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引起心脏病吗(糖尿病会引起心脏问题吗)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引起心脏病?上海十院发出提醒→

“张医生,真的谢谢你,还要谢谢钱医生,不然我自己木知木觉,哪天血管完全堵住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近日,冠脉支架术后前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复诊的丁老伯,在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献玲的诊室里,一个劲表达着感谢之情。

丁老伯退休后日子过得很舒心,每日晨练跳半个小时“国标”,风雨无阻,闲来除了含饴弄孙,身为“e人”的他更是十分热衷与老同学、老同事一道旅行。当然闲适的生活中也有些许隐忧——半年前他查出患有糖尿病。

5月底,丁老伯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老年人年度体检,检查报告除了血糖老麻烦,还出现了新问题——心电图异常,提示心肌缺血。

社区医生建议他赶快去上级医院就诊做全面评估,因为心脏问题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

“我每天跳舞锻炼半个小时,人也不胖,并且没有胸闷胸痛……所以当时,我就没把社区医生的话放在心上。”丁老伯告诉记者。

6月初,丁老伯按照惯例来到上海十院内分泌科门诊配降糖药,随口提到了体检的情况。

该科室副主任医师钱春花立刻要来体检报告仔细查看,并郑重提醒:“异常Q波和ST段抬高,这些都是心肌缺血的征象,必须马上处置!”钱春花第一时间联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献玲,转诊了病人。

但此时,丁老伯仍疑心这是不是“小题大做”,毕竟气急、胸闷、胸痛等症状自己一个都没有,心脏怎会有问题?在张献玲摆事实、讲道理的一番劝说下,丁老伯终于答应立即入院,接受全面检查与评估。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心内科主任医师车文良为其实施冠脉造影后发现,左侧冠状动脉大血管近端堵塞已达99%,仅剩一丝缝隙勉强维持着心肌的血供,随时有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的风险。

车文良果断植入血管支架,开通严重狭窄的心脏血管,瞬间恢复心脏供血,避免了一次严重的心梗事件……术后三天,丁老伯恢复良好并出院。

十院方面在此提醒公众,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持续损害全身血管、神经等组织脏器,而且症状往往较为隐匿,极易被患者忽略。除了公众熟知的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失控的血糖还会损害神经系统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的便是足部感觉神经功能受损,但受损的并不只有外周神经,心脏的自主神经也会受到波及,此时即便心肌缺血甚至心梗,也不会有明显的疼痛等不适,悄无声息间就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随访全面评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切不可因为“没啥不舒服”就浑不在意。

记者:罗欣悦

编辑:陈攻

通讯员:生星

可能你还想看

▶邀你夏日放肆玩!吸引外地大学生来打卡的初夏市集,你逛了吗?

▶邀您一起出谋划策!2024年度静安区“政府开放月”活动来啦!

▶这段日子,隐秘的角落里……|静宝聊天室

▶今日夏至!如火大太阳、冰爽大西瓜……你的印象里有什么?

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性心脏病,您了解多少?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4日电(李秋莹)11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2024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宣传糖尿病防控知识,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提升患者幸福感。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12.8%、患病人口达1.3亿,这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病因。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世界糖尿病日来临之际,与您一起了解“糖尿病性心脏病”有何危害,又该如何防治,才能让“糖友”生活更美好。

糖尿病性心脏病有哪些危害?

机体长期处于糖脂代谢紊乱状态,将引发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和自主神经病变,即糖尿病性心脏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病的风险更高、时间更早3。

调查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提前将近15年4,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普通人群的2~4倍5。

中国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90~2.26倍,研究估计中国每年约有50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可归因于糖尿病6。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进一步升高7。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使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7。

血脂异常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和死亡风险7。

如何及时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7。有效的评估可分为“三步走”——“及早筛查糖尿病、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发作信号”。

1.及早筛查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前期史;年龄≥40 岁;体质指数≥24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缺乏体力活动者等),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7-8。

2.早期发现危险因素

糖尿病确诊后需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病史、年龄、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肾脏损害、心房颤动等9。

3. 及时识别发作信号

糖尿病性心脏病,早期疾病表现可能有:活动后胸闷气短、下肢水肿、静息时心率加快、头晕眼花,眼前发黑甚至晕厥、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以上症状是心脏病的发作“信号”,当频繁出现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10。

怎样防治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各种危险因素的早期、严格及长期控制是减轻和延缓血管损害的基础11。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可概括为“五部曲”——“好生活、控血糖、降血压、调血脂、好心情”。

1.好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2。

2.控血糖:建议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若二甲双胍存在禁忌证或不耐受,建议具有心血管保护证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 1受体激动剂或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作为一线降糖药物2。

3.降血压: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尤其伴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低下、高血压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2。

4.调血脂:首选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 2。此外,研究证实,红曲制剂可以有效改善血脂谱,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以及冠心病死亡风险12。

5.好心情:长时间情绪不佳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内分泌失常、代谢紊乱,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心态,不急不躁,消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13。

糖尿病性心脏病死亡率较高,引发大家的担忧。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至今还有众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与心脏病有密切关系,不知道糖尿病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脂、血压。这正是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要注意的,“糖友”们需要严格控制最常见的“三高”,即高血糖、 高血脂、高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治疗,才能减少或减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14。

编辑:李秋莹

得了冠心病还能活多久?做到6点降低死亡风险,长寿并不难

这几年在新闻上看到了很多心脏病突发离世的事例,让人忧心不已,其中有普通人,也有大明星,自己今年才五十多岁,孩子刚结婚,还没有抱到小孙子,难道得了冠心病就活不久了吗?当然不是,如果能做到6点,就能降低死亡风险,同样可以和长寿“结缘”。

我国约有一千万冠心病患者,随着老年社会到来,这个数字以后会越来越多,它会逐渐发展成社会性问题。研究人员在对冠心病进行分析时发现,有11个风险因素和它的发病、死亡紧密相关,若是能把这几点做好,患者的寿命就能有所延长。

第一点、饮食健康一点

很多疾病追溯到最开始,大多和饮食有关,例如糖尿病、高尿酸等等,其实冠心病也和饮食有一定关系。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以前吃谷糠、糙米的年代,每天都有鱼肉、精米细面可吃,还特别喜欢吃油多、糖多、辣椒多的食物。在人们的血管中,这些油脂、糖分、盐分慢慢沉积下来,持续损害血管壁,最后促成了冠心病的诞生。因此,一定要把饮食吃得健康一点。

第二点、离烟雾环境远一点

在男性患者中,冠心病的发作和吸烟有很大关系,而女性则和被动吸烟有关。从我国烟民数据来看,每天约有两亿人和烟雾接触,还有三亿多人直接吸食香烟,更是把自己的血管暴露在香烟中,增加血管病变的概率。血管就像管道一样,本来就有时间上的劣势,越老问题越多,你却还在用烟雾刺激它,更是加速了它病变的进程。一定要戒烟,远离烟雾环境。

第三点、身材匀称一点

就像小马拉大车,动力不足强迫前进只会让马儿疲劳,缩短使用年限,我们的心脏也是如此,如果不好好控制体重,体重基数越来越大,就是给心脏增添负担,冠心病发作的几率自然会升高,心脏一旦报废,对寿命自然有影响。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要把体重指数控制在25以内,不能让自己太胖。

第四点、控制慢性病用心一点

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血压值,这三项要重点关注,每一个都是损坏血管的“高手”,冠心病患者除了要吃治疗疾病相关的药物,还要针对“三高”展开控制,或是联合用药,或是运动,一定要赶快把指标降下来。

第五点、合理用药耐心一点

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要有耐心,不要觉得吃药太多很烦,就偷偷不吃或少吃,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吃缓解症状的药物,或者是改善代谢、预防血栓的药物,具体怎么吃听医嘱,这是预防疾病发作、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第六点、好的心态多一点

在疾病面前,除了医学手段和生活干预,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心态,它看起来很普通,在疾病治疗中却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接诊中,经常有患者问我:“医生,我这个病是不是治不好了?还能活多久?”从表情到言语都能看出患者的担心,如果一直下去,它将会从一种身体疾病转变成心理疾病。

得了冠心病还能活多久?

——主要看你怎么做!

患病后有人依旧长寿,和健康者无异,有人治疗不当没过几年就离开人世,对比后就能发现他们的区别,前者积极治疗,每天都按时服药,懂得保养自己,而且心态非常好,根本没有把自己当成病人,而后者治疗不当,不听医生的劝告,药物也没有按时吃,拿健康开玩笑。

另外,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也不同,比如说隐匿型、心绞痛、心梗、缺血型,这四种大多数情况下比较稳定,妥善地治疗、吃药一般不会影响寿命,而猝死型是比较严重的,一旦发生就可能后悔莫及,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得了冠心病之后寿命长短和很多因素有关,好好保养和健康者一样长寿,疏忽大意也会带来生命危险。至少它是可防可控的,所以大家要心态好,改掉身上的坏习惯,这样就能拥有更多长寿机会。

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国发明了首个AI-QFR冠脉精准诊断系统,诊断精确率高达93%,将会在全国大力推广,有了它患者就能获得对自己最有利的诊疗方案,大大降低了风险,也就是说以后医学会和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运用在医疗领域,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