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不打针(糖尿病不打针吃饭会怎么样)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不打针、无饮食饮水限制控制糖尿病将成真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2日电(记者陈静)中国是全球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近一半患者血糖依然控制不达标。

记者22日在此间获悉,3期临床研究ACHIEVE-1“出炉”,或将成为患者治疗新选择。据悉,根据研究,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RA药物能在40周内为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糖化血红蛋白(A1C)和体重降幅,且安全性与注射型GLP-1RA类药物一致。在所有剂量组中,在研药物orforglipron每日一次口服实现的A1C降幅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A1C自基线(8.0%)下降了1.3%至1.6%,成功达成主要研究终点。

ACHIEVE-1研究是一项为期40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的3期研究,旨在比较礼来口服小分子(非肽类)GLP-1 RA药物orforglipron不同剂量组单药治疗与安慰剂对比,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据悉,用药四周就可观察到A1C水平改善。

研究数据显示,接受orforglipron治疗后,高达76.2%的患者A1C降至<7% ,达到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治疗目标;66%的患者实现A1C≤6.5%;25.8%的患者实现A1C<5.7%,即达到了正常的A1C值,患者有望获得长期获益。此外,在体重控制方面,不同剂量的 orforglipron 能够显著减轻体重。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试验、对饮食或饮水不加以限制的口服小分子(非肽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种每日一次口服药片十分便捷,服用时对饮食和饮水均不加以限制,对于更倾向于口服而非注射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orforglipron有望为他们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近年来,国家层面在糖尿病患者管理及相关的体重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于患者而言,随着这一基于创新机制的口服剂型的“亮相”,在血糖与体重管理上, 民众“摆脱针头”的希望变得真实可及。(完)

来源: 中新网上海新闻

糖尿病人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结果怎么样?医生用实例告诉你

门诊经常会有这样的病人,诊断出糖尿病,就会满怀期待的期望医生告诉他,不用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确实有些病人在确诊糖尿病以后,不用吃药、打针,只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血糖也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但是如果初诊血糖就比较高,或者坚持不了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患者,那么就需要吃药、打针来控制血糖。

当然也有些人不在意,认为我没有任何感觉,只是血糖高一些,没有关系的,他们就身体力行,确实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那么这些病人怎么样了呢?

医生告诉大家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方式对血糖的影响。

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刘先生,36岁,体型肥胖,体重指数34,血糖16.2mmol/L,体重近2个月下降约10kg,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病、肥胖症,除消瘦外无明显自觉症状。

建议减重、药物治疗,拒绝,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既然医生说胖,现在不用少吃饭也能瘦,真是太合适了!

于是不忌口、不用药,每天喝酒,继续大鱼大肉,体重确实下来了,半年体重下降了25kg,人走不动了,全身酸乏,最要紧的突然出现胸闷,被120急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血糖26mmol/L,酮体 ,经过紧急抢救,花了近20万元,才把命拉回来,放了3个支架,胰岛素治疗。

而如果在半年前用药,那么就很简单了,低热量饮食,每天坚持锻炼,服用二甲双胍每天2000mg,每周体重下降1-2斤,代谢综合征的各种疾病状态都能明显改善,血糖也会明显下降。

如果血糖不能下降到空腹7.0,餐后10.0以下,也可以加用吡格列酮、达格列净等药物配合,血糖基本上都能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也不至于疾病迅速进展到出现到急性心梗的地步。

吃药不忌口

刘阿姨,60岁,血糖高5年了,一直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用药非常认真,每天吃饭前一定要把药吃下去。

但是就是这样,刘阿姨的血糖控制的也是不好,前几天查体,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11.5%,餐后血糖18.4mmol/L,已经出现了眼底病变和尿蛋白。

与同病程的糖尿病人相比,并发症发生时间明显的提前。

刘阿姨说,我吃药那么认真,从来没马(虎)过啊!血糖怎还会控制的不好呢?

刘阿姨吃饭的习惯是喜欢喝汤,面汤、稀粥每顿都要喝,一喝就是2大碗,而且从来不愿意测餐后血糖,每次来就诊,都要做思想工作才能查1次,一查就非常高。

告诉她要忌口,要调整饮食习惯,可是她说,我就是爱喝汤,不喝汤就像没吃饭一样。

餐后血糖增高会明显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并发症的出现上,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并发症的发生率会下降38%。

能吃药,不愿打针

赵大哥,52岁,糖尿病史3年了,一直口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血糖近年控制的不好了,考虑是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还有消化道反应。

建议停用口服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可是他不愿意,就一直加药,加到了最大量,血糖降的不好,还出现了药物刺激导致的胃炎、胃溃疡,每天上腹部疼痛的明显,几乎饭都吃不下去。

以上为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出现的典型案例,糖尿病治疗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在治疗上需要定期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还要坚持饮食、运动的治疗,才能保持血糖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

得了糖尿病,也可以不打针、不吃药?专家共识:2型糖尿病可缓解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糖尿病肥胖门诊,很多都是专程从外省飞来找蔡玉群医生的。这些患者因为被糖尿病纠缠数年而苦不堪言,如今通过个性化治疗后变得轻身如燕。那么,究竟是什么方法实现了糖尿病逆转?

本期特邀浙江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糖尿病肥胖专科主任医师蔡玉群、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副主任李宏春,和您一起关注血糖健康,远离糖尿病。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个性化控制血糖

通过中西合结合的方式,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就有可能最终实现不打针、不吃药地控制血糖。

蔡主任讲述,中药对患者的体质有调节作用。

许多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有所上升,这意味着患者的胰岛功能有了一定的恢复。

蔡主任在治疗中很少使用西医调节血糖的药物,而是通过改善患者肠道的吸收功能,增加肠道对蛋白质、维生素的吸收,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在治疗中,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食物不耐受检测。

根据患者对不同食物的血糖分泌情况,可以选择出最适合患者日常生活进食的食物。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血糖,减少反复就医。

02

不打针不吃药

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长期应用胰岛素针,不仅造成皮肤损伤,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影响,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而截至目前,蔡主任的团队已经医治了1500多例糖尿病患者,其中8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停针减药,血糖控制平稳。

患者中有一位94岁的高龄老太太,已有48年的胰岛素治疗史,她在接受蔡主任的治疗后,也做到了停用胰岛素。

当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通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停药。如果胰岛细胞皆已坏死,目前则需要一直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一般而言,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后一周,便可减量或者停用胰岛素。

接受治疗约三个月后,基本就可以停掉中药。

血糖受到内分泌的综合调节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师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除了选择患者喜爱、又适合患者体质的健康食物,还会调整患者的睡眠状态。

03

指南共识明确指出

2型糖尿病可缓解

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发表共识强调,饮食干预是逆转成人2型糖尿病的首选措施。

2021年9月30日,中国第一版《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是可以缓解的。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必须都要用药,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完全有可能实现停针减药,并且维持血糖平稳。

不过,停药也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被治愈,遗传因素、胰岛功能受损的情况依旧存在。

虽然目前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但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可以达成的,患者可以在停药或减药的情况下维持血糖稳定,改善生活质量。

(养生大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