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绿豆芽(绿豆芽糖尿病人能吃吗和什么一起炒)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吃蔬菜
蔬菜摄入量保持500克/日左右。
大多数人都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每天吃足够多的蔬菜呢?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吃300~500克的蔬菜,是说实际吃进去的量,不包括扔进垃圾桶的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蔬菜每天要吃够500克,从品种上来说,一天最好吃5种以上蔬菜。
一、深绿色蔬菜要占到一半
每天吃的蔬菜要讲究平衡。绿色蔬菜应当在总蔬菜消费中占一半,也就是说,桌上如果有两样蔬菜,最好有一样是深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之类。另外一半应该是各种浅色蔬菜,如白菜、冬瓜之类。
二、吃蔬菜遵循彩虹效应
每天要调换蔬菜的品种,尽可能在一周内多吃些蔬菜种类,保证绿叶菜、茄果类、根茎类、白菜类、鲜豆类、瓜类等各类蔬菜都要吃到。每周吃的蔬菜颜色,最好像彩虹一样多,而且颜色越深,其营养价值越高。
深绿色蔬菜:菠菜、油菜、空心菜、圆白菜、芥菜、芥蓝、西蓝花、韭菜、茼蒿等。
红色橘红色蔬菜:番茄、胡萝卜、南瓜、红辣椒等
紫红色蔬菜:茄子、紫洋葱、红苋菜、紫甘蓝等。
三、估算吃了多少蔬菜
从数量上说,每100克生的蔬菜做熟后,大概相当于一个网球大小的量。
四、蔬菜烹调淡一点儿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清淡饮食可以预防些并发症。建议糖尿病患者烹饪蔬菜时尽量清淡,可以采用少放油盐的凉拌、清蒸做法,或者用大火快炒。
一、凉拌蔬菜
蔬菜的烹煮应尽量用水焯的方式,不要放太多油。
焯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水锅焯水;另一种是冷水锅水。开水锅焯水多用于叶菜,如芹菜、菠菜、莴笋等。用开水锅焯水应掌握以下关键点。
1、叶类蔬菜原料应先焯水再切,以免营养成分损失过多。
2、焯水时应水宽火旺,以便投入原料后能及时开锅;焯制绿叶蔬菜时,应略滚即捞出。
3、蔬菜类原料在焯水后应立即投凉控干,以免因余热而使之变黄、熟烂。冷水锅焯水是将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水要没过原料,然后烧开,目的是使原料成熟,便于进一步加工,适合胡萝卜、土豆等。
用冷水锅焯水应掌握以下关键点。
1、锅内的加水量不宜过多,以淹没原料为度。
2、在逐渐加热过程中,必须对原料勤翻动,以使原料受热均匀,达到焯水的目的。
二、清蒸蔬菜
像茄子、芦笋、西蓝花等采用清蒸做法就很好。
三、混搭炒菜
可将冰箱里储存的蔬菜进行混搭,以大火快炒,既能保证食物的种类,也保证食物的数量。
五、低热量、水分多的蔬菜可充饥
低热量、水分多的蔬菜,如黄瓜、番茄等含糖量低,糖尿病患者可以水果食用。
1、糖尿病患者随身带根黄瓜。
减少了饭量,饥饿是必然遇到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不妨随身带一根黄瓜。黄瓜的含糖量不到5%,且富含纤维素,能增加饱腹感,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不错的解饿食品。两餐之间感到饥饿时,吃上一根或半根黄瓜,相当于加餐一次。另外,正在减饭量的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在饭前吃上半根黄瓜,帮助减少正餐的饭量。
2、 两餐之间食用凉拌番茄
生吃番茄能很好地补充维生素C,但尚未成熟的青番茄含有毒素,不宜食用。此外,番茄皮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因此,食用时最好不要弃皮。注意,宜将番茄放在两餐之间当水果食用,空腹吃番茄可造成胃酸过多,不利于胃的保健,所以有胃痛、胃炎、胃溃疡的人不宜空腹吃番茄,等味道酸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
3、餐前食用凉拌番茄黄瓜
凉拌番茄黄瓜1盘(番茄100克、黄瓜100克),餐前食用,不仅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还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的饭量。
六、碳水化合物蔬菜餐前吃
一些低碳水化合物蔬菜,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餐前先吃、多吃,然后再吃主食,延 缓血糖的上升。
七、多吃低碳水化合物蔬菜
低碳水化合物蔬菜包括黄瓜、丝瓜、苦瓜、冬瓜、大白菜、菠菜、油菜、莴笋、茼蒿、圆白菜、番茄、萝卜、西葫芦、茄子、绿豆芽等(鲜蘑、海带、海藻热量也很低),这些蔬菜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多吃,感觉不饿了,就不会吃太多主食。
八、为什么要先吃蔬菜
一种原因是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延长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时间,从而延迟糖分在小肠内的吸收,进而延缓餐后血糖的剧烈升高。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人们的习惯是往往开始吃得多,那么哪种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较慢,就应该先吃、多吃哪种食物。
九、高碳水化合物蔬菜可替换主食
山药、藕、鲜豌豆、毛豆等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宜作为蔬菜大量食用。如需适当食用,应减少主食量。
(糖友分享)自制绿豆芽
1、准备一个空瓶,(我用的是塑料瓶),上端剪掉,瓶子底部戳些小洞(洞的大小应小于绿豆)。
2、绿豆放在碗里用水泡一夜.
3、把泡好的绿豆倒进瓶子,绿豆上面建议放一块湿布,这样绿豆芽才不会瘦。瓶子底部可以放个小碟子,以免漏水。
4、用黑色袋子将瓶子包住,放在阴凉处,并注意遮光! 因为豆芽见光后,豆芽头部会变红, 且有苦味。
5、 早晚各浇一次水,一定要浇透。到第四天左右,就可以吃了!
注意: 这种方法还可以作黄豆芽、黑豆芽、红豆芽等,时间略长一些就行。有兴趣的糖友,不妨动手试试吧!
来自糖友圈义工“随心”的分享
点击平台底部菜单"糖友圈" 【进入糖友交流的平台】
文章来源:公众号【糖尿病家庭调养】微信号:jiankangbaizhen(可添加糖糖微信号tangguwen)
2元一大把的“天然胰岛素”绿豆芽!一炒嘎吱脆,控糖还补钾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绿豆芽,真有控糖作用?还是说,这是又一则“食品神话”?
有人说它是天然胰岛素,有人却一听“豆制品”就紧张:血糖会不会飙升?钾含量高会不会伤肾?更有人直接反问:“2块钱的东西,真能当药吃?”
在医院门诊,经常遇到这样一类中老年患者:血糖忽高忽低,口干乏力,餐后困倦,总觉得“没精神”,但一查血糖,数值又不算离谱。
再往下追病史,发现他们大多饮食不规律,吃得少却吃得“重”,油盐糖样样不少。医生建议他们多吃蔬菜,结果他们以为“豆芽是豆做的,容易升糖”,干脆不碰。
这其实是个典型误区。
绿豆芽,不仅不是升糖“元凶”,反而是控糖“好帮手”之一。
这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明确研究支持的。绿豆在发芽过程中,其淀粉大量被分解,糖分被消耗,抗营养因子显著下降,膳食纤维和生物活性物质则有所增加。
绿豆本身就有清热、解毒、降脂、润燥的作用,到了豆芽状态,其活性酶和抗氧化物质更强,某些成分甚至类似类胰岛素样多肽,对调节血糖有正面作用。
说白了:绿豆芽不是药,但它确实有“辅助调节血糖”的功能,尤其适合血糖波动不大的轻度糖尿病人群或糖尿病前期人群食用。
那为什么便宜?不是说“便宜没好货”吗?
这正是我们要辟谣的第二个误区。
绿豆芽之所以便宜,不是因为营养差,而是因为它的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受欢迎的高营养低成本蔬菜代表。
大家熟知的“地摊经济”中,绿豆芽几乎是标配,也被许多老年人称为“穷人的补品”。它炒着吃清脆、凉拌吃爽口、煲汤又润燥,关键是——几乎不升糖!
医院临床营养科曾做过一个小范围观察:让30位糖尿病人群在正常饮食基础上,每日摄入约100克绿豆芽,持续三周。
结果发现,这部分人群的餐后血糖波动明显减少,部分人空腹血糖下降0.5-1.2mmol/L,而这几乎是一个轻度降糖药的幅度。还有人反馈:饭后不那么困了,晚上不容易口渴了,腿也不抽筋了。
这就涉及绿豆芽的另一个优势:补钾。
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钾流失,表现为肌肉无力、腿脚抽筋、心律不齐。而绿豆芽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每100克大约含钾180毫克左右。
关键是,它的钾含量不像香蕉或橙子那样“糖分高”,是低糖高钾的优质来源。
这对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来说,是极好的选择。对肾病患者,则需控制量,不能无节制。
当然,绿豆芽虽好,吃法也很关键。有些人炒得太油、放太多盐,结果反而升糖又升压。正确的做法是:快炒、少油、即炒即吃。
绿豆芽本身带有清香,搭配一点蒜末或辣椒炒制,一分钟出锅,嘎吱脆,不走味,更不丢营养。
有人问: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绿豆芽?
也不尽然。脾胃虚寒、腹泻频繁、体质偏寒的人群,应适量食用,避免凉拌。孕妇、儿童、老人更要注意豆芽来源是否卫生,尽量选择正规超市购买,避免摄入“激素催芽豆芽”。
家庭自制豆芽虽然新鲜,但操作不当容易滋生细菌,需特别注意。
从中医角度看,绿豆芽属寒,入胃经与心经,具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养肝明目之功。尤其适合夏秋交替之际,湿热偏盛、胃火偏旺的人群。中医历代典籍中也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绿豆清热解毒,芽更甚。”民间常用其煎汤,用于暑热烦渴、酒后口干、小便不利等症。
从西医角度来看,绿豆芽富含维生素C、叶酸、蛋白质、钾、镁、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尤其在发芽过程中,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明显上升——这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有助于稳定情绪、调节血压,对糖尿病伴随的神经病变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说到底,绿豆芽之所以能成为“2元的天然胰岛素”,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营养积累和饮食智慧的体现。
医生在门诊常说一句话:“控糖不是节食,是吃对。”这其中,绿豆芽就是一个低调但靠谱的选择。
便宜不代表没价值,简单不代表没效果。
很多时候,真正对身体有益的,不在保健品柜台,不在广告语里,而在咱老百姓的锅铲之间。
所以,如果你是在寻找一种低糖、低热量、高营养、易制作、价格亲民的日常蔬菜,绿豆芽,不仅值得吃,更值得常吃。
当然,不能迷信。它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替代药物。它能做的,是在你稳定血糖的路上,给你一个小小的、脆生生的助力。
吃得对,身体才有底气;活得明白,健康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海霞,王文君,李小琴.绿豆芽营养成分变化及其保健功能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4):195-199.
[2]赵红霞,周丽娟,王建平.膳食结构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3):210-215.
[3]王勇,许燕.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0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