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期刊(糖尿病期刊有哪些)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0
文章目录:

国际首个!华中科技大学糖尿病研究最新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6月,国际糖尿病领域顶级期刊Diabetes Care《糖尿病医疗》(IF:15.6)正式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内分泌科金肆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Wilson Disease With Novel Compound Heterozygote Mutations in the ATP7B Gene Presenting With Severe Diabetes"。金肆教授的博士生李居怡为第一作者,金肆教授为通讯作者。这是国际上首个关于糖尿病可由肝豆状核变性病引起的报道。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降低,即胰岛素抵抗引起,或两者兼有引起。肝豆状核变性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 Disease, WD)。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为其临床特征。WD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Diabetes Care 2020 Jun; 43(6): 1363-1365

金肆教授团队在临床上发现部分严重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差,类似1型糖尿病,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伴有肝功能异常和认知障碍,怀疑患者有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经过青霉胺驱铜试验及核磁共振影像学等一系列临床检查,临床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病。当继续采用青霉胺驱铜治疗后,患者胰岛功能缓慢恢复,血糖控制逐渐趋好,认知能力有所好转。当患者因为过敏而停用青霉胺后,血糖控制再度恶化。当换用另一种药物二巯基丁二酸继续驱铜治疗时,血糖情况重新得到控制。

为进一步从基因层面上分析发病原因,对患者肝豆状核变性病致病基因铜转运蛋白ATP7B外显子进行了测序,证实该基因存在两种杂合突变,从而确定肝豆状核变性病诊断。ATP7B基因的该种突变,可使铜离子转运障碍,过多沉积在肝脏、基底节、胰腺等部位,引起相应器官的损害。其中对胰腺的损害,是其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深入的细胞分子发病机制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延伸阅读:

金肆,医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州大学博士后。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肆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和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支持下,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包括Diabetes Care, Autophagy等,发表研究成果50余篇,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官网

我国糖尿病30年调查报告:患者数超1.17亿人,死亡率显著下降

我国糖尿病30年调查报告近日在国际医学期刊《糖尿病杂志》发布。报告显示,1990年至2021年的约30年间,我国糖尿病总体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糖尿病死亡率显著下降。

报告中介绍,1990年至2021年,我国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糖尿病总体发病率达到十万分之244.57。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人,患病总人数超过1.1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而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此外,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8至2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0%,30至39岁为6.5%,40至49岁则高达11.1%。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5%,治疗率为32.2%,治疗者控制率为49.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分析,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30年中呈上升趋势,归因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生存期的延长,以及久坐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人口老龄化也是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则与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的改善和医疗保健水平的进步有关。

目前,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数量庞大,预示着未来发病率可能将持续上升。从糖尿病类型来看,2型糖尿病是我国糖尿病的主要负担。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成年期,肥胖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柴嵘

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8.28亿,中国约占两成,半数以上未治疗!柳叶刀研究

世界糖尿病日前夕,《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风险因素协作组织(NCD-RisC)开展的一项全球研究显示,2022年全球有8.28亿名成年人(≥18岁)患糖尿病,是1990年(1.98亿)的4倍以上。

在全球各国中,印度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2.12亿,占25.6%),其次是中国(1.48亿,占17.9%),然后是美国(4200万)、巴基斯坦(3600万)、印度尼西亚(2500万)和巴西(2200万)。

2022年,在全球≥30岁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中,4.45亿(59%)未接受治疗,这一数据是1990年的3.5倍; 其中,印度占30%(1.33亿),其次是中国(7800万,占17.5%)。

该研究是首次对糖尿病患病率和治疗趋势的全球分析,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包括来自1108项研究的1.41亿名成年人数据。

糖尿病被定义为:空腹血糖≥7.0 mmol/,糖化血红蛋白≥6.5%或正在应用降糖药物。糖尿病治疗率定义为正在应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

分析结果显示,1990~2022年,全球131个国家的女性和155个国家的男性中年龄校正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升高了,全球成年男性(从6.8%到14.3%)和女性(从6.9%到13.9%)中糖尿病患病率总体都翻了一番。

加上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额外影响,估计2022年全球有8.28亿成年人患糖尿病,比1990年(约1.98亿)增加了约6.3亿;其中,4.2亿为女性,4.08亿为男性。

1990~2022年,不同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增幅最大,这些国家主要位于东南亚(如马来西亚)、南亚(如巴基斯坦)、中东和北非(如埃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如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其中,巴基斯坦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从1990年的9.0%上升到2022年的30.9%,是所有国家中增幅最大的。

而一些高收入国家,如日本、加拿大和一些西欧国家(如法国、西班牙和丹麦),在过去20年中糖尿病患病率没有变化,甚至略有下降。

2022年,男女糖尿病患病率均最低的国家在西欧和东非(法国、丹麦、西班牙、瑞士和瑞典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低至2%~4 %,丹麦、法国、乌干达、肯尼亚、马拉维、西班牙和卢旺达男性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5%),日本和加拿大的女性糖尿病患病率最低。

2022年,21个国家的女性和14个国家的男性中年龄校正的糖尿病患病率超过了25%。糖尿病患病率最高(≥25%)的国家为一些太平洋岛国和位于加勒比地区、中东和北非的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美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女性为11.4%,男性为13.6%)。

肥胖和不健康饮食是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各国/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2022年,在≥3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59%(4.45亿)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这是1990年(1.29亿)的3.5倍。其中,印度占30%(1.33亿),其次是中国(7800万,占17.5%);中国女性和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分别为45%和41%,印度的治疗率分别为28%和29%。

另外,巴基斯坦(2400万)、印度尼西亚(1800万)、美国未治疗的≥30岁糖尿病患者数量也较多。

自1990年以来,一些国家,包括中欧和西欧(如波兰、捷克、俄罗斯)、拉丁美洲(如哥斯达黎加、智利、墨西哥)、东亚、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以及加拿大和韩国的糖尿病治疗率有了巨大改善,2022年这些国家超过55%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其中,比利时的糖尿病治疗率最高,女性为86%,男性为77%。

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的许多中低收入国家中,糖尿病治疗率一直很低,在过去20年期间变化很小。1990年和2022年,一些非洲国家超过90%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治疗。

1990~2022年,糖尿病治疗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明显扩大,女性中的差距从56%升至78%,男性中从43%增至71%。

来源:Worldwide trends in diabetes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from 1990 to 2022: a pooled analysis of 1108 population-representative studies with 141 million participants. Lancet, November 13, 2024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 ),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