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肾(糖尿病护肾养肾吃什么好)
糖尿病护肾秘诀:规范治疗和勤筛查
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外肾脏会受到损害,在早期这种损害是可逆的,可以通过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逆转;晚期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呈持续性进行性发展,以至于发展成尿毒症。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出现可疑症状要警惕
糖尿病肾病发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开始时没有特殊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视。出现以下症状时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1.排尿时尿中出现大量泡沫: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到区医院做尿的检查。
2.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肾脏问题,血压升高往往是很明显的症状之一。
3.出现恶心、呕吐、水肿:肾脏受损时体内代谢废物及水无法从肾脏排泄出去,会导致胃肠黏膜水肿,从而表现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大量的蛋白从肾脏漏出,导致血浆蛋白水平过低,进而出现全身水肿。
4.糖尿病肾病时可以出现视物模糊:主要是眼底血管损伤与肾脏血管损伤是同步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除了检查眼睛之外,同时也要检查一下肾脏是否有问题。
定期筛查有助及早发现
糖尿病肾病
为了更早地防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做相应的筛查。一般来说,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最主要的,其中1型糖尿病病史在5年以上就应该定期去查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2型糖尿病从发现之日开始就应该定期去查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如果在半年内进行3次检查,有2次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就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除了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眼底检查等,这些都是需要经常检测的指标。
糖尿病肾病
早期治疗是关键
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若未得到规范、合理的治疗,很可能会进展为尿毒症。因此,早期治疗是关键。凡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皆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延缓肾脏损害。延缓肾脏损害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同时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早期就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应控制在0.8g/(kg·d);对已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将蛋白质摄入量降低至0.6g/(kg·d)。日常摄入蛋白质有两个来源:动物蛋白质(如蛋、鱼、鸡、肉、奶制品)和植物蛋白质(如蔬菜和谷类)。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以选择优质蛋白质为主,可减少代谢产物造成的肾脏负担。比如,应限制黄豆、绿豆、豆浆等高蛋白食品的食用,可代之以鱼、虾、海参及瘦肉等。
总之,糖尿病肾病患病率高、危害大,临床上应早发现、早治疗。
抓住“黄金期” 糖友护肾四步走
图片由腾讯元宝生成
●许翎(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40%,尿蛋白的出现预示着患者发生糖尿病肾损害,同时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终末期——尿毒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如果能及早地发现并干预,降低尿蛋白,是可以防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糖尿病肾病,避免透析和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
早期为干预治疗“黄金期”
作为糖友,我们需特别关注尿蛋白的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自然病程分为五期:Ⅰ期,肾小球高率过期;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Ⅳ期,临床蛋白尿期;Ⅴ期,肾功能衰竭期。
普通的尿常规所测定的尿蛋白是“临床尿蛋白”。糖友发现“泡沫尿”,说明肾功能损害已不是早期,病情往往已不可逆转。
因此,要想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就需要进行尿蛋白的筛查: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蛋白在30-300mg/g之间,此时为糖尿病的肾病早期,此阶段为干预治疗的“黄金期”,如果我们此时及时予以重视并积极配合治疗,就可能使糖尿病肾病得到逆转或延缓。
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监测肾功能
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每3-6个月监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并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等指标来了解肾功能情况。
在此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用具有肾脏保护类药物,如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MRA(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以减少蛋白尿的生成,逆转糖肾,对于已有临床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300mg/g)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以上药物,将尿蛋白尿以减少30%为目标维持治疗,以延缓糖肾的进展。
温馨提醒 糖友护肾,减少尿蛋白,需要做好这几点:
1 控制血糖
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有助于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尿的进展,防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友要积极控制饮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坚持运动,每周要有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平时注意自我监测血糖,在不出现低血糖情况下,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内,餐后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
糖友可到专科诊治,医生根据患者血糖情况,使用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治疗。
2 控制血压
除了血糖之外,血压的控制也非常重要。保持血压平稳,有助于减少尿蛋白的产生,减少肾脏的损害。
对于糖友来讲,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使用有心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如ACEI(普利类)或ARB(沙坦类),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3 调节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脂代谢异常,而血脂异常,特别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引起血管病变,损害肾脏。
糖尿病人,应将LDL-C控制在2.6mom/L以内,有高危因素控制在1.8mom/L以下,平时饮食要清淡,做到少油少盐,避免煎炸类食物。糖友可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使用调脂药物进行治疗以达标。
4 改善生活方式
首先,要戒烟。吸烟对糖尿病人的血管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增加心脏、肾脏血管的损害,应避免吸烟。
此外,适量的规律运动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改善心、肾功能。糖尿病人应该坚持每周至少5次运动,每次30分钟。可选择健步走、乒乓球、太极拳、羽毛球、骑车和游泳等。
要做好血糖、血压、血脂的良好控制,糖友的饮食非常重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控制合理的低蛋白摄入及饮食热量摄入。糖尿病肾病临床尿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6g/kg.d,应选择生物价值较高的优质蛋白。在限制蛋白质的同时,必须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饮食中的蛋白质,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②低钠饮食。营养师协会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建议是每日钠摄入2000mg,也有研究建议每日2400mg。通常情况下,全天日常食物的含钠量在1000mg左右(相当于2.45g氯化钠),因此,在日常食物基础上加2-3g食盐即可达到2000-2400mg/kg.d的钠的摄入。
③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通常来源于大米、面食等主食中,其主要成分为糖,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一般情况下,碳水化合物的每日摄取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左右(约250-300g)。高粗纤维食物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因此病人应多选择糙米等纤维素含量高的粗粮,以确保每日膳食纤维达到30g左右的标准,也可以用藕粉、菱粉等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进行部分主食的替代,注意筛除单糖含量较高的食物。
④限制脂肪的摄入。一般情况下约占每日所需总热量的27%,应选择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等),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每日300mg以下为准,尽可能减少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较高食物的食用,糖友应该限制高嘌呤食物(如肉汤、菠菜、动物内脏、花生、芹菜及沙丁鱼等)的食用。
总之,糖尿病肾病贵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UACR≥30mg/g即开始干预治疗,30-300mg/g为蛋白尿“逆转黄金窗”,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上这几点,祝大家远离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苦恼!
注:仅供科普,具体诊治和用药请基于医生处方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
糖尿病患者注意!这样护心护肾,远离并发症威胁!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控制血糖就万事大吉了,但其实,心脏和肾脏同样是糖尿病的“重点保护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病和肾病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些并发症可能会悄无声息地危害你的健康。
心肾保护,如何行动?
1. 血糖达标是基础
控制血糖是防止并发症的第一步。饮食规律、坚持运动、遵医嘱用药是血糖管理的“三大法宝”。
2. 警惕血压和血脂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和高血脂,三者结合对心脏和肾脏的伤害非常大。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控制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3.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肾脏早期损伤;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心脏问题。
4. 合理用药,双管齐下
现在很多降糖药(如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降糖,还能保护心脏和肾脏。和医生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5. 健康生活习惯
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减轻心肾负担。
别让并发症“悄悄上门”
糖尿病是“沉默的杀手”,但心脏和肾脏问题往往更加隐秘。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患者,记住:管理血糖只是起点,保护心脏和肾脏才能让健康更有保障。按照上述建议行动起来,你的未来健康生活就在掌握之中!
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指南#关注糖尿病##糖尿病日常饮食##预防糖尿病并发症#