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换药(糖尿病换药后血糖会升高吗)
糖尿病足患者自行换药?小心越换越严重!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5月29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吴清怡)每年5月29日,是全国爱足日。当日,湖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龙承接受采访时,提醒广大病友:“切勿在家自行换药,小心越换越严重。”
“糖尿病足”是指初诊为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长期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包括足骨的破坏,严重的可以发展到截肢的地步。
龙承介绍,足部出现溃疡是糖尿病足的典型表现,多发生在足底、脚趾等部位。一般来说,溃疡部位容易引发感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加剧,伴有脓性分泌物。此外,长期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肌肉无力,进而引起足部结构的变化,如爪形趾、锤状趾等。
“糖尿病足本身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主要针对其原发病治疗,尽快控制基础病因,防止症状加重,多数可以实现溃疡愈合,少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致残、致死风险较高,部分患者必须截肢/趾或皮瓣修复术才能控制病情。”龙承表示。
龙承提醒,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要定期检查足部,包括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等,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溃疡或感染。
在日常护理中,大家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避免使用过热的水烫伤。此外,应注意避免足部受伤,如避免赤脚行走、避免足部受到挤压、摩擦等。如足部出现感染、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患者切不可自行换药,危险!!!差点把命丢了!!!
一位91岁的老太太,平时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因为药吃完了,家属自行改成格列美脲,每天3次每次1片,结果出现了低血糖昏迷,医院测血糖1.6 mmol/L,经推注葡萄糖才苏醒。
格列美脲是口服降糖药中效果最强的药,最大剂量也就是每天3片(每片2mg),患者本来血糖控制特别好,换为格列美脲后血糖低到1.6 mmol/L,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治疗要有连续性,不要轻易断药或者换药,实在不方便到医院就诊可以先网上咨询一下医生,现在网上咨询医生也比较方便。
请关注我,您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专业而规范的饮食、运动、减脂减重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和信息!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注意!糖尿病经常换药不可取
对于糖友来说,名目繁多的药物使他们眼花缭乱,不知所从。有的糖友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听说某人吃某种药感觉很好,自己就买来试。渴望通过频繁更换药物,寻找到灵丹妙药来根治糖尿病。结果往往不但愿望没有实现,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在糖友圈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1
糖友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不听医生劝告,盲目频繁更换药物,常常会造成血糖不稳定,或高或低。如果服用了含有剧烈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某些药物后,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年糖友,由于其机体的反应能力较差,常会出现低血糖昏迷,如果不积极进行抢救,短时间内会危害患者生命。急性发生的低血糖反应还可以使糖友出现心慌、出汗、颤抖、头晕、乏力、饥饿感等。低血糖还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同样会给糖友造成严重后果。
2
降糖药物要发挥降糖作用,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血糖浓度。较长时间服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血药浓度往往是恒定的。如果频繁更换降糖药物,必然会影响原先应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影响降糖效果。新换的药物若剂量掌握不好,同样会造成血糖波动,给血糖达标造成不利影响。(关于降糖药物详细知识请在平台输入:yao)
3
有些老年糖友常合并一些慢性并发症,如果所更换的药物是含有格列本脲、苯乙双胍成分的所谓“纯中药”、“祖传秘方”、“保健食品”等产品,很可能会使并发症加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如肝肾功能损伤、乳酸性酸中毒。
4
频繁更换药物可能会对糖友造成不利影响,并非不需要更换药物。如果糖友在服用某些降糖药物时血糖达标仍不理想,应首先寻找原因,例如是否严格控制了饮食,药物配伍是否合理、恰当,有无精神情绪方面的因素或存在应激(如感染、手术、腹泻、呕吐等)情况,是否有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是否应用升高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如果以上原因能够排除,再根据糖友的具体情况合理更换药物或应用胰岛素治疗,是完全可以的。这些都应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治疗要采取饮食、运动和药物相结合的措施基础,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用药个体化,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绝对不能见到别人用什么药物自己也用什么药,见到什么广告说的好就放弃原来的治疗方案盲目更换药物,更不可不听医生的意见,而听信其他糖友的意见。应该确信,只有医生才能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般停药则可包括以下几点:
1、糖尿病已经根治,无需再治疗用药,但是,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2、药物无疗效或治疗失效。
3、不良反应多,难以承受。
4、社会环境及经济能力有限
5、其他潜标准。
有上述之一可考虑停用相应的药物,但这不等于放弃药物治疗。建议谨遵医嘱,不宜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