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汗味(糖尿病汗味变得特别大)
糖尿病人出大汗,是什么在作怪?医生告诉你答案,早了解早受益
在您阅读之前,点击一个小小的关注,不但能给您带来别样的融入感,更能便于您与他人的交流和探讨,十分感谢您的鼎力支持。
不少人都误以为肥胖的人就是糖尿病患者,殊不知,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很有可能是体型偏瘦之人。值得一提的是,要是糖尿病人带出汗的话,很有可能是这类并发症在作怪。
在炎热的夏季,不少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时常出汗,甚至是大汗淋漓,即便是躲在空调房之中,有的人也可能会冒冷汗,还会频繁洗澡。
可奇怪的是,从浴室出来不久后,这类人的身上就会出现明显的汗渍,还很难闻。
以今年48岁的老李来说,他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这时候的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肾衰竭症状,还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真的是家里人倍加呵护的“大熊猫”。
在早期的时候,因为常常暴饮暴食,他便养成了每天下饭馆的习惯。
殊不知,短短一年之后,他就被确诊糖尿病。当时,家里人也劝他应该管住嘴,但他却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小病,只需要按时服药就可以被治愈。
但渐渐的,他发现做事情的时候常出现心慌恶心的症状,还伴有明显的出汗。
在确诊为糖尿病晚期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脚有着明显的溃烂,与此同时,血压也常常升到160以上。另一方面,他的身体常常会一年四季地出汗,即便是不做重活,他的身上也常常是湿漉漉的。
在这个时候,大家需要警惕这一点,那就是上述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在作怪,因为糖尿病会诱发血糖以及血压升高。
为防止糖尿病的病情持续恶化,大家也应该警惕糖尿病会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比如,如果出现以下4处频繁出汗的话,大家就需要上心了。
首先,不少糖尿病患者的手心会时不时地出汗,除此之外,明显的手抖也可能是时常发生的。这时候,大家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患有糖尿病。
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大家做一次汗腺电导仪检查,收费并不会太贵。在大多数时候,这可以准确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把握自己的病情。
另外,也有些医生会首先查患者的葡萄糖耐量指数,如果明确对方没有糖尿病史的话。医生也会进一步对患者展开一个全身检查,以此来做到有的放矢。
再者来说,不少糖尿病患者常常会脚心出汗的问题。众所周知,在糖尿病晚期,不少人根本无法走路,甚至会觉得自己的脚隐隐作痛,就像是被钉子扎一样。
区别于痛风引起的绞痛,糖尿病患者的脚痛强度明显增大,还会让部分痛感较明显的人睡不着觉。
另外,要是发现自己的背部常常大汗淋漓,况且自己又没有进行过剧烈运动,那么这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明显症状。
在糖尿病晚期的时候,除了手心和脚心大量出汗之外,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背部也会出汗量增加。可能在他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的背部就汗湿一片,看起来很是突兀。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现这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尿液中可能含有超标的糖分,这也会使得不少蚂蚁自发聚集在尿液周边,默默享受这难得的美味。
除了这一点之外,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汗味也比较明显,不过,这并不是甜味,而是一种明显的臭味。
相较于做运动和大量体力活出现的汗不同,糖尿病患者冒的是一种虚汗,还伴有明显的手抖、心跳异常和恶心等症状。
作为一种医学上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要是不定期检查和按时服药的话,很有可能会让患者因为血糖不稳定而导致汗腺出现异常。
那么,在日常生活之中,各位糖尿病患者又应该如何做到控制病情,甚至是减轻症状?
首先,大家要管住嘴。在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时候,这类人应该少吃主食,尽量多食用粗粮,如紫薯、玉米、南瓜和红薯等。相较于含有大量糖分的米饭和馒头。
这类粗粮很容易让糖尿病患者有饱腹感,从而不再饿肚子,更不会让他们的血糖一路飙升。
再者来说,不少糖尿病患者都不想动。殊不知,迈开腿也是一大关键。只有配合科学的运动,才可以让自己的病情减轻。
客观来说,糖尿病是一项难以被彻底治愈的疾病,因此,大家应该树立一个乐观的心态,切勿暴躁或者是随便对人发脾气。
总的来说,确诊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识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还会不改正错误的饮食观和生活习惯。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汗水味道可能预示疾病!出现这3种味道,需要警惕
当天气炎热或情绪紧张时,我们就会有出汗的表现。其实出汗本身是人体的保护机制,通过汗液排出来调节体温,而分泌汗液的汗腺分布在我们腋窝、额头、脚底、手心等多个部位。如果你有勇气尝一尝的话,你就会发现汗液是咸咸的味道,这正是因为汗液并非是单纯的水分!
之所以汗液有咸味,就是因为它含有一定的钠元素,通过汗液将钠排出,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水钠平衡。另外,汗液中含有蛋白质、尿素、氨气等多个成分。如果汗液中的其他物质含量过多,那就会散发出异常的味道,这往往也是疾病到来的信号!
汗液有以下三种味道,当心疾病来敲门:
1、汗液有尿骚味
在正常情况下,汗液中的氨含量是非常少的,通常都不足1%,所以汗液不会带有尿骚味。但如果近期汗液有明显刺鼻的尿骚味,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很可能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因为肾脏本身就是人体内的代谢器官,多余的废物都需要通过肾脏代谢,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当肾功能受损之后,就无法从肝脏中滤出尿素中所有的氮元素,对尿素的代谢能力直线下降,氨气就会随着口气、汗液排出体外,产生尿骚味。
2、汗液有烂苹果的味道
如果身体散发出一种腐烂水果的味道,汗液中也存在这种异常气味,那就可能是糖尿病导致。当摄入食物中的葡萄糖无法被胰岛素分解转化成能量时,人体只能通过储存的糖原和脂肪来获得能力,而在脂肪消耗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大量酮体,从而诱发酮症酸中毒表现;
除了患者的汗液会散发出腐烂水果的味道,口气、尿液中同样也能闻到异常气味,需及时进行检查。如若急性酮症酸中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话,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
3、汗液有腥臭味道
如果汗液散发出类似腐烂海鲜一般的味道,那就可能是三甲胺尿症表现。该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但确实一种带有遗传性质的疾病,由于患者体内的黄素单氧化酶无法完成对三甲胺的分解,从而随着毛孔、汗液散发出刺鼻的硫磺气味,闻起来就如同腐烂海鲜一般;
三甲胺的主要来源就是牛奶、鸡蛋、豆类以及一些器官肉类中,如果体内三甲胺浓度过高的话,汗液闻起来就如同晒在阳光下的尿液或垃圾一般。
如果符合以上三个汗液异常气味,那就可能是疾病来报道的信号。当然,如果你只是闻着自己有一种汗臭味,那也不需要过度紧张,这很可能和疾病没有关系,只不过是你该洗澡了而已!
中医专家教您读懂“汗语”
夏天闷热难耐,令人汗流浃背。在天热、穿衣过厚、饮热汤、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较多,只要及时补水就没有问题。如排除这些因素,出现异常出汗,或特定部位出汗增多,要提防是疾病预警。杭州市红会医院中医科中医师刘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指出,如果我们能看懂汗液的“语言”,便可提早介入,就医调理,防患于未然。
提防6种“坏汗”不可小觑
与生理性出汗不同,异常出汗的病人常表现出面色苍白、脉搏弱、大汗淋漓、汗出如油、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痉挛、昏厥的情况,不可小觑。异常出汗有6种情况。
自汗这类人出汗成家常便饭,会不受天气冷热、时间、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流汗。自汗多因体弱、气阴两亏导致,病人常伴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可先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患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如果除外上述病,可进行适当食补(如麦冬、洋参、核桃等)。
盗汗常发于夜间,入睡则头、颈、背部汗出,醒来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可用百合、雪梨、蜂蜜等滋阴,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或在中医指导下用沙参、麦冬、五味子、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浮小麦25克、红枣5枚,水煎饮用,效果也不错。
冷汗冷汗是虚弱的表现,常见于感冒发烧后及退烧的过程中。患者往往脾胃虚弱,过度饥饿或是脱水严重也易出现全身冷汗。
战汗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这是大病前兆,非常危险,应及时就医。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者,是谓黄汗,多为湿热内郁之征。西医认为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
脱汗又称“绝汗”,常见于危重病人,患者大汗淋漓,多伴呼吸急促、四肢发冷等。
自查7个部位出汗说明身体虚
不同部位冒汗暗藏健康预警,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容易冒汗,可对照下面内容自查。
头汗指病人仅头颈部出汗较多,多因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藉,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若同时有上腹胀满、口臭、不想吃饭等症状多为积食所致,可在中医指导下用麦芽30克、独脚金15克水煎服用。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可在中医指导下用苍术、南豆花、绵茵陈各10克水煎饮用。
鼻汗鼻汗往往出现在鼻梁和鼻翼两侧,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鼻汗多者往往肺气不足,需调理补气和提升免疫力,建议每天用手或工具敲打双臂,调理肺经。
腋下汗腋下大量出汗,往往实症较多,如果汗液气味大,多与热症或湿热症有关,这种情况除了要注意清淡饮食,还可用菊花等泡水代茶饮。如果是腋臭,可手术根治。
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手心和脚心爱出汗,说明湿热重,需去热、除湿、健脾。每天餐后可按摩腹部,尽量不吃冰淇淋、冷饮等。
半边身出汗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边身体无汗或出汗甚微。半边身体出汗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常见于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指心窝部和两乳中间部位多汗。这里的“劳心”也是字面意思,常见于劳心过度之人,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伤”。
阴汗生殖器及其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股阴处)部分皮肤经常汗多,且汗味臊臭,古人称为“阴汗”,西医称为阴囊潮湿,前列腺炎、阴囊皮肤湿疹、糖尿病等都可能是诱因。另外,有些人精神紧张也易患病。患者外出时可适当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尤其是肥胖者。
提醒:夏日出汗过多,还要注意生活调护,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忧思烦劳过度,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另外,出汗时毛孔张开,不要对着风扇、空调直吹,以防感冒。出汗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勤换衣物。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