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补锌糖尿病(糖尿病补锌吃什么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适当多吃含锌食物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锌缺乏是糖尿病患者的普遍现象。当糖尿病人出现味觉改变、食欲减退、出虚汗、夜间盗汗、伤口不易愈合和顽固性湿疹等,就要考虑锌缺乏。锌缺乏可加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补锌可改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肾损伤。

为预防锌缺乏,糖尿病人平时可稍微适当多吃点含锌食物。此类食物有肉类、鱼、牡蛎、扇贝、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豆类、花生、大米、小米和萝卜等。

(摘自《快乐老人报》)

来源: 今晚报

糖尿病与缺锌有关?医生:吃坚果南瓜,不如多吃4物降糖护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说实话,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到“控糖”两个字,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吃少点糖”“多吃点粗粮”“吃点坚果南瓜”。

这些确实没错,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做了这些,血糖还是降不下来?甚至餐后血糖高得离谱,空腹也不稳定。其实,这里面可能藏着一个常被忽略的线索——缺锌

你没听错,锌,这种我们平常觉得和伤口愈合、免疫力有关的微量元素,跟糖尿病关系还挺深。身体缺了锌,胰岛素的合成都会出问题。

胰岛素是啥?就像钥匙,打开细胞门,让血糖进去。如果胰岛素不够用,血糖就会一直飘在血液里,久而久之,就成了糖尿病。

锌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而且它还能稳定胰岛β细胞的结构,帮助这些细胞更好地工作。你如果长期缺锌,这些细胞像加班加到崩溃的员工,效率越来越低,最后干脆“辞职”。这时候光靠控制饮食就晚了,根源出了问题。

我印象很深,有个中年男性,血糖控制得一直不理想,饮食控制也很严,运动也做了,就是不见好。后来查了微量元素,锌水平明显偏低。

补锌后,血糖才慢慢稳定下来。他自己都说:“原来不是我吃得不对,是身体缺了关键的‘螺丝钉’。”

很多人听说吃坚果、南瓜能补锌,就天天吃。确实,它们里头有锌,但量小,而且吸收率也不高。尤其对于已经有糖尿病的人,坚果再健康也不能无节制吃,多了热量上来了,血糖反而更难控。

我更倾向于推荐更稳妥、更实用的方式,与其天天啃坚果,不如多吃这4类食物,它们对降糖、护胰都有帮助。

第一是贝类,尤其是牡蛎。这是真的富锌“王者”,而且锌的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不过这东西不是人人都能天天吃,但哪怕一周吃一两次,也比天天嚼杏仁强。

第二是动物肝脏,尤其是猪肝、鸡肝。不少人对动物内脏有偏见,觉得“脏”,但其实处理干净了,它们是锌、维生素A和铁的优质来源。适量吃,不仅补锌,还能补铁、补维生素,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一举多得。

第三是瘦牛肉、羊肉。不仅含锌量高,还有优质蛋白质。别怕肉类升糖,其实合理搭配,肉类能延缓碳水吸收,有助于平稳血糖。问题不在于吃肉,而在于怎么吃、吃多少。

第四是鸡蛋,尤其是蛋黄。它含有一定量的锌,而且胆固醇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整体饮食结构。一天一个鸡蛋,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对血糖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有人问,那我干脆买点锌片吃行不行?不是不行,但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食物。

食物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营养组合,锌只是其中之一,它跟其他维生素、矿物质一起工作,效果才更好。锌片适合短期缺乏时用,长期还是得靠饮食调节。

这时候你可能在想,控制血糖不就是看碳水、多运动、少油少糖吗?怎么还扯上锌了?

其实,糖尿病本质上是代谢紊乱,不只是糖的问题,还有微量元素、脂肪代谢、胰岛功能等等一大堆环节。你光顾着控制糖,其他地方掉链子,整体控糖效果也上不去。

而且,不少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它可能会影响肠道对锌的吸收。加上糖尿病人本身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这些问题,更容易导致锌流失。等发现缺锌,胰岛功能早被拖垮一半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常提醒患者,别只盯着血糖数据看,要看全局。有的人血糖不高,但是总疲乏、容易感染、伤口愈合慢,这些都可能是缺锌的信号。血糖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代谢问题,才是根子。

当然,锌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说补了锌血糖就能立刻降下来。它更像是一个幕后功臣,维持胰岛细胞的稳定工作状态。如果你平时饮食里锌摄入不足,哪怕再努力控制饮食、运动,控糖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说到这,其实我也挺感慨的。门诊上遇到不少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信了很多养生帖,天天吃南瓜、苦瓜、玉米粥,结果血糖不降,反而营养不良,肌肉掉得厉害。

糖尿病不是饿出来的病,它需要的是全面平衡的饮食结构,不是靠一种食物解决。

还有一点特别想说的是,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一时血糖高,而是胰岛功能一点点耗尽,等到胰岛素分泌不够用了,再补救就难了。护胰是长期战,不是一时兴起。

所以,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是高危人群,别再只盯着少吃主食、少吃甜食。想稳住血糖,得从“营养实用主义”出发,结构调整才是关键。

再说一遍,坚果和南瓜可以吃,但别神化它们。真正帮你护胰、补锌、稳血糖的,是那些你可能忽略的食物:牡蛎、肝脏、瘦肉、鸡蛋。合理搭配,适量摄入,再配合规律生活和运动,这才是更靠谱的控糖方式。

每次我和患者聊到这些,都会提醒他们别把饮食当成负担,而是当成一种修复身体的过程。你吃进去的每一口,都是在给胰腺“加油”,这事儿一点都不虚。

我们不能期望哪种食物是灵丹妙药,但可以通过聪明的选择,让身体更少受罪。糖尿病不一定是不可控的,但前提是你得了解它的“全貌”,别让细节成为失控的起点。

缺锌不是糖尿病的唯一原因,但它确实是很多人忽略的那一环。当你吃对了、补对了,身体的反应会告诉你,方向没错。

最后记住一点:糖尿病管理,靠的不是“少吃”两个字,而是“吃对”两个字。

参考文献:

[1]李文娟,刘静,黄志伟.锌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789-794.

[2]王晓芳,李娜,张凯.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缺乏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3):235-239.

[3]杨春梅,刘志刚.膳食锌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营养学报,2022,44(02):156-161.

糖尿病与缺锌有关?医生:吃坚果南瓜,不如多吃3物降糖护胰

糖尿病的锅,锌也要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缺锌不仅可能诱发胰岛功能紊乱,还可能加速糖尿病恶化。与其天天嚼坚果、吃南瓜,不如盯准更关键的那几样东西。锌到底在糖尿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又有哪些食物才是真正的“护胰高手”?

我们常听人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但真相比这句话复杂得多。糖吃多了当然不行,可真正让血糖失控的背后“帮凶”往往被忽略

锌,正是其中之一。它不是糖尿病的直接罪魁祸首,却像个“幕后操盘手”,悄悄影响着胰岛素的合成、储存、分泌。

有人会问,锌不就是那种“微量元素”吗?怎么还扯上糖尿病了?说白了,胰岛素的制造离不开锌。没有锌,胰岛β细胞就像没电的机器,连胰岛素都做不好。

更别提调节血糖了。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锌缺乏,而且这种缺乏不是暂时性的,而是慢性的、长期的。

锌缺乏的表现可不止是“没精神”“掉头发”那么简单。最直接的后果,是胰岛素功能下降。锌本身还有抗氧化作用,能减缓胰岛β细胞被“氧化应激”摧毁的速度。

而你要知道,糖尿病本质上就是“胰岛素不够用”或者“胰岛素用不了”。锌缺了,就像雪上加霜。

市面上不少人高举“吃坚果补锌”的大旗,尤其是南瓜籽、核桃、腰果,好像吃一把就能护胰护血糖。但数据告诉我们,这种补锌效率其实并不高

因为植物性食物中的锌吸收率很低,尤其是富含植酸的坚果类,反而会阻碍锌的吸收。南瓜籽虽然锌含量高,但你能天天吃多少?吃多了又怕脂肪超标,血脂也跟着闹情绪。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含锌高、吸收率又高的动物性食物,比如牛肉、羊肝、牡蛎。这些才是锌的“硬通货”。

尤其是牡蛎,简直堪称“锌之王”,每100克牡蛎中锌含量高达25毫克以上,而且吸收率接近60%。别再盯着南瓜了,吃对东西才是关键

但光靠锌,还不够。糖尿病不是“缺一样”这么简单,而是代谢系统整体出问题了。胰岛素的产生、释放、作用,每一步都可能出岔子。所以,除了补锌,你还得盯紧那些能“协同作战”的食物。

第一个候选,是洋葱。别看它在菜市场里不起眼,它的“降糖能力”早就被研究证实了。洋葱中含有一种叫“槲皮素”的活性物质,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更听得懂”胰岛素的指令。

而且它还可以降低血脂,减少胰岛细胞的负担。一点点辛辣,换来的是血糖的稳定,这买卖划算得很

第二个是秋葵。它外表滑溜溜的,吃起来也有点“黏糊”,有人嫌弃它的口感。但正是这层“黏液”,里面富含一种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东西,可以延缓糖分吸收,防止饭后一血糖飙升

不止如此,秋葵中还有一种叫“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对保护胰岛有明显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被验证

第三个,可能会让人有些意外——鸡蛋。是的,那个被很多糖友避之不及的鸡蛋。很多人担心胆固醇,其实早就过时了。

新研究表明,适量吃鸡蛋不仅不会升高坏胆固醇,反而能提高好胆固醇水平

关键是,鸡蛋中的蛋白质结构非常接近人体所需,能提供胰岛细胞修复所需的原料。而且,鸡蛋中含有一种叫“卵磷脂”的物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

再说个冷知识。锌不仅影响胰岛素的合成,还参与胰岛素的“储存”。胰岛素在体内并不是“现做现卖”的,而是预先合成、储存在胰岛β细胞的小囊泡里。

这个储存过程,锌是必须的。如果锌不够,胰岛素就会“散着”存在,既难以释放,也容易被降解。说得再直白点,缺锌的人,胰岛素连打包都打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人血糖刚刚高一点点,就草木皆兵;另一些人血糖已经飙到十几,还一脸淡定。

问题在于,身体的代偿机制不是永远都在。尤其是当锌缺乏、胰岛素功能下降、胰岛细胞负荷过重三者叠加时,就像三根弦同时绷紧,最终哪根先断,得看运气,也得看饮食习惯。

所以别再把糖尿病当作“糖吃多了”的惩罚,它更像是一场身体内部的协同崩塌。饮食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吃得对。

就像有人拼命避糖,却天天喝果汁吃大枣,最后照样血糖失控;也有人不沾糖,却缺锌缺到胰岛罢工。

在门诊上,曾见过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血糖控制得稀烂,天天吃药效果也不好。后来查了微量元素,锌严重不足。

补锌后没多久,血糖居然稳了下来,连药量都减了一些。这不是特例,而是被忽视的常态。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超级食物了。真正的降糖高手,往往是那些低调但有料的食材

秋葵、洋葱、鸡蛋,它们没有广告,没有噱头,却能悄悄修复你的胰岛系统。加上牡蛎、牛肉补锌,才是稳住血糖的王道。

糖尿病的控制,从来不只是“少吃多动”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内部调和”。

吃得对、补得准、养得稳,才是真正的长期胜利。不靠神药,不靠“网红食材”,靠的是对身体的理解,对食物的敬畏。

别等血糖失控了,才想起锌的存在。缺锌,就像火车没了轨道。糖尿病不失控才怪。如果说糖是引爆器,锌的缺乏,可能就是那根悄悄点燃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1]王娟,李明,张志勇,等. 微量元素锌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10): 812-816.

[2]刘东辉,陈晓燕,马丽娜. 洋葱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8): 150-155.

[3]郝晶晶,王辰,赵雪. 秋葵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05): 1103-110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