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石膏糖尿病(石膏可以辅助降糖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日常控糖 中医有招

明明很小心了,怎么血糖还是一下子就高了?到底该怎么忌口才好?其实,糖尿病血糖升高并不可怕,要命的是可能累及心、脑、神经、肾等身体器官和组织,引发各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样控制血糖?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最新一期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敏教授,为糖友讲解中医药对付糖尿病的妙招,并提出日常食疗、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中医药控糖有“奇兵”

刘敏介绍,糖尿病的发病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吃多动少自然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健康管理和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糖尿病早期十分隐蔽,往往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不少人等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发生才被确诊。实际上,糖尿病最普遍易识别的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如果一段时间突然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大意。

刘敏说,在降低血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中医药阵营里面不少“奇兵”都有制敌“杀器”,比如,黄连、忍冬藤、翻白草能够以苦制甘;石膏、知母、生地能以寒制热;人参、黄芪、熟附片能够以补制虚;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则有以温祛寒的本领。这些中药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能够各自发挥作用。需要留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自行服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黄连以苦制甘,但性质苦寒败胃,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就不一定合用了,一定不能自行服用。

血糖指标怎么看?记住“7和11”

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当下我国大约每10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都知道通过看血糖的指标可以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情控制的效果,但这个指标的多个限定条件很多人其实一知半解。

糖尿病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呢?刘敏介绍,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糖指标:正常健康的血糖范围应该在3.0-6.1mmol/L之间,如果指标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随机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那就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这就是血糖的“7和11”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属于疾病的前期,需要拉响警铃;而“餐后2小时”指的是从用餐开始后的两个小时,而不是用餐结束后。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指标的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70岁放宽到7,80岁为8,90岁为9。

刘敏提醒,定期监控、记录血糖,做好“功课”,还可以提高就诊效率,让医生快速掌握情况。

另外,患者还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血糖指标的检测很容易受进食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医生诊断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饮食:

对于糖友和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讲,生活中吃什么不会升血糖?首先要先了解不吃什么。最显而易见的是太甜、含糖量高,一入嘴就感知甜的甜腻食品。其次是稀粥、米糊等,淀粉含量高,容易快速升高血糖,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需要提醒的是,进食不要过饱也很重要,过饱同样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同时不要为了“节约”而经常进食残羹剩饭;也不要只图口感好吃,就只吃精制的大米。

同时避免吃与体质偏性相悖的食物,要多关注食物的偏性。比如体质虚寒者,少吃寒凉性食物,多吃温热食物。“天上飞的”禽类偏温热可以多吃,海底生存的虾蟹是寒性食物,可以少吃,免得拉肚子。食物偏性也可以帮助纠正人体体质的偏颇。虚寒体质还应该少吃花旗参。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刘敏提醒大家,不要神化“药膳”。中药材放太多,影响食物风味,不如直接喝中药,更不要盲目追随偏方验方。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比如荞麦、燕麦、豆类、番薯(适量)、玉米、山药、粉葛、谷糠饼等,既解决饱腹感又不易升血糖。晨起常喝姜枣茶,生姜能散寒、开胃、解毒,大枣健脾养血、美颜。另外,葱、姜、蒜、花椒、芫荽都是糖友适宜的食物;动则气喘、汗多恶风寒者,可常喝人参黄芪水;心情烦躁、难以入眠者,不妨喝些莲子心水。

起居:

首先要坚持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辰时起,亥时眠,午未小憩心脑健。按照古人的经验,宜清晨6时闻鸡起舞,尽量晚上11时前入睡。不要熬夜,否则就会引来糖尿病、肿瘤、失眠、疲劳综合征、多汗、盗汗、小便失禁等问题。

日常还要注意适当运动,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心境平和、豁达心宽。(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胡嘉鸿)

来源: 广州日报

阴虚火旺型糖尿病,送你4味药,清热生津,止渴降糖

有一类糖尿病的患者,常感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反复口腔溃疡等,这类的患者我们称之为阴虚火旺型糖尿病

即所谓的“阴虚火旺”,是因为体内阴气被过多的损耗,人体的平衡被打破,阴气无力制约阳气,从而使人体处于一种阳气相对旺盛的虚热状态。

那对于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中医有一个常用的小药方,名为白虎汤。

组成:石膏(包煎),知母,文甘,粳米。

做法:上药放入砂锅中,加3碗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煎成1碗。

用法∶每天晚饭后1剂,7日为1个疗程。

此方基础仅4味药材,石膏和知母专清胃热,可除烦止渴;甘草和粳米具有益气生津、滋阴补气、养胃和中的功效。四味药搭配,一清一补,起到清热生津、缓解口干、止渴降糖的作用,适合肺胃郁热、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

对症加减可加入人参,称为人参白虎汤,补气效果更强,适合胃气虚的人。

阴虚火旺型糖友常并发便秘及失眠,除了药物调理,日常调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少油、少辣、少烟酒,可多吃滋阴降火的食物,如百合、桑葚、银耳、菠菜、荸荠、冬瓜、山药等。还可以增强锻炼,适当运动也可以缓解阴虚火旺的症状的。

#健康科普大赛##中医养生##关注糖尿病#

专清肺胃之实热——石膏

说到石膏,人们第一反应可能是骨折后“打石膏”固定,又或者是装修用的石膏灰。但是今天想聊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一味比较特殊的中药——石膏。中药大部分是植物,也有动物类的,石膏则是属于矿物质类的。

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里的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我国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产的比较多,其中尤其以湖北应城生产的石膏质最优。石膏不像草药类要根据季节变化而采摘,石膏是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杂质,研磨细粉,生用或者煅用。

石膏,性大寒;味以甘、辛为主。主要归于肺经、胃经。

主要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另外煅用的石膏还具有敛疮生肌、止血的功效。

石膏,性大寒,能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在中药里面,石膏属于清泻肺胃实热的良药,针对肺、胃的实热证石膏疗效很好,临床使用频率较高。例如,白虎汤,石膏与知母相须使用,治疗壮热、烦渴、大汗出、脉象洪大等。

另外,石膏味辛,性寒,能够祛除暑气。配伍人参、麦冬等药可以治疗暑热伤阴耗气的疾病,症状主要是身热、心烦、口渴者,方用竹叶石膏汤。

石膏,入肺经,自然比较擅长清除肺经的实热,石膏能够清热,配伍一些止咳平喘的药物例如麻黄、杏仁等,组成麻杏石甘汤,能够治疗肺热咳喘、发热、口渴等。

胃火旺盛,则火炎上攻,导致牙龈肿痛,临床常选用石膏,配伍黄连、升麻等药——清胃散,清泻胃火,针对胃火太盛的症状,宜选用。另外胃火上攻清窍,会导致头痛,目赤等,这类疾病可以选用石膏配伍川芎来治疗,如石膏川芎汤。胃火炽盛出现消渴(糖尿病),宜选用玉女煎治疗,方选石膏配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共同清泻胃火、滋养阴液。

煅石膏,具有敛疮生肌止血的作用,临床可以用来治疗溃疡伤口不收,此时可以用煅石膏配合红粉研末涂于患处,例如九一散。还有一个就是日常生活中开水烫伤时,可以用石膏配合青黛——牡蛎散。外伤出血时,可以直接用煅石膏粉末外敷伤口。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