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尿蛋白高(糖尿病的尿蛋白什么属于正常)

健康科普王医生 0
文章目录:

血糖控制得好,尿蛋白却越来越多?这类糖友最容易进展成尿毒症!

血糖稳了,心却悬了。

每天测血糖像打卡,指标也算漂亮,结果一查尿常规:尿蛋白 ,几个月后变成 ,再过半年变成 。

怎么回事?不是说“糖尿病控制得好就万事大吉”吗?可现实是,有些人血糖稳如老狗,肾却悄悄烂了。

这是很多糖友的盲区,也是医生最常见的揪心场面:“你控制得挺好啊,怎么肾功能突然就完了?”

问题就在于,你只看血糖,肾在“闷声干大事”。

糖尿病肾病,是所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里最“阴毒”的一个,它可以在你看似控制良好的假象下,悄悄把肾一点点搞坏。等你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已经掉到30以下,尿素氮、肌酐飙上天,尿蛋白像漏水一样止不住,那时候就不是“肾病”,而是“尿毒症”了。

很多人以为“尿毒症”是个遥远的词,只有年纪特别大、肾本身就有毛病的人才会得。但现实是,中国每年新增尿毒症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第一大原因,占比超过40%。你没听错,不是高血压、不是肾炎、不是药物中毒,而是糖尿病!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一类糖友特别容易“中招”——就是“血糖控制得不错,胰岛功能也还行”,但忽视了其他指标的人。

很多人只盯着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甚至连糖化都不太看,更别提尿常规、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了。控制血糖≠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全身病,不是单纯的“血糖高”。

有个老李,56岁,开出租的,平时血糖控制得可好了,糖化都在6.5%左右。他以为自己“逆袭成功”,菜照吃、夜班照跑,可一年体检下来,尿蛋白从无到有,从 到 ,肾功能指标也开始“飘红”。

再去医院检查,医生一句话让他差点瘫坐在椅子上:“你这个情况,如果不做透析,再拖半年可能就保不住命了。”

糖尿病肾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静悄悄地搞垮你”。

它不是突然发病的,它是慢慢、一步步地让你的肾小球硬化、萎缩、纤维化。早期不疼不痒,甚至你尿都挺正常,就是尿蛋白一点点往上爬。等你开始水肿、乏力、尿少,已经是晚期。

更令人意难平的是,有些人“血糖指标优秀”,但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重,结果这些指标谁都没管。

肾病不是血糖控制好就能预防的,它是个“多重打击”的结果。血压高,肾血管长期紧张;血脂高,肾小球沉积脂质;体重重,肾负担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肾就像一台24小时不停歇的老机器,早晚要“烧坏”。

而在生活中,有个误区特别普遍——很多人以为“尿蛋白”不是大事,甚至有些基层医生也说:“没事, 号不多,注意点就好。”错!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蛋白,不管是一点点,还是 ,都不是“没事”!

尿蛋白的存在,代表肾小球滤过屏障已经破坏了,就像家里水管漏水,是管道出了问题,不是你地板不干净。你现在看到的,只是水渍,背后是管道腐蚀。不修,迟早爆管。

而更诡异的是,有些糖友去医院查肾功能,还觉得“肌酐正常,没事”。但其实肌酐这个指标有“滞后性”,等肌酐升高,肾功能已经坏了一半!

有没有更早的指标?有,就是“尿微量白蛋白”。它能比尿蛋白更早地预警肾损伤,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查这个。有时候说它就像“地震前的小震动”,你不注意,就会被“主震”震塌。

有人说,“我不是控制得挺好吗?怎么还肾出问题?”控制血糖只是基础,控制全面指标才是关键。糖尿病的管理,从来不是“单兵作战”,而是“联合作战”。

你得像打仗一样,把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肾功能、尿蛋白、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状态都调起来。

这种“多维度”的管理,才是真正的“控糖”,不是“控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一个“和”字,五谷调和、阴阳调和、脏腑协调。中医早就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一耗,人就虚了。现代医学也慢慢印证了这个道理——肾一旦出问题,身体其他系统都会受到牵连,贫血、骨病、代谢紊乱、免疫下降……不是吓唬你,是事实。

从南方的老广到北方的老铁,从吃米的、吃面的、吃肉的,大家的饮食习惯都不同,但糖尿病肾病的逻辑是一样的:越晚发现,越难救;越早干预,越能保肾。

有人说,天天查这些指标多累啊?可现实是,你不折腾检查,肾就折腾你身体。

我们见过太多“后悔药”:有人说早知道尿蛋白这么重要,一年前就该吃药;有人说医生劝我吃降压药,我嫌副作用大,结果肾保不住;还有人说,我只信偏方,结果耽误了黄金治疗期。

说到底,糖尿病肾病不是“命不好”,是“管理不到位”。

最后提醒一句:要查血糖,更要查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这些指标。尤其是糖龄超过5年的、血压偏高的、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友,每3-6个月做一次检查,千万别偷懒。

就像农谚说的:“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人也是,确诊只是起点,管理才是关键。

不要等到肾病晚期,才来问“还能不能保住肾”,那个时候医生也是两手一摊——“只能透析。”

血糖控制得好,不代表病情没在进展。肾病的脚步静悄悄,但一旦走远,就很难回头。不要被“表面风平浪静”骗了,底下的水可能早已暗流涌动。

别让“尿蛋白”成为压倒你肾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段志勇,张静,王志刚.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741-745.

[2]刘彦君,陈晓红.尿白蛋白排泄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2):115-118.

[3]王燕,李红.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水平变化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4,8(03):201-204.

【李同侠】尿蛋白高就是糖尿病肾病吗?别自己吓自己!

“我尿蛋白高了,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肾病呢?”别自己吓自己,也别不当回事。

尿蛋白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就像肾脏的“求救信号”,正常情况下,肾脏像一张细密的网,只让水分和代谢废物通过,而把蛋白质留在血液里。但如果这张网被高血糖“腐蚀”了,蛋白质就会漏到尿里,形成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确实会导致尿蛋白升高,但尿蛋白高≠糖尿病肾病。

除了糖尿病,高血压、肾炎、尿路感染,甚至剧烈运动、发烧都可能让尿蛋白暂时“超标”。所以发现尿蛋白高,先别急着下结论,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但早期症状很隐蔽。等出现水肿、泡沫尿、乏力时,可能已经不是早期了。所以糖友们一定要记住两个关键检查:

1、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这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黄金指标”。如果连续两次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超标(30-300mg/24h),就要警惕了。

2、肾小球滤过率(eGFR):这个指标能反映肾脏的整体功能,早期肾病可能只是轻微下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帮咱们标本同治

西医控指标:用降糖药、降压药把血糖、血压控制好,必要时用护肾药减少蛋白尿。

中医调体质:

糖尿病肾脏病,在中医属于消渴肾病的范畴,在消渴病初期的时候多半是以,气阴两虚表现为主,这个时候病人可能会表现为:定量蛋白尿,中医称它为“尿浊”,我们可以看到尿里面有泡沫,我们会结合病人的口干脉象,还有症状,进行个体化的辩证,比如参芪地黄汤类的药物加减,进行治疗。

随着病情的进展,气虚进一步的向阳虚转化,病人就会出现阴阳两虚的情况,我们会选择比说六味地黄汤、左归丸、右归丸、联合来进行加减。

到了中末期,除了阴阳两虚以外,它的这个标实证的表现也会重,比如说病人的湿浊湿毒、还有淤血、对于标实证的治疗,比较重要也就是除湿活血化瘀,总体来说,中医对于消渴肾病,也就是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分期分阶段,炎症都会得到比较好的疗效。

生活调理,也非常更重要

管住嘴:少吃盐、少吃肉(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蛋白质),多吃蔬菜杂粮。

迈开腿:每天散步30分钟,别剧烈运动。

戒烟限酒:烟酒会加重肾脏负担。

定期复查:每3-6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肾功能。

尿蛋白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但一定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关注肾脏健康了,糖友们,控制血糖是保护肾脏的根本!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帮助您少走弯路,咱们中西医结合,一起守住肾脏这道“健康防线”!#肾病健康##李同侠#

如何降低尿蛋白?糖尿病高血糖会影尿蛋白吗 ?

肾脏就像一台过滤器,负责决定「留在体内的物质」和「该被排出的物质」。若肾脏受损便无法正常运作,尿液也会验出不该出现的物质。今天就来聊聊什么是尿蛋白以及如何改善!

什么是尿蛋白?尿蛋白数值多少才正常?

「尿蛋白」顾名思义是尿液中的「蛋白质」。一般来说,经过肾脏血管的蛋白质不会被过滤到尿液中·但当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蛋白质会因过膜受而渗漏至尿液中,进而被检测出来。

尿蛋白能帮助糖友在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检测方法可以是分析尿液中的白蛋白量、肌酸酐,再计算两者的比值:

  • 数值<30 mg/g 为正常值到轻微白蛋白尿
  • 数值介于 30-300 mg/g 为中度白蛋白尿
  • 数值>300 mg/g 为重度白蛋白尿,代表肾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

尿蛋白的检查对糖友来说,更有助于发现慢性肾脏病·师也会评估血液中的肌酸酐计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了解目前病患的肾功能情况,再分出不同疾病期和风险程度

提醒:白色数字为透析风险的倍数。相较于对照组(eGFR:90-104,UACR<10)的族群,座落在最高风险的患者族群,发生透析或是肾脏移植的风险相对增加至少 240 倍以上。

尿中出现泡泡就是尿蛋白?

般来说,尿液中的泡沫不见得都是尿蛋白,有可能是排尿太急或尿液浓稠而产生的通常「尿蛋白」的泡沫经过五分钟也不会消散,甚至会出现较小颗、稠密,类似啤酒上的泡沫·如果符合以上状沉要尽速到医院检查,因这可能是发生心血管疾病、脏疾病的早期征兆

高血糖会影响尿蛋白吗?糖尿病与蛋白尿的关系

研究显示:未期贤病或洗贤的患者有将近 4成都是糖友。

如果糖友的血糖控制不佳,容易使肾脏过泸率增加、造成肾脏功能过劳:肾脏小血管长

期泡在糖水中也容易受损,更会提高糖尿病肾病变的风险

如何降低尿蛋白?五原则避免肾功能恶化

发现白蛋白尿增加后,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适当药物治疗,还是有机会让肾功能恢复正

常、避免巨量白蛋白尿的产生:

  • 调整饮食

选择低盐、低 Gl的餐点,并注意份量与均衡性

  • 增加活动量

每周 150 分钟的中强度活动,维持良好的代谢

  • 维持充足睡眠

避免睡眠不足造成血压和血糖的波动。

  • 进行体重管理

减轻 5% 体重能改善血糖与血压的表现

  • 及早用药治疗

目前也有经临床实证,能控制血糖、血压,以及抗发炎与纤维化的三大类药物,能帮助延缓肾功能恶化

最后也想提醒糖友们,如果已经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建议每 3-6个月要进行一次尿蛋

白检查、勤快检查肾脏功能·如果蛋白尿症状没有改善,回诊时也可以主动向医师讨论

是否有适合的药物治疗选项,才不会错过治疗黄金时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