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检测什么项目(糖尿病检测什么时间最好)
糖尿病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项目不可少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离不开一系列的检查项目。那么,糖尿病到底要检查哪些项目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糖尿病检查的关键内容。
一、糖尿病诊断必备:关键检查项目一览
1. 血糖检测: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基础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而餐后血糖则能体现进食后胰岛素的反应能力。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于疑似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诊断不明确的患者,OGTT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糖代谢状态。
二、探秘糖尿病检查:这些项目不可少
1. 胰岛素及C肽测定:胰岛素和C肽是评估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它们的水平,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
2. 血脂检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因此血脂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3. 尿糖与尿酮体检查:尿糖检查可以辅助判断血糖控制情况,而尿酮体检查则有助于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三、糖尿病筛查全攻略:重要检查项目详解
1. 微血管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评估糖尿病对微血管系统的损害情况。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2. 大血管并发症筛查:主要通过颈动脉超声、心电图、下肢动脉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血管、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的健康状况。这些检查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3. 神经病变筛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神经病变,特别是周围神经病变。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触觉和振动觉检查等,可以早期发现并干预神经病变。
在进行糖尿病检查时,患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以保持血糖的稳定控制。
总之,糖尿病的检查项目繁多且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完整体系。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相信您对糖尿病检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记住,定期检查、科学治疗、健康生活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走向康复的必由之路。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一文看懂糖尿病的检查项目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田晨光
经常有人问:糖尿病患者没有症状需要检查吗?都查些啥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讲讲患者为啥需要检查。
疾病的表现有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异常三个方面。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并不能通过体表的变化和患者的感受全面了解病情;另外,脏器功能的判断和机体被损害程度的定量分析等也往往需要检查的帮助才能清楚。
检查的目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1.鉴别诊断 通过鉴别表现类似的疾病,最终确立诊断;
2.病情评估 评估疾病对机体损害的程度和脏器功能;
3.治疗准备 在开始治疗前,全面了解全身状况,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4.预后判断 病情是不断变化的,通过间断、有规律的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判断疾病将来的预后;
5.慢病复查 观察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情况,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当然,一个检查结果可能同时满足以上多个方面的目的;为了一个目的,也可能同时需要多个检查项目配合。
下面,我们谈谈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阶段应该检查哪些项目。
如果没有症状,就需要重复检查一次,得到上面的结果才能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可以作为诊断指标;如果以上指标都达不到诊断标准,就需要查“糖耐量试验”。
如果以上项目的结果都达不到诊断标准,但也高于正常值,就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
02.鉴别需要的检查 1型糖尿病常见病因是自身免疫反应,往往有“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主要包括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等。其中,GADA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诊断价值大;如果抗体阴性,则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但也不是绝对的。
甲亢、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都需要相应的检查以帮助鉴别,那些项目针对性比较强,就不在这里罗列了。
03.胰岛功能测定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可以了解胰岛功能。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是缺乏的;2型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正常,有些患者的胰岛素甚至升高,其高血糖是由于分泌时相紊乱、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不敏感等。
04.血糖控制情况◆ 自我血糖监测(SMBG) 家用血糖仪自我监测指尖血空腹及餐后血糖。建议间断到医院采取静脉血测空腹、餐后,抽查或每周查1到2次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和/或凌晨血糖),以便更全面了解全天血糖变化情况。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长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需要用HbA1c来了解,它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红细胞的更新周期大约是120天,所以,HbA1c能够反映患者此前 2 到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 动态血糖和TIR 血糖不是一个固定数值,24小时都是在变化的,但是变化幅度太大会诱发机体炎症水平增高,促进并发症进展。
TIR统计的是全天葡萄糖水平在允许范围内(3.9 ~ 10.0 mmol/L)的时长占24小时的百分比。“动态血糖”检测能够计算TIR,其比值>70%更好。另外,动态血糖可以帮助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防止低血糖危险发生。
05.并发症评估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多而且发生隐匿。为了了解这些病变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就需要相应的检查。
(一)大血管并发症相关检查
◆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 冠心病是常见糖尿病的并发症。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电图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 血管超声 颈动脉超声可以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在观察局部血管变化的同时也可以间接推断全身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 头颅CT或血管造影可以发现脑梗塞征象。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以便更加明确地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二)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检查
◆ 眼科检查 可以发现有无白内障;眼底照相或造影观察视网膜是否有出血、渗出;眼压检查可以发现青光眼的线索。
◆ 蛋白尿检查 最简单的办法是检查尿常规,但是尿常规出现蛋白尿往往已经是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后期,“尿微量蛋白”可以发现早期病变,为逆转病情创造机会。检查方法有24 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随机尿的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两种。
(三)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其中四肢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
(四)糖尿病足相关检查
糖尿病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周围神经病变。ABI (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可以反映下肢血管缺血程度。
正常人ABI> 0.9,数值越小提示下肢动脉血管有硬化越严重。也可以用10g尼龙丝测触觉、音叉试验测震动觉、针刺试验测痛觉、温度笔试验测温度觉等。
06.其他检查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除了并发症之外,全身脏器功能都需要定期评估。包括血、粪、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肺部CT、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等有利于早期发现身体的其他疾病。
总之,糖尿病是一个慢病,也是可防、可控性疾病。由于早期的并发症往往症状不明显或没有症状,就需要我们主动筛查去早期发现,争取早期治疗的机会。
当然,不是每一次检查都需要这么多项目,希望患者在听取医生建议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尽可能完善检查项目,以便更全面的治疗。
当怀疑是糖尿病时要做哪些检查呢?
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评估病情及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血糖测定
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等。通过抽取血液样本并即时分析来确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二、糖化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过去2~3个月(也有说法为8~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抽血并将血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受检者在空腹状态下饮用一定量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水,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抽血以监测血糖变化。这一试验有助于判断个体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其类型。
四、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糖、尿蛋白等项目,有助于了解肾脏功能和是否存在高血糖情况。尿糖检测可用于快速评估肾脏功能及是否存在高血糖情况,而尿蛋白则能提示肾脏的早期损害。
五、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因此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六、胰岛功能检查
胰岛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C等,有助于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是常用的胰岛功能检查方法,通过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或C肽水平,可以评估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
七、其他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能提示肾脏的早期损害,同时也能反映糖尿病患者其他器官的受损程度。
八、检查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实验室检查前,应遵医嘱进行充分的准备,如空腹、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等。
2.检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剧烈运动等活动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后应及时咨询医生,了解检查结果并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或复查。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风险。同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注意事项,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供稿科室| 门诊部(采血中心)
作者| 高蕊 韩翠玉
审核| 王云 崔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