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两腿(糖尿病两腿无力怎么治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下肢有这些信号要注意得了神经病变,防治方法给您了!

糖尿病已经悄然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慢病,慢慢的到来,让人防不胜防,但了糖尿病的人,首先的问题就是防并发症,怎么防呢?当然就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今天我们讲一讲糖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并的预防知识!

今年59岁的李先生,糖尿病史10余年,期间一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两年前出现双下肢麻、凉、痛,他一直没有太在意,血糖也控制的忽高忽低,半年前症状加重,最后因一次剪指甲而引发了感染,导致了足足大面积溃烂,成了糖尿病足病。

一、糖尿病人为何会出现双下肢麻凉痛?

首先要提醒广大糖尿病友,如果已出现肢麻凉痛,就要注意了这就是所说的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为什么会有这种症状发生呢?因为在身体的表层皮肤,充满着神经末梢的感应器,如触觉、温度、痛感等外来的刺激,就会由神经网络把信号传到大脑来诠释。如果把神经比喻成一条电线,那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常是外层的电线皮破损。这时候就会出现异常的神经感觉,典型的症状是四肢远端的麻木、疼痛、发凉和感觉异!

当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光会让下肢受损,严重者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神经内分泌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受损神经类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分为四类: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影响周围神经的感知能力,如温度觉和触觉。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会影响手臂、手、腿、足和足趾,造成疼痛或失去知觉。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近端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导致髋部、大腿、骨盆和臀部疼痛。肌无力和腿部疼痛也是近端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

局部神经病变:对某一特定神经或神经群的损伤。局部神经病变通常会导致强烈的、突然的肌无力、疼痛和感觉丧失。

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一系列关键的人体机能,如心脏和呼吸频率、胃肠活动、性功能和血压。很多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无法感知其血糖下降至危险的低水平。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了还能治好吗?

糖尿病人如果出现早期的下肢发麻或发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治疗,就能逆转,但治疗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疗程,如果不及时治疗,一不小心碰破了,就引发足病了,这样不但治起来费事,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截肢的风险。

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因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

营养神经:常用药有甲钴胺等。

抗氧化应激 :如α-硫辛酸等

改善微循环 :常用药如胰激肽原酶、前列腺素E1、己酮可可碱、山莨菪碱、西洛他唑、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司他等。

2、对症止痛治疗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等。

3、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药汤剂、针灸、中药熏洗等治疗。

4、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或者采用动脉微灌注直治,这两种治疗目前效果最好,见效也最快。

三、得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饮食怎么吃?

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环,得了糖尿病或相关并发症后,更要加强饮食管理,在饮食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为原则,主食以疏糖营养馒头为主,副食肉、蛋、奶、油要适量,一日1个鸡蛋、半斤牛奶(脱脂)、100克瘦肉、各种蔬菜500克,烹调食物油25克,以保证机体营养供;

糖尿病人除了饮食,还要注意三餐后的运动,以步行为主,餐后行走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糖尿病友得了神经病变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降糖药:无论使用胰岛素还是其它药物治疗,稳定性和监测对保证药物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减少饮酒:酒精会导致血糖波动,且常常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还含有可导致超重的无营养热量。

如有必要需减肥:超重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还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概率。

选择健康脂肪:坚果、豆类、植物油、低脂乳制品、瘦肉和家禽产品所含的脂肪可被人体加工、利用和清除。人工或添加脂肪,通常被称为反式脂肪,会被人体储存而非利用,通常会导致高胆固醇和体重增加。

避免摄入过多糖:高度精炼或加工的糖如含高浓度葡萄糖或果糖的甜味剂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和下降。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是合理控制血糖并防止进一步神经损伤的关键。

治疗其他并发症:影响血糖、血压和血流或神经控制的健康状况如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均可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概率。

运动:规律运动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降低胆固醇,改善肌肉效率和耐力,改善血流。建议每周运动150分钟,最好分为5个30分钟来实施。

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要怎么预防?

因此我们糖尿病患者应加倍重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控制血糖,维持血糖在理想的范围,同时保证血脂、血压等指标达标,从而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该在保持上述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的情况下,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应用药物治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华西专家说,糖尿病患者双腿又麻又痛可以医,不用忍!

说起当下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糖尿病绝对是其中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发布的《2021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4亿,也就是说,中国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给全身的身体机能都会带来各种问题,比如血糖忽高忽低、比如眼底疾病、比如皮肤症状,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双腿的不适了。

“医生,最近我这两条腿经常感觉又麻又痛,听说很多糖尿病人都有这个情况,只有忍到起啊?”

糖尿病患者出现双腿又麻又痛,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痛,是有治疗办法的,完全没必要忍!

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叶菱副主任医师及张学广主治医师就来讲一讲,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以及如何防治等等。

一 | 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1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血糖代谢紊乱,大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周围神经损伤,有2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类似的神经痛,表现为双腿的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等不适感,而且这些症状会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加重。

然而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没有及时就诊,延误治疗。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特点

这种痛一般是双脚多见,然后逐渐到双腿和手部,患者常常晚上感觉更严重;

部分患者感觉双脚、双腿、双手麻木和迟钝,像是穿了袜子或是戴了手套,触摸物品时分辨不清楚,走路时有轻微的脚踩棉花感;

这种痛主要为持续性或者间断发作的针刺样、火烧样、撕裂样或电击样疼痛;

当皮肤遇到刺激时,会感觉比平常痛得更明显,甚至擦碰衣服也会引起疼痛;

当血糖升高或者血糖波动较大的时候,疼痛和感觉异常会比平时加重。

如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反复发作、长期存在,会导致睡眠变差、食欲不佳、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继而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

二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预防

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神经损伤或者神经痛会逐渐加重,但如果能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其实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延缓神经损伤进程的。

1 控制血糖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血糖,不仅要控制血糖水平,还要避免血糖波动较大,早期的疼痛只需要控制血糖便可减轻。

2 药物缓解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缓解神经痛、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药物。

3 健康生活

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少食多餐,戒烟限酒等习惯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和血脂,还能有助于减轻神经和血管损伤。

4 适度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合参加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血糖稳定,增加四肢血液循环,改善不良情绪,同时能够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5 保护肢体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感觉减退而更容易受伤,经常出现下肢溃疡创面(俗称“老烂腿”),建议患者穿舒适的鞋子,剪掉过长的指甲,在生活中注意保护肢体少受损伤。

三 | 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三种方式。

药物治疗的方式是首选,但当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进一步选择微创介入手术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目前,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腰交感神经调节和脊髓电刺激两种方式。

1 腰交感神经调节治疗

腰交感神经掌管下肢血管收缩和舒张,当被阻滞或毁损后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下肢溃疡创面的愈合。

2 脊髓电刺激治疗

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将一根电极放入椎管内的硬膜外腔,对神经给予一定频率刺激,相当于给神经做“spa”,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微创介入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方便、经济、创伤小,除了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外,还可以缓解多种顽固的疼痛疾病。不过,最终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还是必须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来判断。这里还要再强调一句,长期的慢性疼痛千万不要忍,要积极到医院就诊,万一耽误治疗而加重病情才是大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 16(5):496-511.

3. 施晴璐,罗宇家,郑思遥,等.脊髓电刺激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4):478-482.

4. 薛朝霞,武百山,杨桂姣,等.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2,18(5):590-605.

本文作者

双腿是并发症的镜子,糖友们双腿出现这3个症状,一定要注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阳光透过诊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道光影。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刚过上午九点。作为一名从医二十多年的内分泌科医生,每天接诊形形色色的糖尿病患者已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可今天这位病人,却让我格外深思。

诊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缓慢地走了进来。"医生,我这腿啊,最近可真是折磨人。"他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焦虑。

这位患者名叫张明,50岁出头,是本地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十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日里工作压力大,饮食作息都很不规律。他告诉我,最近几个月,双腿的问题让他困扰不已。

"具体说说,都有什么症状?"我一边翻开病历本,一边详细询问。

张明叹了口气说:"起初只是觉得双脚发麻,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晚上躺在床上特别难受,又麻又痛,有时还会抽筋。最近更糟糕了,脚上莫名其妙就出现了伤口,怎么处理都不见好。"

听着张明的描述,我的专业敏感立即被触发。这些症状,正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典型表现。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双腿往往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警系统"。

我让张明躺在检查床上,仔细检查他的双腿。果然,问题不容乐观。

首先是感觉异常。我用棉签轻触他的脚底,他的反应明显迟钝。"您能感觉到我在碰您的脚吗?"我问道。张明摇摇头:"不太清楚,就觉得朦朦胧胧的。"这种"袜套样"感觉异常,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特征性表现。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就像电线被腐蚀了一样,传导信号自然会出现问题。

检查中我注意到,他的小腿皮肤呈现出不正常的光泽,摸上去有些发凉,弹性也明显降低。这是外周血管病变的信号。"您走路时是不是容易感觉疲劳,走一段就想休息?"我问道。

"没错!"张明点点头,"特别是上楼梯的时候,小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

最让我担心的是他右脚第二趾间的溃疡。这个约1厘米大小的伤口,边缘发红,有轻微渗出。"这个伤口多久了?"我问道。

"有两周了吧,本来以为是普通的擦伤,没太在意。"张明有些愧疚地说。

我立即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本就低下,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发展成难愈性溃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截肢。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位患者,李玉珍阿姨。她是位退休教师,也是因为忽视了脚部的小伤口,结果发展成了严重的感染。当她来就诊时,右脚已经出现了坏疽。经过三个月的积极治疗,虽然保住了大部分脚掌,但还是不得不截除了两个脚趾。

"张先生,"我严肃地说,"您的这些症状都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高血糖就像是潜伏的'杀手',会悄无声息地损害全身的血管和神经。双腿出现的这些问题,就是身体在向您发出警告。"

我详细询问了张明的血糖监测情况。果然,他的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空腹血糖经常在10mmol/L以上,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8.5%。这远远超出了治疗目标值。

"您知道吗?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壁变得僵硬,血液循环就会受阻。同时,高血糖还会损害神经纤维的髓鞘,就像剥掉了电线的绝缘层,信号传导自然会出现问题。"我一边解释,一边在电脑上调出相关的医学图片给他看。

看着张明渐渐凝重的表情,我补充道:"不过,只要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我为他开具了一系列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下肢血管彩超、足背动脉血流检测等。同时,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控制血糖是根本。"我特别强调,"您要严格监测血糖,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饮食要规律,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针对他的神经症状,我开具了甲钴胺和依帕司他等神经营养药物。对于足部溃疡,则需要进行专业的创面护理。"另外,"我叮嘱道,"每天要细心观察双脚,保持足部卫生,穿舒适的鞋袜。如果发现任何伤口,都要立即就医。"

两个月后,张明来院复查。通过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他的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稳定在7mmol/L左右,足部溃疡也愈合了。"医生,现在走路轻快多了,晚上也不怎么抽筋了。"他笑着说,"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照顾好自己的重要性。"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成功案例。王大姐,今年58岁,也是出现过类似的腿部症状。通过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控制血糖,现在她不仅症状得到了控制,还能坚持每天晨练,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医学研究表明,约有60%-7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及早发现这些症状,对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建议糖友们:

要养成每天检查双脚的习惯,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颜色改变、伤口、水泡等异常。

保持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足部损伤的活动。

控制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遵医嘱用药,定期测量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看着张明离开诊室时轻快的脚步,我在病历本上写下:"愿每一位糖友都能关注双腿健康,守护生命质量。双腿不仅承载着我们的身体,更映照着我们的健康状态。"

正如古人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关注双腿健康,就是迈向健康人生的第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守护每一位糖友的健康之路。

人体的奥妙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也是如此。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让更多糖友意识到双腿健康的重要性,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共同书写健康人生的美好篇章。

作为一名医者,我深知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愿这篇文章能成为一盏明灯,指引糖友们在健康之路上昂首阔步,活出精彩人生。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