糖和增加体重。代糖可以增加甜味感,不属于天然糖类,以上患者可适量食用,加入在咖啡、牛奶和红茶中。市面常见代糖有阿斯巴甜、木糖醇等,所含能量较低,适量摄入不会出现血糖升高,可满足口感要求,不会诱发或加重肥胖和糖尿病。当然健康人士也可以食用,

如果长期大量摄入代糖,时可能会导致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出现血糖代谢紊乱。

机体长期感知甜味信号后会过量分泌胰岛素,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合成,不利于控制肥胖和糖尿病;研究发现,长期吃代糖可增加食欲,导致摄入过多的能量而增加体重。

长期吃代糖可能会打破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影响消化功能。此外可能会影响患者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代糖不是天然糖,不直接参与身体能量代谢,需通过肝肾分解和排泄出体外。若摄入量较大,加重肝肾负担。代糖多被作为食物添加剂掺入在加工食品中,另外还有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剂和人工色素等,长期过多食用会影响肝肾代谢。

要科学地控制体重和血糖,应积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即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

总之,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超重人群可适当少量吃代糖,尽量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想控糖的年轻人 你真的了解代糖吗

时下,年轻人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熬夜刷剧、常喝奶茶、喜食油腻、久坐不动、不爱运动等,让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既往老年群体高发的疾病正在不知不觉地盯上他们。

为了不让糖尿病等疾病“提前”找上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养生,把控糖、控油挂在嘴边、记在心上,但是甜味的诱惑又让戒糖、控糖成了一件难以坚持的事情,这就使得与天然糖有着相似口感,却不被人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更没有热量或热量极低的代糖,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不二选择。

尤其到了夏天,代糖食品既有糖的甜味,又能减少能量的摄入,让很多年轻人似乎无须再为吃糖这件事心存负担了。然而,选择代糖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代糖食品又该如何合理选择呢?

代糖又被称为甜味剂,是可以为食物增加甜味的一类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在过去的100多年间,甜味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食品和饮料中。比较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纽甜等。根据来源,甜味剂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根据能否产生能量,可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因此市面上大多数代糖食品是以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为主要组分生产的。

代糖不是糖,为什么吃起来也会有甜味呢?人之所以能够感觉到甜味,是因为甜味物质与舌头味蕾上的甜味受体发生了化学反应,甜味受体向大脑发出信号,这样我们就感觉到甜味。

代糖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这是一些空间结构和普通糖类似的物质,能与甜味受体结合,所以舌头也能感受到甜味。代糖与甜味受体的结合能力比糖更强,因此甜度可达糖的几十、数百,甚至数千倍。要达到和白砂糖相同的甜度,食品中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代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能量。

常见的阿斯巴甜,它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是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缩合而成,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

吃代糖能控制糖的摄入吗

几乎所有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在人体内的分解产物都不含葡萄糖,且不直接参与胰岛素的分泌,所以理论上来说,非营养型甜味剂并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从这点看,似乎控制了糖类摄入。然而,长期食用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并不代表真的能够控制对糖的摄入。因为代糖并不能让你放弃甜食,对甜味的渴望虽然可以通过代糖满足,但反而会产生因为吃了代糖就可以肆无忌惮多吃其他东西的代偿心理,导致摄入更多的食物,从而引起肥胖。

代糖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

代糖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代糖本身不产生任何能量,但是长期过多摄入代糖可能对人体产生如下不利的影响:

第一,经常食用代糖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代糖具有比一般糖类更高的甜度。当人体摄入代糖,大脑会误以为身体摄入了大量糖,于是开始分泌胰岛素。然而,当胰岛素集结,却没有等到预想中的葡萄糖。久而久之,机体对分泌胰岛素的信号越来越迟钝,细胞也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于是出现体重上升、血糖升高,导致肥胖、糖尿病等。

第二,研究发现,部分代糖食品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寄居在肠道中的菌群需要一个稳定的肠道环境以维持生长,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也有一定帮助,一旦用代糖食品取代碳水化合物和葡萄糖,那些需要通过利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落会被杂菌取代。长此以往,肠道内的正常菌落环境就会遭到破坏,随之出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第三,代糖可能与癌症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有研究显示,食用大量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尤其是软饮料中常用的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人患癌风险增加。《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过一项超过45万人的跨国研究,该研究提示,经常喝软饮料的人群(每天摄入量大于500毫升)与喝得最少(每月少于1杯,约250毫升)的人群相比,总死亡率高17%。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含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饮料的影响程度更大。

代糖能敞开吃吗

代糖并不等于无糖,不能毫无节制地敞开食用。目前市面上合格的代糖食品,虽然添加的代糖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并不是可以长期大量食用的健康食品。对代糖,我们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适度食用。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代糖还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如对甜食非常渴望的糖尿病患者,适度的代糖可以帮他们解馋,满足生活幸福感需求。不过营养性的代糖,如木糖醇,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虽然对血糖影响不大,但吃多了也会带来健康风险,糖尿病患者还是不能多吃。

如何选择代糖食品

阿斯巴甜经过人体消化,最终会转变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正常饮食状态下不会对人体有过多负面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摄入苯丙氨酸。孕妇和儿童抵抗力较差,且需要补充足够营养以维持免疫力和身体健康,因此这两类人还是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代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天然非营养性代糖,比如甜菊糖、罗汉果苷等,都是相对安全的。天然型代糖是从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甜味成分,安全性更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度食用。

总而言之,吃甜味食品可以舒缓心情,可以让人感到愉悦,提升幸福感。吃点甜品,或者偶尔尝试代糖食品或饮料都是安全的,但过犹不及。对于“甜味伴侣”代糖,要客观看待,适度、科学食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钟旭 王卫庆)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