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遗传的糖尿病是几型(遗传的糖尿病是一型还是二型)

三甲医生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也会遗传!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遗传倾向最明显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制的慢性的代谢性的疾病。

这种疾病在有些类型的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特别是 2 型糖尿病患者。

2 型糖尿病患者占到所有糖尿病总量的 90%以上,这些患者往往有家族聚集倾向,即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

但这种遗传并非单基因遗传,并非父亲或母亲有糖尿病子女就一定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是父母双方基因组合的结果,通常也不是单一基因能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基因相互组合、相互协同作用导致的。只能说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不是单基因的遗传性疾病。

所以如果家族中父母有糖尿病,这些人群要做好饮食和运动的干预,做好生活方式的干预,这样可减少得糖尿病的机率。

记得点赞关注哦!

糖尿病会遗传吗?

NO.01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密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它遗传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数据表明,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得病的概率不超过50%;若父母中只有一方患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概率为20%-30%。在糖尿病家族当中,糖尿病患者越多,其他成员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家族中如果有一个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他成员就应该尽早防范。

NO.02

糖尿病患者什么情况下该住院治疗

1

院外治疗不易将血糖控制好,血脂异常、血压高、血糖波动大且查不出原因者。

2

急性合并症者,如酮症酸中毒、乳酸性中毒、低血糖症;

发生严重慢病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3

处在感染、手术、脑卒中、外伤、分娩、心肌梗死等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

NO.03

糖尿病患者用药时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主要分为“上消”(多饮)、“中消”(多食)、“中消”(多尿)三种类型。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阴虚燥热”有关,涉及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长期发展可能导致气血亏虚、经络瘀阻,甚至引发并发症。

根据不同证型,常用方剂包括:

  • 上消(肺热)消渴方(天花粉、黄连、生地)
  • 中消(胃热)玉女煎(石膏、知母、麦冬)
  • 下消(肾虚)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
  • 气阴两虚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注意:必须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用药或擅自加量减量。

如果开始服用某种降糖药物效果良好,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那么好了,这是对药物产生了耐受性,应咨询医生改用其他药物。

服药期间,如果同时服用磺胺药。阿司匹林、抗甲状腺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均应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因为他们能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引起低血糖,甚至会发生低血糖休克。

服用药物后不可突然中断,以免病情恶化,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会遗传吗?专家: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糖尿病会遗传吗?11月6日下午,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郭立新表示,很多研究都显示,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直系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发布会现场(记者姚赟 摄)

郭立新介绍,糖尿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背景更强一点。后天的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

什么是环境因素呢?首先就是生活方式。肥胖对于糖尿病,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是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一旦出现,糖尿病患病风险将增加6-20倍,而且随着肥胖的加剧,糖尿病风险进一步升高。

另外是运动,如果进行规律、合理的体育运动,保持身体的机能处于非常好的状态,或者增加体内肌肉量,减少脂肪量,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手段。

郭立新称,提倡避免久坐,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筛查,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的糖代谢异常,或者糖尿病前期,可以进行及时的干预,能够阻止糖尿病的进展,“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果我们坚持正确的、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